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变味儿的BRT

(2022-12-23 00:54:19) 下一个

变味儿的BRT

                                            2005年12月30日

何必

作为新兴小区集中的地区旧宫,部分小区公交车将要撤离了,当地居民表示这会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略。)

这些天,该节目大密度报道有关交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了公交票制改革、道路调整等多个视角。应该说,对于电视新闻来说,交通是个非常讨巧的题目,相对于房地产、金融、政策解析等题材来,更适合电视手段表现,或者利用电视语言表述;同时,交通又是个无论贫富老少都要涉及的生活方式;何况,北京交通,现在已经成了破鼓万人捶的不怕开水烫的死猪。

北京唯一的一条快速公交路终于开通了。在此前试运行的从木犀园到前门的线路中,整辆车里常常只有两三名乘客,弄得北京市有关部门非常尴尬:政府做了这么件实实在在的事(当然,其中在车辆招标采购等过程中的内幕不说也罢),怎么就没人喝彩呢?这帮刁民还反了不成?

怎么办呢?如今线路延长了,如果再出现这种尴尬,那又会弄得政府很没面子。

可胳膊毕竟拧不过大腿嘛。人家政府别的不说,手里多的就是权力。一句话,就把这条快速公交线路上原有的8条公交线路统统取消,强迫乘客必须乘坐这条快速公交车。

明年元旦在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行将开播的《城市》节目,将会有一个系列节目,全面探讨城市公交的解决方案。作为新节目的策划者,笔者参与到其中,了解到,对于全世界来说,城市公共交通的快捷解决办法,就是大规模建立大容量快速公交体系(BRT),在这方面,拉美国家做得很好,尤其是巴西的库里的巴市,堪称这方面的典范。BRT相对于其他公交方式,有着投资少施工周期短、在乘客运输方面高效快速等很多长处,成为世界各国竟相采用的方式,而且也为提高利用公交出行率方面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从北京的情况来说,费了吃奶的力气,终于有了个BRT,成为北京城市的新风景,也给北京市政府那张沧桑而迷乱的脸上贴了些璀璨。可人们还是担忧,在北京这个BRT仅仅是个形象工程时,如果通过这条线路在瞬间把大量人群集中到前门、而没有其他公交设施能够接应如此人流时,势必会形成前门地带新的熙熙攘攘,进而造就新的瓶颈。

可不管怎么说,聊胜于无,有了就比没有强,即使是面子玩意儿,如果能够解决人们的出行困难,也将就了吧。

但是,实施BRT,一个必须的辅助条件,就是要有大密度的短途路面公交作为补充,衔接从居民住处到BRT的路程。

而且,这729、859路公交线路都是什么货色?都是公交月票无效的线路,原本就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在市场化的喧嚣当中、将公共交通利益集团化的典型产物,在承载着将类似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公共教育、公共安全等公共产品和服务边缘化贫困化的过程中起到了现实的作用。

而为了强迫人们使用BRT,当局将原本就是月票无效的公交线路取消,使得人们出行到最近的公交站点竟然要徒步走上两公里!无论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都可以想象这会是个什么样的景象,风吹日晒雨雪严寒,飞沙走石风尘雾霭,男女老幼病残孕妇都要接受这种政府提供的步行方式。

可想而知,如果北京大规模推广BRT,为了强迫更多的人为政府工程喝彩助阵,那么将会是大规模的取消原有公交线路的行动砰然出场并广泛招摇,使得人们的出行距离更加遥远,为了避免如此尴尬,在北京市出租车价格行将提高到每公里1.8元和2元两个档次、自行车丢失率逐步攀升的情况下,可行的替代方式只能是选择私家车,将人们挤兑到新的交通压力场当中,越来越抛弃公共服务,或者说,公共服务越来越沦为作为强势的利益集团的政府的私家把势时,人们除了避而远之外,还能干什么呢?

全世界都认可BRT,可这家伙到了中国,怎么就变成了这副模样?怎么什么好东西到了中国,都变得馊味儿了呢?同样是BRT,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