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谭点滴

评天下大事小事,抒怀中喜怒哀乐。有聊无聊,即兴随笔。冀望四海知音,或存观省。
正文

临摹孙过庭《书谱》

(2022-02-25 09:01:52) 下一个

自开始练草书以来,我对孙过庭的《书谱》情有独钟。平时大都是断断续续、零零散散地临摹。无聊了,就随意从《书谱》中抽取一段临摹一下。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临摹,其实只有两次。因为全文很长,临摹一遍很不容易,像下面这么大的纸张(138cm x 34cm),差不多得用近二十张。

这是最近的临摹,只写了开头部分,还比较满意:

释文: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孙过庭的《书谱》,不但字写得好,内容也相当精彩,实乃论书法的极佳论文。在《书谱》里,孙过庭对王羲之极为推崇。他认为,“古之四贤”,即锺繇、张芝、王羲之和王献之,各有所长。锺繇善真书(即楷书),张芝专攻草书,而王羲之则是全才,真草样样精通,无所不能。最后一位王献之(小王),与他爹王羲之(大王)想比,则差得很远。

在开头这两段,孙过庭还阐述了质朴与艳丽的关系。他认为,古人的书法质朴,而当今(即孙过庭所处的时代)的书法则比较艳丽。那质朴好呢,还是艳丽好?孙过庭认为,最好是两者都能兼顾:“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就是说,学习古人的质朴,不要失去今日的艳丽;学习今人的艳丽,一定要避免媚俗这一弊病。

附:《书谱》墨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孙过庭《书谱》开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