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成为世界经济最强国又如何?

(2022-12-15 01:27:50) 下一个

成为世界经济最强国又如何?

                              2004年12月16日

何必

中国离美国和欧洲的距离越来越短……(略。)

怎么样?这则令人喜气洋洋的消息应该是很鼓舞的。中国将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能够超越美国而当成国际上国民经济最强的国家,这当然是很值得自豪的。尽管贝格先生此言主要以警告欧洲人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颇有些“狼来了”的警示意味,同时也明显有人民币应该升值的含义,而且西方流行的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论调(事实上,贝格此番所谓距离中国形成威胁无论在逻辑上还是现实中都仅一步之遥;美国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说,“一个富裕的中国将是一个决心获得地区霸权的侵略性国家——不是因为一个富裕的中国将具有邪恶的动机,而是因为任何国家为了生存而使它的繁荣达到最大限度的最佳办法就是统治世界上它所在的地区”),但如果这么专注地将对中国有利的报道挑出来公诸于众,也的确是煞费苦心。如此一来,要是想到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会称雄全球所向披靡,那该是何等风光。

可转念一想,即使是成了国际上国民经济最强的国家又怎么样?

据2003年一篇新华社电讯报道,云南沧源县勐来乡民良村卫生室是全乡的样板卫生室,但一支已经发黄的玻璃注射器已经用了3年,因为一支一次性注射器要1角钱买不起。沧源、澜沧等贫困县,人均年收入只有700元,很多群众至今还住着茅草房,特别是楼下养畜、楼上住人、缺少公厕等情况十分普遍,人畜混居、饮水同源的状况极易造成疾病流行,使一些“小病”成了大杀手。沧源县2002年5岁一下儿童因腹泻、肺炎等造成的死亡人数达141人,死亡率高达63.77%。因缺乏营养,学生普遍身材矮小、面黄肌瘦。由于农村卫生条件差和群众普遍看不起病,沧源县农村约有80%的12岁一下儿童患有轻度贫血。

另一篇2003年新华社电讯则提到山西一间破旧的窑洞里一名42岁的农民几年前得了严重的风湿病,已经有两年不能下床走路了。“疼痛时时伴随着他,但家里没钱看病,实在熬不住了,才吃一片4分钱的去痛片”,但是“一天只吃得起一片”。

中国新闻网11月5日报道,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当天上午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农村目前有40%-60%的人看不起病。在中西部地区,因为看不起病、住不起医院,因病在家里死亡的人数估计在60%-80%。

2004年5月31日出版《瞭望新闻周刊》透露,甘肃省还有相当一部分绝对贫困人口没有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截至2003年底,全省17725个行政村中有643个不通电,854个村不通水,11515个村不通自来水,4997个村不通电话,1439个村不通广播,755个村接收不到电视。全省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率为24.19%,比全国高出12.64个百分点。贫困人口169万,低收入人口422万(国家规定低收入人口年人均收入865元),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32%。

贫富鸿沟拉大当然并不是什么新发现。根据1997年的数字,世界最穷的1/5人口在世界总收入中所占份额,已由2.3%降至1.4%,而最富的1/5人口则由70%上升到85%。1997年全世界350位亿万富翁的财产总合竟占了整个人类当年总收入的45%。各种统计都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直在扩大。

而最新国内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贫富差距是国际上最严重的地方,也就是说,在中国国民经济还没有达到国际领先之际,中国的贫富差距却抢先撞线到家了,并只用了20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国际上通常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上百年才能实现的贫富差距。

去年,中国得意洋洋地向外宣布,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而以此为标准说中国人已经步入小康生活。如果考虑到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收入中食品支出为首要(恩格尔系数依然非常之高),其次就是原本作为社会福利以及兴国安邦基石的教育,在此连其他发展中国家通常都在GDP中安排在3~5个百分点的国家财政投入,而中国则只有1.2,把大部分国民教育开支转嫁给了社会,再有就是医疗逐渐吞噬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村和城市家庭拖其入贫,那么在此状况下中国家庭的收入就要大打折扣,因为这里所谓收入具有太多的自我保障功能,这种保障正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严重缺失而且正在以高速完成着新一轮的稀缺为背景,换言之,国家的责任转换为个人或家庭的责任。而西方国家所谓人均收入则是在国家财政承担了类似高等教育和医疗等开支的情况下取得的,怪不得西方人周游世界乐不思蜀。

国富而民不强,国家实力的提升是以盘剥社会为代价,是以越来越多的人迫不得已要在可怜的收入中为自己进行保障为条件,是以每年有7000亿美元的资产外逃为背景,这种富强甚或成为全世界头号,又有什么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