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世界

虚幻与真实,或许是你弄反了!
正文

佛陀之成佛之路

(2023-09-23 06:37:52) 下一个

·

·

自古!

都是

仙凡有别,

人神不同。

 

何人,

能以一己之力,

而立于诸天之上。

与众仙神同行?

 

他就是佛陀,

释迦牟尼。

 

世人尊之为佛祖,

万佛之祖!

 

释迦牟尼,

是当时的世人,对佛陀的尊称。

这不是他的名字。

 

释迦

是在说佛陀的种族,

牟尼呢,

意思是修行有所成就者。

 

我们可以理解为,

这是来自释迦族的修行有成者。

也可以,

说是释迦族的圣人。

 

佛陀的本名,叫:

乔达摩·悉达多。

出生在今天的尼泊尔,

南部的一个王国中。

在当时,

那个地方,还是属于古印度。

 

佛陀

是一国之王子。

父亲是净饭王,

母亲则是邻国的公主。

出身是十分的尊贵!

 

佛经里说。

公主在怀孕时,

有一晚,

梦见了一只口衔莲花,

长着六颗长牙的白象,

浑身散发着金光,

踏空而来,

最后

钻进了自己的肚子里。

于是

等到佛陀出生时,

他刚一落地,

便能不扶而行,

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各走了七步。

并且每一步,

都有莲花在他走过的脚印中生出,

最后

还开口说道: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等佛陀

再回到原地时,

又恢复如正常婴孩的模样。

 

这佛陀的父亲,

净饭王知道后,

便急忙找来了婆罗门的尊者,

想问一问究竟。

却不想,

这个尊者一见到佛陀,

先是开心的大笑,

随后

又痛苦的流泪。

净饭王

看的是非常不解,

尊者就为他解释。

说这个孩子天生尊贵,

身具三十二种不凡之相,

将来若能继承王位,

当乘金轮,可伏侍天下!

(他的这个当乘金轮,

是在说印度神话里的一种圣王,

叫做转轮圣王。

意思呢,

就是相当于我们的秦始皇,

还要再加上汉文帝。

就是他不但能扫平群雄,

还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能过上好日子的。

他不但是王,而且是圣王。)

说他,

若能继承王位,

当乘金轮,可伏侍天下。

(平个天下,就跟玩似的。)

倘若出家修行呢,

也能证得法王位,则名闻十方。

(说他如果出家修行啊,

也是一样厉害的了不得了。

属于连天上地下都知道的那种,十方嘛!)

只是可惜啊!

我年纪大了,

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有了尊者的这一番话,

净饭王自然是上了心了。

果然,

小佛陀一天天长大,

7岁开始习文,

14岁习武,

16岁便已文武双全。

净饭王看着小佛陀如此优秀,

开心之外呢,

也不由更加的担心。

为什么呢?

因为那个尊者说过,

小佛陀也是可能会想要出家修行的。

如果不能够继承自己的王位,

那个转轮圣王还怎么办呢?

是吧!

 

所以净饭王,

一边是更加的严格控制着小佛陀与外界的接触,

一边也就在这一年,

为小佛陀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妻子。

同时

开始为他建造华丽的宫殿,

还为他

到处去搜罗美女,

希望以此,能够消磨他的意志。

(对吧,生活都这么快乐了,那还修什么行呢?)

 

等到佛陀29岁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三位妻子了。

净饭王也为他,

分别建造了春、夏、冬三座不同的宫殿。

还在三座宫殿里,

给他安排了6万名的宫女,

用来侍奉他们的生活。

生活是富贵无边,享受不尽!

渐渐地,

净饭王也就放开了,

对于佛陀的约束。

感觉自己

也不需要再担心了!

 

同样

也是这一年,

佛陀最小的儿子罗睺罗刚刚出世。

在生活中,

从来没有过忧愁的佛陀,

高兴之外,

便也想要出宫去游玩游玩。

于是

有一天,

他就带上自己的随从,

一行人准备出城。

等走到城东门的时候,

刚要出门,

这城门的对面,

又走进来一位白发老者。

这位老者,

已经老到颤颤巍巍的,

连行走起来,都十分困难了。

让旁人连看着,

都要替他担心不已。

所以

这路上的行人,

是纷纷停下脚步,

给这位老者让出道来。

佛陀也只能带着人退了回来,

避让到一旁。

这等候的之余,

佛陀就在边上观看。

但看着看着,

佛陀的心底,

不由地,忽然就被触动了。

因为

他忽然想到,

自己的将来,

其实

也是会有如此一天的。

这想来想去,

便再也没有了,这出游的兴致。

 

过了几天,

佛陀的心情终于好了,

于是他又准备出行。

想到了上次的东门,

所以这次,便打算从南门而走。

却不曾想,

刚一出这南门,

就看见这道路的边上,

躺着一个人。

在地上是来回的翻滚,

一边还痛苦的喊叫,

让这四周,

围了很多的人在看。

佛陀

让人上去询问。

才知道,

原来这个人,

有着重病在身,

而此刻也正是疾病复发。

可问题,

是他的这个病,根本无法医治。

以至于

这旁人想要帮忙,

也无从下手。

所以

都只能围在这里,

看着他痛苦的喊叫。

佛陀

也是在心里的哀叹之余,

只能让这次的出行,又取消了。

 

这一次,

等过了好多天!

才算是

让佛陀的心情,

终于又恢复了一些。

但是心里,

还惦记着自己的那个出行。

可是

他也害怕再遇到了之前的那些遭遇,

于是

这次干脆就直接换到了西门出城。

自己

宁愿是反着走,

多绕了一些路,

自己也愿意。

更没想到,

这一次,

等众人走到了西门时,

竟然直接碰上了死人出殡。

这为亡者送行的队伍,

是敲敲打打的堵在路上,

众人无奈,

为了避讳,

也只好换到了北门而出。

 

出城之后,

这一路上。

佛陀是怎么都不能释怀,

自己刚才所见到出殡那家人的哭嚎与悲痛。

心中是无限惆怅!

偶然间,

他看见了路边经过的梵行沙门,

看见他们

剃度着圆顶,

穿着法服,

威仪而有度,安详而从容。

再回想自己这些天,

接连的遭遇,

佛陀忽然有些明悟。

或许只有修行,

才能真正的解脱这些痛苦吧!

 

这次回宫之后,

佛陀就经常一个人,

独自的坐在院中沉思。

他想要想明白,

这其中,

究竟的生命意义,

和那个,

最终的解脱之道。

但他自己,

是怎么都想不明白。

所以,

这心中

也始终

不能够通达。

 

就这样,

又是一天天的过去。

 

终于,

在一个夜晚。

佛陀

先去看了一眼刚出生的罗睺罗,

然后

就悄然的出宫而去。

他亲自驾着车

在星夜里疾驰,

一路狂奔。

一直跑到了与别国相邻的一条大河旁,

佛陀

才停了下来。

 

他摘掉身上的珠宝,

脱下华丽的外套,

交给了随行的侍从。

并交代他!

回去之后帮我转告,

我若不能求得正觉,

此生亦不在相见!

说完又拔剑斩断自己的头发,

让侍从带回了宫中复命。

自己

则是一个人,

独自的离去。

就此,

决然的

踏上了自己的成佛之路!

 

佛陀出来之后,

没有多久,

就遇到了一个修行中人,

这个人

名叫阿罗逻。

阿罗逻呢,

就教授了佛陀一种能够达到,

无所有处定状态的修行方法。

那什么

是无所有处定的修行呢?

它其实

并不是很具体的一种修行的功法,

而是

一种修行后能够达到的境界。

(这里还要特别的说明一下。所谓的修行,它修的是心,修的是行。

这个世间,并无神秘!至于那些都貌似神秘的,也不过是装神弄鬼,而已。

佛,都不行,又况你乎?)

 

我们

回到这个,

无所有处定。

它专业的说法叫,

以色空识三者均无所有而故名。

听着有些绕口,

但不要紧,

简单来说它就是金刚经里的那一句,

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惠能的故事,

想必你们应该不会陌生。

所以

现在知道了,

为啥都说禅宗六祖是最猛了吧!

因为他凭这一句话,

直接就顿悟了。

当然,

他顿悟的,并不是佛。

而且

他猛!

也是因为他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言归正传。

 

佛陀呢!

就开始跟随在阿罗逻的后面一起修行。

但很快,

佛陀在这个

无所有处定的修行上,

便超过了这个阿罗逻。

于是

阿罗逻就告诉佛陀,

他还知道

一个非常有名的修行中人,

叫郁陀罗摩子。

这个人,

有一种叫非想非非想处定的禅定修行,

是更加的高深。

 

所以

佛陀就辞别了阿罗逻。

又历经各种的辛苦,

然后

终于找到了,

这个郁陀罗摩子,

并成功的跟随其一起修行。

可很快,

佛陀在这个非想非非想处定的修行上,

竟然

又超过了,

这个郁陀罗摩子!

但是

他发现自己,

还是没有得到解脱。

 

那什么

又是非想非非想处定的禅定修行呢?

这个古今中外,

什么打坐、禅定、静坐、冥想等等,

虽然各家的这些个名称不同,

但修行方式的本质,

其实都差不多。

这也导致了这其实是一个东西的东西,

又变成了不同的东西。

因为

各家的教规教义不同,

修行目标的不同,

对于各自的最终解释,

最后

也是不同。

甚至可以说,是面目全非。

 

不过

如果有练习过禅定静坐的小伙伴们,

可能应该更容易的去理解。

就是我们在禅定修行的时候,

它的最高表现形式,

或者说它的最高境界,

应该,

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

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那个词,

叫似空,非空。

 

啥叫非想非非想?

啊?

至于

那些说什么禅定有多少种层次,

多少层境界的,

这里也就不谈了。

而且也不建议,

你去了解这些!

我们学佛,

只是为了

能够成佛。

它跟成佛有关系吗?

其实

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是非想非非想处定的禅定修行。

 

我们

再回到故事。

佛陀发现自己,

修行上已经超过了郁陀罗摩子,

但是自己

并没有得到解脱。

可是自己

已经找不到更好的修行方法了。

无奈之下,

佛陀

甚至开始尝试,

苦行!

 

苦行,

也是当时的古印度,

非常盛行的一种修行方式。

直到今天,

今天!

依然还有很多这种,

利用故意的

去制造肉体上的各种痛苦,

然后再依靠忍受这种痛苦来修行的人。

 

它轻微一点的呢!

就是用各种不正常的行为,

让自己产生痛苦,

然后克服痛苦,

最终

以达到自己修行的目的。

另类一点的。

还有让自己“变成”各种动物的,

然后就按照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习惯

来要求自己。

更极端的呢!

甚至开始自残、伤害自己的身体等等。

这些

都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修行想法!

 

佛陀当时呢,

也去到了一个很著名的苦行林中。

每天都是静坐冥想,

然后

一边开始控制自己的饮食,

他想以忍受饥饿的这种痛苦来修行自己!

他修行到了最后的时候,

他甚至可以,

仅食一颗亚麻籽或者一粒米,

便能维持了自己,

一天所需要的消耗。

 

所以

佛陀在这个苦行的修行上,

那是进展迅猛。

这让苦行林里其他的修行人,

也都“羡慕”不已!

渐渐地就有5个人,

慢慢开始跟随在佛陀的后面学习!

然后大家一起修行。

 

就这样

一共持续了6年之久。

佛陀整个人都消瘦的不成样子!

整个人是枯瘦如柴,

身体上的皮肤,

紧紧地贴着骨头,

看着

就像是一个大号的骷髅。

 

终于

有一天,

佛陀在修行的时候,

直接就昏倒了。

幸好!

是路过的一名牧羊女,

和众人一起,

用羊奶才好不容易的把佛陀

给重新救活了。

 

苏醒后的佛陀,

也同时醒悟了过来。

他终于意识到,

依靠所谓的苦行,

其实

并不能

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那种解脱!

于是,

佛陀立刻

就停止了自己的苦行修行,

并且开始恢复,

自己的正常饮食。

 

之前

救过他的那名牧羊女,

也时常的来看佛陀,

还给他带来新鲜的羊奶。

佛陀

也是从不拒绝,

带给他,

他也就喝了。

 

但跟随在佛陀后面修行的那几个人,

见到了佛陀还喝羊奶,

都非常的不能理解。

因为

之前昏倒了,

我们用羊奶去救你,

那是

迫不得已!

但是现在好好的,

你还要喝羊奶,

肯定是,

堕落了,不纯粹了!

(修行嘛!)

 

于是,

这几个人

就相约后,

一起离开了佛陀,

又回到苦行林里面

独自修行了。

佛陀见到了众人的离去,

也并没有为自己去辩解,

只是安静认真的调养着自己的身体。

每次牧羊女送来了羊奶,

佛陀还是照喝不误。

日子,

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

 

差一点点,

就变成了

王子与牧羊女的故事。

但是

并没有!

 

终于

等到了自己的身体,彻底的养好。

这一天,

牧羊女又来看他,

还给他带来了,

自己用羊奶精心熬煮而成的米粥。

但佛陀却告诉她,

自己已经决定,

要准备做自己人生中的

最后

一次修行!

 

这一次,

如果自己不能求得无上的正觉,

证得解脱。

那么自己,宁可死去。

 

吃完了饭。

佛陀就来到了河边,

他洗干净自己的身体,

然后静静地走到一颗树下,

打坐参悟。

 

这一坐,

就是

七天七夜。

 

这一坐,

也终于

让佛陀

看见了

宇宙之生灭,

生死之轮回!

 

七天

七夜里,

佛陀以无上的毅力,

践行着

自己的誓言!

如果

不能求得那无上的正觉,

自己

绝不起身。

 

七天七夜里,

佛陀也以无上的毅力,

抵御着

那来自放弃的无穷诱惑,

还要继续坚持的

无边痛苦。

 

在精神和肉体的

双重

极限之下。

 

佛陀

还是选择了,

去寻找那

真正的答案。

 

就像是

在一个漆黑的夜里!

就像是

在一条看不见的路上!

却有一个想要回家的人。

自己

独自的艰难的探索着。

 

这样,

一直坚持着。

一直的

到了第七天的夜里。

 

新的一天,又要来临!

 

在天边,

即将开始

又要微微泛白的时候。

 

无意中,

他看见了夜空里,

那新亮起的

一颗星星。

 

终于!

他明悟了所有!

 

从此!

一个凡人

也就变成了佛。

 

也从此!

那棵默默地站在了身后,

见证了所有一切的

那棵树。

 

也被人们称作

菩提树!

 

而他,

能够证悟成佛。

 

是因为,

他看见了,

‘缘起’!

 

 

 

上面这些,

就是佛经里面,

关于佛陀

成佛之前的故事了。

我们要谈的是佛陀,

为什么成佛。

 

那为什么,

我们

要费这么大的劲,

来说佛陀成佛之前的故事呢?

 

那是

我想告诉你,

佛陀成佛的之前有多么神奇。

或者

是说他的求道之心有多么坚决吗?

其实并不是!

恰恰相反,

我真正希望你明白的是。

 

佛。是佛!

佛法。是佛法!

而且,

是先有的佛,后有的佛法。

 

毕竟

佛陀自己也说过,

他是因为担心世人,

不能够理解自己的法。

所以

才把这个法,

分为了所谓的四圣谛、

八正道和什么十二因缘。

为的

也是便于众生去修持!

 

不过,

它既然分开了!

虽然还是!

但其实

又并不是。

 

不然的话。

又怎么,

会有那个你我所熟知的

拈花一笑的

故事呢?

 

那么!

假如

你现在,

可以回到当年的灵鹫山会场里,

还偷偷的

混坐到了人群之中。

 

已经成佛的佛陀,

就高高的坐在上面!

 

本来说是说法,

但是

他却并不开口!

而是

拈着手里的那朵花,

略带微笑,

非常认真的

缓缓扫视着众人。

 

然后,

他就看到了你。

 

四目相对。

这一瞬间,便可以永恒!

 

当年!

是只有迦叶明白了。

 

但现在,

你,也在场!

 

那么你知道,

他真正想要告诉你的,

是什么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