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因办学条件紧张中止扩招让人匪夷所思

(2022-12-05 12:34:07) 下一个

因办学条件紧张中止扩招让人匪夷所思

                        2004年2月1日

何必

1月31日,北京市教委透露,现在起到2008年,在京高校将稳定本科招生规模,不再进行扩招,……(略)

看了这则消息,倒是有些让人搞不明白了。中国的大学生真是多到了必须停止扩大招生规模的程度了?去年,位于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世界竞争力排名当中,中国的次序较之前年又有所下降。在有关“成长竞争力”的三个指标中,除了宏观经济指数差强人意外,技术指数和公共机构指标都有所下降。其中在技术指数方面,比起前年仅比印度落后1位来,2003年却拉大到了9位。国内很多人对一片大好形势下却有了如此排名的结果感到疑惑、不满乃至愤怒,就此,该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奥古斯都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提到中国大学生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而中国大学入学率仅名列世界第78位,并提醒中国“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未来毕竟是要靠现在正在接受教育的人来实现,教育是未来的发动机。故此,中国的大学生并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中国应当加大财政等方面的投入,切实提升大学生占总人口比重,并经此以及其他方式提高国民教育总体水平。

而从教育部长前不久宣称从来没有考虑过教育产业化方式的态度上看,中国教育依然具有公共机构属性这一点并没有什么改变,也因此同样在排名下滑之列。

对比起前几天中纪委就有关反腐倡廉在全国范围里搞的民意调查结果看,与医疗、司法腐败同样,教育腐败也列为民众最关注腐败领域当中。按照这种思路,教育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领域之一。

1998年起开始的高考扩招,是在当时特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的一个产物,换言之,这种扩招很重要的目的之一旨在依靠大学扩大招生规模来启动疲软的国内消费需求,也就是说,用扩招方式吸收民间居高不下的储蓄余额,通过这种家庭教育投资的渠道迫使民众进行消费。紧接着,高等院校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学费标准,到现在,在校学生普遍年学费已经超过1万元,一些所谓名校和艺术类院校的学费更是达到了每学期万元的水平,并因之形成了人们对高等教育收费比GDP增长速度快得多(遑论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的飞速攀升瞠目结舌之余惊呼教育价格“井喷”现象出现并经久不衰,也由此构成了人们提起当前教育就谈虎色变的风景。很多改革开放之初上大学的农村子弟庆幸自己那时没赶上如此天价,却更为普遍的年平均家庭收入不足万元乡亲们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前程担忧。

拿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最新统计来看,现在北京普通高校在校生是45.7万人。即使按照每个学生大学本科四年下来4万元的开销,仅这45.7万学生就给学校贡献了近183亿,这还没有加上五年制大学、硕士博士学生的学费,以及已经毕业学生的学费。

于是,就呈现了一方面,依然享有公共机构属性而得以在很多方面占据得天独厚优势与优惠的教育部门介入垄断经营大环境里,高校收入大幅度增加盆满钵溢,可另一方面却口口声声说“高校办学条件日渐紧张”这种让人费解的局面。人们自然会直接想到,目前应该是45万多个家庭的节衣缩食拿出只有中国城市中等收入以上阶层才能勉强支付得起的家庭财产、来攀附越来越具贵族化倾向、处于卖方市场状况下高等院校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收费标准,却换来了办学条件日渐紧张,这至少183亿的巨款都干什么去了?更不用说,在以收取学费名义下几近巧取豪夺民众家庭财产的同时,还在财政、税收、福利、土地划拨、社会保障等方面占用大量社会公共资源的学校却落得顾影自怜萧条破败,那么这些全体纳税人所做的贡献又到哪里去了?

目前中国高校里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内讧频仍腐败流行,这是公认的事实,也为公众深恶痛绝。高等教育质量逐渐搀水形成越来越大的泡沫逐渐浮现在世人面前;大学里行政人员与教学第一线人员比例达到2:1甚至更多的现象,为国际所瞠目;校园中教职员工宿舍依然处于亚福利制度当中成为住房改革中的盲区,并因之占据了大量的校园空间,自然使得挤占了可开发空间,导致北京高校“2003年,生均占地面积不到40平米,生均校舍面积26.3平米,分别比2000年下降17%和23.6%”;各地城市乃至县城纷纷上马的“大学城”成为当地政府的形象工程,更有房地产开发商利用教育用地依靠行政划拨方式无偿侵吞国有土地资源建设类似别墅、高尔夫球场那样的经营性设施、从而形成权钱交易的新场所,而在如此大背景下,能够给作为实际买单者的学生提供的空间却不见了踪影。

在这一切的背后,学生的利益在哪儿?学生及其家长省吃俭用换来的却是如此结局,这不令人回味、深思与担惊受怕?如今时兴说的是“群众的利益无小事”,那么现在45.7万在校生以外的那些被“高校办学条件日渐紧张”而屏蔽掉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学生以及他们背后的家长和亲属乃至相关社会关系好像也不能排除在“群众”范围之外。

如此说来,如何用好那183亿之多的学费和公共资源,真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是首当其冲该考虑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