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我是中国人就该死吗?

(2023-01-21 06:43:12) 下一个

我是中国人就该死吗?

                                     2007年7月14日

何必

欧美国家有实验证明,二甘醇这种低毒物质长期使用会在人体内积累,对肝脏等部位造成一定影响。专家提醒消费者应谨慎选择。(略。)

随着质检总局公告的发布,近来闹得全世界沸沸扬扬的中国二甘醇牙膏的风波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不过,围绕着二甘醇牙膏的风风雨雨好像并没有要平息的势头。7月13日《北京晨报》,厂家表示二甘醇牙膏暂不召回,安全性仍存争议。人们注意到,禁用二甘醇于牙膏生产,却不要求厂家召回在售产品,成为坊间质疑的焦点。

其实,二甘醇事件,在国际上被认为具有标志性的意义。王未名从美国给我发来BBC的相关报道。

2007年05月06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8:52北京时间 02:52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美报称多起糖浆中毒事件源于中国

(何必注,略。)

所以,二甘醇并不仅仅停留在牙膏生产和出口上,而是被中国国内的生产者和出口商广泛地应用在诸多保湿剂领域,并且,由于二甘醇的滥用,使得中国产品在国际上臭名远扬。

因而,在这次二甘醇被中国质检总局明令禁止使用后,人们也在质问,欧美停用二甘醇多年 我牙膏标准为何“抱残守缺”?

可人们还没有注意到的是,二甘醇作为保湿剂,被大量使用的成百上千种食品药品当中。由于众所周知的中国监管形同虚设所造成的制度陷阱,二甘醇这种听起来很陌生的化学物质正在像恶魔一般被中国人带到全世界,以出口创汇方式而进入千家万户。

面对国际上愈演愈烈的对于中国产品安全方面的指责,一向不理不睬的中国当局一反常态,采取了转守为攻的方式,为自己的产品安全性进行辩护,不成想却弄巧成拙,越抹越黑。这也难怪,逆向淘汰机制下的中国委府,贪官污吏们除了中饱私囊之外,其品质和能力之差也应该是空前绝后的了。让这帮子人来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不过是痴人说梦。

不得以,中国方面也欲说还休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地承认自己的产品安全方面存在着问题。王未名发BBC相关内容。

2007年07月04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4:51北京时间 22:51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五分之一中国消费品不合格

(何必注,略。)

这个五分之一,是中国当局宣布的。既然如此,我们也就有理由怀疑其真实性,也就是说,国内消费品不合格的比例,应该远远大于官方公布的数字。这并不新鲜,如今委府的公信力已经跌落到了什么程度,这是个尽人皆知的事,以至于在类似股市上,官方越是辟谣,就越被社会信以为真,比如最近两次股市大跌,都源于委府发布消息说暂无开征资本利得税的政策考虑,结果都被市场理解为衙门的所有表态必须反着来听,造成全局性恐慌。

针对这次二甘醇牙膏,7月6日《网络报》评论说,二甘醇牙膏:消费者不懂 安全消费咋保障?而坊间更是以“我们的牙膏有特色”来戏说现如今的牙膏安全状况。

王未名发BBC相关报道。

2007年07月1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7:07北京时间 01:07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禁止牙膏生产使用二甘醇

(何必注,略。)

这就是说,现在我们遭遇到的又是个中外标准差异所造成的令人困惑的局面。有媒体评论:“二甘醇牙膏”的反思远未结束。其实,如果说到反思,有太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了。每当出现了类似问题时,中国的国家标准总是会被推到众矢之的的位置上,不管是苏丹红,还是转基因,中国国家标准的设立思路到底是保护国民利益,还是个谋财害命的家伙,或者到底是作为消费者的护身符,还是作为厂商的摇钱树,这都是问题。

每当到了海外封杀中国产品之际,国内总会有人将这种现象与国际敌对势力别有用心要对中国实行颠覆封锁等联系起来,挑动中国人敏感得不能再敏感的民族主义情绪。当国际上批评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不利、温室气体排放增长令人瞠目结舌时,中国就有人将这种批评称之为国际上用“气候恐怖主义”来扼杀中国;而二甘醇事件当中,国内也有人将这种事件看成是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的现实表演。

7月8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题为“中国经济告诉增长,但是消费者权利保护滞后”的文章分析认为:(何必注,略。)

不知道,潇湘晨报这种言论,是不是可以被中国社会看作是卖国求荣?

民族主义喧嚣实在是件非常讨厌的事情。无论什么事,一旦上升到了民族层面,就天然地具备了道德光环和无可争议的情理法的制高点,致使人们可以被狂躁暴虐的情绪一叶障目,全然失去了对事情本源和真相探究分析的可能。类似宗庆后那种败类就是利用了这种荒诞不经的情绪,转移了社会对他本人先前利用外资掏空国有资产、继而有恶习不改继续在合资企业里面继续干着掏空的勾当的真实面目的结识。

二甘醇牙膏风波并不是一天两天了。开篇节目6月15日就做过专门的报道,我也曾就此写过“中国人的安全要靠洋鬼子来保护”的文字,其中提到,应该说,目前我们的标准制定工作也是声势浩大兴师动众。在中国社会,制定游戏规则者日众,让我们进入了一个五花八门的标准规范层出不穷的时代,以至于人们把目前的社会称之为标准泛滥的时代、“泛法制化”社会。其含义是什么呢?立法资源垄断,公共利益被部门绑架,国家被利益集团要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立法腐败。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政(法)出多门,彼此冲突,互相拆台,让人无所适从,在比如环境保护领域里,各个部门竞相出台本部门的法律法规标准,彼此内容中责权利界定大相径庭,闹出了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的天大笑话;另一方面,法律和标准的权威性和普适性大大削弱,在比如中国金融领域,被称之为全世界法律法规最多的地方,也是全世界金融腐败最严重的地方。与此同时,中国的标准制定者们却在人命关天的食品药品安全方面无所作为,任凭中国生产者大量制作危害国民身体健康乃至性命的产品。在生产流程管理失控的情况下,标准退守到了制成品层面,并且一退再退,对产品质量标准采取了为所欲为的态度。

而且,香港禁止销售内地含有二甘醇的牙膏,该怎么判定是国际敌对势力呢?

郑筱萸被判处死刑就能够换来中国消费者的安全吗?

不可能。

就拿这次事件来说,国家质检总局一方面禁止在生产牙膏时使用二甘醇,另一方面又口口声声说二甘醇对于人体无害。这就怪了,既然是安全的,为什么要停止使用?

质检总局方面说,这是为了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国家标准为什么要与国际接轨?中国的标准和国际通行的标准之间,到底哪一个更可靠?

现在,自欺欺人一直宣称自己是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其质检总局终于在没有经过法定程序以及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就修改了牙膏生产标准,这种程序上的不正义姑且不论,只是看,中国的衙门还是向国际“敌对势力”屈服,奴颜婢膝诚惶诚恐地与国际接轨,用洋鬼子的规则管束自己的企业。

可既然禁止在牙膏生产过程中使用二甘醇,为什么对正在销售的二甘醇牙膏没有任何动作?这种禁止生产却不禁止销售的方式,也算是旷世奇闻了吧。

人家质检总局说了,从事牙膏出口企业如果在其他原料中含有二甘醇,那么就必须符合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标准。这意味着什么?二甘醇牙膏在中国市场上大摇大摆的招摇过市并进入中国本土人们的口腔就是合理合法的。

这种中外有别的做法也太让人匪夷所思了吧。为了达到洋鬼子们的标准,出口牙膏就必须注意,而国内企业就无须考虑什么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换句话说,如果国内企业在使用其他含有二甘醇原料,则可以肆无忌惮。

这种情况绝不是什么偶然现象。苏丹红事件里的肯德基、转基因事件里的金汤宝、奶粉碘超标事件里的雀巢,无一例外都是拿中国的标准说事,因为中国的标准不保护消费者,给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无恶不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干着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以外绝对不敢染指的倒行逆施。

以往,毛泽东时代中国人就有着只能享用出口转内销的待遇,好的产品都要让外国人用,咱自己得勒紧裤袋艰苦奋斗,这种现象在改革开放之后愈演愈烈,到现在,有毒的牙膏得给咱中国人自己用,出口的牙膏必须是无毒的。

咱中国人就该死是怎么的?咱中国人因为生长在中国,就必须无可选择地接受毒素遍地不得不吃的事实?就必须得练就百毒不侵的本事、成为五毒俱全的大灰耗子?

最近,世界银行完成了一份经过多年才告以结束的报告,对象是中国的环境污染,其结论是,中国每年有75万人因为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而早死。这份报告在发布前,被卫生部和口口声声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国家环保总局不约而同地强求,删除这部分内容,理由是如果在中国发布会引起“社会动荡”!

为了维持统治,卫生部、环保总局宁可向社会封锁消息,掩盖真实的环境状况,隐瞒如此巨大的人群过早死于环境污染的真实情况,这也叫做体现温家宝所谓公民四权?这也叫做尊重公民的知情权?

放眼望去,全世界还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会干出如此欺软怕硬的丧门星败家子勾当?

说我是个悲观主义和失败主义者,总是乌鸦嘴般的看什么都不顺眼。可类似质检总局、卫生部、环保总局等衙门如此这般的丧尽天良,又如何让人能够乐观起来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