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大学生不愿进民企的原因和后果

(2023-01-12 01:45:29) 下一个

大学生不愿进民企的原因和后果

                              2007年1月6日

何必

国家统计局近期对北京高校毕业升就业状况调查显示,政府机关和外企是大学生择业的首选,而首选民营企业的比例为零……(略。)

这个节目的操作记者是个很懒的小伙子,在节目文稿中很少写建议观点,很有些不思进取。

而且,在节目操作过程中,我对他还是采访那个对于出镜有着近乎痴狂般迷恋的陈及的做法非常反感,采访对象乐于出镜,但作为记者还是应该为观众考虑,不能接二连三地采用同一个“专家”的画面。而在当天的节目中,陈及竟然在两个不同的题材中出现,也就是说,同一天有两组不同的记者前往采访。我真是佩服这样被记者称之为“好说话”的“专家”,不问三长两短是镜头就上,太想借着电视节目成名了。不管是什么题材,也不管自己所从事的是什么方向的教学研究,只要有记者就“平易近人”地来者不拒,摇头晃脑海阔天空夸夸其谈。为此,节目组不得不特意叮嘱其他记者,最近不能再对其进行采访了。

这样的题材,原本就是个很有话题性质的标的,大可以手舞足蹈地干上一番。其中,有着太多的可供操作的空间了。

如果动手干,是说如今的大学生眼高手低胸无点墨却心比天高?数落这帮孩子实在是堕落的一代只知道贪图享乐毫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那样似乎离题远了点儿。大学生对民企的选择,并不仅仅是这个群体的看法,而是代表了中国民营企业在社会上的普遍评估结果和大众的优势意见。去年7月28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何必注,略。)

这里调研的还只是所谓的“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这种路数实际上反映出中国特色的贪大求洋(我们的官方统计路径选择上也有着凡是数据都表现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这种表面上“抓大放小”实际上却是既没有能力进行普查同时又有好大喜功观念作崇的成分)。而事实上,在中国,上规模就意味着已经可以在社会生活当中昂首挺胸地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登堂入室捞取相当分量的话语权。上规模就等同于上了被官方意识形态所认可的生存榜,就摇身一变获得了政治特权身份,在就业上的鸡鸣狗盗也就无足轻重了。反过来,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在招聘员工方面的苛刻也就与国有企业或者委府机构相差无几了。

现实情况是,民营企业总量当中,没有上规模的占据了绝大多数,特别是那些中小型民营企业,在高风险、高压力、高更替率的生存环境里惨淡经营苟延残喘。尽管最高委府有关非公36条早就问世并付诸实施,但是,近来伴随着各类宏观调控、以及对诸如矿难、资源性行业整顿等举动,从国务院各部委局办到地方委府,按照规模决定企业生死的做法愈演愈烈,形成了所谓的“再国有化”进程。这种做法从制度上铲除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生存基础,大量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够不上进入要求标准,而沦为非法经营的困境。

面对自上而下的行业准入限制层层加码,民营企业苦不堪言甚至进行垂死挣扎。去年6月13日快讯,(何必注,略。)

非公36条是什么?逗你玩儿!千万别把那玩意儿当真。政策果然出不了中南海。姑且认为中南海里还是想盘活经济给民营企业一个平等的竞争条件,可即使是在皇城根儿,中南海所能见到的社会状况以及政策对应方略的信息都已经严重失真,这也才有了不得不依靠上网浏览挂一漏万地知晓点滴来补偏救弊;政策刚一出门就变味儿了,到了比如发改委、商务部、能源办等等五花八门的部门,就开始了不约而同的对民营企业的残害与打压。

媒体报道,北京市殡葬管理处表示:骨灰盒的价格很高,是300%的利润,还包括寿衣。揭黑幕老板说,殡葬业利润可达1000%~2000%。暴利来自垄断,就藏在骨灰盒和墓穴里。一些殡仪馆直接间接规定必须在馆内购买骨灰盒。一些殡仪馆一度靠出售骨灰盒为生。各地的殡葬管理处就设在殡仪馆里,集监管和经营一身。国务院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规定,建设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堂、公墓、殡仪服务站等设施须报经民政机关批准。一些地方民政部门将准入审批权转化为经营独占权。民营资本进入也只是表面打破了垄断,目前全国的殡仪馆公营仍占80%,一些民营墓园甚至与国有墓园形成联盟。

在如此官商勾结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主们也就不得不调整方向,从单纯的生产经营活动向着红顶商人的路数进发。媒体透露,中央党校老板班火爆。中央党校针对民企老板的短期培训班越来越火爆,已历60多期培训了近万名学员,且培训计划已经排到了年底。许多老板认为,在这所集训中国政治精英的最高学府里学习,除了可以“充电”,更可以结交到有价值的朋友。有学员总结的很精辟:“中央党校为民营企业家搭起了学员和领导、学员和专家、学员和学员之间沟通的平台。”更有学员坦言:“不胜荣幸”。

人们曾经注意到,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非公有制的发祥地的浙江,民营企业主们出现了向红顶商人角色转变的集体性风潮,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老板都热衷于谋取个地方人大、政协甚至委府的身份,暴露出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权力对市场干预日盛的尴尬局面。

同时,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环境里,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国际上先进的《劳动法》不过是一纸空文一堆狗屎,没有什么人(不管是法人还是自然人)都知道那不过是个摆设,劳动环境的恶劣、劳动报酬的低下、劳动保障的残缺、劳动成果的廉价、等等,都使得劳动者的安全感日益下降。而原本已经被边缘化垃圾化了的民营企业,处于自身难保的窘境当中,甚至出现了大规模逃亡海外的动向,在执行劳动法方面自然也就只能是非常边缘化垃圾化。

于是,民营企业当中的劳动者就成为民营企业窘境的最大受害者。

缘此,大学生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就业,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不过,还是应该看到,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本身已经非常困难。虽然首选民企者寥寥无几,但最终的生存需要,迫使大学生们不得不委曲求全,到民企中暂且栖身。这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来说,都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是一个最差的选择。而这样的结果,将使得民营企业在中国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