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7年9月13日:谈锡永:密意说空(四)空间与空

(2022-06-10 22:12:44) 下一个

2017年9月13日
一、
[url=http://mp.weixin.qq.com/s/qZZkaQOKBNEVxKY8wHmcvQhttp://mp.weixin.qq.com/s/qZZkaQOKBNEVxKY8wHmcvQ]http://mp.weixin.qq.com/s/qZZkaQOKBNEVxKY8wHmcvQhttp://mp.weixin.qq.com/s/qZZkaQOKBNEVxKY8wHmcvQ[/url] 
谈师谈佛 || 谈锡永:密意说空(四)
内容:

空间与空

说空的人常常弄错,将空与空间等同。

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其实这问题根本不可能回答。要回答,他们便只能说“无自性空”。“无自性空”非常对,但说的依然是空性,并不是空的境界。所以,有些人便用空间来说空的境界了。譬如有大师说:皮包空了才能装入东西、车厢空了才能运载乘客。这样说时,似乎是说空的境界,但其实说的只是空间,并非佛家所说的空。至于说空的皮包能装入东西、空的车厢能运载乘客,便即是“真空妙有”。这些说法,客气一点可以说是善巧方便。

我们不要以为将空定义为空间,只是粗糙的说法,其实也有很精巧的说法,跟“皮包空”同一层次。例如说:“缘起故空,空故缘起”,便有将空定义为空间的意味。

当说“缘起故空”时,可以成立,因为是佛的善巧方便说,这善巧方便,还是为了观修而施设。行者观修,先观一重“缘起有”。例如,观业因缘起有,此即观因缘和合,如观房屋由砖瓦木石而成,在这时,由业因成的是“缘起有”。虽然“缘起有”即非“真实有”,只是依名言而成立的假有,但行者仍需观修,不能依推理便说此“缘起有”为空,依推理而空只是言说,必须观修,然而才能于观修境中成决定。

在这观修中,要点是:抉择这房屋是否只依砖瓦木石而成为“有”(业因缘起有),一经抉择,便知道不是,因为将房屋成立为有的,实在是人的心识。(这样,便是对业因缘起的“有”加以抉择了。)心识与外境相依而成立,所以一旦将心识与这房屋联系,便进入“相依缘起”的层次,于观修中(例如观修由心识生起本尊坛城),才可以将“业因有”否定,说为“缘起故空”,并同时成立“相依有”。

必须这样来理解“缘生性空”才是正解,否则便只是依推理而成的口头生活,是即与佛无关,亦与学佛无关。

笔者对这观修所依的四重缘起已有宣说,今且不赘,现在只需知道,必须四重缘起重重超越,至最后超越“相碍缘起”而成无碍,才能见到一切诸法的本性自性空,那就够了。正因为由资粮道到十地菩萨都需依缘起而观,所依佛便必须成立“缘起故空”,由是才能成立观修所得的抉择与决定:“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缘所生法,即是寂灭性”。

由此可见,说“缘起故空”时,其实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言说的层次:因为缘起,所依性空,这只能视之为方便,佛有时亦依此方便而说法。另一个则是诸佛密意的层次,超越缘起才能见本性自性空,这是究竟,亦是观修之所依。

可是,当说“空故缘起”时,说者却往往说不出一个道理。佛只说空不破坏缘起,亦即说,智境不破坏识境,并没有说,需要先建立一个空然后才能成立缘起,而且,空的境界根本无从建立,除非将如来法身施设为空。但这样说时,便已经是如来藏思想了,然而凡说“空故缘起”的人,却同时否定如来藏,因此,“空故缘起”的“空”必然不是指如来法身,是则焉能于如来法身之外先施设一个空,然后在空中成立缘起呢?

倘如说,“空故缘起”是说缘起亦自性空。那么,便应该是先有缘起,才有缘起的空,这样一来,便依然是“缘起故空”,不能说为“空故缘起”。说空故缘起,必须先施设空。然而,若未成立缘起,则无物可说,既无对象,焉能便说它的空性。所以,“空故缘起”一说实不能成立。

而且,论者的说法其实亦有点多余,由甲乙丙丁诸法成立缘起,既说一切诸法自性空,那么便已可决定甲乙丙丁自性空,是则,由甲乙丙丁成立的缘起亦当然自性空,因为根本没有一个实法参与,实在不需要更说缘起自性空。所以究其实际,恐怕论者还是落于虚空的概念来说“空故缘起”的空,由是将空等同空间亦不自知。

假如认定“空故缘起”,那便一定要依如来藏而说,如来藏思想认为佛内自证智境界即是如来法身,在这境界中具足如来法身功德,所以一切世间、一切诸法,都可以凭借如来法身功德而随缘自显现。如来法身无可说,只能施设为空,即施设为零(关于这点,后文当说),由是方便而说,亦可说为“空故缘起”。这时,依善巧方便,即说因为有佛内自证智境界,才能成立缘起,由是说,一切缘起所生诸法,只能以如来法身为本性,无有自性,是即本性自性空,虽然这样施设空性,本与缘起无关,但因为跟观修证空有关,便亦可以说为“缘起故空”。

复次,若究竟而言,于观修时若依本性自性而成立空,亦不能说决定本性空才能成立缘生自显现的识境,只能决定本性具有功德,由此功德而成识境的随缘自显现,这样一来,便亦不能说是“空故缘起”,如果要说,只能说“功德故缘起”。这才是实相、真如。

所以说“空故缘起”,其所说空,实未离识境而说,于识境中,空的境界不可说,即使你说“无自性的境界就是空的境界”,那亦只是为辩论而成立的推理,实在对空境界无所形容,这样一来,便只能说空为“虚空”,这便亦是将空等同空间来说,因为说者一定不会依如来藏将虚空说为法身。但其说法实在精巧,不似说“皮包空”的人那么笨拙,不过愈精巧愈容易成为误导,反而说“皮包空”的人,因为笨拙,反而不会令很多人受到误导。

或辩言:说空故缘起,是根据龙树的颂“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然而,这偈颂正需要依本性自性来解释,所谓“空义”,即是佛内自证智境界,有此境界,一切诸法才能依其功德而随缘自显现。龙树知道超越缘起得证本性,由《法界赞》、《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论》等即可知,所以才有此决定见。若如说者所言,空与物质的关系,是以虚空为物质所依,这样的“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便正是落在空间的范围来说。虽说空为虚空、空寂,恐怕亦是将虚空看成是广大的空际。

假如说,我说的正是“空寂”,由于“空寂”才能缘起。那么,空寂与空又有何分别。难不成法界中还有一个不寂唯空的境界,所以才需要特别指出,还有一个既空且寂的境界。如若不然,那便是依言说来辩护,这样一来,将空与空寂分别,恐怕这绝不是佛与菩萨之所为。

由于将空说为虚空,这问题有点复杂,将在下文更作讨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