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机动车喇叭腐败

(2023-01-02 13:34:14) 下一个

机动车喇叭腐败

                                            2006年6月2日

何必

汽车的喇叭声,已经成了居民生活中每天都要忍受的……(略。)

这是笔者早就对记者布置下去的选题,可该记者却总是推三阻四,以不好电视化为理由能拖就拖,而在本周某一天实在闲的无聊在办公室里转腰子四处打电话胡聊八扯时而嬉皮笑脸时而温情脉脉时而气急败坏忙着安排夜生活时,其主编和老潘问及这个有关机动车喇叭的选题为什么一直不做,才使得该内容最终得以问世。

对于汽车,像我这一代人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过程。最早,汽车那是什么呀,整个一个共产主义时才能拥有的高端奢侈品。打小对汽车的痴迷和崇拜反映在嘴边上,就是“嘀嘀——呜——”地模仿汽车起步时的声响,其中,汽车喇叭成为首要的标识;而后,汽车在儿童时代更是与信仰和身份密不可分,歌谣里都是“小汽车,嘀嘀嘀,里面坐着毛主席……”之类的说辞,毛主席坐的汽车,也必须要以“嘀嘀”声来表明与众不同。

然后呢?毛主席坐不了嘀嘀的小汽车了,改革开放了,汽车从特权向大众化推移了,无论什么人,只要有点子可供首付的人民的币,就可以弄辆嘀嘀叫的小汽车开开。而这种仅仅在一代人的生命历程中就发生了的变迁,不仅仅印证了物质的丰富,更是折射出在物质迅速丰富的同时,文明与道德却远远不足以对应,甚至朝着相反的方向飞奔。

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是人的腿脚的延伸。中国从一个自行车王国的颟顸荒芜当中,还没来得及进行制度和文化上的准备,就仓促进入了汽车时代,从自行车那种肉夹铁(人体在钢铁之外)迅速演变为汽车那种铁夹肉的状态,成就了中国人幻象里暴富实际对于物质的馋涎欲滴。

更可怕的是,在官本位和权力拜物教的社会政治意识当中,汽车不止是交通工具,更是彰显着个人地位、财富、身价,驾驶汽车风驰电掣旁若无人,宣示着自己对社会和自然的存在与权力,更是要通过“嘀嘀”来表彰汽车的威风凛凛以及对他人的居高临下横行霸道。

我已经快50岁了,坐过的车也算是形形色色了。不管是每天乘坐公交车,还是臊末搭眼蹭别人的车,抑或乘坐出租车,都能够深切体会司机对于喇叭的热衷。

我老生常谈的是,很多人对于原装进口汽车喇叭不好使很别扭,或者说,中国人对于机动车喇叭的灵敏度要求异常之高,因为喇叭的使用率很高,可以说,在中国机动车的喇叭是相对使用频率最高的。

可北京市早就规定,三环路之内的地区是禁止按喇叭的。这个规定颁行10多年了,到现在呢?一方面,10多年前的三环路和现在的三环路当然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四环都已经处于闹市区了,也就是说,对于机动车喇叭的禁令的覆盖范围应该与时俱进地推及四环以外;另一方面,即使还是按照当初的规定,别说三环,就算是在天安门和中南海旁边,机动车喇叭照样狂吠不止。为什么?因为很多驾驶员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条禁令的存在!

我们也就不去再赘述什么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了吧。中国荒谬愚蠢的司法体系被破鼓万人捶也就那么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了。

还是说说咱们那些动不动就按喇叭的司机吧。

老潘对于按喇叭的事深恶痛绝,每每听到司机按喇叭,马上就怒火中烧恨不得上前捶司机丫挺的一顿,不管是在公交车还是其他什么车上。

司机肆无忌惮地按喇叭,只是为了自己便捷通畅,全然不顾这喇叭声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对这个城市所形成的公害。

笔者对于流行的腐败定义嗤之以鼻,而更愿意将腐败从宦官首脑层面向外扩散,而界定为利用(机动车对社会和自然所拥有的)权力谋取不正当(法规所禁止,并且仅仅为了自己行驶快捷)利益的行为,也就是说,把腐败从公权力推延到每个人。

老潘很是赞同王东成对我聊起的社会状况,那就是现在的中国越来越成就以权力腐败为核心和动力的全民腐败。而在机动车领域,以喇叭噪音为普遍表征的就是机动车(司机)的腐败。

按照我的观察,发现一个非常准确的现象,那就是,司机按喇叭的频率,与其道德素质与水平呈现负相关态势,就是说,凡是按喇叭次数多的人,大概就是个缺德的主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