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了一本心理学的书“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是一本心理师写她和她的病人,以及她和她的治疗师的故事。一开始,我并没有感触很深,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大的心理问题,而书中提到的的人问题都非常多。可是读着读着,我却在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个一开始非常让人讨厌的约翰总是说别人是蠢货,他实际上拼命压抑自己的痛苦,用愤怒来掩饰自己的脆弱;那个我开始觉得跟我更不相关的老太太瑞塔,和家人关系很糟,没有朋友,却在当她敞开心扉叙说她的故事时,让我产生最大共鸣;还有作者自己,当她直视自己害怕的事情时,我也看到了那个逃避面对事实的我。
时隔一年多,当我再次登陆到自己的博客,意外发现自己的文章也有一千多的阅读,还有点感动,因为我并没有期望有人会阅读我的文章。一年多前,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结果没有几个月,因为一个突来的事情,我的确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改变,这个改变是意料之中,更是意料之外。因为这个改变,我没有心情登陆我的博客,我没有跟朋友和亲戚说,我一直在逃避面对。今天,也许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特别有倾诉的欲望;也许我也到了该面对这件事情的时候。
我一直害怕承认自己有个不好的婚姻,因为我觉得婚姻,孩子,工作,这些应该是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可是我的婚姻给我带来太多的伤害,我没有能力去解救它,所以选择了逃避面对,直到一天老公动手了,孩子报了警,他被警察带走,不允许回家。我本来打算等孩子们去读大学再做的事,就这样提前到来了。我象是劫后重生,不论他怎么哀求,怎么保证,怎么威逼利诱,我抓紧政府禁令这根稻草,坚决不让他回来。我是个很软弱的人,所幸我的父母一直支持我分开,特别是我的女儿,她自从那天之后,就坚决不见自己的父亲,也不和他说话。我自己清楚和他分开是对我好的,对我父母孩子都是好的。可是我却羞于告诉他人,周围朋友没有一人知道我们的事,我还欺骗他们,好像我们之间没什么事情发生,其实我们已经分居一年多。对待离婚也是,我从一开始就提出离婚,可是他不同意,我们就一直这样拖着。我们两好像都害怕去面对,我希望的就是两人好聚好散,他提出的非常不公平的财产分割,我都答应了,我几乎是净身出户。
读了这本书,让我有仔细去探索自己内心的冲动。我为什么会羞于告知他人;我为什么还是会听他的话,害怕违抗他的意愿;我为什么在他辱骂我的时候,生气不起来,反复已经习惯了,麻木了;我为什么特别害怕亲密关系;我是否还在为我原来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而内疚。当我看到书中老太太讲述她因为害怕自己的丈夫,选择逃避,而没有去保护她的孩子的时候,我想到了那个曾经的我。我过去经常内疚,自己不能保护好孩子。女儿最近跟我说,自从她8岁起,每次过生日,她都祈祷爸爸可以消失。我听后非常非常难过。我非常幸运的是,不像那个书中的老太太和她的子女关系非常糟糕,我的子女和我的关系特别亲密。女儿说也许是因为我是一个特别好的妈妈,所以她一点都没有觉得失去爸爸有什么缺失,相反自从和老公分开后,孩子们都更开心,放松。
有一天,一位朋友跟我抱怨她的老公脾气暴躁的时候,我在那一刻突然发觉,这一年多来,曾经天天困扰我的事情都不存在了,没有争吵,没有控制,家里非常和谐,我开始感恩自己和老公分开。
虽然一切都往好的方面发展,但是我知道自己心理有问题,就象书中的那个约翰逃避面对自己儿子车祸死去的事实,因为他觉得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家人。也象作者因为自己没办法写签的书稿,一直逃避面对;怕自己生重病,不敢跟别人说。也象老太太瑞塔避免和别人打交道,把自己孤立起来。因为痛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躲在痛苦砌成的屏障里可以很安全,不需要面对任何事情,也不需要和外面的世界有任何互动,这样就可以避免受到新的伤害。我伪装自己的感觉,是因为我想在外人面前表现得我很好,我没事,可是今天看完这本书,我真的很想哭,可是我不能,在父母面前我要坚强,在孩子们面前我更要成为他们的依靠。
也许今天是一个开头,让我慢慢梳理自己的思绪。也许有一天,我也可以直视自己,开敞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