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唯识名相:念佛是谁

(2022-05-11 19:15:57) 下一个

60.念佛是谁

宗门习语。念佛是谁,即是你是谁?宗门不去纠缠所相里的倒正,而是直指能相,从能相上起步开导行人。若对能相的定位有问题,那么基于有问题的能相展开的一切抉择都是有问题的。直指能相,也就是引出背景,进而引出能变背景的。(延伸

 

佛法观修必须得从作意开始,现在的你还不能离开作意,六识的平台本身就是作意的平台,你的作意到这个平台支撑不了,就是禅宗讲的虚空粉碎时,佛法修学有两种,一种是密宗根识的忙,天天修法,让你能不错用心,你是没有时间错用心,你在法座上专注就得花去近18个小时,剩下就是休息的时间,一天24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还有一种就是禅宗的修学,挂上一心同样不错用心,但是一般人做不到,就像禅宗参禅要起疑情一样,平时你挂不上,是因为你的疑情未起,父母未生前你在何处?念佛是谁?拖死尸的是谁?这些都是疑情。

没有答案的疑情才能使行人挂上,一直挂到六识的心力支撑不住,身心才能放下。突然之间心念不起时,大地平沉清净光明自然现前。所谓桶底脱落,遮蔽心光明的习气挂不住,从意根中脱落,使其摄藏的心意意识得以显现。这个方法是一剂猛药,基于本自具足的一心佛觉,使背景的七识觉照,以两重识变而得以显现。这个七识意虽然是幻,但是高于六识的认知,不懂得法相唯识机理,盲目参禅往往憋得脸面肿涨,却不得要领。虚云老和尚一挂就是100年,禅宗行人甭说这辈子,下辈子都能挂上,香严祖师击竹开悟就是挂上疑情的结果。实际挂上就像支撑平衡的那一点,加上一根羽毛都能让其塌掉。

禅宗的参悟不是什么具体的事物,禅宗参的话头,是念佛是谁。话头的参悟不一定有答案,参话头重在起疑情,这具体的说法很难讲。禅宗行人基本上都不按常规出牌,参禅的学人大都不在世间的状态里。虽然不住世间,却又能与世情相和。

 倾听心念不是指我们的声闻,一心阿赖耶识有很多层面,倾听只是内观的一个方便。黄老讲过行人断见思惑,如断四十里流。佛法倾听内观的范围,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到无色界的就不是根识来听了,需要启动意根里摄藏的心意意识。佛法观修说起来简单,实际的倾听包含背景的心念,从有念到无念无住。无念就从根识转依到意的层面了,一心的功用上上摄受下下,藉此向上就可以融入一心。参话头起疑情是直指一心,见性成佛,不是简单的渐进,禅宗参的念佛是谁,是顿悟法门。

依大中观的讲法,汉传佛教的佛法修行,没有区分能相跟所相,佛法观修多是在所相里,就跟哲学家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都是落在所相里谈,要是能分出能相跟所相来,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就很好解决。因为先有提问者,才有鸡跟蛋的问题,汉传佛教只有禅宗是在能相上讲说佛法,念佛是谁就是直指能相的教法,同样大乘佛教是在能相上安立,而小乘佛教与外道,都是在所相里学佛。所相里学佛是由你来做主,能相学佛是由佛做主,所以能相跟所相的差距很大,在能相学佛必须建立信仰。能相学佛的前提要接受你不是你,所相的你是有缺陷的假你,有信仰的学佛是佛做主,没有信仰基础的学佛是你做主。信仰在基督教里也叫臣服,学佛首先要明白,你在生命层面的觉知是无明,面对天地,面对造物主,你必须要臣服。臣服造物并不意味着,在生活层面你不能做自己的主。

怎样才能找到能相?天道能相解脱的是分段生死,而天中天的佛教解决的是变异生死。修法没有涉及到能相,是不可能解脱生死的,你们听明白了吗?落在生死当中的你怎么解脱,除非你能转依到,高于生死的能相平台,唯识观修叫做‘能缘变所缘’,这就是禅宗寺院里,经常看到 ‘念佛是谁’的机理,这‘念佛是谁’就是基于唯识的机理法则而讲,一提到谁,就涉及到能相的问题。这大家都能理解吧,这‘念佛是谁’实际上就是讲‘你是谁、我是谁’?这‘谁’字就与你拉开不同的层面,就不是一个维度了。我们现在说这‘念佛是谁’四个字,就把宗教讲的解脱与我们的生活层面,划清了界限,这就是大唯识讲的两重变现。

    所以禅宗的这句‘念佛是谁’非常重要,摄藏着能缘变所缘的唯识机理,佛在《入楞伽经》中讲到,修学大乘要入唯识见,才能解脱向上。佛法修学不能依你的认知,就必须突出能相的重要,所以禅宗有‘照顾话头’,要照顾就是这个能相。这个大乘佛法的观修秘密一旦解开,佛法修学就一帆风顺了。大乘佛法是在能相上建立的,与小乘佛法不同,声闻乘的教法是在所相上建立。所相上建立的一切法都是颠倒,佛说为虚妄分别。在梦境里的成就没有意义,在所相里你修气功发神通这些都没有意义。真正的大乘佛法是让你‘觉醒’,这觉醒里边就包含了,两重相依的唯识教法,佛说离世得见转依者。如果你在梦里继续执着,所谓的增减,来去与对待, 你的认知水平跟虚妄分别是一样的。

  居士:为什么讲心能转物?

龙师:所谓的心能转物是放在一层缘起来讲的,唯识古学讲果阿赖耶识,等于现在的你已经是识变的果了,果不生果梦里边的你无论做什么事情,也影响不到枕头上的你。落在梦境里的你,好像也在创造社会,但你的创造是没有实质的,只存在着你的觉受,能够认识到这点才能进入大乘佛法的修学。因为在梦境中的你是不能做主的,真正做主的是做梦的你。所以我们才说唯一继承佛法心髓的是禅宗,禅宗上来就说你不是你,在禅宗的佛法修学里,特别强调的是“念佛是谁”。这与我们世间的佛法有很大差别,我们讲说的佛法是在生命层面,与人间佛教的生活禅不同。生命层面的实相不能依你的认知来说,因为你的认知已经是果。在生活层面你的生机是来自于生命的背景,在生命层面看你所做的一切只是境影。这两种视角的结论完全不同。如果你学佛的见地没有转过来,那你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因为能做的你只是虚妄的影像。现在人学佛多数都卡在这里了,佛说我们的觉知是虚妄分别,由于颠倒梦想同步,我们很难察觉到认知的虚妄。所以修学大乘佛法不能用根识的视角来看,学佛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信仰。

修学佛法必须建立佛教信仰,才能超越根识的认知。禅宗讲“念佛是谁”,学佛要“照顾话头”。修学大乘要明白一心佛觉的法理,你接受了一心,你的佛法修学才能深入。达摩祖师讲佛法行人,“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依法相唯识,就是能缘变所缘,才能入唯识见。如果你把自己定位为观察者,置身事外,你的佛法修学将一事无成。

在藏传佛教的教法里,同样有显有密,藏传佛教各派的佛法观修,都有密续教法传承。大唯识即佛唯识的教法,判教是依相依理为显,即依你的认知修行为显,依变现理为密,即佛觉建立修行为密。禅宗说你不是你!禅宗寺院到处张贴的是“念佛是谁”和“照顾话头”,这些皆依变现理而说。问念佛是谁?如果念佛的是我,那这句话不是白问了么!念佛是谁?因念佛的你不是真正的你,这与佛在《楞严经》中说阿难不是阿难同出一辙。所以这句话含摄了如来藏的一切教法。照顾话头!不是照顾你的觉知,是照顾能变的一心佛觉!一心才是话头。你看禅宗这两句话,把三藏十二部经论全部提携了起来,说禅宗是大密宗是实至名归。禅宗道场讲的念佛是谁!照顾话头!这两句你要是真懂了,那你就找到了生命背景。照顾话头就是照顾生命的背景。念佛就是念如来藏。

真正触及到能相的教法,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只有汉地的禅宗,因为只有禅宗特别提出“你不是你”,提到“念佛是谁”。

大乘佛法的修学在显密各派都不是问题,佛法修行离不开念佛念法念僧,但很少提出“念佛是谁”,这恰恰不是问题的才是真正的问题,因为禅宗的修行触及到了谁,也就触及到了能相。我们看教下最高的宁玛派修学,宁玛派大圆满的虹光身证量,让我们感到很殊胜。只有天界众生是虹光身,天道是六道轮回的顶层,天道修行是依界智身,人道修行是依身智界,在识境中修行很难触及到能相。报身与化身的修法,从来没有讲到能修的是谁。只有法身教法才提到“念佛是谁”,这个讲法的依据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佛在经里特别讲到,“阿难不是阿难”。这与禅宗讲“你不是你”同出一辙,以后这本《楞严经》我们还要细讲。大乘佛法修学中,真正触及到能相的教法并不多。密教只在观修境里建立本尊慢。

在佛法观修境中升起本尊佛慢,等于说你不是你,你就是佛,变现境中的你与本尊无异,佛法行人需要等持自成本尊的觉受,否则座上是本尊,下座以后还是你,这样修学很难打成一片。禅宗的特点是直指你不是你,所以密宗说禅宗是大密宗!祖师禅的建立与古楞伽宗是密切相关的,禅宗的教法在法相唯识中都能找到依据,禅宗传承的唯识是在能相上的两重变现,护法一系的唯识今学不同,是在所相依相依理讲说唯识。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通过大唯识两重识变的机理,就会明白一切显现都是藏识境界,六识七识八识都在一心佛觉中圆成。禅宗的见性,见的就是法界一心识。密宗讲说的大圆满与禅宗的一心,都是法尔自然智!这个非常重要,一般的佛法教授很难触及到这一点。禅宗在“念佛是谁”,下边还有一句,“照顾话头”。佛法行人照顾好“谁”这个疑情,法缘一到,自然水落石出,就能解脱得大自在。

禅宗说为大密宗的机理

我们建立大唯识两重识变的观修体系,目的是让大家觉知什么才是真实。佛在三转法轮特别讲到,落在识变境中的我们,所执的一切都为颠倒。大唯识的观修是为禅宗的修学打好基础,方便大家收摄心念,参念佛是谁。密乘宁玛派讲禅宗为‘大密宗’,实际指导大唯识修学是禅宗的见地,密宗在施设观修境时,没有明讲唯识变现理,大唯识讲的是佛法观修的机理,不懂得唯识变现,无法建立佛法观修境。所以对于讲说唯识的禅宗来讲,密宗观修反而是显,禅宗的直指反而是密。宁玛派敦珠法王说禅宗是‘大密宗’,值得我们认真体会。

一心佛觉离能诠所诠,离能证智相。就如我们昨天讲到的,大乘佛法一定是在法能相之上建立的,具体到禅宗的修法就是“念佛是谁”,在“谁”字上起疑情用工夫。才能见到外在的显现都是心的形象。佛在【入楞伽经】里特别提到,“修学大乘佛法,必须入唯识见”,这里讲的唯识是能相的唯识,识变是来自上一重能相,而不是在你认知的所相,大家听明白了吗?这是大唯识两重识变的关键所在。为什么佛说修学大乘佛法必须入唯识见?入唯识见是入能变识,现在的我们已经落在识变境里了。我们认知的背景实际是源于能变识,《转识论》讲识变众生与法,同样是讲能相的识变,懂得入唯识见就懂得大唯识两重识变说。今学讲唯识义是依相依理,我们想把目前的杯子变没了,那就应该能做到,实际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的识觉已经是变现果,果不生果。佛说入唯识见实际是入两重唯识变现,这点很重要。唯识宗讲唯识性,多是落在所相里讲,唯识古学讲识变是在能相上讲,佛说的入唯识见一定是在能相上,而不是在所相里讲。重要的事要重复的强调多遍。

阿难说到如果我不是我,那学佛造业是由谁来做主?学佛一旦触及到能相,就会提出 “念佛是谁”的问题,修学大乘只有触及到能相,生命的空间才能得到开展,学佛就不会压缩在一重空间里,而无法离开缘起的相碍。我们经常讲,修学大乘佛法在人身后面,还有天身,在粗身里面,还有细身。密乘的修学就是在细身上建立。依佛法身这些都是方便施设,生命的实相是无间的。无间并不妨碍唯识变现,在两重识变的幻境中,依然可以建立四重缘起的佛法修学。依法相唯识如来藏,生命的背景被依次打开。如果要拍电视剧,《楞严经》的剧情就相当精彩。业感缘起的阿难,赖耶缘起的梵天咒,真如缘起的大佛顶首楞严,首楞严三昧在《大乘密严经》里也曾多次提到。首楞严翻译过来,就是从始至终坚固不动的意思,实际就是讲一心佛觉,佛在《入楞伽经》里,讲到诸法显现是藉诸识藏、诸识聚、诸识显,如来藏藏识即是如来藏功德。依佛觉天道、人道、轮回、涅槃都是藏识境界。心意意识的变现,依一心也可以说为菩萨的秘密善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