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5-07-08 06:16:59)
看王虹讲学视频有感学学问。学到,最好。学不到,也差不到哪儿去。做有学问的人。做不成,劲白费了,就白费了。就白费光阴的履历看,就这白费耐看。陈寅恪,一直在学学问,做学问。他学得很杂,在他做学问时,很多都没有用场。可一读他的书,就明明显显地感受得到,他知道得多,不是自己能看得到的。他学学问,像是也没对有没有用上想得太多。他学学问,做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美关系也应该是家庭个人的关系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弄了二年半,一点点也没和自己发生点关系,算是白搭了。细了想,中美关系也是家庭个人想跟着好的学,一点点变好的最重要的关系。 清亡之后,中国人认识好歹,其实就是认识美国好歹。认识到美国好多一点深一点的人,就是三观正一点,思想深一点的人。 思想二流的,看好日本;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耳顺”“不逾矩”,即服老,即老实,而且颇具文化。 “为老不尊”,像毛主席晚年玩小护士;现在又来一个九十二岁的刚出锅党圆,在眼泪夹夹地说接到七十二岁党圆写给他的公开信的激动。中国人其实是忽视老,以致歧视老的。有句话叫“老了,就怕不自立”。其实就是在说“Don'tBeold”的怕。其实是,老了,手头有几个了,沾了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看王虹做数学报告小说美国小说美国《繁花》,火过一阵。再往前,《新民晚报》谈不上火,但是全国独一份能翻一翻的报纸;再往前,《海港》,也是样板戏,但是就是有点不一样。等等。在中国,要看点好东西,最后还是归结到上海。甚至可以说,在中国,不跟上海发生点关系,有出息,也就那个样。去日本,等于亚出洋;中国人去东欧的,哪像是出国,倒像是把中国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6-28 03:32:39)
蔡澜,没了。王剑说,四大才子都没了。香港也没了。若是,没了就没了 蔡澜,菜篮,假嘛假嘛的那一种。 读蔡澜金句,其实他的所有就是给“骗骗嘴,骗骗日子”做注脚,而且注得一点儿也不好。 香港四大才子,一个调:骗骗嘴,骗骗日子。他们的东西,瞟,即可,看,太浪费了。 港人自肖:除了赚钱,什么都不会。接触港人稍微久一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5-06-27 06:02:13)
我比鲁迅好鲁迅只在外国呆过,这个外国还是日本。日本,半个中国。自己在欧美谋生,站住了。鲁迅,与时俱进,救国不行了,就救心。我,过好自己,纯活自己。鲁迅在日本,就是消费。不干活不缴税。我,干活缴税,还养人。鲁迅说中国这不好那不好,可海归,挣那儿的钱,且高薪。我,辞职,溜了,和那儿设一毛钱关系。我说那儿不好,是纯批判,说那儿好,是纯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25-06-25 11:38:56)
自己的一件大事情 ? 直到高中毕业,所有书店里,主要卖马列,毛著和鲁迅的书。读马列毛著的占多数。报刊上,也有说鲁迅的,但读鲁迅的,不多。主要原因,鲁迅的语言,读得不顺。 ? 高一吧,甚至更早,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鲁迅的文章《一件小事》。这,对于我,成了人生大事件。 ? 语文课上,劳永乐老师读第一段; ? “我從鄉下跑到京城裏,一轉眼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5-06-24 09:14:55)
南京人,说说啦。当真地去想,哪来的南京人? 遇见南京来的,都在顺大流,混成个溜,还是“中不溜”。 在南京说南京话,说呗。出了南京,多会改口。就是俩个南京人在外地说南京话,也会不时看看周围的反应的。这有点像德国人出了德国说德语,不仅听的觉得奇怪,说的说说也会觉得怪怪的。 在南京过过几十年,要我说喜欢南京,是自己对自己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南京大萝卜,南京,粘土,种不出大萝卜。 南京,江南快到头了,却接不上北方。苏北不是北方,是苏南人“宁向江南挪一里,不向江北磨一寸”的挑肥拣瘦。 上海人的精,到了苏州,稀释一点,到无锡,搓去一点,到了常州只剩下点零头。到了镇江,就没了,但不甘心,向旁边一滑,滑成个扬州xu,(一声)东施效颦,丑死了。下一站南京,只落得个地处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5-06-22 09:36:39)
说上海人的精 由上海延伸出去,至浙江,至苏州至无锡至常州,人都精,离上海越近越精,上海人的精是天花板级的。习近平对上海人的精一语以蔽之“不粘人”。蛮厉害的。 鲁迅说的中国国民性,就是到了上海,有点点罩不全,这罩不住的,就是上海人的精。 胡兰成的精,比起张爱玲来,还是差一点。最明显的例子,胡兰成仰着头看张爱玲的聪慧,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