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岛语族”起源、传播与史前闽台关系的不同的观点

(2006-05-12 00:26:44) 下一个
ZT:直言不讳:探究台湾先民的身世之谜

————————————————————————

探究台湾先民的身世之谜 直言不讳 于 05/12/2006

主题:“南岛语族”起源、传播与史前闽台关系的不同的观点

[论坛] 闽台说


张光直(1931年—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原台湾“中研院”副院长):其著作中称“台湾的南岛语族说明台湾是整个南岛语族最早起源的一部分;向上推溯四五千年所得的大坌坑文化很可能是原南岛语族的代表或一部分代表;隔着台湾海峡的富国墩文化如果可以证明是大坌坑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原南岛语族的老家便推上了大陆的东南沿海;照目前的材料来看,这批材料的地理范围集中在闽江口到韩江口的福建和广东东端的海岸。”


福建说


陈立群(福建东山博物馆馆长):主张“南岛语族”起源“福建说”。他通过对东山大帽山贝丘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制品等文物进行初步分析,指出这些石器、陶器等文物在制作方法、生产工艺等方面和台湾、澎湖地区的考古发现十分相似。再则,东山岛自古使用的竹筏是最早最好的航海器,与太平洋上南岛语族的竹筏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华南系统说


吴春明(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对“南岛语族”起源“闽台说”提出不同意见,他不赞成学界所论“南岛语族”(包括台湾原住民)是史前华南百越民族向海外单线传播、扩散的结果的观点,尤其是不能简单地看成由福建向台湾、菲律宾和大洋洲单线传播的结果。他认为,华南与东南亚的史前考古发现证明了“南岛语族”与华南土著同属一个人文系统,他们共同组成了以环南中国海为中心的“亚洲地中海文化圈”,这是一个巨大的土著文化共同体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华南土著与“南岛语族”地带间的文化传播和交流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共同体内在的互动整合关系,在史前期亚洲大陆东南与海洋世界间的交流是多方向、多角度的。


台湾说


李壬癸(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主张“南岛语族”起源“台湾说”。他认为,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发现台湾地区原住民的语言占有整个南岛语系四大分支中的三支,语言最为复杂,并且存在很高的古语成分,还保留了原南岛语的古音,这些说明台湾原住民南岛语系的语言很复杂,各族之间差异也很多,在语言学中都是语言发展初期的表现,这表明台湾原住民的语言传承已经非常久远,比较其它变迁不多的南岛语族,台湾最有可能是南岛语族的原始起源地。他不赞成中美考古专家根据东山考古出土器物推定南岛语族起源福建的论断。 (孙玉平)


特写


海上“不倒翁”:航海竹筏


在东山的考古中,另一项重要发现即是竹筏,东山民间至今还在使用的竹筏,为了解南岛语系的传播途径提供了重要佐证。发现它的是一位来自夏威夷的资深老记者卡洛斯先生,他在东山海边看到渔民们使用这种竹筏时惊叹不已。因为据他所知,这种竹筏是太平洋中南部的波利尼西亚(Polynesia)群岛南岛语族所独有的,但现在却在万里之外的东山也发现了这种竹筏,让他感到非常兴奋。另据考古专家称,台湾地区也发现了和东山类似的竹筏,在外形和制作技术上,基本上可认定是出自于同一文明。


在尚未发明罗盘的古代,竹筏是南岛语族文明的象征,因为波利尼西亚南岛语族的先人们在早期能在没有罗盘的情况下,利用这种竹筏,在相距1000多海里的岛屿之间自由穿行,从一个岛屿迁移到另一岛屿,据此可以推测,东山的南岛语族先民很可能也是乘着这种竹筏到台湾的。


当地人还告诉我们一件趣事,不要以为过渡台湾海峡有多难,上世纪80年代就有一位台湾兰屿的渔民名叫廖歌山,用这种竹筏打渔时,遇到风浪,竹筏就从台湾漂到了东山,而东山也有渔民漂到澎湖去的。古时,竹筏发挥了远航船只的功能,同时也起到传播文明的作用。它的制作技术虽然相对简单,但却不像船只一样,遇到大的风浪容易沉船,它就像海上的“不倒翁”,这更增加了先民用它飘过台湾海峡到达台湾的可能性。 (李文轩)


******我的签名******
Good luck!
********************
直言不讳 最近发言:
“南岛语族 ”

探究台湾先民的身世之谜

冷笑妹妹还在为章大哥鸣冤叫屈啊

分析:所罗门骚乱缘何针对华人

李远哲:我对台湾贡献大

羽森和楼上的樵客好!

仅仅是贞节牌坊?

彻底鄙视某位勤奋的斑竹!

DJ先生对各教派的评价,真是入木三分!gooddid之流应该汗颜!

主坛被删除的贴子:难怪安魂曲要揪住不放。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