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经济危机里咱是财权事权双上收

(2023-03-11 13:22:18) 下一个

经济危机里咱是财权事权双上收

                             2009年9月17日

何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在波兰杂志Polityka16日刊登的采访中称,亚洲国家的经济复苏步伐领先于全球……(略。)

咱们继续为经济危机立此存照吧。

王未名从美国给我发来国外最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的相关报道。

(何必注,略。)

洋鬼子中文媒体的相关报道。

(何必注,略。)

传统左派电子杂志上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来自我收到的电子邮件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洋鬼子中文媒体如此内容还是值得玩味滴。

财政部要求抓紧中央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按进度需要安排资金

2009年 9月 15日(何必注,略。)

呵呵。

经济危机似乎已经快要结束了耶。

而这当中,亚洲的表现又尤其引人关注。

当然啦,亚洲国家仍然啧啧称奇的经济表现,中国在其中的领军作用尽人皆知不可小觑的嘛。

现如今,全世界都在热捧中国,中国经济特立独行,一枝独秀,光彩夺目,目不暇接。

看到这些,俺全都是嗤之以鼻。

洋鬼子对于中国事务的判断,真是扯蛋。

别说洋鬼子了,现如今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的中国人,又有多少能够切实而有效地了解和读懂中国?

中国经济到底是什么样?

其实,看看最后这则洋鬼子中文媒体的报道,就知道了。

继续中央集权,继续干着朱镕基似的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勾当。

换句话说,就是北京中南海权力越来越大,责任越来越小。相应地,各地当局也以儆效尤,逐渐将权力汇聚在自己手里,而将责任推给手下。一级压一级,最后就形成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结果,所有的压力,最终都压给了最基层。

这也是现如今基层矛盾越来越激化的制度性原因。

通看所有群体性事件,当事人和网络上的声音还只不过是将矛头指向地方最直接的责任人。殊不知,这哪儿是最基层那些个可怜巴巴的芝麻官(在全民腐败的语境下,芝麻官绝不是一清二白)所能够一手遮天的啊。实际上,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根子还是在中南海。

要求中央建设投资项目得到保证和落实,而中央的建设投资项目又都是些什么青面獠牙的德行样呢?其实,从四万亿资金的分配格局上就可以一清二楚地看出来。这无非就是加强中央垄断和对地方、更是对民间盘剥力度的狗娘养的措施。

众所周知的是,中国特色与,中央财政越来越富,但转移支付的力度却越来越小;中央建设投资,基本上都需要地方委府进行资金配套。

但是,揽权卸责的大背景下,地方当局事权大财权小,财政收入捉襟见肘,越来越多的财政收入都被北京当局横征暴敛走了。那么,地方拿什么资金来配套?

如此,地方当局也只能得过且过有今儿没明儿,进一步对属地横征暴敛,疯狂地在当地竭泽而渔釜底抽薪,变卖当地的资源,来确保在任官员与中央建设项目等领域配套资金来源的政绩。所以,卖土地,卖矿山,卖公用事业,卖公共产品,卖国有资产……当然,这之中,既然有了横征暴敛的机会,借着如此大好时机中饱私囊,也就在所难免。

中央建设项目,凭什么就比地方当局更加了解当地所需要的经济项目到底是什么?北京当局如何就能够具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千里眼顺风耳、能够比各地贪官污吏更知道当地的实际情况?这应该是个非常小儿科的问题,并不难得出答案。

但是,如此奇怪的事情还是就这么光明正大寡廉鲜耻地粉墨登场了。

家长制式的集权,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这种荒诞不经的局面。

想想看,各地必须保证中央建设投资项目,那么,地方建设项目该怎么办?有限的资金显然入不敷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在县级财政基本上都已经破产的情况下,在对国民苛捐杂税已经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情况下,在人们囊中羞涩油水已经被榨干的情况下,在官民对立形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在所谓大部制等花里胡哨口惠而实不至的精兵简政带来的却是中国历史上官民比例最为邪乎(官员队伍的庞大以及单位国民供养官员比例之高史无前例)而形成豢养贪官污吏支出已经刚性化而不可能有所缩减的情况下,地方当局还能够如何开源节流?

事实上,比起江泽民朱镕基时代来,本届委府已经跨越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路线,而到了财权上收事权也上收的地步。中南海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北京党政军当局无所不能,甚至要干预到最基层的某些具体决策。

在中国现如今的官僚体系基本已经彻底去道德化而沦为整个的刽子手体系造成官民对立空前严峻时,中南海借机虚置省级权力,而直接把手伸向了县级政权。召集全国2200多个县的委府领导人进京轮训,扩大县级权力,提高县级领导人的行政级别,等等,这都是穿越省级一杠子直接插到底的迹象。(而这倒是与郑永年、胡星斗分别提出的弱化省级政权的建议在结果上不谋而合。可在动机上却大相径庭。)

要知道,这种治国策略,是与管理学的要求明显背道而驰的,北京当局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精力、能力、魅力、人财物力覆盖星罗棋布了2000多个县的。

窝囊废治国呀。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还谈什么科学发展观哪,歇德洛维奇吧。

而如此状况,只能加剧中国彻底完蛋的进程。

这样,咱们还是认为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么?还会热捧什么中国模式北京共识么?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