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废除汉字与取缔中医(上)

(2023-05-24 20:36:38) 下一个

为什么把废除汉字与取缔中医放在一块来说,是因为这二个事件发生的时间相同,事件的缘起与过程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

取缔中医是近百余年间的事情,确切地说,是国门洞开“西学东渐”之后,中国社会产生的一种普遍性的祟尚西学排斥中学的思潮。当然,按研究家们的说法,“西学东渐分为两个历史时代,一是明代至清代前期,但因为仅仅是“西学东来所以西学对于中学并未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二是晚清亦即近代以来,才是真正的“西学东渐”时期,西学也才真正对中学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一年后,《青年杂志》从上海迁往北京,并名《新青年》,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成为主要撰稿人。1917年,《新青年》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旧文字、旧文言、旧医学乃至旧剧等“旧”的一切受到了以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为代表新文化先锋们激烈批判甚至全面否定。

这些当时的精英们在接受西方思想同时,积极推动革中国文化的命,不仅反对传统中医,而且还曾极度推动废除汉字。现在看来,可能大家无法相信,但那个时候反对汉字甚至比反对中医还激进。

最先提出要废除汉字的是钱玄同,他认为要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字”,“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字,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尽管钱论一出,举国哗然,反之声,风起云湧;但紧接着一大批名人紧随其后,誓以废除汉字为己任。陈独秀第一个站出来,强烈主张废除汉字,认为“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接着,刘半农一大批新文化革命激进分子认为汉字不灭则中国新文化无望。

鲁迅先生对废除汉字,态度更为坚决;他认为:“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终将废去,盖人存则文必废,文存则人当亡。在此时代,已无幸运之道。”,“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能自己死。” 先生甚至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的极端主张。

瞿秋白认为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必须罗马化,就是改用罗马字母,要根本废除汉字。认为汉字是十分困难的符号,聪明的人都至少要十年八年的死功夫……要写真正的白话文,就一定要废除汉字,采用罗马字母”,甚至断言“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

就连蔡元培这样的教育家,也认为,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总之,前后几十年,很多文化名人的废除汉字言论,在当时的影响非常之大。

即使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废除汉字的声音一起没有停止,“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就认为汉字是“古代与封建社会的产物,已经变成统治阶级压迫劳苦群众的工具之一,实为广大人民识字的障碍,已不适应现在的时代。”后来的简化汉字、推广汉语拼音,无论今天怎样评价其利弊,其潜意识里应该还是有废除汉字的影响。也许有一个历史细节少为人知,解放后,如果不是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汉字存亡还真不知是什么样的结局。据披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曾奉苏联指示准备废除汉字改用拉丁文1950年代初,汉字简化表第一稿拟出,毛泽东看过后认为第一版简化字还不够简。后来因为与苏交恶,废除汉字运动和二简字也因此停止,废除汉字的过渡产物简体字获保留并被定为“规范汉字”,与之相对的中华民国的正体字则被定为“不规范汉字”。

为什么在中国近代,会发生这样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原因当然是极其复杂的。

大凡一旦出现新生事物,遑论优劣,绝大部分的人都会跟风;其次接受任何一种新生事物,亦遑论正误,人们都很容易走向极端,会矫枉过正。古今中外,概莫如是。当西方的文明与科学刚刚传入中国时,国人无不眼前一亮,早期因处在明清专制的封闭落后愚昧自大之下,对社会与国人影响不大。但184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国门洞开,西方文化如洪水猛兽,到了“五四”时期,一批去过西方(包括东方的日本)学习的知识分子,成了扫荡旧文化提倡新文化的急先锋。而年青的他们又多走极端,乃至有许多惊世骇俗之语。比如,首倡废弃汉字的钱玄同,还有“人到了40岁,不该死也该枪毙”的主张以至于当他活过40岁时,许多人都隔空喊话,叫他快点死去好为他开追悼会。再比如,胡适誉之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四川只手打到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发表《说孝》等文,猛烈抨击旧礼教和儒家学说,彻底摒弃传统认为“‘孝悌’二字为两千年来专制政治与家族制度联结之根干”,“其流毒诚不减于洪水猛兽矣”他在1911年11月25日记中写父亲:“魔鬼一早下乡。心术之坏如此,亦孔教之力也”,“余愤且悲,余祖宗何不幸而有此子孙也无论怎么说,不奉养父母还动辄詈骂,不孝之过矣。后来他又与女儿交恶,实在是他自己人性扭曲的缘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