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孔子的可爱之处

(2022-02-10 16:20:52) 下一个


颜回跟着孔子学习了很久,总觉得自己没有取得什么进步,也是非常苦恼,有一天突然灵光涌现,他非常高兴地来告诉孔子说,先生我终于觉得自己有所进步了,我已经忘掉了所谓的仁义,这个忘掉仁义指的是没有什么君子小人,忘掉了是非,再也不会这个看不惯那个看不惯了,套用今天的一句话就说:一路走来没有敌人,只有朋友和师长。

孔子说:不错,难能可贵,但是还需要继续精进,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来向孔子汇报说,先生,我又取得了进步了,我又向前精进了一点,我现在已经忘记了礼乐了,就是已经忘记了礼乐制度,一切都是遵从自然规律,一切都是顺其自然,不去考虑自己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都是遵从天道的规律。孔子听了以后非常欣慰说,颜回,你做得真不错,不过还需要精进,需要继续地精进。

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次来向孔子汇报说:先生,我这次真的进步很大,我已经能够“坐忘”了。孔子蹴然曰,何谓“坐忘”?孔子也吓了一跳,马上很正色地问颜回,请你说一说什么叫“坐忘”。颜回说所谓的坐忘,就是堕肢体,黜chu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这句话非常的有份量。

所谓的“堕肢体”就是已经达到了老子说的和其光同其尘,感觉自己和这个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了,都是站在天道的角度来审视这一切的,来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的。

黜chu聪明,已经不再使用那种聪明才智,一切都是灵光涌现,不用费脑筋,自然就能够知道该往哪里去,该往哪里走。

离形去知,同于大通。不用这种聪明,仿佛有一种力量在推着我前进,而且是一顺百顺,一通百通,这叫“同于大通”。做到了“混同”,然后自然就做到了“大通”。这个混同,就是混同与自然的绝对统一中,这时候感觉一切都是我,我就是一切。这就是我们上一讲讲到的第一推动力。颜回对孔子说,先生,这就是我所说的“坐忘”。

孔子听罢非常感慨,孔子说你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偏见了,你的内心已经完全调和了,这叫“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你内心找到了那种感化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来自于“坐忘”,来自于无我之中,这叫化则无常也。同则无好,化则无常,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心不死则道不生。这个“心”指的就是那种傲慢偏见,自以为是那种固执己见,调和了自己的内心,化去了外在的是非,这叫,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再也不会拘泥于外在的礼乐制度。

孔子说:颜回啊,你的确是一个贤明的人,是一个有悟性的人,丘也请从而后也。哎,这句话就显得孔子非常的可爱,也有他可爱的一面,请允许我跟着你后面去学习坐忘之道吧。

我们讲到这个堕肢体、黜chu聪明、离形去知,都是指的不再使用我们的感观认知,不再使用我们的聪明。我们很多人都会很纳闷,那这不使用自己的感观认知,是不是每个人把眼睛蒙上把耳朵堵上,那就可以悟道甚至得道了吗?

这个问题在庄子《庚桑楚》篇,庄子给予我们专门的提点和说明,说“目之于形,吾不知其异,而盲者不能自得。我们讲的“看那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听那别人听不到的东西”,所谓的不用眼睛去看,他和盲者是有区别的,盲者是不能自见,盲者是真的看不见而内心觉知的人,外部的世界仿佛不存在一样。夫工乎天而俍lang乎人者,唯全人能之。真正能够应付得了外在的世界,又能够顺应自己的天性,尊重人性的,只有全人能够做到,只有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全人才能够做到。

就像有人提出这种疑问,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得道之人,过马路的时侯你还是左看右看,只是一种”工乎天而拙乎人”而忽略了这种人性,之所以看起来他(得道者)也在看,那是“俍乎人”,那是在尊重人性,是在混同于外在的环境,是应对环境,应对环境的变化。这叫“化作无常也”。明明你长着眼睛长着耳朵,你过马路的时侯非要闭着眼睛,非要捂着耳朵,这就是对人性的不尊重。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真是一个盲人,他过马路的时侯,他的安全系数不比正常人低,大家都会为他让路的,这就叫做顺应自然。再者说来“堕肢体、黜chu聪明、离形去知”,这种聪明这种智,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不用眼睛去看,不代表你不用耳朵去听,你不用耳朵去听不代表你没有那个意,所以真正的觉知他是“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圣人是藏在这种有名和无名之中的,无法用绝对的“有”来定义他,也无法用绝对的“无”来定义他。

视频抄录全文“庄子:心不死,道不生,和其光同其尘,灵光涌现,迎来开卦的人生。”)

https://www.ixigua.com/7062545679465316871?logTag=50b38f5ce2dcd62d98a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