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主题:鄧小平為何不為林彪平反——專訪丁凱文2006-05-09 10:11:15

(2006-05-10 08:12:48) 下一个

主题:鄧小平為何不為林彪平反——專訪丁凱文

[史海钩沉]

★鄧小平反對“兩個凡是”,到了林彪這裏,卻設下新版的“兩個凡是”。實際上他是將仇毛轉化為仇林,其奧祕要追究到毛澤東安排的接班格局上

高:民間獨立學者的研究是不是有新的成果?


丁:對,民間的研究是第二個層次。民間學者以何蜀、余汝信和陳曉寧為代表,他們在大量收集資料基礎上,對林彪事件詳加分析,在許多問題上有突破性進展,如關於所謂的“設國家主席”,“林彪政變殺毛”等,對推動深入研究林彪事件起了極大作用。


我們要特別提及大陸的史學專家王年一教授,早在1996年文革三十周年討論會上,王教授首次就林彪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文革史學界應該重新研究林彪事件,客觀公正地評論這一歷史事件。這在當時環境下可說是一鳴驚人,難能可貴。


大陸作家張聶爾女士撰有《風云“九一三”》一書,張女士出身軍隊元老家庭,曾訪問過不少林彪事件當事人,此書敘述“九一三事件”的發生以及過程有獨到之處,值得研究者注意。此外,還有部分原林辦的祕書、警衛們的回憶,雖然在大框架內未能突破官方說辭,但在一些具體事例上說出了當時的原委。比如張雲生的《毛家灣紀實》,《文革期間我給林彪當祕書》等,就澄清了所謂“林彪吸食鴉片”的傳聞,毫無事實依據,純屬故意敗壞林彪的聲譽、糟踐林彪的形象,也正符合了當局批判林彪的政治需要。


還應特別指出的是傳記作家舒雲女士,撰寫了《百戰將星─楊勇》,《大將羅瑞卿》等書,還下了很大的功夫採訪“九一三事件”當事人,試圖揭開“九一三事件”之謎。特別是她不僅寫了那些上層人物榮辱沉浮,還寫出了那些不引人注意的小人物,由於林彪事件而無辜受牽連的悲慘命撸?钊硕笸髧@息。


但是我們還應看到國內在林彪事件研究上的不足,這同樣還是表現在由於當局人為的限制,許多當事人還無法暢所欲言,缺乏充分資料,研究就難於深入。像1971年9月8日到9月13日,林彪這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身邊的宋德金、李文普等人,也說了、寫了些東西,但是語焉不詳,瑣碎含混,吞吞吐吐。


高:林立衡不是一直在為她父親恢復名譽而奔走上書嗎?


丁:對,她是一直在致力於為她父親翻案,她作為當事人、知情人,怎麼能同意當局對她父親的那些明顯與事實不符的結論?但是她受到當局很大的約束,在我們這本書中就寫了,當局對她“約法三章”,要求她不得接受媒體採訪,不得寫回憶錄發表。所以儘管她了解相當多的情況,卻從來不向外披露,至少我沒有看到哪個報刊刊載林立衡的回憶錄和採訪記。她只是不停地向中央寫信報材料、反映情況。



鄧小平究竟為什麼不肯給林彪翻案?

高:看來,探究林彪事件要想有所突破,關鍵還首先在於官方要做到檔案解密、言路解禁。但是“文革”後官方已經翻了許多人的案,林彪的案為什麼牢牢把住不翻?要官方改變給林彪的定性,癥結在哪裏?


丁:癥結在於要破除當局新版的“兩個凡是”,即凡是鄧小平及“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定下的結論不可更改,凡是“兩案審判”中特別法庭所判定的結論不可更改。須知任何研究領域都不能人為地設置禁區和障礙。八十年代初期,鄧小平為了在全黨統一思想認識,搞了一個《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將本來應該熱烈討論的問題人為地劃定了框架,給人們念起緊箍咒,誰要是越雷池一步,誰可能就要倒楣。這也就是鄧小平所說,文革的研究要“宜粗不宜細”,特別是涉及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人時,更要小心翼翼地為他們妥為遮掩,將他們的倒行逆施大事化小,為他們開脫為“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所利用”等等。


高:我想問的就是:鄧小平不是堅決反對“兩個凡是”嗎,不是還說過“不管案子是誰定的,不實之詞一律推倒”嗎?為什麼到了林彪這裏,要設下新版的“兩個凡是”?


丁:是啊,毛要用莫須有的罪名整林彪,還好理解,我們覺得很“正常”;但是鄧小平為什麼會如此?國內作家蕭思科寫的那本《特別審判》中,對於當時中國的所謂“特別法庭”的決策過程寫得夠明白了,鄧小平怎麼指示,彭真怎麼指示,定什麼性,訴什麼罪,判什麼刑,誰該重判,誰過去有功可以輕點……都是他們說了算。你能想像美國一個什麼案子,由總統和副總統在白宮裏面先研究該怎麼定罪判決嗎?


鄧小平什麼案子都可以翻,即使自己親自主持的“反右”,雖然留了尾巴,剩幾個人堅持不平反,畢竟也大部分平反了。惟獨林彪的案子,他堅決不翻。鄧小平實際上是將仇毛轉化為仇林──他說過:“林彪不死,天理難容。”但是不更應說“毛澤東不死,天理難容”嗎?就算林彪幹過壞事,都是毛澤東為首幹的啊!


高:我要打破沙鍋問到底:那麼,為什麼鄧小平會“將仇毛轉化為仇林”?


丁:原因很複雜,我認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要追到毛澤東對接班人的安排上。毛澤東安排接班人,從來都不是只安排一人的,除了那個明面上的,他還會安排一兩個“備胎”,讓其互相制衡,便於他控制。他在安排劉少奇為接班人的同時,還選中鄧小平與林彪二人為備用人選,也就扶植掌軍權的副主席林彪和掌黨權的總書記鄧小平。這兩個人本來都是毛澤東的人,又分管一攤,並無衝突,但在毛的這個接班格局中,很自然就會發生矛盾。我注意到,林彪在“文革”中,對劉少奇倒沒有批過什麼,倒是批鄧比較多,有些話說得比對劉還重,恐怕這裏面就有心結在起作用了。有這個歷史因緣,鄧小平復出,自然就堅決不讓翻林彪的案。為了維持共產黨的領導,毛澤東的地位不能動搖,那麼誰來為毛背黑鍋?就得你林彪(還有江青“上海幫”)背著了!


要想在林彪事件問題上有突破性進展,必須破除新版的“兩個凡是”,也就是說要開放檔案資料,讓廣大學者專家們暢所欲言。只有在這種條件下,林彪事件的真相才能大白於天下。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