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

我有摩尼珠,只待有缘人...
个人资料
正文

【独步天下】唯识十一之:诵经师

(2022-03-27 07:45:41) 下一个

《十地经论》也是世亲菩萨写的。

顾名思义, 这本论是来解释《十地经》的。

世亲菩萨说法开示和一般的法师没什么不同, 抄一段经, 然后解释, 然后再抄一段, 再解释。

所以这本书的结构就是 – 经曰, 然后论曰。

论曰就是世亲菩萨的理解。

 

经曰。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观察十方。欲令大众重增踊悦生正信故。以偈颂曰:

微难知圣道  非分别离念      难得无垢浊  智者智行处

自性常寂灭  不灭亦不生      自体本来空  有不二不尽

远离于诸趣  等同涅槃相      非初非中后  非言辞所说

出过于三世  其相如虚空      定灭佛所行  言说不能及

 

就摘这么一小段,

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理解《十地经》的。

 

论曰。何故观察十方。示无我慢无偏心故。欲令大众重增踊悦深生正信。是故说偈示说正地。增益闻者堪受义故。踊悦者心清不浊故。踊悦有二种。一义大踊悦为得义故。二说大踊悦因此说大能得彼义故。是中前五偈显义大踊悦。云何义大。彼义深故。何者深义。

 

我的评语:

 

扯淡。 这么多人围着, 金刚藏出于礼貌, 眼神从左到右扫了一遍, 希望引起大家注意而已。 做过演讲的人都知道, 要和观众保持眼神交流。

这个就好像记者问跳到河里救人的英雄:“您当时想到了什么让你舍身忘己的去救人? 您现在成了英雄, 您要感谢谁呢?”

英雄在心里骂:“奶奶的, 十万火急, 还想个屁!”

读书人就是喜欢把很简单的事弄得非常复杂。

 

偈言: 微难知圣道  非分别离念 

 

此偈依何义说? 依智地故。

云何知依智地? 上来所说皆依智地。 后复所说亦依智地。第四偈言智起佛境界故。 微者云何微?  偈言难知圣道故。

云何难知谓说时难知, 复云何难知?

大圣道难知, 大圣者所谓诸佛, 是故言微。 道者是因, 修行此道能到圣处故, 言难知圣道。 此微有二种, 一说时甚微, 二证时甚微。

如是次第何故复难知?

偈言非分别离念故。 非分别者离分别境界故, 离念者自体无念故。 如是圣道名为甚微。

何故甚难得? 难得者难证故。是名甚微。何故复甚难得。

 

我的评语:

 

“微难知圣道  非分别离念”

就这两句话, 啰啰嗦嗦讲了这么多废话。 原来很久以前就流行废话诗。 我想起了网上现在最流行的一首诗“天上的白云啊, 真是白, 真是白, 真的是很白。”

我说:“道, 非分别, 非离念。” 这样多清楚。

 

偈言:

难得无垢浊  智者智行处      自性常寂灭  不灭亦不生

 

无垢浊者, 智中无无明故。

有无明杂智是名为浊, 智者智行处者, 自证知故。

自证知者依彼生故, 于中智者见实谛义故, 复增上善解法故, 增上善寂灭故, 复有世间智随闻明了知故。

自性常寂灭者, 自性离烦恼故, 非先有染后时离故。

不灭者非一往灭为不舍利益众生故, 不生者出世间故, 如是此智不住涅槃世间中故, 如是观行甚微依止甚微清净甚微功德甚微故, 言甚难得。 于中第一甚微不同世间三昧故, 第二第三不同外道自言尊者故, 第四不同声闻辟支佛故。

于此偈中微者是总, 二种微是别。 复显难得得时甚微是总, 余四种甚微是别, 此甚微智复有何相。

 

我的评语:

 

如此浅显的偈, 被世亲菩萨搞得不知所云。

智者, 就知道无垢浊(清静)是得不到的。 原因是自性恒常在不生不灭。 所以除非自性本来就是无垢浊(清静), 否则自性就永远是垢浊的。

恒常在就意味着不可改变, 不可得, 当然也不可失。

自性本清静。

 

偈言:

自体本来空  有不二不尽      远离于诸趣  等同涅槃相

非初非中后  非言词所说      出过于三世  其相如虚空

 

是智相有二种, 所谓同相不同相, 是中同相者。

云何相彼智相故?  偈言自体本来空智自空故。

云何同相一切诸法如说自体空?

自体空者可如是取如兔角耶不也, 可如是取异此空智更有异空耶不也, 可如是取有彼此自体彼此转灭耶不也。

云何取此自体空?

有不二不尽如是取, 此句显离三种空摄。 一离谤摄, 二离异摄, 三离尽灭摄。 有二种颂。一有不二不尽, 二定不二不尽。。。。。。

 

我的评语:

 

好了好了, 我不要再摘录下去了。

世亲菩萨, 充其量就是个颂经师, 只会敲木鱼颂经。

自己敲敲打打也就算了, 哪家有个什么红白喜事去颂颂经也可以。 别写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出来害人。 我一再讲啊, 没有自度, 没有开悟, 千万不可说法开示, 害人哪!

这段偈就是六个字:“空为体, 性在用。”

呜呼哀哉!

 

有佛弟子问:“师父,您以前也是什么都不做,到时间就自然开悟了吗?还有您说‘悟不悟没有分别’,那您为什么要开悟呢?为什么要显现出您开悟后的智慧呢?”

我举一则公案送给你。

 

吉州青原山静居寺行思禅师,

石头和尚希迁直诣静居参礼。 师曰:“子何方来?”

迁曰:“曹溪。”

师曰:“将得甚么来?”

曰:“未到曹溪亦不失。”

师曰:“若恁么,用去曹溪作甚么?”

曰:“若不到曹溪,争知不失?”

 

空手去, 空手回。

可是不去曹溪, 又怎知会空手回?

不悟, 又怎知悟不悟其实没有分别呢?

不悟, 有怎知本无生死呢?

哥伦布不发现美洲大陆, 怎知美洲大陆存在而且是这个样子。 可是哥伦布发不发现美洲大陆, 美洲大陆都存在而且是这个样子。

开悟, 只是明白了本来面目, 并不改变什么。

从这个角度, 悟不悟, 没有分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