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导演”1989罗马尼亚政变内幕 (ZT)

(2006-06-04 09:25:38) 下一个
知道人民被精神操作后的力量吗?
文章来源: 西游2006-06-04 06:16:08 给 西游 发送悄悄话 登陆我的个人帐号

还是那四句开篇词:可钦可佩的热情,可歌可泣的故事,可憎可恶的操作,可怜可悲的结局.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勇士们都是了不起的英雄,这是无可否认的,值得尊敬的.但要反思的是这种当时的理想是在试图挣脱一种束缚的同时却被另一种导向做了急功近利的精神操作而不自知,最终走向极端导致了悲惨的结果.我们过来人和后来人都该反思。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六四”对于反思和促进中国的现代民主化进程都具有不可否定的意义.这是一个时代的牺牲,他对后世的影响,只能由后人评说了!

知道人民被精神操作后的力量吗?文化大革命中人民被精神操作后所产生的巨大破坏力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看看当年罗马尼亚发生的事,相信我们会明白另一种精神操作的力量。

美国“导演”1989罗马尼亚政变内幕 (ZT)
http://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969

人们至今不会忘记1989年发生在罗马尼亚权力更迭时的血腥镜头——被武力推翻的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和夫人在逃跑途中被擒,未经任何审判,就被射杀在农庄土墙边。日前,德国电视台播放了一部由布兰德什塔黛导演的纪录片,首次披露是美国中情局策划了罗马尼亚政变,精心导演了推翻齐奥塞斯库的进程。
导演采访了参与推翻齐奥塞斯库政权的当事人,包括当年的各国总统、总理、政府部长、情报局长,以及直接策划这一事件的美国情报委员会主席哈奇逊。据他们披露,齐奥塞斯库之所以被推翻,完全是在美国中情局直接插手下的一次西方情报部门大合作。直接领导行动的是中情局驻东欧情报站站长博尔登。
当时,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均发生了政权更迭,苏联也开始了民主化进程,齐奥塞斯库领导下的罗马尼亚却对此无动于衷,甚至加强了全面控制。中情局由此认为,必须像拿掉毒瘤一样铲掉齐奥塞斯库。他们物色了一位能接替齐奥塞斯库的人,就是戈尔巴乔夫当年的大学同学伊利埃斯库。影片披露,美国人为此还偷偷征询过戈尔巴乔夫的看法。据博尔登本人在片中证实,是美国政府亲自批准了“铲除喀尔巴阡山天才的行动计划”。据行动计划参与者们披露,铲除齐奥塞斯库政权的行动计划分为三阶段:
首先,恶意诽谤齐奥塞斯库领导下的罗马尼亚国家政权,破坏他的形象。参与这一阶段行动的有几十名情报人员,他们不断向各国媒体传播小道消息,揭露“齐奥塞斯库政权的腐败和邪恶”,描绘该政权的“丑恶嘴脸”和“累累罪行”。
第二个阶段是宣传炒作能接替“独裁者”的最佳人选,不断渲染和描绘齐奥塞斯库对立面的良好形象和政策主张,即有比齐奥塞斯库更适合担任罗马尼亚领导人、能成为罗马尼亚人民救星式人物。
第三个阶段是计划的全面铺开,当时选择的主题是通过媒体拼命歪曲发生在罗马尼亚基米绍尔的所谓“镇压血腥惨案”。据当时西方媒体说,当地民众与罗马尼亚秘密警察发生冲突,政权滥杀无辜,百姓死伤无数。在他们播放的电视片中,反复出现无辜平民“尸横遍野,血肉横飞”的镜头。据布兰德什塔黛了解,镜头中出现的尸体,大都是从停尸房里收集来的,根本不是在所谓“冲突”中死亡的无辜平民。
恰恰是基米绍尔边境地区的“血腥事件”,成了推翻齐奥塞斯库的导火索。自此之后,罗马尼亚全国开始了向齐奥塞斯库政权“讨还血债”的民主浪潮,最终迫使齐奥塞斯库夫妇仓皇出逃,丧命荒野。
对于为何在今天才破解15年前的内幕,此间分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权威分析人士称,德国人之所以选择此刻捅破这层神秘的窗户纸,实际上是对美国越发嚣张的单边主义强权政治表示不满。导演似乎希望用这样一部影片暗示,在齐奥塞斯库倒台问题上,在米洛舍维奇倒台问题上,在萨达姆倒台问题上,一定还有许多人们至今无法得知的秘密。
(报摘)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