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向摩托罗拉致以最真诚而发自肺腑的哀悼

(2023-06-18 12:37:19) 下一个

向摩托罗拉致以最真诚而发自肺腑的哀悼

                     2011年8月17日

何必

“终于可以吃谷歌食堂了。”……(略。)

昨天,全世界主要媒体都在说摩托罗拉移动部门被谷歌收购的事情吧。

摩托罗拉,就这么告别咧,进入历史咧,成为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咧。

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何必注,略。)

洋鬼子中文媒体的相关文字。

(何必注,略。)

老左派电子杂志的相关说辞。

(何必注,略。)

崔之元曾经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白祖诚老先生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有关此次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的相关消息和评论。

(何必注,略。)

呵呵。

告别了摩托罗拉,心里总有些不是滋味儿。

虽然说,摩托罗拉还可以继续作为一个独立部门运行,但没有摩托罗拉时代的到来,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前些年,俺所在的电视节目火的时候,也是手机上各式各样声像作品风行的时候,其中一个就是“我赚钱啦 赚钱啦! 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 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 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呀, 我坐完奔驰开宝马没事洗桑拿吃龙虾. 我赚钱啦 赚钱啦! 光保姆就请了仨, 一个扫地一个做饭一个去当奶妈, 我厕所墙上挂国画,倍儿象艺术家呀.我贷款按揭名牌西服手表和电脑,我能贷多少就贷多少一直还到老啊,还款的滋味是实在难熬,谁还谁知道啊,所以我们的口号是先发财再传宗接代,我们的口号是先发财再传宗接代!我以前淋了场大雨就当是自己是洗了回澡啊,现在分期负款买了个"别野",为什么?咱用卡咧!我再也不用怕夜叉那个居委会大妈咧,我再也不用怕夜叉那个居委会大妈!我算是扯完了----蛋了!加点儿韭菜花~”,俺们节目还把这个作品的作者以及表演者的那三个小伙子弄到演播室接受采访并现场表演了这段以及其他的手机作品。而其中的左手诺基亚右手摩托罗拉成为街头巷尾流行语,可见摩托罗拉就在前几年还是财富和身份的标志,拥有摩托罗拉手机,至少是个不丢人的行径。

比摩托罗拉手机更早的,就是寻呼机,或者叫做BP机。那还是在中国的六四前后,市场上的寻呼机品牌五花八门,滥竽充数者不计其数,而其中,质量最可靠的,也就是摩托罗拉啦。

而且,像手机市场上什么诺基亚啦、三星啦、索尼爱立信啦、飞利浦啦、西门子啦等等,比起摩托罗拉来,都要逊色得多。摩托罗拉是最早进入中国并成功打开市场的国外通讯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也通过摩托罗拉,人们才知道什么叫做大款——手持摩托罗拉牌子的大哥大,砖头似的扔过来可以砸死人,那才是真正的牛呢。

在这方面,俺多年的哥们儿、现如今加入美国佬国籍的张洵比俺更有发言权;而俺通过张洵结识的朋友许峥,则干脆就是摩托罗拉进入中国后最早的高级经理人。这俩主儿也都能够看到俺如此文字耶。因此,要是说起摩托罗拉历史、特别是摩托罗拉与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相关性,肯定比俺要丰富多彩得多。更何况,张洵通过许峥,拿下了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营销里的不少培训业务,培训摩托罗拉的员工、以及摩托罗拉的专卖店人员。俺也是从张洵那里得到有关摩托罗拉的培训教材进行翻译和研读,获取了不少知识,比如大客户营销,其中很多概念到现在都受益匪浅,而像“朋友”的确切内涵,也是从摩托罗拉教材里得到明确的。

张洵在中国做市场营销顾问公司时,主要的客户有摩托罗拉、惠普和微软,这几乎涵盖了当时IT领域里的大名鼎鼎的大佬。

那时候,要是说在摩托罗拉打工,那可是非常牛的一件事。至少,在陌生人的场合,被人介绍是来自国际上顶级的跨国公司,那可是要被人另眼相待滴。也是那时候,在北京的外企里开始流行英文名字的。因此,那时候,俺们就曾经策划了一个电视栏目,叫做“外企在北京”,表现内外企业之间的不同。现如今北京电视台《成长在北京》就有着当时俺们策划的影子。后来,俺给像什么《精品购物指南》啦《生活时报》啦《北京经济报》啦等等撰写专栏时,也专门拿在北京的外企说事,系列讲述发生在外企的逸闻趣事。

俺和张洵结识的过程非常特殊,实际上俺是作为贫困潦倒寅吃卯粮入不敷出的失业者找工作去张洵那里面试,三言两语之后,俺们就成了哥们儿了,而且,这之后,俺绝对拒绝和张洵成为同事,因为俺太知道,做哥们儿和做同事是完全不同而且不可能兼容的两套原则,一旦合作,连朋友都没得做啦。而那时候,张洵公司给俺配了手机,就是摩托罗拉的,并且手机通话费全部由张洵出,也就是说,从手机到号码到花费,俺一分钱没出。这种景象,一直到张洵出国公司交给了以往的合作者后2002年俺从挪威回来得知手机花费不再托收才告结束。这种事,俺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滴。

俺结识张洵那时候,俺应邀给中央党校的报纸《中国市场经济报》撰写专栏《企业B超》文字,当然专门找有名的企业开骂,什么联想啦、海尔啦之类的,而其他的专栏作家,有张洵、叶茂中、秦全跃等,后面两个嘛,属于当时在业界如雷贯耳的“点子大师”,是曾经的点子大王何阳的接班人,号称点子可以四两拨千斤,点子可以救企业,也可以救国家。记得有一次张洵、零点的袁岳和俺作为反对点子的一方、秦全跃叶茂中和当时的什么市场营销学院副院长(姓甚名谁俺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咧,也懒得翻阅以前的文字查询啦)作为另外一方,由中国经营报社邀请聚餐,席间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闹得那个副院长怒不可遏拂袖而去,而点子阵营没有几个回合就落荒而逃啦。当然喽,秦全跃、叶茂中等人,一直就没有参与到论战之中来,而是袖手旁观。而这种争吵之中,摩托罗拉就成为一个焦点的靶子,点子方面由于对比如大客户营销等等概念一无所知,因此讨论里自相矛盾漏洞百出,显然是无法与张洵许峥们长年累月对摩托罗拉培训材料烂熟于心来得得心应手,因此,一败涂地也就是可想而知的。其实,到现在,中国的点子大师们都在干什么,咱们也一清二楚,点子营销迅速没有了市场,自不待言。只不过,拥有着那么多系统而全面培训材料的摩托罗拉,也他娘的完蛋啦。哈哈。

摩托罗拉当时在中国,不仅仅是通讯工具,更是身份、地位、权力乃至色情的象征。摩天轮中国运营史,对应着中国六四前后巨大的变迁。

但是后来,摩托罗拉一系列失误,导致了它越来越风光不再,逐渐被一个又一个后来者跃马扬鞭超越并且绝尘而去,摩托罗拉从一个在中国无限通讯领域里绝对的一股独大的老字号,江河日下,越来越落得个叨陪末座的待遇。后来,摩托罗拉只能眼睁睁看着诺基亚迎头赶上后来居上,然后再被苹果乔布斯们把风头抢尽了,摩托罗拉已经连竞争对手的屁味儿都闻不到啦。因此,拆分摩托罗拉业务,也就在所难免,而实际上,这也是摩托罗拉走向死亡的不可避免的步骤。

摩托罗拉曾经风靡一时,曾经是中国达官贵人必不可少的物品,现如今沦落到这个地步,很是让人感慨万千吧。

但无论如何,摩托罗拉还是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相形之下,寻呼机时代,多少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国产品牌早就被忘得一干二净了?又有多少相关企业早就不知所终了?不说别的,摩托罗拉风靡一时的当口,中关村被人们耳熟能详的两通两海(四通、信通、京海、科海),到现在还剩下了谁?中国企业的死亡率之高,令人咋舌不是?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留下了几个企业?全球五百强里,除去那些天然垄断的资源型企业、以及依靠巨大人口基数而拥有的服务型企业外,又几个是自力更生出来的?又几个是让人难以忘怀的?相形之下,日本和韩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产生了多少世界性的品牌?中国有几个?中国企业像巨人那样死得歪七扭八的不在少数吧,如此,摩托罗拉之死,还是值得让咱们默哀一阵子的吧?嘿嘿。

当然喽,很蹊跷的是,中国当局批准了诺(基亚)西(门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不成想,最终却被谷歌摘了桃子。

这太耐人寻味了吧。

摩托罗拉移动消失后,只剩下摩托罗拉网络部门了。至于说摩托罗拉网络,谁听说过?这让俺想起来,联想也曾经在互联网上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弄出来什么FM365,并且找了一大堆像什么谢霆锋之流担任广告明星,结果怎么样?现如今谁还记得那个烂网站?谁还记得联想与互联网的藕断丝连?

如果诺西收购摩托罗拉,也算是消灭了一个竞争对手;而谷歌并购摩托罗拉移动部门,则是谷歌向手机领域进军的一次绝对的豪赌吧。

有关谷歌嘛,去年谷歌与中国委府闹得不可开交,祭出了俺称之为“道德营销”(这个概念实际上也借助了张洵为美国佬企业鞍前马后时到处兜售的“质量营销”以对应当时在中国市场上无处不在的点子营销为特征的张洵称之为“数量营销”的体系的称谓,实际上,“质量营销”还是很精辟地总结了当时中国市场上营销的基本状况滴)的旗号,把中国委府暗示为缺德到家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屁眼儿长虫坏透了的王八蛋,而反衬自身的高风亮节,占领道义高度,并且摆出一副无辜者的姿态,被我党法西斯政权百般凌辱,忍无可忍终于进行道义反击,为了中国的公平正义发出吼声。但是俺个人的经历太明白无误地告诉俺,谷歌绝对不是他妈什么好东西,坏到谷歌那个份儿上,也真是他娘的不容易。如果谷歌是道德模范,那么这个世界真是离死不远咧。当时,就谷歌与中国当局死缠烂打的情势,俺连篇累牍嬉笑怒骂胡说八道过不少吧,结果怎么样?还是被俺这个中国社会最底层的混混儿、看空唱衰的乌鸦嘴不幸言中了吧。谷歌绝对不敢放弃中国市场,不会对中国扬长而去。这不,谷歌退守到了香港,那可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游刃有余之地吧。

当然喽,谷歌面对百度以及微软“必应”之类的搜索引擎对自身市场份额的蚕食,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谷歌与中国当局就谷歌在中国内地的存在的讨价还价,实际上是一场比试耐心和承受力的较量,而中国的贪官污吏才不会在乎谷歌是死是活呢。因此,谷歌必须打破僵局,重新夺回中国十三亿人的市场,并且在互联网与手机市场越来越合二为一的大背景下不再重复摩托罗拉的战略失误,而直截了当面对苹果的强势崛起,当然需要对摩托罗拉的收购。从开篇里,报纸记者记述了摩托罗拉员工可以品尝到谷歌食堂美味的饭菜,但却挂一漏万,根本没有看到,谷歌借助收购摩托罗拉,那么摩托罗拉在中国各地成千上万个门店和营销网络也就系数归了谷歌所有,也就是说,谷歌在与中国当局的较量之中不得不退守香港,但却通过并购摩托罗拉而获取了比谷歌留守内地时多得多的离线网点,这其中的价值,谷歌当然是经过了仔细的评估盘算的。

而且,尽人皆知的是,诺西是欧洲企业,谷歌是美国企业,从道德角度看,欧洲企业比美国企业高尚得多。或者说,更希望诺西而不是谷歌收购摩托罗拉。

这就如同,当初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中国人喜不自胜。人们津津乐道地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购买的吉利一夜之间变成了沃尔沃;而也有人失魂落魄地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自己拥有的沃尔沃转瞬之间变成了吉利。

当谷歌成为摩托罗拉的老板时,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郭德纲语录:人家有等离子电视,我也弄一个,找朋友攒的。一面墙那么大,摩托罗拉牌儿的……看着看着没人儿了,电视出声音:您所收看的电视不在服务区……哪说理去,这300块钱不白花了么。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