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长篇小说《太门西》连载2:第1章:峨嵋佛光(2)

(2023-12-18 22:09:47) 下一个

长篇小说《太门西》:山上长弓 著

第1章:峨嵋佛光(2)

王东正要发问,这才想起还不知道怎么称呼这老头,这老头穿的既不是袈裟也不是道袍,于是问道:“不知道应该称呼您老人家为道長,还是方丈?”

太九赞许的说:“施主好眼光,此处既不是佛寺也不是道观,是《天逆教》庙观。本教集佛教和道教之大成,修天地之大道,我是本教第九代传人,你就叫我太九道长吧。”

集佛教和道教之大成,修天地之大道?你就吹吧!

王东刚才被太九着弄,心里不爽,虽然太九已经道歉,说不是故意的,王东根本就不信这老道的鬼话,这牛鼻子分明是故意着弄人。老家伙!很好玩吗?

想起自己刚才那狼狈样,王东心里就有气,又听这老道胡吹大气,于是故意问道:“如此大成之教,怎么沒见几个信徒呢?” 王东自进庙门后还没有見到过第二人,一直都觉得奇怪。

太九说:“本教要求极高,不是人人都有资格修炼的,只有悟性高深之人才能修习本教。”

“这么说道长是悟性极高之人了?” 王东嘴角轻微撇了一下,有些不屑,不知太九看见沒有。

太九坦然说:“不暪施主,本教百年难找一个合适弟子,所以历代都只有一个弟子,立教一千多年都是一脉单,现在也只有我一个人,还沒有找到传人。”

王东脑子有点发懵,“喂,太九道长,天逆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一脉单传?一千多年才传九代,道長您老有几百岁了?”

太九没有直接回答王东的问话,只是说:“施主,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进山迷了路,走错了地方,结果在那地方发生了一件奇事,把这个人帶到他怎么也没想到的去处。他发现了一本奇书,认识了几个改变他命运的人,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悲欢离合,最后悟透天机,勘破红尘,来到峨眉深山,自创一教。”

王东问:“你说的是天逆教的开山祖师吧?”

太九答:“不错,他就是本教祖师爷。”

王东又问:“正殿那对联也是贵教祖师写的吧?”

太九点头说: “那副对联是本教的宗旨,施主有何想法?是不是有些迷惑?”

“顺天敬神空欲无为自然道,逆天傲神滿欲有为人性道。” 王东琢磨了一下这副对联说:“道长,我没有冒犯的意思,不过我觉得这幅对联有点自相矛盾,甚至…甚至有些大逆不道。” 太门西看向老道,怕他不高兴。

太九哈哈一笑,“大逆不道有可能,不过这幅对联一点都不自相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你现在还没有这个悟性,以后会明白的。”

说什么呢?这话王东不爱听,这么浅显的东西需要什么悟性?不过是危言耸听,吸引眼球罢了。

太九见王东有些发呆,心想这小子需要点拨一下,便问:“施主,我问你个问題,世上这么多和尚道士,你知有几个修成了正果?”

王东觉得这问题有些莫名其妙,“什么是修成正果?”

太九说:“就是得道成仙,从凡人修炼成了神仙。”

王东不信:“是吗? 那么一个也沒有。”

太九说:“有,但只有两人。”

“还真有两人?谁呀?” 王东吃惊的问。

太九说:“一个是武当派始祖张三丰,另一人是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只有这两人修成了神仙,其他人都沒有突破最后一道关,最多成为所谓的半仙。” 他想了一下问:“你知道他们为何能修成正果吗?”

王东摇头:“不知道,我是不太相信这种事情。”

太九说:“因为他俩都是半路出家,中途改行。” 

王东睁大了眼,他以为太九要说一篇大道理,结果是这个。

太九解释说:“张三丰原来是少林寺俗家弟子,从小修习佛教,后来离开嵩山,改学道教,他把道教和佛教的精华融为一体,最后融会贯通,悟出大道,羽化登仙。慧可大师也是这样,他早年研究道教和老庄易学,后来才皈依佛门,他把中土的万物之道融入天竺佛学,发扬光大汉传佛教,最终涅槃成佛,升天而去。”

太九问王东:“看出了这两人的共同之处了把?他们二人都是半路出家,在开山立派前研究过其它学派的东西,这二位高人不拘一格,集各家思想之大成,才能最终悟出生命的真谛和万物的本源。而那些一生只修习佛教的和尚和只修炼道教的道士没有一个修成正果的,他们的格局有限,跳不出限制他们的框框。”

王东心说这话不对,反驳说:“那么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呢?佛祖可是独自悟出了天道,沒有借鉴他人的东西,坐在菩提树下冥想七天七夜就大彻大悟,成了第一大神如来佛。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这么有本事,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 太门西是个杠精,把小说西游记的东西你也搬出来了。

太九并不以为许,反而眼睛一亮说:“说起佛祖,我还告诉你一个秘密,佛祖修成正果是因为他不但悟出了天道,还悟出了与之相对应的逆天之道。天道与逆天道相辅相成,两仪乾坤,阴阳互补,和谐一体,这才使佛祖顿然开窍,大彻大悟,从菩提树下一跃而起,大笑而去,开创了天下三大教之一的佛教。”

太门西问:“你怎么知道佛主悟出了逆天之道?什么是逆天道?从来没听说过。”

太九说:“正殿的那付对联就是天道和逆天道的归总。上联 「顺天、敬神、空欲、无为、自然道」就是天道。下联 「逆天、傲神、滿欲、有为、人性道亅 就是逆天道。天道是要顺应天意,逆天道就是要挑战天意,听起来矛盾,实则缺一不可,只有两者都悟透了才能升华涅槃。或许有一天你也能达到这个境界。” 他意味深长的看了王东一眼。

王东摇头说:“我没有想当神仙,那是做白日梦。不过道长,我倒是好奇你说的这个有关逆天之道的经书在哪里?佛经几百部,什么大藏经、金刚经、般若经等都是传授天道,没有一部佛经传授逆天之道,既然佛祖悟透了逆天之道,怎么没有留下一部有关逆天道的经书?”

“问得好!” 太九拍掌说,“佛祖确实留下了一部逆天真经,是佛祖所有的真经中的最后一部。玄奘和尚到天竺取经带回了这一部经书,但是在通天河落水,经书被打湿,晒经的时候被风吹走了一卷,丢失的这一卷经书就是《逆天经》。”

王东打断了太九的话,“不对吧!按照《西游记》的描述,通天河落水晒经,经书被石头粘掉了几行字,经书有缺损,但没有被风吹丢。”

太九说:“那是小说瞎编的,《逆天经》真的丢失了,这件事只有玄奘和尚知道,他没有告诉别人,所以后人不知道此事。其实《逆天经》的丢失是天意所然,和尚要修成正果,心须同时修习天道和逆天道,幸亏《逆天经》失落了,否则逆天道传入中土,和尚们还不个个都修炼成神仙了,只怕天上也住不下这么多神仙。”

王东心想这老道还真能说,一开口就吧唧吧唧的一大堆,说得头头是道,真像有那么回事似的。但他根本不信太九所说,便问:“道长,照你这么说,中土的佛教只是原版佛教的一部分,只承继了佛教的天道之说,而画龙点睛的逆天之道没有传入中土。只有你们「天逆教」才聚集了佛教精义之大全,包括了天道和逆天道,只有贵教才知道佛祖的修仙术。问题是即然《逆天经》丢失了,贵教从哪里得到佛祖的逆天之道的?”

太九说:“不瞒施主,逆天真经被人捡到了,最后辗转落到本教祖师手里。” 

王东揶揄:“哈!既然如此,贵派袓师应该也悟出了天机,大彻大悟,升天当神仙去了吧?”

太九怎能听不出王东话语中的讽刺之意,但却不以为忤,他对王东说:“你还真说对了,除了三丰道长和慧可大师外,还有一人也悟透了天机,那就是本派祖师。”

“啊?怎么回事?道长你不是说只有两个人变成神仙了吗?” 王东觉得这个老道说话不靠谱。

太九陷入沉思,过了一会儿才说:“本派祖师没有变成神仙,祖师被套在了六道轮回的诅咒中,不能脫离红尘而去。” 他没再多作解释,只是有意无意的又打量了王东几眼。

什么意思?王东没有听明白,跟这些和尚道士说话就是累,老说一些玄乎其神,云里雾里,只有“悟性”高的人才能听懂的话。

太九沉默了一会儿,不想就祖师爷一事纠结下去,于是转换话题说:“施主,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最喜欢中国历史上的那一个朝代?如果,我说如果,你有机会回到古代,你选哪个朝代?”

“不知道,没有想过,反正也去不了。” 王东不感兴趣,这个老道真是没话找话说。

“清朝怎么样?” 太九问。

王东不屑一顾:“清朝?开完笑!男人梳个大辫子,半个头皮刮得像青瓦。女人穿个奇怪的高跟鞋,高跟在鞋子中间,走路还要人扶,看着都累。道长,你说满清的审美观怎么是这个品味?” 

太九又问:“那么明朝如何?”

王东脑袋乱晃,“别!明朝还不如清朝,那个叫花子出身的朱皇帝特别抠门,就知道往自家捞钱,国库的钱财大多封赏给皇子皇孙,而对非朱家人异常刻薄,一个县太爷的薪奉还不够一家人饱腹,一个三品官回乡还要卖女换路费,更别说老百姓了。这么糟糕的朝代,不去!” 王东说的就像真要穿越似的。

“秦朝?” 太九试探。

“不行,暴君统治,男丁平均寿命才三十多岁,活不了几年就死翘翘了。”

“汉朝?”

王东想了想,“汉朝好像经常打仗,出了霍去病、卫青、李广等几个大将军。我怕死,打仗让别人去打,反正我是不去!喂,我说道长,你真要我选,要去就去唐朝,大唐盛世。”

太九问:“你怎么不选宋朝?宋朝比唐朝富裕多了,官员的薪俸比现在官员还高,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寻常百姓也能喝酒吃肉,人文工商也很发达,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出在宋朝,中国四大发明有三个出在宋朝。而且宋朝十分开明,不用重典,不会动不动就杀人,也不会因言获罪。”

王东摇头:“但是宋朝太软弱,屡屡被外族侵犯。”

太九不以为然的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就喜欢用打仗来评价一个朝代,也不问问当时的老百姓愿不愿意打仗。宋朝不是不能打仗,而是不想打仗,打仗是要死很多人的!宋朝以边贸代替战争,每年从边贸收取的税银是贡给邻国钱财的好几倍,反而赚了一笔钱,这有什么不好?”

“那么我就去宋朝好了!” 王东懒得再争辩,又不是真要穿越。

太九说:“哪有这么好的事?你想去哪就去哪呀?” 

我靠!王东嚷起来:“喂,喂,我说道长,是你推荐的宋朝,说了一大堆话来劝我,我终于同意了,你又说不行。得了,我不去了,谁稀罕!” 他还真生气了。

太九噗嗤一笑,这小子还真逗,于是劝解说:“你这种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到兵荒马乱的年代去历练,五代十国怎么样?你只要能活下来,就会进入富裕的宋朝。”

我靠,还真讨论起穿越了,跟真的似的,我这是有病吧?王东觉得有些荒唐。不过不知为什么,他就想与这个老道斗嘴,于是顺着话题往下说:“五代十国不行,到处都在打仗,烽火连天,战乱不断,没准一到那里就被抓壮丁,拉上战场,咔嚓一声脑袋就没有了,连古代是什么样子都没看清楚。”

太九笑说:“不至于,战乱不一定是坏事,春秋战国时战乱不断,但却开创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大时代。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孙子、鬼谷子,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都出现在这个时代。还有西方国家,意大利几乎卷入了欧洲的每次战争,但意大利却产生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伽利略、哥白尼、凯撒大帝,更别说文艺复兴、罗马帝国和梵蒂冈了。而欧洲的另一个国家瑞士,以和平著称,几百年无战争,但瑞士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什么贡献?那一个伟人来自于瑞士?那一样东西是瑞士发明的?”

王东脱口而出:“有两样东西是瑞士发明的,Swiss Cheese 和 Swiss Watch。” 王东无意中冒出了英语。

太九说:“你说的 Swiss Cheese 不就是瑞士奶酪吗?我吃过,不喜欢。还有瑞士表,就是那个Swiss Watch,我沒用过。那表贵得沒道理,完全是坑冤大头的,送给我也不要。”

王东叫了起来:“我噻,道長,你懂英语呀?” 

太九不以为然的说:“你以为我是谁?一个沒有出过山沟沟的糟老头?我也是读书人,也在那个美利坚留过学。”

王东越发吃惊,“嗳哟,您老可是我们留学生的老前辈,了不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