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外信

性情中人,分享真性情。看似古舊書,說的是千秋話。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110 夏日的布拉格(中)—河与城 海外篇之十(东欧)

(2023-08-15 11:22:33) 下一个

......北京三里河一带各部委的大楼,似乎都在仿效捷克的建筑,只是比较粗,缺乏精美的雕塑装饰   ……

捷克文学家

在上篇的开头,我提到了著名作家哈谢克的讽刺小说《好兵帅克》。哈谢克的好友约瑟夫.拉达(Josef Lada,1887—1957)为此书画了插图。拉达出身贫苦,十四岁就到工厂当装订工。他画活了憨厚啰嗦的帅克,光看插图,就令人忍俊不住。孩子们超级喜欢傻乎乎的帅克,大人则能体验到战争带来的深层悲哀。

拉达还創作了《小猫米克什的故事》,中文版叫《黑猫历险记》。

     这个故事的素材是他每天给两个女儿睡前讲的故事。女儿把这些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最后传到了《故事画刊》的编辑耳中,于是画刊开始连载。比如:“米克什上算术课,老师问他,一加一等于几,他在黑板写下:1+1=11。”米克什的幽默与智力都超凡脱俗。

……只是每天讲故事的拉达渐渐疲倦,想停下来歇一歇,就编了黑猫出走的情节。没想到所有的孩子都担心,黑猫米克什在外流浪会遇到危险,纷纷写信给编辑部把小猫找回来。约瑟夫于是心软了,重新提笔,直到这本书出版为止。

伏尔塔瓦河

被丰富文化滋养的布拉格,是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城。我前一篇简单介绍了布拉格城堡。从布拉格城堡下来,就到了马内斯桥边(Manes Bridge/ Manesuv Most)。

这座桥横跨伏尔塔瓦河,以捷克著名的艺术家约瑟夫.马内斯(Josef Manes)命名,建造于1916年。

  

它不如查理大桥出名,却占据了更好的位置,夹在查理大桥和切楚夫大桥之间,可以观赏伏尔塔瓦河与两岸的著名美景,是拍摄布拉格景色的绝佳地点。

伏尔塔瓦河是捷克的母亲河,是孕育波希米亚民族的摇篮。她源自波西米亚森林,由南向北纵贯国土,蜿蜒曲折,两岸风光秀丽,在布拉格以北29公里处,注入易北河。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许多艺术家、音乐家和科学家。比如捷克著名作曲家斯美塔那,被李斯特称之为“真正具备波希米亚灵魂的作曲家,上帝所宠爱的艺术家”。

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伏尔塔瓦河”,是摄人心魄的一首乐曲,也被称为捷克的第二国歌。1874年此曲首次公演,就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E小调主旋律一出来,就极具有感染力,牵动人心;后面又转为E大调,变得雄浑壮阔,伏尔塔瓦河在音乐声中流淌跳跃。

  

与贝多芬相似,斯美塔那在谱写这首曲子的时候,已患上严重的耳聋疾病,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完成了这部史诗般的巨作。这首乐曲特别能表达出捷克民族那种自由奔放又深沉坚韧的民族性格。

犹太区(Jewish Quart)

布拉格市区就在伏尔塔瓦河的两岸:左岸是城堡区和小城区(lesser town);右岸则是旧城区(old town)、犹太区(Jewish Quart)和新城区(new town)。我们从马内斯桥过河,就到了犹太区和旧城区。

二战之前,布拉格的居民中有不少德国人和犹太人。在19世纪,德裔与捷克人口几乎相等,工商业和文化业基本掌握在德裔人的手里。德国经历了一战和二战的两次战败,德裔居民多被驱逐出境;而犹太人在第二次大战期间,也遭到大规模的屠杀,战后大部分人移居以色列;目前的布拉格是民族比较单一的城市。

犹太区在老城的北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当年教廷势力扩张,犹太人受逼迫,从西边的罗马帝国到东边的拜占庭帝国,都有犹太人迁移到位置居中的布拉格。在11世纪时,布拉格的犹太居民全部被限制住在犹太城的围墙里面;这道禁令一直到18世纪才被解除。

 

现存的犹太社区,是在禁令解除后的1893-1913年之间建造的,也是欧洲地区保留最完整的犹太建筑群。布拉格的犹太区经历过多次灾难,包括水灾,19世纪贫民区的拆迁,以及二战对犹太人的屠杀等等。

犹太区的建筑外观典雅,房屋座座相连,之间没有空隙。建筑都是窄而高的。 那是源自欧洲天主教的排犹政策,限定犹太人必须住在这个区域,人口增多几倍之后,也不能搬出。所以建筑只能增高,已经狭窄的道路也被改成建筑物。

目前犹太人有六座会堂,占地都很小。最著名的一座叫“旧-新犹太会堂(Old-New Synagoga)”,看起来显得很古旧,不过在13世纪初建时,是当地最新的会堂。会堂目前仍然在开放使用,当天好像还有婚礼在举行。

著名的犹太教梅瑟会堂( Maiselova synagoga),现在开辟为犹太博物馆。这里曾经是欧洲犹太人最集中的社区。这座会堂历史悠久,藏品丰富,即便在1942年纳粹占领布拉格期间,也保持开放。 目前它是世界上犹太艺术品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有4万件收藏品和10万册书籍,分散放在下属的六个犹太会堂和墓地。

从街对面一条很窄小的巷子走进去,可以看到著名的犹太墓园,据说是目前欧洲最大、保存最好的犹太墓园。那里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地竖立着一万多墓碑。据说实际埋葬的人数超过了十万,墓地延展到后山,有十二层楼之高。卡夫卡的墓地和旧居也都在这个社区。

老城广场(Old Town)天文钟

从犹太区出来,导游领我们到了著名的老城广场;也常被叫做布拉格广场或者胡斯广场。这是布拉格最著名的广场,已有900多年历史,在这里发生过不少重要的历史事件。

我们要赶在12点之前到广场,为的是看12点开敲的古天文钟(Prague Astronomical Clock)。天文钟高挂在在老市政厅的南钟楼墙上,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钟,也有人称它为“布拉格占星时钟”。

古老的钟楼紧靠市政厅(建于1410年)的南墙,是上下排列的两个大钟,上面是天文钟,下面是日历钟。天文钟的指针,绕行一圈为一天;两边有四个雕像,代表人类的四大罪愆与灾祸:虚荣(拿着镜子的人),贪婪(拿钱袋的犹太人),瘟疫(黑死病的骷髅),奢侈(那琵琶的土耳其人)。

  下面的日历钟,它的指针一年才绕行一周。日历钟外侧也有四个雕像,从左到右依次为手持书的哲学家,手持剑和长矛的天使长米迦勒,手持望远镜的天文学家,以及手持纸笔的历史学家。每天中午12点,上层的两个小窗开启。耶稣的十二门徒,从两个小窗口依次现身,六个向左转,六个向右转,随着雄鸡的一声鸣叫,报时钟声响起。整个过程很庄严也很活泼。

天文钟的设计制作很精致,知识点太多,不太容易明白。它由四个可转动的钟盘组成,显示着不同的时间,包括德国时间、古波希米亚时间、古巴比伦时间;同时还显示太阳月亮的位置,以及黄道十二宫。下面的日历钟,从内到外依次为固定不动的老城标志;顺时针旋转的星座图和代表不同月份的生活场景;最外圈为代表365天的365个格子,上面标注着这一天所纪念的圣人名字。更多资料,参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068364

老城广场还有一组纪念宗教改革者胡斯的巨型雕,我下一篇再说。回酒店路上还有一座黑色的火药塔楼,还走了很多景点,网上资料很多,就不说了。

当天下午,我先生去了Terezin Memorial(我不想受刺激,就没去),那是二战时期关犹太儿童的集中营。他的观感是,犹太儿童虽然失去自由,但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没有像父辈那样受到很多虐待。

全城景观

布拉格在二战期间遭受的毁坏,比欧洲其它大城市要少,加上各时代的政府都注重保护历史建筑,捷克民众也有很强的保护历史遗迹观念,让布拉格拥有欧洲不同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从罗马、哥特式建筑,到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像一座大型建筑博物馆。

布拉格整座城市都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古迹达两千多处。在老城区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几乎都可以看见自13世纪以来各种形式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分布在伏尔塔瓦河边和山上,大部分建筑都是红瓦黄墙,房屋顶部变化丰富,有些点缀着金色塔顶,色彩绚丽而独具古典美,被誉为“金色布拉格”和“千塔之城”。

二战期间,捷克成为德国的附庸国。据说希特勒珍惜布拉格的景物,不许炮弹落入城中。1945年5月,柏林已陷落,德国已宣布投降(5月8日),在5月6日到11日,欧洲战场的最后一场苏德大战却在布拉格展开。好在布拉格没有遭到太多破坏。到战后,各界政府也一直竭力保护历史文物与遗迹,严禁为新项目而拆除老建筑。其实,稍有文化素养的掌权者,都不会轻易破坏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夏日很长,酒店离老城与河都近,我们傍晚去河边散步,年轻人在河边跑步或者骑车;还有人带着小狗在河边与草地上散步;

河边有座政府大厦,宏伟宽大而具古典美。不由得联想到中国长安街和三里河各部委的办公大楼,应该是在仿效捷克/东欧的建筑,可惜缺乏精美的雕塑和装饰。(见篇头照片对比)

散步之后去一家老饭馆吃饭,吃的鸡肉饺子、羊腿和mead loaf,品尝当地的美酒。里面的侍者和客人都对我们非常友善。

岁月静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宇都宫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10月计划去。
紫若蓝 回复 悄悄话 超爱布拉格,感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