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公

小说、散文、回忆、游记等作品
正文

长篇小说连载:沉眠满洲国---第十三章(3、4、)

(2023-01-10 22:26:56) 下一个

第十三章:袁家男女

第三节:

    坐北朝南的九间正房,后墙(北墙)与将大院南北隔开的1.2米矮墙相连,跨度7米、总长50米。正中央是一间8米宽56平米的大堂屋,东西两侧各有的四间屋。堂屋门正对着大门,但在大门进院8M处,砌了一堵和关里一样的影壁墙,挡住了从大门外,直接将院内一览无余的视线。
    堂屋东西两面的间壁墙,在靠近北山墙处,各有一个通往东西两面房间的侧门。从侧门进去,都是三间房跨   度(大约15米)长,2米宽的过道。过道没有窗户,里面很暗,借助打开的房门才有光亮。好在没有障碍,倒不耽误通行。
    北山墙即是穿堂儿的北墙,南墙是在三间房的北面,距离北山墙2米,又隔了道间壁墙,

    挨着堂屋东西两侧的三间房,原本的7米长,被截成了5米长,跨度也都是5米,即:堂屋的东西两侧,各用穿堂儿连起了3个25平米的房间。堂屋东西两边屋子格局,基本完全相同:
    从西面间壁墙的侧门进去,过道的尽头,有道和堂屋西间壁墙侧门一样的房门,进去是这趟正房最西头的屋子当了厨房。和堂屋一样7米长,跨度是6米,屋子约有42平米。和堂屋一样,在南墙的两个窗户之间,有开在大院的门,比堂屋的门窄一点,是方便厨房到院子进进出出的。

   在穿堂儿南间壁墙的中间有一个门,进去是西面三间5米宽的房间,位于中间的那间屋子。也就是从堂屋算起   的西屋的第二间,这是袁卓福家的餐厅,东西两侧间壁墙上各有一个门。挨着堂屋的东间和挨着厨房的西间,   屋里都临南墙窗下搭了一铺连到东西间壁墙的大炕。
    东间是袁卓福和媳妇的卧房,老丫头小颖和大儿子袁鹤运的闺女兰子,和老两口一起住;西间住着袁鹤运的   儿子袁殿仁的卧房,大翠儿的子靳文鹏,和表弟很亲,两人住在一起。
    从东面间壁墙的侧门进去,走廊的尽头是个和堂屋西间壁墙一样的侧门,里面便是正房最东头,和最西头的   厨房是一样大的屋子,屋内一铺大炕,这是袁卓福家两个老妈子住的房子。在走廊的南间壁墙上,只有中间的   房间没有门。挨着堂屋的第一个门进去,是东屋紧邻堂屋的第一间,在东间壁墙上,有个门进到东屋的第二   间。这是闺女大翠的卧房,只有闺女和女婿大飞住在里面。剩下东屋第三间,就是紧挨着最东面老妈子的房间了,原是大翠儿子靳文鹏的卧房,这间房子现在空下了。两间卧房也都是在南墙窗户下,连接着东西间壁墙搭   起的大炕。

    距离正房前脸的南山墙,向大门的南向5米,东西各建有一趟六间房的厢房。跨度都是6米,长30米,东西厢   房的南山墙,和大门前的影壁墙在一条线上。距离隐壁墙都是21米,非常工整。
    东西厢房前脸的东西山墙,和正房的东西山墙,在一条线上,避免了厢房对正房的挡光。 厢房后山到东西院   墙之间,都有千余米的空地,闪开大车道,秋季收粮就在两块空地屯储。
    与正房后墙(北山墙)连接的东西两侧1.2米矮墙,都开有2米宽的门,供大车进出烧锅。烧锅的北院墙,依   据温林城的规矩,在北头道街上也开有大门。尽管街面比前门的胡同宽出一倍,为避免打扰后街一般不开,都   走宅院开在胡同的前门(南门)。东院墙冲着正房的东山墙,开有一个2米宽的东侧们。正房7米的跨度,北山   墙起5米,实际上是坐在被圈进院子的原来胡同的道路上。从而整个大院南北宽的95米,住宅的前院占了50   米,烧锅的后院占领45米。
    东厢房被分成两套,每套是三间,都是中间开门进屋,南北间壁墙各有一个门,进到南、北屋的。这是袁鹤   运和袁鹤财两家的房子,哥俩的卧房挨着,两边有冷山墙的房间都是空着。西厢房一直空着,放了些杂物。天    暖和是东北卖的酒淡季,也用来存放装好坛子的成品酒。

     袁卓福送金植和五格进城后,在家一边焦急万分的等待着消息,一边紧锣密鼓的张罗修缮西厢房。烧锅基本   不用他操心,有姑爷靳大飞就足够了。不过是买卖他把着,闲着也是闲着,愿意跟着操心挨累,也能让没黑没白的姑爷少挨点累。忙碌惯了挨累的穷命,啥也不干反倒会生病。
    冬季施工很麻烦,袁卓福十几天中不计工本,安排人手把西厢房屋内给彻底的改建了一番。金植和琪琪格此   时在银鹤大旅社和龙江饭店的豪华套房里,正赤拥裸滚在尽情享乐销魂。
    把北面的第三间作为了西厢房的堂屋,堂屋的北侧间壁墙上开了门,是进到北面的第二间,这是金植的   房。 借着东山墙在窗户下砌了一铺南北通长,2米宽的大炕。温火慢烧两天,火炕彻底干透后,又奢侈的糊了   一层厚厚牛皮纸,刷上的清漆。再用三天温火,就没了一丝的潮气。
    在炕上靠着南北间壁墙,分别各摆放一个和火炕通长的炕柜,北面炕柜上摞上新作的被褥。堂屋南面的间壁    墙上也开了个门,连着往南面的两间房。挨着堂屋的也就是靠北面的第四间,是金植的饭厅,一张长方形的俄    式大餐桌,可容纳八人就餐。挨着西山墙还有一铺小火炕。

 

第四节:

   袁卓福不知道金植改头换面的回来,是不是底气足了,没准哪天就会喜欢上了大烟。不喜欢最好,袁卓福想着自己偷闲的时候就过来,和金植两人在这小火炕上喝喝茶水聊聊天,也很不错。真喜欢上也没辙,劝赌不劝嫖、劝嫖两不交。袁卓福虽没念几天书,生活中的道理倒也是很丰富。

  “食色,性也”。想活就不能戒饭,活下来就不能戒色。真和尚是儍屄,所以难脱红尘的酒肉和尚才多。可这   抽大烟,不管男女都比性事还上劲。男的为抽大烟,能把老婆卖了,女人为抽大烟能把孩子卖了,甚至被勾引   能把自家老爷们给作了,这都不是稀罕事。
     再往里(南面)的一间,也就是北数的第五间(南数第二间),给金植当做了书房。先在整个屋子靠着西面   的一半,用3公分的木板铺成地板,高出地面20公分,上面冲东摆着一个大写字台,台面上铺了层薄绿呢,文   房四宝摆放齐全。靠着西山墙是一排书柜,书架上袁卓福让三丫找她在县国民优质学校当教师的大姐夫黄玉   新,帮忙买了四大箱子书,又让书铺掌柜的过来帮忙给摆好。
    写字台和书架之间,摆了一把明代楠木的太师椅。这本是柳记木匠铺的家具店的镇店之宝,万掌柜的贵贱都   不肯买。袁卓福说着好话还花了2根金条,生撕活拉的跟抢差不多,愣给搬了回来。
  房间的东面一半,在距离南北间壁墙1米处,两面相向各摆了三张太师椅两个茶几,很像老式大户人家的堂屋    布局。在窗户下,还放了两个大的木桶式花盆,各栽了一颗1米高小丁香树。

   饭厅和书房之间的间壁墙正中间,打开了有整个间壁墙1/3直径的个圆形通口,很是高雅。屋内所有的家具,    包括金植卧房火炕上的那两米长的两个炕柜和放在炕边的炕桌,都是袁卓福亲自在万记家具店挑选的,全部是    黄菠萝的木材,刷的都是清漆,本色的木纹十分漂亮。

    西厢房南北两侧的房间都带着冷山,都独自冲着院子开了个门。不过都是空的,但也收拾的干干净净,是预   留下的客房。和金植卧房不同的是,借着火墙,搭了铺东西通长的2米宽火炕。北面第一间和第二间金植卧房的间壁墙,南面第一间和第二间金植书房的间壁墙,都搭上了北方常见的火墙。袁卓福特意安排徐亚斌,就住在了北面第一间,其他任何事情都不用做,专门伺候金植,随时听候金植的差遣。负责西厢房南北两间屋内的炉子,前期炉火不能太硬了。
    炉火的烟气通过火炕再进入火墙,整个烟道内蜿蜒曲折像迷宫,最后才进入烟筒排放出去。火墙和火炕的道   理一样,由于烟气的穿过,把火墙或者火炕的红砖导热。这样就在西厢房的南北把头的两间屋里,又各自多了   一个火炉,都设在两个屋子火炕的里头,就东面的把头。
    其实就是把火炕的炕洞适当加大,以能够保证火墙和火炕采暖。分别负责两道火墙和屋里的火炕供暖,同时   也要保证金植卧房火炕的供暖,同时还避免在金植的屋内生火产生烟尘。金植的房间,无论是火墙还是火炕,   就不会屋里烟熏火燎,连被褥都总是呈现灰烟色。

    西厢房的房间,都用石灰和细沙子的混合砂浆,把屋内墙壁重新抹平。天棚也学城里用木条吊成井字格,再   用白灰掺上麻刀打底抹上头遍,然后用石灰和沙子的混合砂浆二遍抹平,天棚里面整整拉来五十袋锯末填充保   温。如此保温只要不断火,厢房比袁卓福的正房还要暖和。
    墙壁和天棚用石灰水粉刷了三遍,粉刷时加上了洋蓝,干燥后是雪白的,这在当时农村也是很罕见的。地面   是用新红砖铺成的,还略加打磨,砖下面垫了大约有10公分的细沙,非常平整。
    袁卓福刚被编入骑兵第二旅的时候,为了躲避去一线战斗部队,当过近一年的旅部勤务兵。给长官布置房       间,没少见识和经历,自然也就不外行。包括当土匪时,去大户人家也没少见识。
    袁卓福反季节收拾房子,不计成本大肆购置,全城都知道兄弟回来了,更感觉是非同小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