博文
人民银行前行长胡立教和他86年被胡耀邦处死的儿子胡晓阳/起轩
中国人民银行前代行长胡立教是"红小鬼"出身.1928年,15岁的胡立教即参加红军.长征中,胡立教在红军总部(军委)二局做通讯情报工作,任副局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新四军军部三科(通讯科)工作.皖南事变那场恶战中,胡立教和杨帆(解放初的上海公安局长)两人,从枪林弹雨的重兵包围圈中,最先冒死杀出重围,可谓"英雄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九五四年宪法中国家主席职权的宪政矛盾:和温相商榷(2)
起轩
刘少奇是在1959年接任国家主席的.而1954年宪法在1957年即被普遍认为过时.1958年之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不能按期召开,立法工作基本停顿下来,监督工作更是流于形式,宪法实际上已被虚置。在宪法自身的存在都成问题的情况下,它的国家主席职权条款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其次,从宪政设计的层面来看,19[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如何看待一九五四年宪法中的国家主席职权?:和温相商榷(1)
起轩
1954年宪法来自于西方的宪政理论,很大程度上脱胎于仿效法国宪法的孙中山五权宪法.在国家主席(总统)职权的规定方面,1954年宪法和五权宪法有些相似.和法国宪法不同的是,中国的两个宪法都规定国家元首间接选举.在一党独大的中国政治现实中,国家元首由于没有直接的民意基础,他必须在本党的充分支持下,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朱镕基在平反右派前的几年是在石油系统渡过的.具体说,是在河北廊房石油部管道局机电处当工程师.现在廊房管道局中年以上的人们,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的"朱工".正是"朱工"这个称号,成了朱熔基心中永远的痛.也是石油系统在"朱工"心中的原罪.
从1980年代起,爱面子的朱熔基在自己的简历中,恬不知耻地把他在廊房工作的职务写成"生产科长".其实他不仅没当过科长,连副科长也从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懂经济”的专家,还是刚愎自用的草包?评朱镕基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很多人说,朱镕基总理是中国”唯一懂经济的领导人”,为什么他主持的粮食体制改革的成效,竟和朱总理“懂经济”的程度成反比?这一点使人颇费思量.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朱总理1998年在人大会议上提出的六大改革之一。我所认识的经济界人士,几乎都认为粮改是一大败笔,其中暴露出朱熔基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前总理朱镕基以3,000亿美元逼台湾走向独立
台湾副总统吕秀莲最近试图给执政六年乏善可陈的陈水扁拼凑政绩,挖空心思的她,只说出了一句话,”陈水扁上台时,台湾的外汇存底仅有1,200亿美元,台湾目前的外汇存底已达2,500亿美元.”我们不禁要问一句,那个只会选举,不会治国,最善于挑动族群矛盾,对经济却一窍不通的陈水扁凭什么搞来如此多的外汇储备呢?
了解台海两岸贸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卖国总理朱镕基是如何将陈水扁扶上台的?
在2005年底县市长选举中惨败的陈水扁,又一次挑战两岸关系底线,把2008年台独制宪提到了日程上来.孟子言,"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是什么力量使陈水扁不顾大陆方面的强烈反应而"勇往直前"呢?台湾的优势在经济,经济的关键是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优势则是对中国大陆的巨额贸易盈余.多年来,中国大陆祸起萧墙.朱镕基主管经济时期,以巨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人称“温相”的童贯
  童贯早年出自大宦官李宪门下。他生性巧媚,处事机警,善于揣测皇帝的心思,大凡什么事,不用吩咐,就能承意办好。对后宫有头脸的妃嫔更是低眉顺眼、曲意奉承。同时也不吝啬钱财,巴结贿赂其他的宦官、大臣,所以大家在徽宗面前都“交口称赞”他,很快便被委以重任。,徽宗登基的第二年,在苏州、杭州设置造作局、明金局,征集了各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关于周恩来”九大”发言的几点看法:回蓑笠翁兄
我非常感谢蓑笠翁兄的及时回应,但还想对蓑的回应提几点看法.
1,蓑兄引出的是周恩来在中共九大全体会议上的”发言”,而非”报告”.两者之间有本质上的不同.
”报告”是代表上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全体党代表汇报工作,并提请全体代表审查,提出意见,然后表决是否通过.历届代表大会的”报告”(如七大的三个报告,八大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92年作古的原副总理王任重是河北人.在文革前曾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和中南局书记,深受当时的”中南王”陶铸的信任.
文革初期,陶铸被调到北京,一度官拜”第四号人物”.王任重也随之春风得意,主掌中南五省,兼任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谁知好景不长,王任重的”老板”陶铸很快以全国”最大保皇派”的身价被打倒,”湖北省最大的走资派”王任重也随之被造反派掀翻在地.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