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亲密

人未识,情己在。这是一种追求,追求一个人的亲密与宁静。
个人资料
正文

换个角度看甘地与非暴力

(2006-11-24 15:33:05) 下一个
换个角度看甘地与非暴力

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仅供参考。也不准备就这话题与其他网友讨论与答复了。

我的讨论,更多的是某种提问,我也没有很有说服力的答案。换个什么样的角度呢?提起甘地,人们最主要的联想是什么呢?是非暴力。这是西方说教与炒作的重中之重。可是看来西方既然这么钟爱这个非暴力,又为什么到处买军火,又到处搞政变,暗杀活动与诸如入侵伊拉克式的战争。希望细想之。

甘地如今已经成了一个符号,抽象了他那个时代的全球地缘政治,人们往往就陷入空泛概念。对甘地为什么有今天的地位,不了了之,想当然就是伟大了。其实这中间还是有讲究的。打个比喻,达赖其实就是一个被西方树立的新甘地式的人们。好像各国政府首脑,知识分子真的把他当作那么回事。世上宗教流派之多,博大精深的宗教领袖也很多,为何达赖有这样特殊的地位呢?不了解的人可能还以为达赖的东西举世无双的独特与深奥。其实达赖这人与宗教的关系并不大,与地缘政治的关系更大,所以被炒作一种符号。以前,就会变成一种历史的抽象的。

其实甘地也一样,大约1910年代晚期,尼赫鲁就找到了当时在英国最有名的不同政见者,支持苏共的英国知识分子Noel Brailsford, 带来了他与甘地文章,谋求在英国发表甘地有关印度独立运动的文章,Brailsford确是廿年代最早在英国支持印度独立运动的人。但是好几年的时间,这一运动在英国并没有多少人影响力。但十年后,20年代晚期,由法国的罗曼罗兰出书介绍甘地,由法国一阵炒作,将甘地给炒作起来。原因很简单,英法的地缘政治的纠纷的需要。英法之间这样的明争暗斗太多了,美国的独立战争,还有两支法国人的部队再帮着美国作战。当年英国投降书的签署上,胜利方除了华盛顿外,就是两名法国的将军。

看一看今天,美日鼓动台湾独立,热赞台湾民主,以及西方炒作达赖。其实不是西方真个相信达赖的宗教,或是真的热爱台湾人民。

有点历史参考意义的是什么呢?我觉得Brailsford的观点可供参考,因为他跟甘地与尼赫鲁都很熟。Brailsford在20-30年代,在英美与欧洲是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为帮印度独立,得罪了不少他在英美的战友与同盟。他对印度的独立运动的贡献很大。他对印度独立运动的支持,并非认同甘地等,而是认为这与英国的良知有关。这样一个本着良知的知识分子,对甘地与尼赫鲁的评价,我觉得还是有参考意义的。Brailsford跟友人说,他很不喜欢甘地与尼赫尼,他说尼赫鲁太过狡猾,而甘地的说辞太像克伦威尔。在印度独立前,他就说,虽然他对印度独立运动作了很多的事,但一定不会被邀请参加印度独立的典礼,事实果真如此。

Brailsford这样说,其实英国才要庆祝与印度脱离开了,因为主人依赖奴隶的程度要比奴隶依赖主人的来得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一个人的亲密 回复 悄悄话 这就印证了我说的甘地在西方被抬高,是有潜在利用价值的。谢谢你的讨论
唵啊吽 回复 悄悄话 很有意思。我对此也很困惑。甘地是被印度人刺杀的,因为甘地当政时有过一次宗教镇压,其暴力死亡人数之多不在64之下。由于西方媒体偏好,印度的事件只限制在印度传媒之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