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个新加坡归侨在文革的遭遇

(2024-05-22 10:02:32) 下一个

                一个新加坡归侨在文革中的遭遇

       1966 年夏,时年 25 岁的新加坡归国华侨潘XX先生从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山东海洋学院毕业,分配到青岛一家大型纺织国营企业工作。我们是同事也是工友。因为那个年代提倡知识分子要改造资产阶级思想,所以他分配的工作是仓库搬运工,负责推车子运送打好件的布卷。当年的 8 月 25 日和 9 月 1 日,青岛红卫兵运动进入发动高潮,他受大学生影响在厂里贴出一张大字报宣布成立一个名叫“毛泽东思想派”的红卫兵组织。工人们看了都感到莫名其妙。

       几天后厂党委就放风:潘XX的家庭在新加坡是开屠宰场的资本家,让大家站稳立场,警惕资产阶级的造反。

       1967 年,全国各省市自下而上兴起了夺权、成立革命委员会的风潮。在城市里,连一个国营理发店也成立革命委员会。当时指导全国的运动的权威就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两报一刊社论。当时提出了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要把否正矛头指向叛徒、特务和走资派。

       1967 年的一天,青岛市公安局来了两个便衣对潘××进行内查外调。他们说刚从新加坡和香港调查潘某回到青岛,潘××在香港和一个名叫李国锦的警察有过数次接触,因此认为潘XX有重大特务嫌疑。

      1968 年,潘××被逮捕入狱,关押进青岛常州路看守所(即当年德国人建的欧人监狱)坐牢三年之久。

      当时的公安局和监狱均为公安系统内造反派所把持。我有一同事于先生曾在此坐牢一年多,被释后,曾对我讲述过那里面实行的两种酷刑:一是特制手铐,阻止手腕血管血液流通,戴上这种手铐半小时后犯人两只手的颜色即变成紫茄子。二是假枪毙。有天半夜,潘××突然被提出牢房接受审讯。当潘××听到宣布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后当场昏死过去时,监狱看守人员们一边哈哈大笑不止,一边向潘××头上泼一桶冷水让其马上苏醒过来。

      两年后中央开始清理冤假错案,潘××无罪释放。1981 年,潘××登上返回新加坡的飞机。七年的回归祖国像一场噩梦。这就是那个年代一代人的真实遭遇。

      不知潘先生还健在否?如果健在已必是年过八十五岁的老人了。当年一腔归国热血,换来的却是一场地狱之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