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图书出版的边缘化

(2022-12-29 23:51:39) 下一个

图书出版的边缘化

                                         2006年1月10日

何必

作为一个不知名的作者,想要把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那可真不是容易的事情……(略。)

谈到图书出版,笔者也算是很有感触了。

1988年,笔者与人合作,编纂了《中国劳动人事百科全书》和《行政管理学大辞典》,可稿子还没完就赶上了1989年,各地都不知道北京到底发生了什么,新华书店订购量锐减,平常能够订到几千册的图书那时只能是几本的量,不得已,只能选择合作出书。我找到了出资者,然后赶鸭子上架自己涉入了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的发行领域。凭借着公交车和自行车,奔波于京城的大街小巷,吃了太多的苦头。结果呢?那本400万字上下集定价60元的百科全书的发行量竟然达到了10万册,200万字定价27元的辞典的发行量也有5万册。光是前者,码洋就有600万元,因此结识了当时北京出版发行领域一帮朋友,有出版社发行部快退休了的负责人得知我的所作所为后,说我把他一辈子的活都干完了。包括科学出版社现副社长张晓凌等人士认为,笔者在图书发行领域做了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至少从发行量上看,比文学类书籍的销量不差,也算是个奇迹了。

可那时,我作为打工仔,每个月200元工资也没拿到。

此后(1993年)曾经与中国社科出版社谋划出版张五常授权的著作,可出版社怕事,没成。

然后就与出版界脱离了联系。

2002年我在央视做节目,有网友得知我的工作,希望能够将节目内容出版。最后在北京出版社做出了《国民大问题》;紧接着,在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了《世纪大事》(这两本书在网上都能够查到)。

然后,2003年非典期间赋闲,将在中央台打工的经历记录下来,连带着其他若干部书稿,一并向外散布。大致内容如下。

与出版社关系:投稿。

稿酬:随行就市。

选题备选:拟交予国内(大陆)出版社,希望有效率高者,联系结果以签订出版合同为底限。

本人简况:……

选题介绍

一、名称:《世纪大事——央视向经济学家发问》

字数:29万

这是我在中央电视台原财经频道节目组采访中国知名经济学家的节目内容。节目都是播出的,在内容安全性方面没有问题;稿件经过整理后片断在财经类报纸上刊载过。我为此写了前言,并为每个节目稿加了编者按。这些内容是新闻媒体所关注的。其中所涉及采访对象都给我有同意将采访内容出版的书面文件。

访谈题目如下:

1.    通过空间政策调整扩大就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燕菁)

2.    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现象的背后(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胡春力)

3.    我国经济一派繁荣景象(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

4.    明年我国经济还会像今年这样快速增长吗?(中国宏观经济基金会秘书长、国家级专家王建)

5.    加快提高我国人力资本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蔡昉)

6.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博士)

7.    中国应加强与亚洲国家经济合作(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博士汤敏)

8.    以城镇化战略实现我国城市化(中国改革杂志社总编辑温铁军)

9.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与财务司司长魏小安)

10.   走我国特有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

11.   阿根廷、巴西、乌拉圭,拉美到底怎么了?(法国巴黎百富勤总经济师陈兴动)

12.   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法国巴黎百富勤总经济师陈兴动)

13.   美国股市汇市出了什么事?(中国改革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温铁军)

14.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究竟有多快?(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

15.   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

16.   城市化就会有房地产泡沫吗?(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理论与历史名城保护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赵燕菁)

17.   用市场改观就业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

18.   重视虚拟经济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博士陈淮)

目标读者:在校学生、经济工作者、企业员工、股市投资者、工商界人士、理论研究人员、政策研究者等。

二、名称:《我给中央电视台打工》

字数:29万

这是我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时的经历。包括前面书稿所涉及节目制作过程的前前后后和方方面面,用亲身体会与感悟、以及纪实的手法介绍了中央电视台节目运行流程、人际关系、节目质量、栏目组织、各方面管理等内容。

对于很多人、特别是那些怀着明星梦的年轻人来说,能够上电视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而能够到电视台打工,更是求之不得的人生与职业经历;而能够到中央电视台谋生并寻求发展,以中央电视台工作人员的身份对外联络,并能够在节目末尾经常出现自己的名字,为全国观众所注目,是件异常赏心悦目让人羡慕不已的事情。

但作为身在其中的人,切实体验到了给中央电视台打工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荣辱毁誉,一个节目从创意到形成到操作到灭亡的全过程,以及从中央电视台工作人员视角看待周边那些形形色色想与中央电视台合作者的各种各样的做法,能够将中央电视台从神秘而虚幻的境界上拉到民众身边,让读者看到真实的中央电视台、及其内部的点点滴滴。

稿子分为几部分:上个节目很难;国外电视节目;经济学家访谈节目上马;利用中央电视台身份假公济私;愁眉苦脸挤“观点”;短命的人才节目;栏目地覆天翻;周末节目命途多舛;中年妇女的功力;风雨飘摇中的节目;独当一面做节目;节目内容出版举步惟坚;眼看着要滚蛋;最后的疯狂;节目是怎样练成的?树倒猢狲散;谋求节目内容出版。

目标读者:青年学生、白领、媒体从业者、工商界人士,等。

三、名称:《央视节目怎么了?》

字数:22万

中央电视台可谓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光是其节目主持人里,就有白岩松、水均益、崔永元、赵忠祥、敬一丹、倪萍、黄健翔、宋世雄等著书立说;中央电视台无疑是个制造明星的地方,杨澜、陈鲁豫、程前、王刚、刘仪伟、袁鸣、曹颖等都有过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经历并借此出名;更不用说,王小丫、李咏、王志、沈冰、贺红梅、张伟秋、邱梦煌(阿丘)等也当下正在走红;而另一方面,中央电视台也是众矢之的,最近出的赵安案件更是刺激了各界读于中央电视台的好奇心,反过来说,如果赵安不是在中央电视台,那么也就不会引起如此关注;董关鹏曾经主持过新闻频道《媒体广场》,并因此招致媒体议论纷纷不得不离开屏幕,如果他不在中央电视台,也就不会有这种事发生。

同时,大陆电视节目中,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质量与品位在所有电视节目中独领风骚傲视群雄,显出其霸气,这与中央电视台的体制与节目流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及紧接着的非典,成就了当年5月1日开播的新闻频道,而新闻频道个栏目之间的优劣如何?发展前景怎么样?同年10月20日,中央电视台二套从原来的财经频道改作经济频道,新增加了一些节目亮出了新的套路与人马,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白岩松、沈冰做的《新闻会客厅》不如水均益的《国际观察》,你同意吗?为什么?

如果问,中央电视台哪个节目最崇洋媚外,说是《天下足球》,你相信吗?为什么?

如果想,中央电视台哪个节目最成熟,结论是《今日说法》,你怎么着?为什么?

如果思,《经济半小时》是经济频道的《焦点访谈》,你注意吗?为什么?

如果瞧,同样在早晨7点半,更愿意看经济频道的“马斌读报”而不看一本正经的《媒体广场》,你是否有同感?为什么?

如果推论,经济频道新出台的《绝对挑战》不如《非常6+1》的前景看好,其原因何在?

如果看到外景采访中经常出现被采访者口型对不上、字幕错误等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你留神过吗?

你注意到,曾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的《商界名家》、《读书时间》、《中国房产报道》、《商务电视》等节目从屏幕上消失了吗?

你留意过,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里现在有大舌头、口齿不清的替代传统播报型的吗?

把那些当红的或者已经过气了的主持人、播音员放到一起来评价,看看谁能有潜力;把中央电视台三百多栏目里比较有名的逐个分析一番,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电视台明星属中央电视台最多,把他们撮成一堆评头论足一番,也是很快意的。

稿件组成部分:到白岩松部门应聘;热爱出镜的人们;戏说主持人;综合频道的综合;中央电视台二套如何?与张斌说五套的崇洋媚外;《劳动•就业》:我最撮火的经历;财经改经济以后;话说其他频道;运动频道得天独厚;新闻频道莫衷一是。

目标读者:媒体从业人员、工商界人士、广大电视爱好者。

四、名称:《另眼细看身边事》

字数:23万

你注意过“@”怎么读吗?你知道芬兰、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德国、土耳其人怎么读这个“@”吗?为什么他们有自己的念法而中国人没有?

你注意过中国的时髦人士中的男男女女们都有个美国式的洋名字吗?他们这么做的心态是什么?

中央电视台节目里,有德高望重者说英语的地位将来要等同于普通话,那么如此一来,是否要修改宪法使英语在中国的社会地位提升到等同于普通话?

你注意过,我们的社会目前流行专家崇拜症,可专家却不那么争气,总是自毁长城,出现了专家打折现象吗?

你觉得,很铁的哥儿们儿能一起共事做买卖吗?

你认为,打工者与老板交朋友怎么样?

看到媒体上那些招聘启事上都要求应聘者年龄在“35岁以下”,你怎么理解这种现象?

最近,湖南株洲为了让市民增强环保意识并提高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干脆让全体环卫工人放假两天,弄得整个城市臭气熏天垃圾遍地,那么如果这样,让全体警察、全体殡仪馆、全体司法人员都放假会怎么样?

该怎么看法院执行难?

……

应国内报刊之邀,我写了大量的评论,见诸于报刊,很多被广为转载。光是今年下半年的就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卷土重来?》、《‘隐藏拍摄’存疑》、《别再叫‘老百姓’了行吗?》、《不上大学又怎么样?》、《董关鹏现象告诉我们什么?》、《堵出一个新北京?》、《蹲在庙里逮和尚》、《机关干部干点本职的事》、《媒体是否让弱势群体多说话?》、《灭绝中年人?》、《汽车召回——召回的是什么?》、《千篇一律的城市》、《如此‘中国第一’值得炫耀?》、《是否该强制‘有来必复’?》、《越来越细碎?》、《自行车歧视》、《因言治罪何时休?》、《敬佩张光斗们之余》、《也谈北京是否应该‘杀富济贫’》、《体面的失业》、《英语将等同于普通话?》、《想裁谁就裁谁》、《专家打折》、《@》、《全体警察放假两天?》、《北京公厕也追星》、《如何看待家庭官司?》、《信用卡上的财富之争》、《铁老大跨行是否缓行?》、《应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更多限制》、《从各地出台限制乞丐举措想开去》、《‘考试诚实守信协议书’价值几许?》、《巨资改建小学合理性如何?》、《限制企业延长工作时间?》、《案件执行更是保护私人财产》、《上海新建城区大面积绿地何益之有?》等,分别登载于中国经济时报、南风窗、新京报、生活文摘报、中国质量、北京人才市场报等媒体。这些,都是发生在人们身边被各位耳熟能详却熟视无睹的事情,细细拿来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用社会良知品评世态万象。

如今,新闻已经从单纯地客观报道转而注重各种新闻事件的评论,用评论烘托众说纷纭,提出对于时代与社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隐含社会良知。

目标读者:白领、媒体从业者、在校学生、工商界人士、社会广大人群。

五、名称:《中国人的北欧之旅》

字数:23万字

2001年到2002年,我前往位于北欧的挪威,亲身经历了中国人出国心态与感受方面细微的变化,而且从宏观叙事角度品味了中国与北欧的实际差距。

2003年,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EF)评估了102个经济体的竞争力,而2002年这个数字是80。新的评分标准包括:GCI(成长竞争力指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公共机构效能还技术领域的水平;BCI(商业竞争力指标)主要反映微观经济层面。结果如下:

2003年全球经济体竞争力指标排名

名次       GCI BCI

1     芬兰       芬兰

2     美国       美国

3     瑞典       瑞典

4     丹麦       丹麦

5     台湾       德国

6     新加坡    英国

7     瑞士       瑞士

8     冰岛       新加坡

9     挪威       荷兰

10    澳大利亚       法国

其中,北欧国家芬兰在仅有的两项指标中都超过美国而居全球之首,而北欧其他四国(瑞典、丹麦、挪威、冰岛)也分别位于前十名当中,引起了包括排名位于第44位的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这些人口都不到1000万的欧洲小国、并且被称之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主义”(对应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本主义”),为什么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从原本默默无闻的地位脱颖而出跃居世界前列?他们社会的实际情况如何?

作为中国人,很多人还在考虑留学,那么到底是为学而留还是为留而学?留学到底是要学什么?在如今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通过网络能够迅即获取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相关资讯,留学的意义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要选择到北欧留学?哪儿究竟有什么值得全世界瞩目?

中国人在国外名声并不好,有人说是因为中国人穷,但是,巴基斯坦人、越南人、柬埔寨人、博茨瓦纳人、索马里人比中国人更穷,为什么他们就能赢得当地人的尊重而中国人却不能?

为什么小孩子到了欧洲就不愿意回到中国?小孩子能骑在幼儿园大人人数占一半的男职员当中任何一个人身上乐不可支,这在中国可能吗?

出生地与国籍是孩子自己不能选择的,但孩子应该获得快乐的童年,这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但问题是,接下来会是什么?

在北欧如果不慎丢失了钱包,很有可能会过几天在警察局找到,这可信吗?

“911”刚过的10月9日我到了阿姆斯特丹,在机场面对身高两米荷枪实弹表情凝重的警察会怎么做?会遇到何种盘查?

芬兰虽然竞争力全球第一,但我在芬兰过边境时却被边防警察拿了护照翻来覆去甚至打开防伪灯细细端详,并不是我个人的过失,而只是因为我是善于造假的中国人中的一员,当身处众多金发碧眼人中独自享受这份“礼遇”心情会是如何?

哥本哈根街头,犹豫不决的我们被丹麦人注意,结果会是什么?

挪威人爱出错,几乎没有不出错的时候,你相信吗?

挪威作为2003年再度被评选为世界上最适合于旅居的国家、从而连续三年获得这一地位的国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世界发展的目标应该是挪威这般?

北欧是个福利遍布的国家,但看病却会非常不及时,有时可能会耽误诊疗,是怎么回事?

在国外时,那些没有到过中国的欧洲人对中国是怎么看的?

中国可以走北欧式的福利道路吗?

北欧模式给中国带来的更多思索与参照是什么?

其中部分文字(约10万字),在我还身处国外时就被国内曾经因为陆幼青《死亡日记》而闻名的最大的文学网站“榕树下”登载,并引起了较大争议。

该稿件分八个部分:奥斯陆见闻、挪威:天堂?地狱?挪威之外、在国外想国内、在挪威的中国人、中外交流,等。

目标读者:年轻人、白领、工商界人士等。

六、名称:我在央视论坛奇特供职经历

字数:16万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有着《焦点访谈》、《东方时空》、《面对面》、《新闻调查》等一系列节目。2003年5月1日新闻频道开播后,出现了《新闻会客厅》、《国际观察》、《央视论坛》等新栏目。

新闻评论部应该是中央电视台最早的一群精英了。

面对电视格局的变化,他们在做些什么样的调整?

用电子邮件就能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找到工作,这是不是天方夜潭?

电视里面的新闻评论是怎么做出来的?

那里的待遇是如何支付的?其中有什么让人最终瞠目结舌之处?

曾经任《焦点访谈》制片人,后到《央视论坛》挂帅,被称为整个新闻评论部人品最好的一把手是如何做节目并管理团队的?

很多观众都把中央电视台当作是包青天,他们是怎么对待这种期待的?

节目中的专家都是怎么选定的?他们又说了些什么?

到这里打工的结果是什么?

目标读者:白领、媒体工作者、青少年、等。

七、

……

大概,以老潘愤世嫉俗的观察路数与笔法,其中还是揭示了不少货色。比如,央视现《对话》节目的制片人罗振宇、《央视论坛》现制片人孙杰等等。

该内容一经发布,有出版社前来交涉。最先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当天就将几部书稿的合同全部拿来,我签字后对方拿回去盖章,可从第二天起这个编辑就再也不接我的电话,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对方说又反悔了,需要等等再说。

有关北欧那部稿子被水电出版社看上了,与我签订了双方签字盖章的出版合同,编辑部通过,编委会通过,到了总编辑处卡壳,让我进行大规模修改。以本人这副德行样无论如何是不会接受的。于是,合同成了废纸。

其间,还有许多出版社的编辑与我联系过,无非都是要对稿件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造。与其那样,我还不如重新写。出版社编辑执掌手中的权力,将作者看作是实现自己价值观的工具,以自身可怜的市场判断力来决定图书的风格与内容,其背后所体现的对智力劳动的社会性轻蔑与摧残,也算是可见一斑了。

再加上知识产权管理状况如此混乱,中国以图书为代表的精神产品领域也就这么糟蹋下去不见出头之日了。

经过财政部徐凌功介绍,笔者与时代经济出版社编辑接洽,出版社高层认为,有关央视几部稿子作为投稿,市场销路注定不错,虽然牵涉到很多真人真事,但咨询了法律顾问后,认为基本上没有问题。可后来,却杳无音讯了。

2004年,老朋友田继鸣介绍与北京版权代理机构签订稿件代理合同,可至今没有任何结果。

从与出版社打交道的经历当中,的确感觉,目前中国的出版界实在是一群典型的事业体制下的人,处于既非计划经济又不是市场经济的边缘状态。比如,拿笔者所写的一些点评来说,出版社的编辑认为,报纸杂志电视与图书不同,前者都是看过就忘的,而图书却是随时可查的,所以更加保守,更加小心翼翼。于是,新闻媒体上很多尖锐的评论,却很难在图书市场上看到。

这也是全世界少见的事。在西方,很多异端邪说都是从书中产生的。图书作为社会文化生活,比起新闻来,要占据着更广阔的人群与精神空间。

中国将图书出版纳入意识形态领域,使之失去了信息产业的属性;又由于出版机构是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体制,游离于现代社会的组织形态,成为高不成低不就的杂芜场所。所谓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原本就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说法。

具体到出版社,分作文字编辑和选题编辑。对于图书选题的策划,在当今社会功利浮躁短视物欲横流的环境里,对于像超级女声之类的的题材津津乐道,但那些严肃的科学读物或是具有些许批评现实的作品却出于乌纱帽的考量束之高阁。

中国每年出版10万多种图书,而无缘出版的选题会有多大?目前出版社的体制,决定了鞭打快牛,出版社之间贫富不均,稿件质量参差不齐。

英国学者大卫•艾登堡格认为:“现在这个时代,就算有10个人同时站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也不算稀奇。我们这个拥挤星球的每一角落,也似乎都已有人探险过。可真相并非如此。地球最高的山峰依然没有人攀登过;世界最大的动物在何处生育,我们仍所知无多;而且还有数百万的动物物种尚未被发现。这一切,都隐藏在海洋的浪潮下”。BBC《蓝色星球——一部海洋的自然史》丛书主编艾雷斯泰•法瑟吉尔则说到:“我们对月球表面的认识,比对我们自己星球的深海还要多。”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大卫•格罗斯告戒,“知识最重要的产物是未知……没有迹象显示未知有可能在未来被穷尽。”

图书是这一切的载体。

调查显示,中国人读书的数量比起西方人有着太大的差距。表面上看,这与中国人的文明素质相关,很多人都沉迷在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惟利是图当中,无暇顾及阅读,无暇梳理自己的精神。可换个角度看,现在这堆出版社都是些什么档次的呢?还别提什么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光是看那些对于言必信行必果古训的践踏,就知道他们能够给社会提供什么样的精神产品了。图书出版还被当局严格控制着,并经由此控制着人们的精神。而这样一来,出版腐败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中国,图书逐渐沦为社会的遮羞布,成为富人书房里的摆设。对于创新,对于智慧,我们还得用那句话,渐行渐远渐无书。

老潘还不至于为了出书到北京街头裸奔,更没资格为出书而卖身。不过,中国社会里这种现象的存在,也真是养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