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阔处

随意随笔,随性而已。
正文

旧金山华藏寺

(2009-03-19 15:25:08) 下一个
很偶然地,儿子朋友的妈妈不经意间提起,约我们一起去一个庙。本来是想给儿子和他的新朋友一个相处的机会,却没想到,反而成就我找到一个心灵平静的港湾。

庙在旧金山。外表惊世骇俗,典型的一座教堂。为了保持风貌,旧金山对旧房改造有着严格的限制,外观基本上是不能改变的。我猜,这庙大概也是旧教堂改的,所以依然尖顶高耸,拱门拱窗。但不论是过去或现在,作为一个严肃的宗教场所,整幢建筑还是庄严矗立,令人起敬。蓦然间,觉得选址在这里的师傅们很可爱,她们人不着相,四大皆空,选的房子也不着相。别管长什么样,人住的地方就叫房子,供养菩萨的地方就叫庙。简单,直接,质本。看着门上“华藏寺”几个字,看着两旁长长的楹联,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里。

踏上几级台阶,一开门,迎面笑眯了和地是弥勒佛。我一向很喜欢弥勒佛,他眉眼弯弯,少了几分庄严肃穆,却多了许多亲切。见到他好像见到一个家中和蔼的长者,可以亲近,可以诉说,甚至可以撒娇,而不需诚惶诚恐。他的笑是一种海纳百川的笑,迎着他,心中的一些烦闷就都在这笑容中化去,好像一个小冰块投到大海里,一时间就消融不见。 “华藏寺”的弥勒佛眉毛粗粗的,带点卡通风味,笑得更是欢畅,感染力更强,看着他的开怀,忽然觉得自己心中念念不忘的那点烦心事,原来是这么不足道,只是自己在一遍遍地思考中,一遍遍地放大了烦闷的心情。我想,佛教中总是告诫人们不能执着,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人是一种勤于思考的动物,当我们太过沉溺于某个东西或某件事情时,就会把一些负面的情绪越放越大,恶性循环。

下台阶转到后面,是大雄宝殿,供着如来佛。朋友一直在给我介绍着这里相关的神迹,下雨的树啦,不用呼吸的活人啦,她亲眼看到的大鸟啦,等等。其实,我对神迹并不很在意,不是不信,好像也没有全信。我总觉得,学佛,是学道理,是学看待事务的方式,是要给自己心灵以洗涤,而不是要生老病死的时候有奇迹发生,咱不追求这个。也许对于很多潜心修行的人来说,我不能算一个虔诚的人。比如一进大殿,给佛磕头的同时,我就顺便看上了那槃又圆又大的柿子,总想抓一个来吃。不知怎么的,就“敬畏”心来讲,我的“敬”心足够,“畏”心缺乏。也正是因为这个多敬少畏的心,法会中我“不务正业”,打量大殿,打量众人,还真让我打量到了一副特别的对联:法空归元本无心,心无本元归空法;性寂真来如陀佛,佛陀如来真寂性。这副回文联给我的感觉和整个“华藏寺”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厚重的文化与亲切的氛围和谐有致然不失情趣。

今天,我有生第一次参加法会。师傅每人发了一本小册子,里面是要念的佛号和短短的经文。经文下面还有注解,念三遍,重复七遍什么的。我不会念,但一向喜欢听,悠扬的语调与空灵的钟磬声,令人心静。以前听录音,不明白为什么前面要念一大堆佛号啦,经文什么的,好像凑数,凑时间似的。今天在大殿中,随着众人念才明白。简单的音调,缓缓地重复,慢慢地一颗躁动地心沉静了下来。人们入世,忙忙碌碌而焦虑浮躁,在这短短的出世活动中,心灵归于安宁。祥和淡定,我想,这就是我一直找寻的那种归属感吧,我应该是找到了,在这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