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又见谷歌

(2023-04-24 20:35:42) 下一个

4-@又见谷歌

 

初见谷歌,在1998。那时还没有谷歌,只有Google。互联网群雄逐鹿,市场上一堆搜索引擎,Yahoo独大。说实话,这只雅虎,从一开始就觉得不好使。大浪淘沙,淘半天,只有沙。某日,朋友说:要不你试试Google。一试,PageRank算法果然指哪打哪,相关度亲密无间。这么一用,再也离不开,直到今天。"Google"的词性也渐渐变成既是名词也是动词;从当初Susan那间月租1600的车库走出,进化成今天一个市值万亿的巨头。

 

初春,硅谷,和煦阳光中,又见谷歌。不仅仅是名词,也不仅仅是动词,是实体的谷歌。

 

一早旧金山出发,地铁火车巴士,中午时分,来到山景城Mountain View。谷歌总部Googleplex走下手机与电脑屏幕,1:1全息展现眼前。儿子已经在室外进餐的太阳伞下等我们,随即在40号楼的visitor center为我们办理了访问卡,走进了大楼。

 

喔,谷歌!Google!

 

造型奇特的办公楼、匪夷所思的内部装饰、风格多变的"Google" logo,纷至沓来、目不暇接。尽管都在期待中,网上也无数次见过,但不免还是出现了短暂的轻度司汤达综合症——眩晕的喜悦——多年前,在飞机上俯瞰纽约夜景,那时,我比现在儿子还年轻,也曾出现。

 

Visitors对谷歌诸多赞叹不已的,首推食堂,然后办公楼,还有园区。随处可见的Cafe,琳琅满目、品种繁多,随便吃。看过一部电影"The Internship",讲俩活宝,一番胡扯,居然因为谷歌基因崇尚多元化,得以去谷歌实习。搞笑后面,其实是讲谷歌文化Googleyness:宽容与创新,哪怕是离经叛道。第一天上班,Vaughn问食堂工作人员两杯咖啡多少钱。接下来听到的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要钱!所有吃的都免费。是的!饥肠辘辘中,这货拿了7枝香蕉。我们也当仁不让,饕餮大餐、大快朵颐。味道真不错,当然,都是有机食材。边吃边看,奇怪,这些Googlers从早到晚吃,咋不见肥胖呢?原来答案在Gym撸铁跑步中飘荡。儿子很得意地秀了秀肱二头肌,然后指给我们看,他在谷歌的favorite,设备齐全的gGym,也是为数不多不让参观者进入的"No Visitors"场所。

 

见我的咖啡凉了,儿子立即去给我端来一杯拉花的cappuccino。香韵浓郁、泡沫绵密、滑顺温暖,细咂,味蕾被整理成一块丝绸。远胜我们寡淡的Tim Hortons。喝着咖啡,接着想一个想了很久的问题。有时,思考的地点会充当解开问题的催化剂。在谷歌思考谷歌,一种微妙的自我指涉语境;或者说,此在/Dasein,似乎有点眉目了。为何谷歌可以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短短二十多年,成为一个伟大的世界级企业。硅谷天气?北美少有的地中海气候?但其他地方天气也不错啊。斯坦福孵化?波士顿有更多的大藤牛校。风投促成?红杉资本吗?可东海岸才是资本的老巢。政府扶持?别逗啦,中式思维,中国的政府是爹妈,美国的州政府与市政府,也就管管税收市政建设。想起一个传闻:人民日报去纽约时报,见面就问你们报社的党委如何领导贵报的。实际的情况是:山景城不是谷歌的父母之邦,相反,谷歌才是山景城的衣食父母。IP保护?但从2009—2013年这5年间,获得美国专利数量排名前10的公司。在这10家公司里,没有一家是硅谷的公司。

 

望着谷歌的logo,我好像明白了点啥。 "Google",6个字母,4种颜色,著名的Google colors:红、黄、蓝、绿。三原色耀眼夺目,而只有最小的"l"是绿色。这个最不起眼的绿色"l",就是硅谷精神——rule breaker,跳出3原色,不在常规界。鄙视平庸,崇尚叛逆,还有对叛逆的宽容与支持。这样的故事,在硅谷每天都在发生。

 

没有厂房,没有机器,也不见忙碌的员工。办公区,三三两两,穿着随意的谷歌人,肤色各异,来自世界各地。这些顶级的工程师们,享受着优渥的WLB,浸润于谷歌天马行空的工作环境,搭建出无数奇思妙想。某日某时,说不定就会诞生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产品。工程师与工程师文化,才是谷歌最大的资本。

 

喝完咖啡,我们便迫不及待地骑上gBike,沿着自行车道,一路向Bay View园区奔去。那幢太阳能巨型建筑刚开放使用不久,儿子说:当初承建商说是mission impossible, 但谷歌自己的工程师使用了很多自己开发的新技术,终于建成。这哪里是办公楼,简直就是机场候机大厅,有广场街道,有模有样叫1st, 2nd, 3rd Street ……。

 

太阳谷Sunnyvale是我们谷歌之行的最后一站。谷歌云的七幢大楼,又是一番气度。云中七子,各具风彩,漂亮的现代玻璃幕墙建筑。天光云影投在云的大楼,变幻莫测。楼是云楼,云是楼云。从6号MP6的落地窗远望:晴川历历、芳草萋萋,远山轻岚、近水泳池。这里我们遇到两位谷歌人,一位从德克萨斯来;另一位来自台湾,跟我们讲台湾国语,软语入耳。说他的父母也来这儿参观过,喜欢得不得了。脸上一直挂着笑,天然淳朴,不由想起1998年的谷歌logo —— Google! 

 

斯坦福大学,罗丹作品前。望着这些青铜藏品,联想到一种相同色系的贵金属——黄金,思绪回溯到200多年前。那时人们在旧金山湾区发现了金矿。在此前后,人们在洛杉矶和圣地亚哥地区也发现了金矿。随后的十几年里,整个美洲都掀起了“到加利福尼亚去”的淘金热。如今,借用滑铁卢大学著名的meme:"Cali or bust !",硅谷的复兴不再是黄金,而是硅基,有幸目睹AI硅基生命发展日新月异、风起云涌,但更重要的还是碳基——人。黄金诚可贵,硅基价更高,若为人才故,二者皆可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