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警惕国际化社区成为新的陷阱

(2022-12-11 01:26:48) 下一个

警惕国际化社区成为新的陷阱

                               2004年9月13日

何必

麦子店街道建设国际化社区工程正式启动……(略。)

当天该报也称,在北京工作、学习的外国人正在成为北京高档住宅租赁的主力客户群,商圈周边、东三环以及紧邻机场的京顺路沿线成为老外租房热选的“金边”。

看来,麦子店街道又创下了一个全国第一。不过,这种第一倒是让人不免担忧。

看其建设国际化社区的核心条件,就是外籍常住人口数量以及占比。不管是目前的7848人还是预计里的1万人,相对于北京城市常住总人口(约1600万)、或是北京一些社区人口(比如望京30万)数量而言,都不过是区区小数不足挂齿。而16.6%的比例,大概充其量也就是不到5个居民里就有一个是外国人,可这种比例意味着什么呢?除了说明多了些外籍人士,其他什么意义都没有。

媒体用赫然的标题郑重其事地把北京将要建全国第一个国际化社区轰轰烈烈推将出来,看上去这个社区也不是闹着玩的。既然得到官方认可和媒体起哄,那么国际化社区一定是让人馋涎欲滴浮想联翩了。想必,这国际化社区必定不同于土里土气的北京人聚集的社区,在软硬件方面都会有令人耳目一新之处。而在提倡机制创新的当下,这些不同又会是些什么呢?该报道没有提及,就更给人留下了联想的空间。无非是在社区保安上更加严格,服务上更加到位周全,环境更加整洁优美,内部更加民主平等。

既然是国际化社区,肯定是有别于国民社区,而且既然是全国第一个,也就更应该做好标准设立,应该高规格高水平,不能敷衍了事,让后来者容易模仿浑水摸鱼。从这种社区特质上看,最突出与最硬邦邦的,就是国际化,就是外籍常住人口,一定要保持外籍人口的数量与占比,并借此赢得国际化声誉不受玷污。

就在几天前的9月11日,《京华时报》报道了雅宝大厦里发生了因为是中国人而遭到商家殴打事件,这种内外有别的事在北京绝非罕见,遑论在崇洋媚外方面于全国独占鳌头的上海,或是其他以京沪为样板的城市了。谁也没听说,那雅宝大厦是什么国际化的大厦,但其中的商家早就以国际化自居,非但如此,还拒绝中国人入内。想想,还没明目张胆打出国际化称号的商厦已经对国人拳脚相加,要是再弄个国际化社区,将会是什么情景呢?现在即使到没有什么外国人呆的中高档社区,门口警卫之戒备森严也足以令人胆寒,现如今国际化社区,还不真挂出个“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牌驱逐自己的同胞?

走遍欧美远东国家,从来没听说,因为社区里外籍人口数量不少或占比较多就被冠以国际化的称号。事实上,在很多发达国家,外国人由于可能危机本国公民的就业、居住、安全等,是要受到严格监控的,或者说,如果真要是有歧视的话,对外国人歧视是屡见不鲜的。曾几何时,有些欧洲国家也曾经把外国人居住地设立成单独社区,但那并非要吹嘘自身与国际接轨,却是要好生看管,防止非法居留事件的频繁发生,后来,在舆论有关社会平等的压力下才解除掉。

在当今中国殖民心态泛滥的环境里,按照社区常住居民国籍构成来定性社区性质,本身就是对作为人的包括居住、迁徙等基本权利方面的法律思想的亵渎,也是营造事实上国人在外国人面前低人一等,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愈发成为空谈。

同时,看报道里对于麦子店要营造的国际化社区现状的描述,也实实在在让人领略到对财富的艳羡。短短那么点文字里,“高档”就屡屡出现;联系到现今媒体上本着嫌贫爱富的新闻操守,从国家到地方,从平面到声像,无不对类似富人社区、贵族学校、天价产房、豪华俱乐部等津津乐道喋喋不休。去年中央电视台一个财经节目就曾经对北京某“顶级”富人社区进行过听了肉麻的宣传报道,甚至对该社区开发商想象力贫乏而只能瞄准纽约富人区的“上东”称谓原封不动套到自己的产品上(也不怕盗版嫌疑)也赞不绝口。尽管国际上各城市都有按照收入水平居住的习俗,可如果看到透明国际所谓中国是贫富差距拉达速度最快的国家之说,反顾我们生存环境,社会力量大有将日益形成尖锐社会矛盾与冲突的贫富差距用类似社区这样的物质形态予以固化的倾向和趋势。在这个意义上,考量最高党政要改变单纯追求增长的局面、而是要注重统筹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真不知道这国际化社区何益之有。

还有,既然麦子店开风气之先,在全国第一个弄出了国际化社区,那么可想而知的是,就会有第二、三个忙不迭地跟上来。中国人一窝蜂的毛病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今年国务院下大力气整治的开发区,不也是最早从深圳特区那儿来的?一不留神,各式各样的高科技园区、开发区不就泛滥成灾了?这些年来,中国可耕地数量急遽减少,农民生活状况日益悲惨,哪个背后没有开发区的痕迹?

再说,国外有“中央商务区”,国内也就纷纷要上CBD,可仔细看看,CBD必须具备的资金、信息集散与决策中心功能,如今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所谓CBD没有一个符合要求。(就在9月14日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里,还在谈到北京市要在CBD建设立体交通,以缓解现在那里的停车场般的拥堵现象,可人们都知道,这不过又是为了几天后召开的朝阳区商务节的做秀之举,从根本上解决那里的各种问题几乎只能纸上谈兵。)从国际成功经验看,CBD绝不是靠行政手段规划出来的,而是靠市场力量形成的。可即使如此,还是挡不住全国几十个城市都要建立自己的CBD,而业界共识于其中基本上都是政府与房地产商的炒作,目的是为了哄抬本地土地价格。

因教育事业而享受土地无偿划拨的动因,又让全国一股脑出现了多少个大学城?已经存在或者正在兴建的大学城的城镇包括:温州、广州、珠海、福州、厦门、济南、郑州、宁波、成都、南京(一个市里有仙林、江宁、浦口三个)、洛阳、无锡、沈阳、南通、西安、哈尔滨、鞍山、南宁、上海杨浦、深圳桃源村、长沙荣湾镇、山东齐河县……今年1月20日《中国青年报》透露,截至2003年5月,位于河北廊坊的东方大学城已累计外欠22亿元,一时间成为一个引爆了的火药桶,大学城黑幕也就此被揭开,国有资产和国民财富被搜刮到官商勾结的网络之中,也就逐渐浮现出冰山一角。

今年6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介绍,中国建设部科技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陈为邦教授日前在重庆永川举行的全国中小城市发展论坛上指出,目前中国城市发展有十大弊端:在城市发展的规模上盲目求大,小城市要变中,中城市要变大,大城市要特大,特大城市要国际化;在建设过程中贪大求洋,盲目追求大马路、大广场、大草坪,盲目追求高层、超高层建筑,追求标志性建设;有些大城市盲目追求CBD,一些城市的建设脱离实际,标准偏高;城市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数量惊人,城市形象杂乱;城市建筑不协调,有些建筑单体不顾城市整体,有的个性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总体形象;在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一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风貌受到破坏。有的文化名城商业气氛过浓,影响了历史文化特色。有的地方甚至制造假古董,破坏真古董;在一些城市和风景名胜区,旅游建设破坏旅游资源;有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近水”;城市雕塑精品少、垃圾多;城市盲目绿化,移植大树成风,忽视乡土树种和草种,盲目引进外地品种。小城镇建设盲目搬用大中城市的一套,追求形式,浪费严重。

可即使如此,到现在,全国至少有4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在国际化的名义下,又有多少欺世盗名的行径?

那边,国际化大都市如火如荼,这边,又别出心裁巧立名目于国际化社区。不知道,国际化社区里又会有什么令人目瞪口呆的花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