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外信

性情中人,分享真性情。看似古舊書,說的是千秋話。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113 三河之城:帕绍Passau(下)

(2023-10-10 11:55:08) 下一个

在欧洲游览时,多少有些“教堂厌倦症”,因为教堂实在太多,太富丽堂皇,而古代百姓的住房狭窄简陋。……帕绍老城她还保留着较纯的“古风”,老城小街,多瑙河边的步行道…

多瑙河Donau是多瑙的德文读法,拉丁文是Danubius。她发源于德国的黑森林地区,最后流入黑海;全长2857公里,是欧洲的第二大河,仅次于伏尔加河。她也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摩尔多瓦乌克兰;其流域范围还包括波兰瑞士義大利捷克斯洛文尼亚……等九个国家;是世界上流经最多国家的河流。其河轮游览主要是在多瑙河的上游和中游,这大概和中国的长江游轮主在三峡是同样的。

多瑙河上游(966公里)景观较多。在斯诺伐克西部与奥地利边界进入中游。

今日帕绍

上次讲了帕绍的历史。今天的帕绍,依河靠山,景貌典雅柔美,没有北边黑森林那深厚莫测的阴森感,也没有德国现代化大都市的钢铁建筑;她还保留着较纯的“古风”,古香古色的老城小街,浪漫优雅的河边步行道。

那天我们下了船,沿着河岸往老城方向走,先见到一座钟楼和相连的哥特式建筑,就是老市政厅。 

市政厅的古老钟楼,依然每天都会报时。因帕绍多次遭到洪水的袭击,市政厅的外墙上也标出了历代洪水的水位高度:标志线左边标的是洪水的年份,右边是被洪水淹没的高度。

市政厅里面的墙上有许多精美的历史题材壁画,其中的一幅巨画是《尼伯龙根之歌》中的克琳希德王后的入城图。《尼伯龙根之歌》是古德意志的英雄史诗,描写了王子西格弗里杀毒龙,擒敌酋,最后中计被害以及他的妻子克琳希德复仇的故事。据说在12世纪末,帕绍的主教,让一位奥地利骑士把这部史诗记录下来,用的是用中古高地德语。

另一幅巨画描绘了1676年皇帝利奥波德一世与拜恩公主大婚盛典的场面。当年的皇帝在帕绍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也是帕绍历史上最隆重的喜庆。天花板上的壁画还描绘了三条河流的传说。 

市政厅旁边有一栋墙壁黄白相间的酒店“Hotel Wilder Mann”,据说这是茜茜公主离开巴伐利亚,嫁到奥地利之前最后一晚留宿的酒店。 

        

老城区

从河边再往上走,就是老城区狭窄的街巷,老城还保留许多在17世纪重建时的巴洛克风格房屋,那些房子的色彩丰富鲜明,而且很少雷同,让古老的街巷显生动活泼;窄小的街巷、狭长的石板路则很有沧桑感。石头铺垫的平整均匀,路中间还有鲜艳的彩绘,将古巷装饰的灵动漂亮。不由得想起中国南方的小巷子,往往也是青石板铺就,如果能点缀一些色彩,会更有古今对比的趣致典雅。

城中的大教堂以及其它体量较大的建筑,则更具备贵气。

只有一处景观显得有点突兀,是一幅壁画上有一个凶猛的大巨人,手拿一把大斧头。听说这是当年死刑执行官(侩子手)的住宅。在一片美丽祥和中,迎面撞上这么一堵墙,心里有些发凉。

帕绍虽然不算大城市,却是个大学城,五万多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学生和教职员,让这古老的城市充满了青春活力。

圣史蒂芬大教堂(Dom St. Stephan)

我们在自由行往高处走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帕绍老城最著名的圣史蒂芬大教堂(Dom St. Stephan)。

据说这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巴洛克风格大教堂。这座八世纪开始修建的大教堂坐落在老城的高点,古城中心广场东侧,广场中央竖有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青铜雕像。大教堂在南北塔楼钟房内有八个大钟。

大教堂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50年,原始建筑破败之后,在1221年修建起新的教堂,又遭遇了1662年的大火。在1668年到1693年重新修建,这次主体建筑都是巴洛克风格,只有东侧还保留了原有的哥特风格。大教堂的整体规划设计,出自意大利建筑师Carlo Larago (1615-1684)的手笔,他在23岁时移居布拉格,布拉格的许多教堂和城市建筑都出自他的设计。教堂内部装饰由Giovanni Battista Carlone(1592-1677)设计,室内则壁画则出自艺术家Carpoforo Tencalla的创作。他们也都是意大利人。

现在的大教堂总长达一百米,洁白的外墙配以绿色圆葱形塔楼穹顶,高雅肃穆,有一种震撼心灵的气势。  

大教堂的内部装饰以白色大理石为主体,超挑高的屋顶,让整个空间显得十分开阔庄严。华丽的巴洛克装饰穹顶、精美的雕塑和天花板湿壁画,是意大利设计师Giovanni Battista Carlone的杰作,天堂景象被描绘的活灵活现,让人眼花缭乱。还有雕饰繁复的楼梯,和精美的室内装饰。

大教堂有个著名的看点,是其世界上最大的巴洛克式教堂管风琴,这巨大的管风琴(Pipe Organ),共由17,974根琴管、233个Organ Register/寄存器。大风琴是由五个独立的管风琴组成,但是可以在同一个键盘上演奏;此外还有一个合唱管风琴在中殿上方,声音是从天堂装饰穹顶上的传音口发出来的。管风琴有六个独立的机械或电动控制台,可以透过通用控制台进行演奏。

大教堂除了有日常的弥撒和音乐会外,每年从5月到9月,在中午12点都有半小时的管风琴演奏;每周四还有晚上的演出。很可惜我们停留的时间太短,无法欣赏这庄严肃穆的管风琴演奏。

一座五万人的小城能有这样规模的教堂,实在令人感叹。中国的寺庙多建在离市中心比较远的地方,显出其远离红尘、是“出世”的信仰。到欧洲游览,几乎每座城的城中心都有教堂,可见当年宗教的影响力;也显出基督教是“入世”的信仰,不脱离人的日常生活。

只是欧洲教堂实在太多,多走了几个城市之后,多少有些“教堂厌倦症”。想起当年百姓生活在狭窄的空间中,省吃俭用捐小钱建起堂皇的大教会。马丁路德改教时,批评了教会的过度花费。当时德意志贵族的生活非常朴素,把大量金钱交到教廷,教廷用信徒辛苦省下的奉献,造了金碧辉煌的教堂,享受着奢侈的生活。

 

只是,经过了几百上千年,看到这些大教堂还在持续发挥着聚集信徒、传播福音的功用。中国旅游景点也有好些古代宫殿庙宇,如今已完全变成观光赚钱的摆设;相比之下,修建大教堂的长期效应还是正面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