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爱稻草爱黄金

(2023-10-09 21:12:50) 下一个

有这么一个故事:

书生借宿破寺院,离开后在路上发现行李中夹带了几根稻草,便不顾路途迢迢返回,将稻草交还了寺僧,寺中老僧感佩书生人品,盛情款待;并将自己化缘所得铸成金佛的秘密据实以告。

书生再次离开后,老僧发现金佛不翼而飞,于是急忙追赶书生,饥寒交迫之下晕倒,被路人以一碗肉救活。老僧赶上书生后,发现他进入矗立贞洁牌坊的门户,并在窗下听到了书生与贞妇的私情。老僧万念俱灰,叹道:不爱稻草爱黄金,贞洁烈妇会情人,和尚临老吃碗肉,如今世上无好人。

这个故事旨在说明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正是因为受到的诱惑不够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人心世道即是如此

在上面的故事中不能说和尚书生与妇人不是好人只是对欲念的抵抗定力不足从而丧失了本心书生不遇上黄金可能了贪财之心;老僧不遭丧命之虞应该不会开戒吃肉的烈妇如果碰上的是穷叫化是不会生起放纵之心。诱惑达到一定程度时绝大多数会动搖初心的洪承不遇上清兵入关不遇上劝降也许就不会成为贰臣史上如颜常山文天祥之忠烈者终究是报少数比比者如你如我皆为常人也

今天说这个话题是有感于世风崩颓每况愈下上面故事中的和尚书生和少妇终究是在“黄金”的诱惑下忘却初心的说明他们心中尚存良知人性未并非恶之甚至少在“稻草”面前他们是高尚的而在当下社会生活中有一把“稻草”的诱惑就足可以乱人心性人们一般认为损人利己理不可恕情犹可因为终究能够利己可还有一些人为半根“稻草”也损人甚至不利己也损人这就不是一般的坏了记得鲁迅先生在《书信·致曹聚仁》中旗帜鲜明说:“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看来先生对损人利己者还是有点宽恕的当然从本质上来说损人不利己也是利己,因为这类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自个儿心里会感到舒服,所以也是利己。而且损人不利己更是不道德,品行更加恶劣,还让人防不胜防,谁也不会去防备损人不利己的使坏 因为人们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去那么做,觉得你没理由那么做,所以也就更容易受到伤害

元人有一首小令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里寻豌豆,鹭鸶腿上精肉,蚊子腹内脂油。亏老先生下手!”小令运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和一系列的巧妙比喻,淋漓尽致地嘲讽了世上那些自私自利贪婪成性的猥琐人物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夺泥燕口,削铁针头”的“稻草”比比皆是,坐出租车假装扫码却不付钱者;将公厕中卫生纸大把大把扯回家者;超市窃物塞满上衣和裤裆者;游轮上就餐为多抢一只虾而大打出手者;偷路边卖杏老人篮中一把杏;掐公园盛开的一把花,不在乎能值几个钱,就在于心理上得到满足。至于大小企业,剔肉鹭鸶腿,油蚊子腹“,不惜将千百年创立的名牌彻底砸烂。如金华火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药品加工;山西老陈醋加工业醋精;北京六必居从天津乡间肮脏的小作坊进货;湖北荆州用毛发水加工酱油;河南西华县用香精勾兑葡萄酒;山东昌邑给白条鸡注水增肥;河南安阳用致癌作料造腐竹;山东枣庄用墨汁染黑木耳等等,不一而述。

人与禽兽最大的区别,就是良心

其实我们所有的人生导向都是为了自己,只不过方式不同。

有的人自私,看到的只是蝇头小利,这样的人走不了多远而有的人善良,暂时看上去的确是吃亏了,可是他们最终能走上更高的高度。人若是只纵容自己的自私,消耗的将会是整个社会的善,好人贡献社会资源,坏人从好人处抢夺资源。于是,好人越来越少,剩下的,都是利己的恶这样,连老人倒地扶不扶都成了问题,捡到钱包归还失主成了新闻;每天出门提心吊胆,害怕被人套路被人讹。关于老人倒地扶不扶问题,北大副校长吴志攀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不得不说吴校长是硬令人动容,只是我们绝大绝大部分的民众都没见过北大的校门。但不管怎样,吴校长的大善总会让人有点感怀。人心,总有人损人利

己,总有人舍己为人。很多时候,没有坏人的恶行,就没有好人的弥补;没有利己的自私,就没有利人的伟大

最后,还是重复东野吾所说的话:“世界上有两件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在人性面前,人们总是渺小的存在。”人性不是鹅卵石,她美如翡翠,如白玉,但经不起一击,经不起任何的考验和试探。然而,不管怎样,人性经受不了黄金的诱惑,比起经受不起稻草的诱惑,其道德人品还是要高得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