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龙师讲课文集 2019年2月2日001-004 北京

(2022-05-11 20:40:23) 下一个

2019年2月2日001-004北京

禅花如伊整理

读过最难的《吠陀》经典,世间就没有难读的经书了

佛在初转法轮讲的是《阿含经》,《瑜伽师地论》十七地主要是讲小乘的修证。有西安的老师问菩萨不是十地么?菩萨地和瑜伽师地是两回事,十七地最后才提到菩萨,寻伺、见、修、行、果,是依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来说的,菩萨十地是《华严经》的内容,不同时期的教法不一样。刚开始不清楚,越学就会越明白,佛法修学的层次是很清楚的。

问:各方面的思想你都说到了。

龙师:印度人喜欢辩论、喜欢思考,而且很多东西想得都非常细。细有一个好处,在佛法观修的时候,心细精力可以集中,妄念就不容易进来,妄念进不来,正念就可以建立起来,实际止观就是心念集中,瑜伽观修很严谨。印度人喜欢动脑,普通人容易心随境转,心识相续不连贯,也有的人容易钻牛角尖、钻进死胡同里出不来。最早的人文科学是不分科的,现在的科学分科越来越细。我们国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印度人强,中国人不爱推理,话说多了一时半会就抓不住头绪,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多数人不喜欢追问。唯一的瑜伽行解说,就是我们学习憨山大师的《金刚决疑》,《金刚决疑》讲得非常好,有点印度风格,须菩提的提问,一层一层递进,《金刚决疑》是论,是明代憨山大师读《金刚经》的体会,憨山是按《瑜伽师地论》的形式写的,疑情一直串穿下来。如果没有经过因明的训练,看到第三、第四段就看不下去了,文章紧凑得让你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

瑜伽行是佛法修学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最早是从印度教开始的,这次读的《奥义书》也是一样,《奥义书》、《吠陀》是佛教之前印度的经典,是印度教最根本的原典,原来我们读过印度教的《薄伽梵歌》,我们还提到过《森林书》。前面的《梵书》、《吠陀》是祭祀的经典,后面的《森林书》、《奥义书》主要是讲义理,每一个部分都很重要,一般人看不懂《奥义书》,不明白变现理是看不进去的。所以我们选的《薄伽梵歌》是直接讲梵天的变现,现在大家看《奥义书》基本没有问题。把《奥义书》看完,对于我们来说,世间上就没有难读的经书了。世间最难读的不是科学论著,那个一般人也接触不到,最难读的就是《吠陀》、《奥义书》这些经典。

声闻乘教法是从现象界来说的,把能修的你定位成实有,这样建立的净土念佛,往生的是个体的你,大乘佛法的修学不同,法相唯识谈到境、讲到唯识变现。

从人间佛教来说,显密修学最大的代表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格鲁派中观是用明空来讲的,显密佛法都讲空性,格鲁派讲空性是落在观察者来讲。明就是你能看到、能分别,得出缘起性空的结论,也可说是明空双运。在缘起的层面讲空性,看起来比净土念佛要高很多,念佛还提不到空性,只是换一个场景,娑婆世界太苦,你觉得苦佛法给你一个不苦的极乐净土,把你从八苦里解放出来,解放到一个物资丰富、没有苦难的地方。学佛从极苦跑到极乐,就像过去中国人想尽办法要到美国去,西方世界是花花世界,墨西哥人同样喜欢跑到美国去生活,从穷的地方跑到富裕的地方,这是人之常情。

净土法门的修学最简单,依信愿行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可以往生净土、蒙佛接引。学佛事比理要强多了,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净土修学多是从现象界来说,就是你苦佛可以给你换一个乐的地方,这还没有讲到佛理。现在人认为修学净土的人头脑比较简单,多是一些家庭妇女,老太太说的事多是家庭琐事,念佛到了极乐世界,生活的东西一切具足,人就没有烦恼了,你只要信就能过去!净土宗没有讲什么中观、唯识的教理,和基督教一样,你信上帝去世就能去天国,到天国净土就能得到永恒。

问:家里有老人、病人,选择哪方面呢?

龙师:国人选择的是事,我们国家没有天道信仰,在传统文化的基因里没有宗教信仰。秦始皇那时统一中国,皇帝就是天子,天子把人神化成神,皇帝的帽子前面挂有珠帘,古人讲人直接看到神,眼睛会瞎掉的,天子是替天行道,我们国家一直是人治,没有过神治,这和国情有关。中国人没有建立天道信仰,我们的文化是阴阳文化,人死了变成鬼,神是富裕的鬼。中国人讲风水、有丧葬文化,墓地要设计好了,鬼就能保佑活着的人,人给阴间烧点纸钱,阴间的能量就能罩护活着的子孙,中国人是把神和鬼放在一块讲的,神是富裕的鬼,这就是中国文化。

现在禅堂的规矩都是雍正皇帝制定的,他在当皇帝之前就修学佛法,对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雍正是佛教大居士,是人王也是法王。在他活着的时候,也监修过他的墓地,清西陵,在河北易县,这就是中国文化。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百年之后,儿女要祭奠我们,在清明节会上坟、烧纸,就算你念佛往生了极乐世界,孩子也会把你的骨灰收起,放在墓地里,这是文化习俗。过去天主教不允许中国人拜祖宗,康熙就不允许他在中国传教了,因为中国人拜祖宗,违背了天道一神教的信仰。

 

生命实相展开的过程

佛教文化和人类文化不在一个层面,我们看《大日经》,就是《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讲得非常好,悉地品里有咒语,汉人学密喜欢把咒语翻译过来,咒语是不能翻译的,印度话为什么不能翻译,佛在悉地品说到,咒语的力量跟持咒者没有关系,持咒获得的力量,跟持咒者没有关系,咒力是来自于背景,大梵的音声也是这样。有人错解藏传佛教的男女双修,用红菩提代表卵子,白菩提代表精子,实际上光有男女是生不出觉知来的,必须要有神识进入人身载体孩子才能出生,男女相和只是条件之一。社会上有结婚多年都生不了孩子,这事没有神识参与是完不成的,生命是变现的,不是人造的。现代并没有人真正了解生命的实相,没有背景的生机,仅有精卵结合是不成的。神识什么时候入胎,当母亲的并不知道,如果没有神识的参与,男女就能生出孩子来,那我们谈宗教就没有意义了。

我上次讲电动玩具的例子,让玩具转起来的是电,不是玩具本身,只有宗教是这么讲的,科学不这么讲,因为神识的认知没办法操作,科学是非常严谨的东西,我们认知的这种条件,只是因缘的一种,起不到决定的作用。神识依我们的理解很难定性,只有用梦境的例子好理解,梦境里的所有显现都是做梦的识变。佛说《入楞伽经》,入楞伽是入不可入境,神识进入到一个境里,不是通过一个门或是一个通道,识变是境界,你从梦境中是怎么出来的?你躺在那儿自然进入梦境,不是说床上的你进入梦境是通过一个门。

生命不是按我们的视角来理解的,佛法很接近实相。刚才说的念佛是指落在变现境中的你,因为你是父母生的,你认为你是有生因的,不会认为自己是变现的。以你为因的认知就是第一因,修学佛法只能学你听懂的,因为你是第一因,才有苦的觉受,学佛把背景作为第一因,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学佛告诉你念佛可以往生到极乐净土,你念佛就可以融入一心佛觉、回归到一心、安住在一心变现的佛净土。就和我们打电话一样,只要号码正确,发射塔接收再发射出去,对方就能接到你的电话。念佛也是同理,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虽然很远,但是都能和一心接上。

问:您的意思是说对于我们现在的因果关系,当我们站在六识看一心,分不清楚净土的清净、平等,念佛是在境外而不是在境里,那还能分得清这里是娑婆世界、那里是净土吗?

龙师:不能这么说,净土和娑婆的不平等是依根识,在净土看不到娑婆的差别,不能说梦里的你和做梦的你平等,这是两回事,净土与娑婆不在一个维度。我们现在不能两重缘起同时看,因为我们的认知有局限,凡夫生心不能无住,要无住就不能生心,生心无住不能同时。梦中的你严格地说是不存在的,佛说我们的认知是虚妄分别,佛觉是遍在的,整个法界都可以说是佛觉。我们落在层层的变现境里,个体认知不到整体,现在的你是以假我为你。

现在要把实相讲清楚,就要把大乘佛法的世界观讲清楚,一般人还真的接受不了。接受不了现在的你很苦,你只要念佛就能到极乐世界去,佛法就这么简单。但如果你要懂得刨根问底,我为什么能过去?那就得一点一点捋清楚了。佛法从来没有承认过人我、法我,这些都是假我,依假我而说你的认知,既然有假就有真,学佛就能找到生命实相,我们现在讲的就是实相展开的过程。

 

人间是生因的平台,天界是化生的平台

生活经验与生命的实相是两回事,你我的认知都有生因,我们都有生母,生因不同。大唯识讲六识平台是有生因的,七识天界是化生的平台,这两个平台道德标准、价值观完全不同,人道的好母亲,孩子快饿死了,你可以卖血、卖身,也要让孩子活下去,这是母爱。因为我们的环境没有母爱孩子很难生存,所以母亲是孩子的生因,做母亲的必须有我执,这孩子是我的,别人要抢我的孩子就不惜和他玩命,人间没有我执就麻烦了,没有我执人类就不存在了。天界不同,化生的父母把孩子扔在十字路口,行人路过,手指自然生出乳汁,往孩子嘴里一放,孩子就吮吸,十天以后长得就和成人一样了。天界的环境不是我们的环境,在天界孩子不会冻死、也不会饿死,天人的生存系统和人类不一样,化生的孩子不用放进保温箱,也不用护士看护,天界没有母爱一说,不是说天人缺乏母爱,是天界用不着。

六识平台和七识平台不同,六识是生因,七识是化生。生因平台生完孩子母亲要是不管,孩子就会死掉,天界的孩子是化生,孩子出生后放在十字路口,路人一过,手指自然生出乳汁,十天以后就和成人一样了。天人不需要母爱,我们这里母亲喂养孩子要准备很多东西,天界那里不用。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机理、显现不同的事,人间的理事搬到天界就不对了,天界的理事搬到人间也不适合。

念佛有能念的你,也没有能念的你,这么给你讲就容易糊涂,如果你糊涂了,就不适合听闻大乘,你知道学佛念佛就好了,听多了你会乱。如果你能够学习、能够接受不同观点,不管怎样还能一直学佛念佛,慢慢你就能明白生命的实相。了解生命的实相念佛有几种方式:实名念佛、实相念佛,了解生命背景就和实相念佛一样,佛法挺深的,不是那么简单。一种是你临终念佛往生到西方净土,在极乐世界成佛;一种是你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是佛,成佛是你世界观的转变,通过佛法的学习,把你的软件换成佛的软件,学佛转依佛的世界观,你就是佛,这个听明白了吗?转变思想是软件的事,不是硬件的事,这个理你得知道,学佛必须把实有的认知转成境界有。实有的你是肉体的你,百年以后就没有用了,人身载体是有使用期的。软件则不同,我们这里讲的是比喻,软件插在树上你就是树神,附在人身上你就是人,附在水上你就是水神,附在火上就是火神。科学认为生命的产生离不开蛋白质,但从识变的角度来说,梦里的你和蛋白质没关系,境界改变了因果关系就全变了。

学佛不能用你的的视角来套佛法,认知得转依向上,学佛要首先接受你不是你,如果不能接受,你的学习没有作用。你就是你,人生肯定会终结,你我一定得死,道理很简单。学佛首先得看《大般涅槃经》,经中讲到佛究竟是死了还是没死,佛死了你就别学了,佛没死,那死的是什么?没死的又是什么?《大般涅槃经》里提出了食身,同时还提出了法身,食身有生灭,法身没有生灭。一旦你接受了法身,学佛才有意义,你不接受法身,依食身学佛一点意义没有。修学教理使你对法身的觉知坚定不移,法身是遍在的,食身是相碍的,他只能在这儿,法身遍在是说你既能在北半球又能出现在南半球,既可以在梦里也可以显现在梦外,既可以在所相也可以在能相,法身和法界是法异名,法身就是生命的实相。实相念佛就是念法身,佛开悟是觉悟自己与有情共一法身,佛开悟是在法身上的觉悟,不是在色身上的觉悟。你还得好好学习,学佛没有这么简单,为什么要讲这些,因为一次不可能把佛法全部讲完,就像十二年义务教育,不可能一堂课都讲完,学习要通过学前班、小学、中学后,再上大学。

 

先定位境相,再转依境觉,最后到一心佛觉

从境相转到境觉,境觉再向上转依到一心佛觉,你才能理解法身教法。个体的视角很难理解境相化身的教法,你在社会生活里有性别、年龄,这些不用变,变的话就麻烦了。在生命的层面,你必须接受个体即是境相,有境觉才有境相,梦境里的你只是一个境相,梦境里的一切都是境相,境是活的,境相才能活,不能说这些是物质,这些是精神,物质和精神只是落在境相里的虚妄分别。如果从识变境来说,识是活的整个境就都是活的,学佛要记住梦境的例子,就能很好地理解佛法。先把你定位成境相,再转依境觉,最后到一心佛觉。生命的存在不可能仅限于地球,对于普通人学佛,确实没有必要懂得这么多,学校是把你们当老师培养。人死了以后觉知落在色身上肯定不能连续,觉知和身体绑在一起的结果,就是虚妄分别。

小乘佛法是针对个体境相,天界教法最高是个体境智,大乘佛法是通过境觉来讲,菩萨投胎还有隔阴之谜。在天道讲境觉天人听不懂,就连大梵也听不懂,佛法太超前就和没讲一样。你说的是小乘《阿含经》的内容,讲大乘有一部论叫《显扬圣教论》。《瑜伽师地论》和《俱舍论》,都是在经部和有部的层面,只有个别内容透出菩萨乘的教法,瑜伽师有十七地,菩萨有十地,瑜伽行的重点不在菩萨乘,就像初中讲数学和高中、大学讲的内容不一样。

问:刚开始觉得唯识教法的重要了。

龙师:唯识今学讲的唯识教法,是从凡夫的唯识上展开的,菩萨的唯识不同,真谛三藏讲的三无性论,对应的是《显扬圣教论》,这论是玄奘法师翻译的;《大乘唯识论》对应的是《唯识二十论》;《转识论》对应的是《唯识三十颂》;真谛三藏讲的是菩萨的唯识。佛的唯识是依《入楞伽经》、《解深密经》、《大乘密严经》,这是佛的唯识。法相唯识有不同的层面,学佛想上来一口吃个胖子,你消化不了,十年教育是必须的,我们讲得已经很快了。学佛首先得从色身实有你的认知转成境界有,这就很难了,如果你真能转成境界有,就不会问念佛的问题了。传统佛法没讲境觉,学佛得深入经藏,过去很多出家人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出家人受的教育比社会要低,古时候出家人地位很高,有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出家。后来佛教逐渐演变成老弱病残的收容所,宗教信仰整体水平下降,只能讲说做人作为社会道德的补充。

《菩提道次第广论》和《瑜伽师地论》讲得差不多,宗喀巴大士传承阿底峡尊者,阿底峡是藏王请来的印度高僧,阿底峡是噶当派的创始人,修建了噶当寺,宗喀巴创建了格鲁派,尊阿底峡为导师。当时的萨迦派说格鲁派是显教,因为密教在当时的风气不好,很多贵族喇嘛喝酒娶女人,看起来和社会普通人一样,宗喀巴为了整顿风气,把帽子反戴僧衣反穿,世人称为黄教。密教修学里有双修赫鲁嘎及增息怀诛的修法,密乘修法容易被外人曲解。

小乘持戒是界定你的行为,行为上不犯错误,就是声闻乘持的戒,小乘有想法没有事实不算犯戒,现在的法律也是这样,没有行为没办法界定。大乘菩萨戒就要难多了,菩萨戒主要是戒心,守大乘的戒不要有非份的想法,有邪念就是犯戒。学佛得发心,学大乘得发菩提心,要好好学习经论,发菩提心才能进入大乘佛法修学。小乘不是,小乘管理好自己,守戒念佛同样可以解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