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奶茶店里的“魔性”炸物

(2021-10-30 00:52:05) 下一个

 

老派上海人喜欢把去咖啡馆喝咖啡称作“孵咖啡馆”。这里的“孵”应当有几层意思。“孵”,用时一般都不会太短,比方“孵小鸡”。再来,“孵”的状态不大会是正襟危坐的那种,一般是松垮懒散的,比较会联想到“葛优躺”。三呢,“孵”嘛,重点就是没有在考量时间成本,不是在做什么紧急的处理,又似乎正酝酿着什么,有种漫不经心的张力。所以“孵咖啡馆”,有浓浓的散漫的艺术氛围,不是说那些诗人,要么在咖啡馆,要么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嘛?“孵咖啡馆”还有一个指向,就是“熟”。找到了一个对味的“孵”的地方,一般就会常常去,定点去。这样,时间一久,就跟老板、跑堂混熟了,就有了做熟客的那份自在和笃定。所以,咖啡馆对许多人来说,除了是犒赏味蕾的地方,还是一个能让自己“适宜”(舒服放松)的场所。
 
        作为一个生活在维加斯十几年的地道“上海宁”,热闹过活色生香的“赌场大道”后,心里总有一块小小的欠缺,“有情调”的咖啡馆不好找。

        美国人喝咖啡,基本上用的是“粗瓷大杯”,最多加一个贝果或者甜甜圈,俐落又爽快。各种情调的“主题咖啡馆”这里基本是找不到的,有时姐妹淘们要去闲话一下,也只有几家连锁店或者烘焙房,气氛这件事,必须自备。一位上海女朋友曾经告诉我一个小烦恼。有次她邀请男朋友和他的儿子到家里做客,用了英式骨瓷杯具(配有托碟&小搅拌勺的那种)端上咖啡给他们。后来听说那个留学美国的儿子嫌她太做作,咖啡么用马克杯就好啦,
何必“隆重”得不自在。显然,这位上海阿姨的用心那位年轻人接不住。

        也许是世代不同了,也许是文化、习惯不同了,看漫画,玩“网游”,吸“电子烟”的新鲜人的“适宜”也不一样了吧。咖啡馆里那种不动声色的考究,似乎已经被九零后们“割了阑尾”。“孵”惯咖啡馆的“懒屁股”,也再难找到那张旧沙发了。
 
        听说“酸菜鱼”、“野山椒鸡胗”、“南京盐水鸭”做得一流的涛哥开了家奶茶店,店里的炸物被赞作有“魔性”,而且,那里集吃喝玩乐于一体,极速吸粉无数。我这个“魔都”籍的吃货,听到“魔性”美食,心魔难耐啊,于是,几个资深吃货,晚餐后的“第二摊”就杀将过去了。

        奶茶店不难找,就在中国城商场马路对面的小广场里。沿马路的是家韩国烧烤店,里面隔壁就是“Tea of Joy”。

        奶茶店门前,有个扩落的门廊,星星灯光,散置著秋千椅,躺椅,餐桌长凳,还有一张电动麻将桌。拼花砖地,绿色盆栽,配上黑色铁艺围栏,好有设计感,很自然就会想坐下来,喝杯冻饮吹吹风。

        进到店里,有种立即活血满分的兴奋。现在的小朋友好会找安逸。他们更热情自信,更了解自己,也更有自由选择的空间。我们像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候,跟要好的男同学去“凯司令”吃蛋糕是很不能张扬的事,书包要藏在桌子底下,必须老练的点“沙达霜淇淋”,否则一旦被识破是学生的身份,后果就不是那么“好味道”了...... 说实话,这样的奶茶店不是我们的主场,好在我们的味蕾还算灵光,所以点完饮品甜点,急于揭秘“魔性”,特意点了“牛肉薯条”,“盐焗鸡”和“炸鱼丸”。

        点完单,领了号码牌,找了个角落的位子坐下,四周瞧瞧。打电动的区域好多人;靠墙一对小情侣,互相传递着眼神,男生还喂了一口布丁到女生嘴里;隔壁桌应该是两个上班族,埋头玩着跳棋(其实看上去更像国际象棋)。前面桌正对我的MM好漂亮,欧洲的深凹的眼轮,弧线优美的鼻型配上秀气的嘴唇,很动人的亚欧混血美女,她正吃著一粒炸鱼丸,闲闲的听着对面的男女说话。

        饮品食物以可以被接受的速度一样样送上桌来。我点的饮品是榴梿奶昔不加“波霸”。入口很滑很绵密,榴梿的浓香溜进来,甜甜的果味羞答答地跟舌头打了个招呼,我忍不住又吸了一大口,巨大的滑香甜,就是榴梿,就是榴梿本尊。这时候同桌的女伴开声说,“嗯,不错,不是粉打的,没有死甜,新鲜果味很足。”她跟我一样,要的也是榴梿奶昔,大杯的。同桌的先生要的是绿茶饮品,很好看的颜色,他说好喝,不会很甜。
  
         各人的饮品上来后,甜品也来了。焦糖布丁,马卡龙,提拉米苏,抹茶泡芙,日式轻乳酪蛋糕,蔓越莓手指饼干......恶狠狠地摆满一桌。

        各种都尝一口,最惊艳的是“花盆”里的提拉米苏。撬开一层“巧克力土”,再挖深一点,底下是湿湿的浸满朗姆酒的糕体,吃不出是蛋糕还是手指饼,反正渐层的味道各种对味,各种浓郁,各种甜的香的软的绵的混合,超出期待。重点是,还是用“铁铲”挖来吃的,这种搞怪吃法,萌发童心。

        吃得开心时,“魔性”炸物端上来了。炸鱼丸很Q弹,酱料很美式,微辣,不甜,直直的刺激味蕾,对面口味已经十分西化的那位先生不停地说好吃好吃,喝一大口冻饮,好过瘾噢。另一盘是“盐酥鸡”,鸡肉醃制的味道刚刚好,不蘸酱料吃,酥嫩鲜咸,鸡肉很多汁,炸得一点不油腻,挂粉的用料比例非常好,火候也很够功夫。蘸了酱汁吃,微甜香滑,跟台式配椒盐的口味完全不同,更加肥美丰腴,女生一定更喜欢。


        然后,“魔性”之最登场了。从卖相上看,它的味道应该是复杂多样的,因为食材就中西结合得很有意思。底层是金黄色的炸薯条,中间是褐色的牛肉片,上面加了很多芝士和粉红色的酱汁,还盖了满满的香菜末和葱花,光用看的,就很想吃它。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很饱了,食欲有点涣散了。但不吃这口,哪能甘心。然后一口,味蕾整个又醒了。它的薯条是细细的那种,特别脆,咬下去有些微爆浆的感觉。牛肉片非常嫩,日式BBQ口味,微微甜,软炸得非常好,没有太湿又很多汁。融化了的芝士纠缠在薯条和肉片上,浓稠的酱汁裹着香菜和葱花,不用搅拌,叉子用力下去,起来尽数到齐,放进嘴里,薯条的脆嫩,牛肉片的滑嫩,芝士的缠绵,酱汁的浓郁,香菜的清爽,葱花的提香...... 概括感受,就是一曲华丽丽的交响乐,四季“魔性”的狂欢,恣纵著食欲的快感,经得起索取。这一碟“薯条牛肉”的魔性,此刻到位了。

        我一直很佩服涛哥对食物的感觉。他不是科班出身的大厨,但经他手端上桌的菜式,常常能轻而易举地俘获食客的心。以前我是他“酸菜鱼”的铁粉,现在这碟“薯条牛肉”又有着实的魔性,征服了新世代的味蕾之后,又征服了我。认真说,涛哥对味料的搭配,食材的选择,从口味到口感,常常有整体上的神来一笔,让食客们欲罢而不能。我就是个“老面皮”食客,对着热衷钓鱼却不再做鱼的他,总是变着法子央他做“酸菜鱼”,福利到的熟客要谢谢我。现在好了,奶茶店里不仅有轻松闲适的氛围,还有“魔性”炸物这种转角撞到的美味,资深吃货们的各取所需可以“预备起”了。谁知道涛哥哪天又会端上新菜式,激荡吃货们的小心脏呢。

PS:减肥这档子事,慢慢先算吧。哈哈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