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珠

时间有了,精力却减,百无一用,就写写东西吧。
正文

维京莱茵河多瑙河游记

(2024-05-21 16:54:50) 下一个

              2023年的11月,朗两夫妇和我们两夫妇去欧洲作了一次邮轮内河游。搭乘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飞机从旧金山飞往阿姆斯特丹。这是荷兰的 Viking(维京) 船公司安排的旅程,旅程开始前,先在阿姆斯特丹停留玩两天,然后河上游览十五天,从莱茵河到美因河再到多瑙河,沿途经过四个国家十二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当地导游带我们参观游览。河上巡游完毕,再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停留游览两天。整个旅程十九天。

    飞机降落在阿姆斯特丹机场,一出机舱就见到 Viking 船公司的代表来迎接,然后就把我们送到酒店(Movenpick Hotel)安顿下来,时间约是上午九时多。我估计酒店是 Viking 船公司的,就建在河边,上下船很方便。阿姆斯特丹下着小雨,天暗暗的,街头行人不多。

    阿姆斯特丹是个海边城市,人口九十万,据说城里有些地方低于海平面,所以堤坝对阿姆斯特丹很重要,一旦漏水,城市就被淹没了。几个世纪以前,汽车还未出现,荷兰人为了做生意运输方便,在城市里挖了许多运河,以船作为运输工具。所以现在市内可以看到很多小运河,已经不作运输用,但河仍在。

    我们决定到阿姆斯特丹的唐人街走一走。出了酒店走不了几步,天又下起雨来。我们都带了雨伞,顶着风顶着雨,一脚高一脚低地往前走。前面出现了一条河,不远处有一只中国风格的船停靠在河边。“不会是中国餐馆吧?” 我们想。走近一看,果然是一间中国餐馆,建造得像一艘花船,只是静静的停在河边,没有开张的迹象。第二天从导游那里得知,这间餐馆是Covid-19新冠疫情前开张的,因为疫情没有食客,已经关门三年了,至今未能重开。那天在雨中去到唐人街已经中午,我们找了一间餐厅饮茶,要了几样点心,味道还算可以。饮茶后发现阿姆斯特丹著名的红灯区就在旁边。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也是一个观光旅游点,我们就去看了一下,结果大失所望。原以为红灯区像拉斯维加斯那样金碧辉煌,小姐姐金发碧眼,身材窈窕,坐在窗口搔首弄姿向游客挑逗。结果看到的是普通人家开了个落地窗,两个黑黝黝皮肤的水桶腰亚洲女人穿着乳罩和三角裤,或站或坐,在说闲话消遣。她们相貌粗俗,身材肥胖,看了都倒胃口。看了几间,都是这样的亚洲女人。好样子好身材的竟看不到一个!真替亞洲女子丢脸。这样的红灯区不看也罢。不知为何,那天看不到一个欧洲女子。

    第二天由导游带我们去市区游览。阿姆斯特丹的房屋较旧,四,五层的楼房居多,没有几间高楼大厦。小运河倒有不少,一些人家打开后门就是运河,直接可以下船出游。欧洲的汽车可以开上任何窄小的街巷,与行人一起通行。在小巷走路,有时汽车几乎就在身边擦过。自行车也在身前身后穿梭,时时刻刻都要小心周围。阿姆斯特丹骑自行车的人不少,自行车在人群和汽车之间穿行,看来也颇为和谐。导游也谈到红灯区,不收费可随便游览。不成文的规矩是不许照相录像。游客们也没有提出来要去看一看。我们跟了导游半程就离开了,因为买了去看风车的票,要赶去火车总站乘车。去到看风车的地方,已经有许多游客在那里了。荷兰因风车出名,而风车是否因大战堂吉诃德而出名呢?荷兰在十七世纪使用风车作为动力抽干低地的水而增加了大片土地,同时用风车作为机械的动力能源使荷兰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我们参观的一个风车作坊就向我们展示了风车是怎样将木材锯开成木板的。参观完风车后,我们还参观了一个作坊,看当地人怎样用木头来制造木鞋。几百年来,荷兰人就是穿木鞋的,直至有皮鞋出现。参观后坐船去一个叫Volendam的小镇。船在荷兰最大的一个人造淡水湖上航行。这个湖的建造是在海湾的入口筑一条大坝,用风车把海湾内的海水抽走,然后用河流的水把抽干的海湾填满,一个人工淡水湖就建成了。多么聪明的人!在小镇上参观了一间生产奶酪的工厂和一间威化饼工作坊。那天的风很大。在风风雨雨的街上走了一下,高高兴兴地去餐厅吃了一盘fish and chips 就乘车返回阿姆斯特丹。晚上到唐人街吃饭。是日是星期六,唐人街上非常热闹,街上年青人三个五个一群在谈笑,像是个青年人下班后玩乐聚会的地方。每间餐厅门口都有人排队。才十一月,圣诞节的灯饰就都点起来了,街道很漂亮。虽在雨中,街道行人仍熙熙攘攘。我们找了一间食麵的餐馆,排队好一会才入去坐下。我点的牛杂麵还算可以,当然不如我们旧金山湾区。在回旅店的路上,看到河边的中国花船餐厅正在营业,只是我们已经吃完晚餐,再无兴趣进去尝试。可见导游的话也不可尽信。

    第三天上午上船,开始我们十五天的莱茵河多瑙河巡游。用过船上午餐后,船到达荷兰的风车集中地——Kinderdijk(小孩堤防)。导游介绍说,小孩堤防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大洪水,洪水退后人们在这里看到一个木制的摇篮浮在水面上,上面有一只猫在摇篮里前后左右跳来跳去,保持摇篮的平衡避免在波浪中沉没。人们走过去一看,摇篮里还有一个婴孩,原来猫在守卫着这个婴儿,这个婴儿因此得救。从此这里就叫做“小孩堤防”。这里有十几台风车沿着河边排开,是荷兰风车最集中的地方,Viking 船公司的旅客都是来这里看风车的吧。这次有两条船,近四百人下船看风车。我们昨天已经去另外一个地方看过了,所以并不觉得怎样新奇,且这里的风车只是作展览用,有的转,有的不转。转的也不带动任何机械,没什么看头。不如我们昨天看的节目。只是照了几张风车的照片而已。

    回到船上,船沿着莱茵河向德国开去。睡了一晚,翌日早上已到了Cologne(科隆)。在科隆参观了著名的科隆大教堂,很黑,很旧,里面亦很黑暗,教堂仍在修缮中。科隆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天主教堂。始建于1248年,因为金钱等各种原因,建筑时断时续,直至1880年才完工,耗时600多年。当时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现在仍是世界第三高。大教堂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保存着“东方三圣王”的遗骸,遂成为天主教崇拜的胜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教堂被炮弹击中几十次,周围的房屋几乎被夷为平地,整个科隆老城被战火摧毁了90%。战后经过加固工程,才把大教堂保存下来。由于二十世纪初酸雨的侵蚀,教堂的石头表面都很粗糙很黑,给人这教堂实在是非常古旧的印象。参观后回到船上。下午我有点不舒服,就没有再出去玩。阿朗,百仑和雪莉到城中游览。

   晚上睡觉时,感觉到游船一阵震动,然后停了下来。原来船在过水闸,停得很靠近水道的旁边。向窗外望去,只见到一面高高的墙,几乎贴着船舷。当水位升高后,又可以重新见到树丛和河岸,船又开动了。一晚过后,第四天早上到达 Koblenz(科布伦兹)。从这里我们乘车去 Marksburg 城堡。城堡建于1117年,是唯一一个没有被战爭破坏的中世纪城堡,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的文物。城堡高耸于山巅,上去要经过一条斜斜的山路,还是要一点体力的。拿破仑曾经占领过它,后来又放弃了。这里收藏了公元前600年到公元1500年之间的盔甲,它是除伦敦和巴黎之外最大的盔甲收藏地。曾做过监狱和普鲁士伤兵的居住地。城堡大门前的路有一个转弯,导游说这是城堡设计者的聪明之处。攻城者的撞击车撞击城门前要来一个转弯,这样就损失了大部分动量,撞城门时就没有力量了。城堡上筑有很多枪眼炮台,俯瞰着莱茵河,控制着这一条河道。从城堡看莱茵河,大片的田野,树林和村庄尽收眼底,风光优美。现在这里是德国城堡协会的总部所在地。参观完这个著名的城堡,我们乘车回到船上,船又开动了。在莱茵河上一路开去,两岸风景秀丽。岸边有的山坡斜度不大,延绵起伏,山坡上就种有葡萄树,一排排整齐漂亮。有的山怪石巉岩,险恶难攀,山顶多筑有碉堡。白云蓝天下,两岸不时有城堡和小教堂出现,或在山顶,或在水边,雄伟壮观。旅客们拿出相机不断拍照,享受这个美丽的下午。

    第五天清晨的时候,又感到船有震动。看看窗外,又是高墙。反正睡不着了,我穿好衣服去船头看船怎样入闸。去到船头的时候,船闸河道里的水已经灌了一半。这时船身慢慢升高,我拿出手机,把整个过程录下来。水闸口有一盏红灯亮着,船不能动。一直至水灌满,水面与外面的河道的水面一样高了,闸门才打开。这时红灯转为绿灯,船才可以开出去。看着船开出了闸口水道,我才回房刷牙洗面,这时天已大亮了。

    今天要去的小镇叫 Miltenburg(米尔腾贝格)。上午导游向我们介绍这个小城,并带我们在城内主要街道游览。导游说这里河流经常泛滥,曾经洪水高达二米,河边房屋的居民要上二楼避洪水。离码头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雕象,三个半大男孩对着水池撒尿,不知蕴含着什么意思。小城不大,街上有几间商店,一间教堂,倒是清洁明亮。几条街一下子看完了,不远处的小山上有一个叫Mildenburg的小城堡,阿朗和百仑叫累,不去看了,我和雪莉两个上去探索一下。爬得气喘喘地上了城堡,城堡正在修缮不开放,但从上面俯瞰整个城市风景却很漂亮,在上面照了不少照片,兴尽才下山。

    游船向下一个城市开去,又经过了一个水闸。这个晚上睡觉时,船经过了三个水闸。不知道为什么莱茵河上有这么多水闸,水位落差这么大吗?这时船应该在美因河了。

    早上醒来,船已停在 Wurzburg(维尔茲堡)。上午是自由活动。我们决定顺着美因河岸

走去旁边的中世纪古桥(Old main bridge),然后过桥去对岸山顶的马林贝格要塞城堡(Festung marienberg)。在美因河畔看到几只天鹅在水中嘻戏,白鹅浮绿水,灰鹅泛青波。为录影和拍照河里硕大的白天鹅和灰天鹅我们逗留了好一会,天鹅为美因河增添了景色。横在美因河上的是一条古老得有点斑驳的六孔拱桥, 孔与孔之间的桥礅在桥面上都有一个塑像,共有14个。每个都不一样,神态各异。或是官员,或是战士,或是古先贤,或是教堂长老。非常有特色。过桥之后就是爬山,爬得气喘吁吁后终于到达那座雄伟的马林贝格城堡。这城堡为长方形,建于1200年,四个墙角都有一座碉楼,且建造得非常美丽。上面居高临下,一眼看遍整个维尔兹堡。今天天气睛朗,维尔兹堡的一座座教堂的尖塔,还有其它的城市建筑,清清楚楚的就在眼前。一幅美丽的城市风光图!

    下午我们集合坐汽车去参观Residenz(维尔茲堡宫),一座类似于法国凡尔赛宫的建筑。是由两个德国的大主教于1720年开始修建,并于1744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画家和雕塑家为这座宫殿贡献了不少非凡的作品。使其成为德国最大最漂亮的宫殿之一。可惜很大一部分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现在的艺术藏品比以前要少,现在里面的一些画作和装饰品是现代艺术家补上去的。宫殿后也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但整体感觉还是逊于法国凡尔赛宫。离开维尔兹堡宫后,朗和我们分开各自逛街,因为朗两个跟不上雪莉的步伐,感觉太累。在市中心照了几张相后,我们去了市场广场(Market square)。广场以一间美丽的教堂为中心,教堂的墙壁刷成白色,屋顶的瓦为橙褐色,紧贴着墙的周围,等距离立着几十根高出墙壁两米的橙红柱子作为装饰,使教堂与众不同,成为一个特立的景观。上午在马林贝格城堡拍摄的城市全景照片中,这教堂很容易就被辨认出来。教堂周围的空地是一个自由市场,一个个小摊林立,卖什么都有。有手饰,有工艺品,有衣服鞋帽,有糖果,有菜有肉,一应俱全。我们在这里流连了一会,就沿着主大街走去,走了没多久,一下子走到了上午去过的中世纪古桥。原来市中心离古桥这么近!

   在维尔兹堡,我们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翌日下午约一时,游船到达一个叫 Zeil am Main 的地方。我们下船,改乘汽车去 Bamberg(班贝格)。Bamberg 是一个小城市,较旧,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地方。可能是时间短吧,由导游带着,在小小的市区走了一圈。进了一个教堂参观。有点特点的事就是;导游说的,这小城被一条小河划分为两个区,建市政厅的时侯,两个区都不愿意市政厅建在自己的区内。市长无奈,只好把市政厅建在河中间,由两条小桥把这两个区连接起来,市长就在河中间办公。可见这里的市长权力是非常有限的。这天天黑后,我们坐汽车去班贝格的码头和船会合。开了半小时的车到码头后,发现船还未到。在车上等了十几分钟,才看到船赶来。又等了一番抛锚,缆绳固定船的操作后,我们才得以上船。

   是夜,游船进入了连结莱茵河和多瑙河的运河,这条美因-多瑙-运河相当长,约一百六七十公里,要过了纽伦堡后,在靠近雷根斯堡(Regensburg)的地方游船才进入了多瑙河。据说,运河和美因河一带水位最高,在这里过水闸,是放水使航道内船的水位达到外河的水位才出闸。

   次日一早,船到纽伦堡(Nuremberg )。二战时期,因为纽伦堡是德国纳粹党的总部所在地,还有大战后著名的纽伦堡审判,我很早就知道这个城市了。上午九点,我们乘汽车环游纽伦堡, 其间经过二战时期纳粹党的总部。一个大操场,操场前面中间的主席台是一间两层楼的房子,黑黑的看起来很旧,好像没有窗。这里曾是一年一度的纳粹党代表大会的会址,战后一直保持原样没有改变,已经成为历史了。导游告诉我们,纽伦堡人的心很痛。战后几十年,他们都不愿意谈战争和纽伦堡大审判。纽伦堡审判这个词在他们的书本,杂志上消失了。学生的课本中也没有这个词。直到最近几年,人们才愿意重新谈起——如果必要的话。在中国,我们的前人亦曾经受过同样的苦难,留下过这样的词句;“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姜夔的【扬州慢】)对德国人的苦难,我亦能感受体会。纽伦堡这个城市,在二战中几乎被盟军的炸弹夷平,现在的城市是根据战前的建筑的位置和式样重新建设的,可见德国人对他们的历史的重视。

    下车后,导游带我们登上了 Imperial Castle(皇帝城堡)。这城堡在市内的一个高地上,据说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行宫,很多皇帝都在此住过。但我看起来这行宫里面并不高级,比普通老百姓住的稍好一点。行宫在二战时遭到破坏,碉楼的顶部被炸弹削去,现在的楼顶是用红砖重新建造的。旁边也有炸坏的房子,不过都重建了。在城堡上可看到整个纽伦堡。但不知是因为阴天还是房屋真的旧,看过去都是灰灰的一片。下了城堡就去看旧的市议政厅和别的一些城市建筑,接着去Market square (贸易广场)。广场是在圣母堂(Church of our Lady)对开的一片空地,人们就在空地上摆摊贸易。恰巧我们去到那天是星期天,这里的星期天是崇拜日,所有的商店摊档都不开门做生意,看不到贸易的热闹场面。但是圣母堂的自鸣钟准点打钟,一打钟钟楼上面钟的下方的小人就出来表演。有的打鼓有的吹笛子好不热闹。广场一角还有一个像是喷泉的艺术品(Beautiful fountain),它的铁网上挂有两个铜环。导游说谁能摸到铜环就会有好运气,在朋友的怂恿下,我伸长手摸了一下,不知好运气几时来呢?然后我们又去了旁边不远的纽伦堡地标圣罗伦兹大教堂。没有进去,在外面打卡照相后就回船吃中午饭了。下午,雪莉耐不住寂寞,又叫我陪她去纽伦堡再走走。结果我们又回到Market square ,然后走一些上午没有走过的道路。结果见到一间不知名的教堂,又去了一个小公园,在公园里小河的桥边见到一个同心锁架,上面扣满了同心锁,有的还写着深含爱意的词句。可见无论在世界上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爱情的见证。回来时还见到一间 Hong Kong Store, 旁边的中文招牌却是“中国商店”。五时二十分,我们准时回到旅游车等我们的地方。乘车去一个叫“ Roth”的地方上船。上船后,船继续前往雷根斯堡。

     游船在河上开的时候,船上曾组织了一个参观船长室的活动。我们进入到驾驶舱和船长进行互动。大家很热烈地问船长问题,船长很有耐心地一一解答。船长还告诉我们,当河水水位高的时候,如果船要通过一些桥面较低的桥,有可能船的驾驶舱会碰到桥面。这时他就会操作把驾驶舱下降到和船顶甲板一样的高度以避免撞桥。“驾驶舱可以下沉?”我惊奇地问。“是的。”船长答,他还邀请我们有空来看看船舱下降的操作。这天我想起船长的邀请,就走入船长驾驶舱问是否可以让我看看驾驶舱下降。“可以可以,”船长很热情地迎接我。“不会妨碍你们工作吧?” 我问。“不会,来。”他指给我一个按纽。我原想来看看驾驶舱怎样沉降,现在却变成我来操作,有点不敢相信。按照船长的指示,我按下了下降的按纽。驾驶舱缓缓地下降,渐渐地到看不见河面了。我有点担心,看不到河面怎样驾驶?这时船长指给我另一个按钮,"按这个按纽驾驶舱就能升起来。"我连忙按那个按纽,驾驶舱又升起来了,重新看到河面。船长又指给我看一个雷达显示屏,显示屏展示出旁边的船和河道礁石的位置,原来用雷达也可以操纵船的航行。我很高兴我操纵了船舱的升降。这一天得到了非常好的体验。

    船在第二天的中午才到达雷根斯堡。雷根斯堡已处在多瑙河流域。这天乏善可陈。下午一直下着雨,我们二时多才出行。每个人都撑着雨伞(船上备有雨伞供自由拿取),在狭小的街道上走。也不记得导游说了什么,在雨中走了几条街,去到地标 St. Peter’s Cathedral (圣彼得大教堂),大家入去参观。进教堂,男子要脱帽以示尊重,但女子却不用,不知是什么原因?这天下午我们走了很短的路程,可能是下雨的缘故,导游没有带我们去看多少地方。估计雷根斯堡是个不大的城市。参观完教堂自由活动,我们去了一间百货公司,买到了出行以来的第一份礼物;两个骨瓷茶杯。

    帕绍(Passau)是我们这次旅行在德国的最后一站。

    九时三十分,我们跟导游出行游览这个小城市。帕绍成为城市是在1225年。这个城市真有趣,小巷地上的小砖中间部分都漆了五彩的颜色,看起来就像一条长长的彩带伸向远方。在小巷中转了几转,来到了旧市政厅的钟楼,然后就到了最重要的地方——圣史蒂芬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 )。据说这个教堂有着全世界最大的风管琴,可惜我们参观时并不是演奏的时间,不然就可以欣赏一下这最大的风管琴的优美琴音了。参观完教堂后,又是自由活动的时间。刚才导游介绍帕绍时,讲过这个城市是三条河流会聚的地方,多瑙河(Danube),因河(Inn)和伊尔茨河(lIz)在帕绍相会,所以帕绍又叫三河镇。这三条河一旦泛滥起来,帕绍就遭殃了。2013年一次大水,河水暴涨至屋顶,水面比街道地面足足高出四米!现在市政厅的外墙上,画着一条标尺,标注着历年大水的水位。最高的一次在1503年,比2013年大水的水位还要高!另外这三条河的颜色各有不同,在汇合处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分界,这使我想起中国的成语,“泾渭分明”。这时我就建议,到它们三河会合处看看!其实这三河会合处离我们不远,从地图上看不过15分钟的行程。于是我们就沿着多瑙河向这会合处走去。果然走了还不到15分钟,就到了三河会合处了。这里像一个小公园,有草地,有树林,还有几张长板櫈给旅客休息。看河水汇合,真的是看到在水面上显出两种颜色,界线分明。多瑙河水显灰蓝色,因河水显浅绿色。在这里我们逗留了一下,照了几张相。往回走的时候,我们走另外一条路,沿因河河岸走。这边风景优美,有教堂的尖顶从树林后冒出,又有塔楼城堡可供拍摄,比来时路有趣得多。中午回船吃过午餐,雪莉要求要到多瑙河北岸哈克尔山上的韦斯特城堡(Veste Oberhausen)看看。那里可以居高临下瞭望三河口和帕绍,那里还有一个博物馆介绍帕绍的发展历史。我们按着公交车的时间表走到车站,汽车准时来到。登上汽车,一路过桥上山,直到城堡门口。买了两张票之后,我们一气爬到城堡最高处,从这里看三河汇合处景观又有不同。除了多瑙河和因河颜色显著不同外,伊尔茨河显赭红色汇入多瑙河。从高处看下去看到赭红色汇入灰蓝色的多瑙河水再和浅绿色的因河水相会。河水旁边,城市,树林和辽阔的田野汇在一起,磅礴大势,气象万千!在高塔上,越过森林田野,极目远望,还可以看到遥远的阿尔卑士雪山在太阳下闪着银光。

    还有一则趣事。导游在介绍韦斯特城堡时,曾透露过一个小秘密。那城堡上四层楼的窗户,只有边上的三四个是真窗户,其余全部都是画上去的。我们都有点怀疑,这么大的楼房都建起来了,为什么要画假窗户呢?导游的解释是没有钱。这次我们上来了,就到楼房下认真地看看窗户。果然,大楼的窗户有一半以上都是画上去的,真不明白房屋设计者玩的什么把戏。忽然想起在前几天参观小镇时,那里的导游也说过有几间房子的窗户是假的。莫非德国人都喜欢画假窗户?顺便提一下,帕绍还是希特勒幼年时(三岁到六岁)住过的地方。

    今晚就要离开德国了,游船上的餐厅特意搞了个德国主题的晚餐。餐桌上摆着熏香肠,培根和熏猪肉,还有德国啤酒。餐牌上的菜也写着德国名字,餐巾纸也搞成红格间白格的德国式样。我们的女服务生 McLina 亦换上一套德式白短裙,笑容可掬地和我们打招呼。主菜有德式五花肉,烤香肠、德国咸猪肘等等。从这里可看到餐厅的良苦用心,服务生 McLina 和 Andrei 自上船来也一直尽心为我们服务,值得夸赞。

    下一站是奥地利的 Melk(梅尔克)。在这里我们乘车去一个不远的修道院。梅尔克以山岩上的梅尔克修道院而闻名。梅尔克修道院始建于1089年,但宫殿般的巴洛克建筑群则完工于1736年。里面有精美的壁画和其它装饰品,修道院有十一个展厅,里面收藏着珍贵的宗教文物。其中一个是大理石厅,地板墙壁全由大理石制成,光滑明亮。厅的上方是一幅巨大的壁画,出自名家之手,描写雅典娜与大力神的故事。大厅出来是一个大露台,露台上向外展望,一派欧洲田野风光。望向远方,太阳在乌云中撞开一个洞,把阳光投洒在原野上,使那边阴暗的世界现出一片青绿,一片光明。真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露台连接着大厅和图书馆。图书馆内藏有无数的中世纪手稿,极有学术价值。我在图书馆里看到一张十六世纪的世界地图,加利福尼亚半岛几乎延伸到美洲最南端,没有南极洲。这反映了十六世纪的欧洲人对世界的看法。修道院还有一个双尖顶塔的礼拜堂,里面的装饰物美仑美奂,世上无双。梅尔克修道院是全世界最漂亮的修道院,高大壮观,金碧辉煌,非常宏伟。每个来这里的人心中都会充满感叹。

    导游小姐一头秀发,俊俏的脸上透出英气。她的老师是修道院的修女,所以她对修道院十分了解。我们的导游小姐一定受过舞蹈训练,她的讲解不仅用口,也用身体语言来表达。当她指向一个方向时,一手伸出,另一足就离地,仙人指路。或者说似芭蕾舞的鹤立式动作,非常优美。她一路讲解如在舞蹈,一举手一投足都表现出美感。她全身心投入介绍梅尔克修道院,她把我迷住了。

    下午一时四十五分,游船起动开向 Krems(克雷姆斯)。在船上大家听到广播,今天下午的航程航道两边将会看到美丽的风景,游客们都准备好相机,走向船头,走上船顶甲板,准备欣赏美景。果然船开没多久,就见到船舷左边有一座城堡,褐瓦白墙,还有绿色的塔楼尖顶。大家拿出相机猛拍。接着右舷又有一个碉楼,也是白墙褐瓦。开了一段,右舷的高山上出现一座碉堡。船顶甲板上大家又猛拍一气。再开了一段,一座灰旧的碉堡出现在半山上,看似已被丢弃了。但在照片上仍有旧时的威严。接下来,在水边又有一座碉楼,拱卫着山洞隧道。刚好一辆列车开到,进入了隧道。隧道上的山坡怪石磷峋,树木枯枝一片,是另外一种风光。航行一段时间后,前方出现十数间红色瓦房立在水边,房子的旁边还有浅蓝色一座钟楼。房子前面是清澈的多瑙河水,奔流不息。房子的后面是一座山,山上建有一个碉堡,俯视着河道,保卫着房子和钟楼。再走又见到一大片农地,农地旁有一间教堂,白墙红瓦,绿地环绕,太阳辉耀着非常好看。一路上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如在仙境。下午四时,到达克雷姆斯。

    到克雷姆斯后,有汽车送我们到市中心游玩。克雷姆斯也是一个小城市,所谓市中心,就是一条街,街头有一钟楼,钟楼下开一拱门,就是街入口处。极像一座小城的入口。街很深很长,两边有一些商店。照了几张相后,我们游览了十分钟,觉得没什么意思,就回船了。 本来可乘车回船,但雪莉觉得离船不远,她知道怎样走回去。且时候还早,不如用脚步丈量一下这城市,于是我们便步行回船。走到接近游船的时候,天已变黑。发现码头的教堂旁边有一条街正举行灯光夜市,非常热闹。我们便走去看看,集市很大,有卖衣服鞋帽的,有卖奶酪熏肉香肠的,主要还是卖吃的。街上挤满了人,一些家庭还推了儿童车带着小孩到这里玩。我们在这里流连了好一会才回船吃晚餐。晚餐后在船上有一个舞会,由两个舞者表演。他们表演后还教游客们跳慢三步舞。

    第二天早上醒来,往窗外一看,船已经停了。窗外是高楼大厦,知道已到达维也纳。

    早上大家乘车去维也纳的英雄广场。沿途看到许多十九世纪风格的漂亮的花岗岩建造的高层建筑,据说维也纳在二战中遭到很大的破坏,但现在根本感受不到。花岗岩石建筑的大楼上大都装饰有许多精美的浮雕和塑像,美仑美奂。果然是一个艺术感很强的大都市。英雄广场在霍夫堡皇宫。英雄广场的门口就叫英雄门,五个石拱门一字排开,我们沿拱门进去,就见到宽广的英雄广场。广场里有一大片绿地,这里是奥地利民众休闲的去处和集会的地方。广场上有两座骑马雕像,一个是欧根亲王,他把奥斯曼帝国军队赶出了中欧地区。另一个是卡尔大公爵,他打败了那个时候从未战败过的拿破仑。他们是奥地利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英雄广场一带是奥地利政治权力的中心。总统府,总理府,政府各部委都在附近。欧洲安全理事会就在旁边。英雄广场里有很多博物馆,有时间的话可以慢慢参观。

    离英雄广场不远,有一个露天的史前欧洲人生活遗址。就在马路的旁边,免费参观。然后再往前走,就是闹市区了。闹市区真是热闹,街上不让汽车进入,只见行人行走。有一条街中间建起一个花岗岩塑像群,约四层楼高,上面刻满精致的雕像,有大人有小孩,还有小天使,栩栩如生。最高处雕刻着金色的人物,应该是神了。我想这个塑像群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只是我不知道。闹市区内游人熈????攘攘,就是一个大都市的景象。在闹市区里,屹立着一座圣史蒂芬教堂。导游就是要带我们参观这个教堂。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几乎每到一个城市都要参观教堂。我简单地在教堂里转了一圈就出来了。导游说自由活动,但要在十二点四十五分回来这里集合,一起乘车回船。于是我们去闹市中游逛,碰到阿朗二人,阿朗说百仑花十五欧元买了一个名牌指甲钳,后来雪莉跟风也买了一个。他们是傻子吗?花这多钱买一个指甲钳。我们接着回去英雄广场参观茜茜公主(Sissi)博物馆。博物馆给我们每人一个像电话一样的耳机,可以用中国话介绍茜茜公主的生平。雪莉还买了一些礼品。参观完博物馆时间无多,匆匆忙忙的几乎忘记回去的路了,结果我们要跑回去,气喘吁吁地在十二点四十五分赶到教堂,大家已聚集在一起准备出发了。船上午餐后,我们四人在码头叫了一辆出租车去市中心。上午逛街市时间不够、下午再补足一下。在闹市区走了一大段路,雪莉买了一些纪念品和金链,心满意足。然后乘地铁回游船码头。第二日早上我们四人乘地铁去奥匈帝国的王宫美泉宫。是日下雨。出了地铁我们打开雨伞按着手机GPS的指示,向美泉宫走去。GPS可能出了一点问题,我们走了一大段路,才找到美泉宫的侧门。进去后是一片树林。按GPS指引又要向来的方向走,幸而雨势减小,就当是早上来树林中晨运吧!走了一段路后,见到一个大喷水池,池周围和池上面都有精美的雕像。有几个人在这照相。哦,这里就是美泉宫的后花园了。遥望美泉宫,它在三百米外。我们连忙向美泉宫走去。去到宫殿外还要费一番周折才找到入口,也是像在茜茜公主博物馆一样领了一个“电话”,作讲解之用。美泉宫是哈布斯堡皇朝家族的皇宫。玛丽娅特雷莎(哈布斯堡王朝的第一任女王)对皇宫作了一次重大的改建,建筑的风格和德国的维尔斯堡宫和法国的凡尔塞宫相似,都是巴洛克式建筑。宫殿里不准许拍照,所以没有照片留下来。但无非就是桌椅,睡床,瓷器和油画。只是东西都很精致,展示皇家用品的奢华。由于昨天参观过茜茜公主博物馆,对茜茜公主的房间就留意多一点。茜茜公主活泼美丽,是在欧洲深受欢迎的女性。又叫“巴伐利亚的伊丽莎白”,她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的皇后,也是匈牙利女王。她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个性和关爱同情匈牙利人民的行为使她在奥地利和匈牙利深受爱戴。她在欧洲很多地方都留下了遗跡,是观光客常去打卡的地方。甚至她住过的旅馆至今仍有许多人去探访。1955年奥地利拍摄了“茜茜公主”的电影,享誉全球。中国也有译制版。参观完美泉宫后,按GPS的指引,我们又走去看家具展览馆。家具展览馆主要展览皇宫里用过的家具,和美泉宫的展览差不多,只是规模小一点。虽然也有现代的家具,我们也懒得看了。晚上阿朗两个还听了一场音乐会,他们对音乐会赞赏有加。维也纳是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音乐大都会。

    游船晚上离开维也纳,船走了近二十分钟,岸边仍是维也纳的建筑。

    我们旅行的最后一站是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一条多瑙河把城市分成两边,西边是布达,东边是佩斯。原来布达和佩斯是两个城市,在1873年合併以后,才叫布达佩斯。上午,所有旅客乘汽车环绕城市走马看花,经过景点英雄广场也不停一下让游客照相,只是绕了两个圈又开走了。导游在车上不断说看左边,看右边,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真没有意思。但布达佩斯的城市景观还是不错的,有大城市的气势,沿路很多五六层高的花岗岩石砌成的大楼,与维也纳相似,只是看起来稍旧一点。走马看花之后,我们的车过桥去了西边的布达,开上了山上的渔人堡。这里游人如鲫,如果你想照个相留念的话,一定有人做你的背景板。渔人堡上的一组建筑很别致漂亮,一条白色的长廊连接着七个有尖顶的白色小碉堡,像童话故事一样。从这里望出去,多瑙河和整个佩斯城尽收眼底,漂亮非常。旁边的广场有一座匈牙利国王圣史蒂芬的青铜雕像,国王骑着马,手握双十字权杖,他的帽盔上还有一个金色光环,面对着圣玛蒂亚斯教堂。他是匈牙利的第一个天主教国王。圣玛蒂亚斯教堂也是高大宏伟,但我们没有进去看,时间不够用了。我们准时到达汽车等我们的地方,手里拿着一个人人羡慕的匈牙利特产——烟囱面包。这是在前边的街角小吃店买的,贵且要排队买呢。

    下午我们四人沿着河边步行去国会大厦,途经一段河岸,岸边有很多双鞋。人们说这里是二战时期犹太人被纳粹分子枪杀的地方。他们被强迫脱了鞋子站在河边,然后被射杀,尸体掉下河去。岸边就留下了许多对鞋子。现在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在这里放置了很多对鞋子,控诉纳粹和战争的罪恶。我们在这里作了短暂的停留,然后走去国会大厦。国会大厦是一座五层楼的高大建筑,巍峨雄伟。大厦前的广场有一尊骑马塑像。广场周围还有几幢宏伟的建筑。夕阳西下,灿烂的余辉把骑马塑像和广场的建筑都镶上了金边,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回程时我们故意不走河边,走进喧嚣的闹市区。时四点半,街道华灯初上,游人如潮。人们三五成群地在街上行走,谈天,气氛热烈。这里的夜市生意一定不错!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餐后,大家集中离船上岸, 由汽车送我们去市中心附近的旅店。旅店名叫Anantar New York Palace(纽约王宫),是一间五星级的旅店。旅店看起来像一座宫殿,高高的大厅,大厅顶上镶着壁画和浮雕,墙和立柱都有精美的浮雕装饰,非常豪华。旅店的餐厅和客房装潢都很高档,服务生每天至少整理房间二次。旅店附设一间据说是整个布达佩斯最好的西餐餐厅,New York Cafe。门口日夜都有人在排队等待进餐。安顿好行李后,导游带我们步行游览市区,我注意到布达佩斯有不少中国,日本,韓国和越南的餐厅小食店,亚洲人来这里旅游就不必担心吃不惯了。在市区游览了约一小时,就解散自由活动。我们逛了一下街,走去了圣史蒂芬天主教堂(St.Stephen’s)。布达佩斯的圣史蒂芬教堂是我见过的所有教堂中最干净,最漂亮的教堂!教堂里的塑像,浮雕,油画和其它装饰品全都一尘不染,地板也擦得干干净净。头上面高高的圆穹顶上的画也看得很清楚。教堂的照明非常明亮,使人感受到上帝的慈祥和温暖。雪莉和我还登上了教堂顶上的圆拱围栏,从那里眺望布达佩斯全城,又是另一番景像!

    要离开教堂的时候,看到一张明天教堂风管琴演奏表演的海报,百仑说一定要听一听从未听过的风管琴表演,我们决定买票明天来听。

    晚上在豪华的 New York Cafe 用晚餐,虽然烹调味道不错,但感受到被岐视。如没有待应生照顾我们的桌子,餐前该上的面包没有上,已点的一个菜到吃完了晚餐还未上,还不让退。所以大家不是那么开心。

    翌日上午,我们四人各买了一张全天的公共交通票。这张票可以在二十四小时内乘搭任何的公交工具,如公共汽车,地铁等。我们先乘汽车去中央市场(Central market)游览,这是布达佩斯最大的一个土产市场。土产有匈牙利白葡萄酒,鹅肝,刺绣,还有各式各样的纪念品。从中央市场出来后,我们乘汽车去对岸布达的盖勒特山。盖勒特山是全布达佩斯最高的山,山顶有一座自由女神雕像,一个女子迎风站立,高高举着一片棕梠叶。这是布达佩斯的地标,在市内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这个雕像。这座自由女神像是我们今天登山的目标。登山之前,雪莉和我要去参观山脚的一个山洞教堂,所以就让朗和百仑先行,我们迟一些在山顶会合。在山洞中,我们了解到在共产党统治时期,这里曾经用作监獄。推翻共产党后,才再恢复教堂的原样。山洞里有几个分支洞,每个洞都是一个布道的地方。其实,这里现在已变成展览馆,哪里还会有人来这里听福音呢?现在自由了,听福音尽可以去市内的大教堂。从山洞出来,我们开始登山。登山的路真不容易,有很多分岔路口。问清楚怎样走后,我们努力攀登。走没多久,我就浑身出汗,脱了外衣继续走!又走了一段路,实在是累了,喘着气,咬牙坚持。走到半山,停下来休息。望望下面的风景,又给了我继续攀登的力量。咬着牙走呀走呀,接近山顶了!在离山顶不远的地方,见到了阿朗和百仑。他们也是遇到很多分岔口,经人指点从另一条路上来了。会合之后,又休息了一下。同时照了不少漂亮的照片。看到了多瑙河上的六条桥,布达和佩斯都在脚下。现在有足够力气登顶了。我继续往上走,终于走到自由女神像下。但自由女神被铁网四面围住,正在修整。没办法,只好照了两个相,回头下山。下山的路上因雨湿路滑,我摔了一交,幸而无大碍,只是擦损了一些手皮。以后倍加小心,慢慢地走,最后下到了山脚,乘地铁回旅店休息。

    下午坐公交车先去英雄广场,照了一大堆相,补回昨天上午导游的车不停的遗憾。英雄广场雄伟广阔,庄严肃穆。英雄纪念碑建于1896年,为纪念马扎尔人征服喀尔巴阡盆地,定居于此一千年。碑的主体上塑有七个创建匈牙利的马扎尔部落领袖雕象。在纪念碑后面,有两个对称的弧型柱廊,柱廊中矗立着14位历代匈牙利的著名统治者雕像。广场后面还有一个公园、我们亦去参观了一下。参观后我们坐地铁去圣史蒂芬教堂听风管琴演奏(演奏的票昨天已买好)。出地铁后,雪莉后悔上午在中央市场没有买匈牙利特产鸭肝,又要回中央市场买。幸而还有时间,于是我和雪莉乘公交车去中央市场,买到鸭肝后又乘公交车匆匆赶回教堂,在回程车上遇到了查票员查票。原来布达佩斯公共汽车和地下铁路系统上下车是没有检票员检票的,全凭市民自觉买票。不时地会有查票员上车抽查,这次我们遇到了。这一次查票看不到一个人逃票,每人都自觉买了票,看起来匈牙利人素质不错。回到教堂,会合了阿朗两个,五时三十分演奏开始。风管琴声音悠扬,开始时还能够欣赏音乐,渐渐地声音大起来。音乐声充满整个教堂,好像教堂也在摇动。我的耳朵勉强顶得住,觉得身体和教堂融合在一起。风管琴的能量真大啊!演奏了一会,声音又小了下去,人也好像进入了另一种境界。演奏结束后,人们热烈鼓掌。风管琴的演出与别的乐器不同,真的可以动人心肺,这次感受到了不一样。

       晚饭去了一间匈牙利餐馆,因百伦说来了布达佩斯一定要试试匈牙利餐。点了鹅肝,牛肉和鸭。一盆大菜我们四个人吃,味道还好。吃完后百仑很满意,说没有白来布达佩斯一次。

    这是旅行的最后一天。这天晚上,我们要半夜三点钟去机场,仍是乘德国的汉莎航空公司飞机飞去法兰克福转机回旧金山,令我们有点惊奇的是在法兰克福出机舱后,仍有维京公司的代表迎接我们,并把我们带到飞往旧金山的飞机门口,公司的细心照顾使我们感动。最后,讲一个布达佩斯的真实故事。布达佩斯本应有一条运河。在十九世纪中叶,城市总工程师雷特(Ferenc Reitter) 曾有一个伟大的构想。如果他的构想得到实现,今天的城市主干大道跑的就不是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而是轮船。他计划在佩斯城主干大道的位置挖一条运河,接到多瑙河。这个计划在市里没有受到很大的阻力,相反得到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按照这个计划,整条城市主干大道将成为一条观光运河贯穿佩斯城。工程计划已得到批准。问题是:修建运河的钱从哪里来?因为钱不到位,工程一拖再拖。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个计划从未实现。结果才留下了今天美丽的大街,并在上面建起了著名的喜剧剧院和纽约王宫旅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nzhu 回复 悄悄话 顺便讲一下,在中国人人都喜欢的喜剧演员陈佩斯就是以匈牙利首都命名,他的哥哥叫陈布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