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不长记性的艾园

(2010-01-11 21:32:08) 下一个
  每次打艾园这两个字,电脑就自动跳出哀怨这个词。不过这个哀怨,的确是把我恶心到了。

  套用小沈阳的一句话:这是为什么呢?

  去年年底,一篇艾友友的关于蜗居的文章,引得大家一块讨论,我也点击进去,好久不看艾园,还不知道里面的跟贴规矩,于是随性的跟着发表了下意见,非常中立,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上完厕所回来一看,却看见一大段对于我的回复的批判。我也是好奇心起了,心想这艾友友讲话如此犀利,网友随便说说话也要如此当真?于是无聊中又回复,紧接着又是批判。为什么说批判呢?因为话语里的语气让我想起小学时的思想品德课老师。但是网络这东西,你当真也好,不当真也好,打打哈哈就过去了。于是我觉得哎呀,这艾米怎么找了这么个人作代言啊,因为艾米在我印象中,还是有才的;至少我在网上遇到的文友或者是现实中的作家,给我的感觉都是翩翩有礼的,毕竟都是文化人嘛。可是这艾友友的语气上就像过去文革完不久的街道居委会那种马列主义老太太的感觉,也不知道这种比喻恰不恰当,反正就觉得这人文化档次太低,艾米找她代言真是瞎了眼了。于是说了一句艾友友不过尔尔,因为觉得艾米不会这么说话。

  好了,矛盾开始出来了。要么说我脑子糊涂还要乱说话,要么说我是暗指他们嫉妒蜗居的火爆,要么说我是在演戏,还说我不要怀疑艾友友的智商;最后再来一句,不是同路人了。

  看到这些评述,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我自己的心情:莫名其妙。

  因为自己感觉莫名其妙,我觉得艾园说的很没道理。一般而言,我是不太喜欢在网上发什么言论,或者说是跟人家要争辩什么。即使在五毛党乱飞,网上大打其架的买买提,不过是灌灌水看看热闹。我估计买买提的言论要是放在文学城上,肯定被封杀不止一千遍了。我不过是说了两句话,就是非常随性的那种,讲完就忘了。结果倒好,非要被反反复复推敲个半天,就是看看你不经意的话里有没有什么反动艾园的言论。所以我莫名其妙,我都没想到的事情,怎么艾园那么神通广大就想到了呢?是不是经历过文革的人受伤害太深?我是典型八十后,对于那段历史并不了解,但也有所耳闻。但是我看这些文字,我心里却觉得害怕,就是作品背后真正作者的人心。而且也让我寒心的是,这个艾米,还是我曾经喜欢过的作者,对于曾经推崇她的读者,讲话毫不客气。

  我对艾米的好印象还是缘于她的山楂树,当时有人质疑她的作品,我说一切以创作为基点,如果老是搞文艺批判,那么写文章的人说不定不敢写了。后来艾米悄悄话给我说我说得好,没有跟我小说的贴是因为她在原创上名声不好,当时我还奇怪为什么她名声不好,还让我加入她的艾园。后来没进入,那时候觉得自己写的时间不长,另外,也不太喜欢搞小圈子。
 
 没曾想,几年以后,这个我曾经推崇过的艾米,因为我不得体的话,就对我大加鞭笞,甚至不欢迎我来艾园。我很少在网络上生气的,但这个节日,的确让我生气了。我自己在新浪上也有博克,很少到那边发文章,逛新浪的时候无意中又看到艾园在新浪的博克,于是点击进去,结果发现他们又把文学城上发的那些又贴在新浪上,我原先被他们删的帖又贴上,然后底下又跟着他们批驳的言论。我是有些愤慨了,既然不欢迎我到艾园来,为什么还把我在文学城上你们删掉的话再贴再鞭笞一遍?居心何在呢?当你们叫嚣着反对网络暴力,你们自己又怎么做的呢?所以我回复艾米的悄悄话称她为小人,我原先写悄悄话给她只是觉得肯定之间有误会了,但她的回复依然不客气,最后当我看到她在新浪的博克之后,有些出离愤怒了,第一次,在网上骂了人。

  后来好好浏览了下她的博克,无论是文学城还是新浪,给我的感觉她宛如山楂教主,谎言和艾友友就是左右使,底下一群fans大呼“教主万岁!逆我者亡!” 就是这种感觉,一种愚蠢的高高在上。

  山楂树是不是真能成为经典还很难说,就像蜗居很火但文学性并不那么强一样,所以海明威讲过:我只读死人的书。但就活着的作家而言,我没见过做人像艾米这样的。举个例子吧,几年前,我还在国内上大学,那时候刘索拉到学校来讲学,想想看刘索拉多有才华,中音作曲系毕业,又是先锋小说家,在美国英国探索蓝调音乐之路。光看外表就够大牌的了,但就是这么表面张扬的人,面对当时喜欢她的小小粉丝----我,特地从北京寄来了她的两张签名CD和新出的小说,另外附上一封信,竖行用毛笔写的,字体清秀隽永,还问我母亲好。这一切,都让我感动,因为她是真正至情至性的人。而艾米的才华,显而易见,是没法和她比的,而人品和素质,更是拎不上台面。看过她新浪一篇文章里关于在她博克里,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不会说话的就是白痴。我觉得,有必要么?你作品真正好的话,在乎那么多别人的言论干吗呢?要么你就干脆封闭评论,让大家单纯的看你的小说,犯不着用网络战来提升自己的人气。

  我说艾园不长记性,是因为我无意中看到其他文友博克里关于艾园打仗的事情,自己真是孤陋寡闻,原来这场网络战08年就开打了,原来那个时候,艾园就给自己,给读者定了个他们所谓的山楂树精神。而时隔一年,这件事情又发生在我身上,他们是真不长记性还是越战越勇?这棵山楂树,看来是长歪了。

  本来是不想写的,之前还跟婆婆说起这些事情,她还很惊讶怎么在美国还有这样一批用这种思维模式思考的人,因为她也经历过文革,也经历过那个时代。我国内的编辑朋友说这是典型的暴发户心理,也没听说过这部小说,真正开拍了才是算数,媒体之前的造势都是假的。但看到艾园如此不长记性,忍不住还是要说两句:别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意愿之上,也不要用过于批判的心去看待曾经支持过你们的读者。吵架是没有用的,真正的还是作品来说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涩郎 回复 悄悄话 这是为什么呢? ha ha

They got what they deserved now after offending so many people.

Nice pussy cat:)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