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欣赏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韩诗外传8.25:鲁哀公问冉有曰

(2022-12-14 07:36:36) 下一个

韩诗外传8.25:鲁哀公问冉有曰

 

原文:

鲁哀公问冉有曰:“凡人之质而已,将必学而后为君子乎?”冉有对曰:“臣闻之:虽有良玉,不刻镂,则不成器;虽有美质,不学,则不成君子。”曰:“何以知其然也?”“夫子路、卞之野人也,子贡、卫之贾人也,皆学问于孔子,遂为天下显士,诸侯闻之,莫不尊敬,卿大夫闻之,莫不亲爱,学之故也。昔吴楚燕代谋为一举而欲伐秦,贾、监门之子也,为秦往使也,遂绝其谋,止其兵,及其反国,秦王大悦,立为上卿。夫百里奚、齐之乞者也,逐于齐西,无以进,自卖五羊皮,为一轭车,见秦缪公,立为相,遂霸西戎。太公望少为人婿,老而见去,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管仲亲射桓公,遂除报雠之心,立以为相,存亡继绝,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此四子者、皆尝卑贱穷辱矣、然其名声驰于后世,岂非学问之所致乎?由此观之,士必学问然后成君子。《诗》曰:‘日就月将。’”于是哀公嘻然而笑曰:“寡人虽不敏,请奉先生之教矣。”

译文:

鲁哀公问冉有:“人只要本质好不就可以了,还一定要学习然后才能做君子吗?”冉有回答说:“我听说:虽然有好玉,不雕琢就不能成玉器;虽然人有美好的本性,不通过学习就成不了君子。”鲁哀公说:“你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冉有回答说:“子路是卞地的乡下人,子贡是卫国的商人,都在孔子门下学习,于是成为天下有名的贤士。诸侯听到他们,没有不尊敬的;卿大夫听到他们,没有不想亲近的。这都是学习的成果。从前吴楚燕代四国谋划一起讨伐秦国。祧贾是个看门人的子弟,为秦国出使,于是终止了四国的计划,阻止了四国的兵祸。等他返回秦国,秦王非常高兴,任命为上卿。百里奚是齐国一个乞丐,被驱赶到齐国西部。没有人荐举他做官,自己就卖了五张羊皮,弄了一辆牛车,去拜见秦穆公,被任命为宰相,于是秦国称霸于西方。姜太公年轻时做人家入门的女婿。老了又被遗弃,到朝歌杀牛,又去棘津做工,后来到溪钓鱼。文王举用他,分封齐国给他。管仲亲自射中了桓公,桓公不但不报一箭之仇,还任命管仲为国相。于是管仲复兴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的朝代,纠合天下诸侯,使一切又回归正统。这四位先生都曾经卑贱穷困,备受屈辱。然而他们闻名于后世,难道不是学习的成就吗?由此来看,人必须学习才能成为君子。《诗经》说:‘天天有成绩,月月有进步。’”于是哀公笑嘻嘻的说:“寡人虽然愚钝,愿意敬奉先生教诲。”

侠客心得:

一个品性好的人,成长的环境好,受到的伤害少,心理比较健康。学习是一个省悟过程,无论先天条件如何,不经过长期的反省琢磨,善的好的不知道发扬,恶的丑的不知道改正,就不会建立一个道德免疫系统。无论先天本性多么优良,进入社会一定会“生病”,严重的也可能会万劫不复。学习的过程,就是不停地切磋琢磨,不断地审查省悟,如此一点点存养良善,一点点剔除丑恶,日积月累逐渐形成智慧,从而能判断轻重缓急、善恶美丑;逐渐形成聪明才智,从而可以耳聪目明、洞察先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益国益民的良才。孟子的美大圣神,就是这样一个提高修养的过程,是人一生修行,一个成就君子圣贤的过程。

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及科学管理都是好东西,犹如两把利刃。君子圣贤拿着这两把利刃,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甚至全人类;小人拿着这两把利刃,迷惑于功名利禄,不是杀伐就是要挟,害人害己透支子孙后代资源祸害全世界。


 

知识是

善良者的财富

邪恶者的噩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