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唯识名相:醒位,梦位,梦,幻,非作意于梦境

(2022-05-11 18:29:29) 下一个

53.醒位

大唯识梦喻中的做梦者。

 

54.梦位

大唯识梦喻中的梦中人(境智境觉仍属梦位,只要没醒就算梦位)。

 

55.梦

大唯识梦喻中的梦境。

 

56.幻

两重识变不同时,则以梦喻说明,两重识变同时,则以幻喻说明,即两重相依。

(延伸

《金刚经》里有一句话,大家都很熟悉,《金刚经》说如果你能读懂,经中的四句偈就能懂得佛法的密意。历史上很多人都在找这四句偈,实际这四句偈大家都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四句我们都会背诵,怎么还是不明白呢?那要看一看,我们是怎么理解这四偈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好了,梦幻泡影都是假的,我们多是这么理解经文的,因此梦幻泡影就这样简单的读过去了。你要是这么看佛经,你永远也看不懂这四句偈,你要把梦、幻、泡、影分开看才对,实际佛经讲的是四种不同的状态。尤其是梦,这个梦不是简单的理解成假的不实的,就可以过去了。刚才我们讲到,这梦实际有两重属性,简单讲梦有两层。我们大家都做过梦,可我们身在梦里却不知道这是个梦,只有当我们醒来才知道,刚才发生的一切原来都是梦。在醒后追忆才能发现刚才发生的一切是在梦中。那么我们为什么当时不知道这一切是梦呢?因为我们在梦里觉知,跟梦境是同步的。同步是修学大乘佛法非常重要的概念,你这个弯要是绕过不去,你永远不会明白佛法,到底是在说什么。

当我们坐在正在运行的火车上,你和对面的乘客相对于运行的火车,却是静止的,火车虽然在移动,在火车车厢里的乘客,彼此却是相对静止的。我们再把场景放大,我们现在听课是静止的,但我们生活的地球是运动的,地球不仅自转,而且还公转,为什么我们感知不到呢?因为我们跟地球转动的环境同步,如果我们在宇宙空间站,就能感觉到地球的转动了,当然我们通过日出日落也能感觉到地球的自转。还有一年四季的变化,代表地球的公转,一旦你的觉知与你所处的环境同步,我们是感知不到整体环境的,因为它比我们的觉知范围要大的多。

所以说佛说我们是无明颠倒,说有情的认知是落在虚妄分别中。但是我们是感觉不到的,我们认为自己的大脑挺清楚的,不清楚大家坐在这儿干什么。这就有了一个误差,实际佛的觉照比我们的认知要大,佛的觉照包括显现,也包括存在而不显现的事物,同时还能觉照到显现而不存在幻象。佛说我们的认知是无明颠倒。因为佛的觉照,跟我们不在一个层面,所以佛才能看到,我们认知为实有的事物,往往是显现而不存在的幻象。大家听明白了吗?就好比我们在火车里,观察彼此是静止不动的,佛能看到我们的不动,同时也能看到我们随着火车一起在动,看我们随着火车动的同时,又能看到我们在火车车厢里面的不动。佛看人类在地球的活动也是同时,能看到地球在自转及围绕着太阳公转,也能看到我们在地球上的不转,同理佛看梦中我们的身体随着心念在动,也能看到床上我们身体的不动。

佛法讲的天国净土不在根识的认知范围内,我们在识境中暂时还认识不到,但是也不是一点消息都没有。比如说梦的体验就给我们,预留了一个向上的意识通道。虽然人类的梦境是六识的七识,仅是境识意的降级,我们能体验到的梦大多很短,杂乱且不是很清晰,但是梦境的存在使我们体验到了非识境的存在,只是我们醒后没有认真思考梦境的密意,当然我们离开佛教,也不会如理的思考,佛在《金刚经》里讲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听后只认知到梦幻是假,就不再深究了,这就是我们学佛的现状,这样看佛经你永远看不懂佛教的密意,什么是梦幻泡影,先要说清什么是梦?什么是幻?梦与幻有什么不同?梦境是两重相依,幻只是一重。我们都照过镜子,出现在镜子里的你就是幻,这是一重。而梦境不是,做梦的你和梦中的你是两重。泡是指暂时聚合的水泡,很快就会消失,稍瞬即逝。影就是光照形成的影子,我们讲的如影随形,这些代表着不同的境相,佛法借用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来启发我们内在的觉知。佛法是在用比喻的方法,来唤醒我们对显现存在背景的觉察。

佛依三转法轮的法相唯识说,指出我们的认知是虚妄分别,虚妄分别就是不实,我们认知的现实只是颠倒梦想的幻境,学佛而不认同佛说,那就等于佛说错了,

我们在讲《华严经》时说到,佛在经中讲到,所有大乘法会提问的菩萨,都是“乘佛威力”。因为只有藉佛的视角,菩萨才能见到生命的全象,没有佛的觉照加持,菩萨是没有办法提问的,落到幻境中的我们,只能见到虚妄分别的幻象,这与佛讲的生命实相是不一样的。

在大乘佛教里,佛经常讲到轮回众生是颠倒梦想,指出迷乱的众生身陷幻境而不觉。暗喻众生与佛的觉知平台是错开的。

因为梦里的你是不真实的,虚幻的你怎么转依向上?瑜伽行讲转依是指意识的转变,色身的你如何转换。

 我们为什么一直说,还没有真正开始给大家讲佛法,通过修学《入楞伽经》等大乘经典,修学佛法入唯识见,才能接受现在的我们是在梦里,能接受在梦里的我们,就应该接受真实的觉醒的我们。真能如此所有佛法观修的标准就不应依假我来建立,应该依真我才能建立佛法离幻的教授。

在梦幻中建立的教法,只能与魔和外道同步,因为他们代表的都是不实。因为内缘身心外缘世界的我们,以及五蕴十八界,究其实质都是虚妄分别中的幻像。在人类认知的平台上跟我们相应的都是生灭法,都是幻生幻灭,没有实法可得。

站在佛觉上看,我们学的这些没有一样是有用的。有你就有用,幻境中有假你就有用,轮回里的一切,包括见闻觉知都是跟假你配套的。

空并不代表幻相非有,因为幻相是依病眼而说,当体即空不是空花,而是空花的实有。

修学大乘佛教,仅有根识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如理开导出心意意识,在六识平台的学习,只能了悟六识携带的信息,见不到七识境觉的变现,感知不到自身已经站在一心八识之一分的阿陀那识,变现的识体平台上。由于你一直在用根识分别外境,不知自己分别的只是识变的幻境。

我们对佛的定义是大觉,大成就者,成佛要通过累劫的修行,才能从无明幻象中觉醒,成佛就是觉悟到生命的实相是不增不减的。

 一心的状态甭管用什么语言解说,我们现在的觉知都没有办法契入,我们施设大唯识两重相依,这样讲一心大家才能看明白。我们只是换个角度讲说大乘佛法,间接地让大家具备佛的识觉。比如说到做梦者,说到梦境中的你,咱们先甭说这做梦者,这个我们暂时先不提,把这变现的梦境当作一个实事来说。佛法观修不能模棱两可,否则我们就没有办法接受转依了,因为六识平台的我们活在一个相对的世界里,我们要一层一层超越无明引发的幻象,习气不可能一下就消失没了。

我们不能把真实建立在虚幻的平台上。

我们现在的认知多数是颠倒,与颠倒同步使我们很容易落入虚妄分别。你在醒位看梦境的一切都是假的,但你跟那梦境同步时,看缘起中的一切就都变成真的了。如果你要是知道幻象是假,那梦就不存在了。

从佛觉一切一心识看外境都是幻有,非实有就没必要分层了,站在一心上你就不能给缘起下定义了,因为落入境中的你本身就是幻有,你下定义和没下定义的结果一样。所以到一心显现的定义就不一样了。

 你学佛一旦明白两重变现的大唯识机理,这人世间的死亡对你来说只是梦幻。

修学佛法唯识机理,就可以找到进入生命背景的入口。一旦找着那入口,你就能从幻境里钻出去,

比如闻香开悟的菩萨,思维这香从哪里来?是从树木中来吗?还是通过火烧而来?经过多重观察分析,发现最后找不到香的来处。如果在此就停止了,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香是幻,幻境中的一切是没有答案的。但这香味确实是有,可是找不到它存在的答案。而菩萨并没有停在幻觉,而是转身内观入唯识见,因此就打开了生命背景,这两重识变的幕障就撕开了。发现了非因缘,即非六根认知的因缘,非自然,不是自然生出来的,菩萨的认知开始向内在追寻,而不是停在外境的观察上。

要懂得七识平台是幻化境,与六识平台显现机理不同,人类不可能把眼睛移到脚下,在七识的平台则可以,同样梦里边的你是可以做到的。这事在七识平台是个常识。跟识境中的幻化魔术师一样,可以以人认知达不到的方式,显现出幻象。

看《成唯识论义释》中七识八识的证明,唯识教法的道名言有种子藏,种子聚,诸识聚,诸识藏,唯识观修有暖,顶,忍,世第一。还有种种相的施设。他们虽然是心识的幻化,但他们都有各自的功用。

佛法观修不是魔术,也不是幻术,与我们现在的认知不同,因为现在很多的瑜伽士专营祈雨、占卜吉凶之事,严格的讲这些只是佛法修学的副产品,如果学人没有正见,只是一个世间的巫师。仅仅在幻境中显现一些功用,这跟真正的藏传佛教的瑜伽士是有本质区别的,佛法修行的瑜伽士是什么样,就是能藉一心佛觉,由六识开导出七识,懂得向上依止一心的人,才是真正的瑜伽师。瑜伽师有两种:一种瑜伽师住在山洞里留着头发闭关打坐,就像藏地的米勒日巴尊者。还有一种像我们这样潜心学习大乘佛教的也是瑜伽师。做瑜伽师不一定不洗澡,不留长头发,这些只是修行人的一种外相。真正的瑜伽师是你能把意根中,摄藏的七识开导出来。这才是佛说的瑜伽行,我们这样讲是有《瑜伽师地论》作依据,佛法观修的目的,就是把生命的背景开导出来。但是生命的背景开导是有次第的,从六识这看,七识是背景。行人站在七识上,才能见到八识背景。

我们现在每个人其实都有离开身体,进入一个幻境的觉知经验,这就是我们人人都有的梦境。

在佛眼看来这世间的显现,都是心识的幻境,不是真的,

从两重殊胜的视角来看,不增不减、不来不去,这些都是常识、从两重变现的角度来说,显现的都是如幻的境相。

迦叶说无色界不是没有色的密意,无色界照样有色,进入到无色界这如幻的境界中,等于是进入两重相依的境界,行人能够知道这是识变的色有,同时知道色有只是幻有,有其像没有其实质,这个大家一定要明白,佛法这样讲就跟大乘教法的不增不减相合了,这就是佛自证的不增不减境界,同时又是佛的内自证趣境。

菩萨跟我们不一样,菩萨执的识见,是识变的报身见,这就是大乘佛教的见地,同样的环境菩萨藉大乘佛法,能见到外境如幻。因为他依的是两重相依的大唯识见,菩萨能够同时见到幻有和实有,即见到显现皆是非实有,所以显现对于菩萨的影响程度,就跟我们接受的程度不一样了。识有不是什么都没有,不是死寂一片,那样法界就没有生机了。识的定义是现境还自缘,识的真实义就是法界的生机,识能现境还自缘,一心佛觉也是同样的机理。

我们学佛可以把实有的认知变成幻有,这样就可以超越我们认知的局限,超越我们对虚妄幻象的执着。中观大师龙树菩萨有一个偈子非常好,“离梦得智眼,即离世间执”,就是离开颠倒梦想就可获得智眼,梦里边的觉知是不能叫智眼的,因为你的认知是虚妄分别,你的眼睛跟梦幻同步,这就是落入识境众生的现状。离梦得智眼,是因为你醒了,回看就和梦里的看是不真实的,

一切显现,都是一心佛觉的变现,我们这个肉身,不是生命的唯一,一但觉醒了,佛在圆觉经中讲到,“离幻即觉,不假方便”,即是“离梦得智眼了,即离世间执”。

佛在《楞严经》里说阿难,妄认幻身为我,以至流转轮回而不能觉知。佛在《入楞伽经》里讲到阿赖耶识,修学大乘要入唯识见,才能觉知识境缘起的虚幻

大唯识重新建立了立体的法界模型,包括在六识平台认知的现象,在七识平台觉知的幻像,在一心八识照见的生命实相。

我们经验里认知的生,住,坏,灭,在佛觉上看都是幻相。

佛法观修,必须以大乘佛教来建立,不能再依根识觉知的幻相。

佛法行人经历的生死,就跟舞台上演戏一样,扮演小孩子父母的出生和死亡,这样产生的如幻觉受就不同了。我们现在的认知,虽然没有与幻境错开,但我们可以藉信仰开导出本俱的觉性。

生命的奥秘很有趣,我们的经验在一心看来,都是落在梦境中的体验,所以佛说我们的认知是颠倒梦想。大家循着这个思路学佛,就可以把遮挡生命背景的迷雾一层一层揭开。修学到这里就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既然我们依六识认知的识境。都是一心的变现,我们的心识与外境实际都是识变,都属于一种境界,但落入境界的识,在观察境界时识跟境是同步的,我们看境中的一切就变得真实了,有如空降进入梦境的识,自然与梦境同步,所以你在梦境里的看,是以幻对幻,和以真对真是一样的看,这就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构成。

要正确表达出佛法的真意,就是跳出我们已经固化的认知局限。逐渐适应心识的幻化与心识的变现。能这样做的话,我们有些人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因为幻化中的有无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在幻境中可以有生死的觉受,同时又可以超越生死。因为这个有生死又超越生死的平台,本身就是一个幻境。否则你是没办法在生灭的平台上,来体会不生不灭的。因为生灭和不生不灭都是在幻境中达成的,法界的实相即不可以用生灭来命名,也不可以用不生不灭命名,站在我们这是没办法冠名的,只能强曰‘一心佛觉’或者强曰‘法性真如’。

依佛法的教授生命实相,才能层层展开,让我们体验到一心如幻的境界,把我执实有的认知破掉。

在大唯识两重变现下,我们认知的时间与空间实际都是幻化。

梦境是幻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实际说梦境也好说轮回也好,它们显现的基础都是无生,都是一心如来藏的功德。

当然我们现在实际是醒在轮回的境里。这期人生结束以后,又会醒在新的境里,体验不同的生命状态。当然一切有情,都是醒在心识的变现里。唯有佛菩萨能够超越心识,醒在法界里。最终都会醒在一心。在一心佛觉里根本不存在醒,因为不存在梦幻这回事。只有在颠倒妄想里,才存在这觉醒。你是依虚妄分别把自己作实了。

一切的显现都是自然智的显现,要达成这样的认知,我们的世界观必须要转变,大乘佛法的修学才能继续,如果你的见地转不过来,你的认知还停留在有生有灭的平台,就会与大乘佛法讲的无生格格不入。为什么?因为无生的背后是两重识变,识变不是一重缘起中的作意。它是一种心意意识的显现,识变的境界不是有也不是非有。所以他不会坏灭。因为他根本不属于生。我们的认知和外在的世界,都是心识的显现,显现的都是境相,这是两重识变下的觉照。在一重缘起中建立的因果关系,只有在二重变现下才能看到,因果是同时显现的,严格的讲心念似相续下的我执是不存在的。在醒位的你是不能享用梦中的果实,依唯识古学的教授,现在的我们只是果阿赖耶识,不是真实的存在,佛说有情的认知是虚妄分别,这些都否定了你的觉知。我们认知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只能说是幻境里的存在,活在颠倒梦想的幻境里,你还能修出什么?因为真实的你本身就不存在,第一因的基就不存在,就像解数学题,第一个步骤就推错了,后边的即使都对结果也是错的。

多数人学佛却没有办法接受佛的世界观。因为我们与佛觉之间隔着一层境。尤其是我们的认知与虚幻的背景同步,我们很难觉察到外境的虚幻,我们的认知没办法在梦中知梦,那怎么办?要想知幻离幻必须引用高一级的大乘佛教,接受佛法的智慧才能使我们的觉知跟幻境错开,一但错开你才能真正发现外境的不实。

能看的你是幻有,你看的即使是实有,最后还得回归到幻有。

释迦佛在自传中讲到,当年因歌利王嫉妒,被割掉身体上的肉而没有产生嗔恨,当年的歌利王就是后来的大比丘乔陈如。佛当时是一位忍辱仙人,国王带着侍卫与宫女到山里打猎,国王去追逐野兽。那些宫女就围着仙人观看,国王因此产生嫉妒,责怪仙人勾引他的眷属,国王要割仙人身上的肉。忍辱仙人说到如果我不起嗔恨心,希望被割的肉还能回到身上,最后仙人果然恢复如初。这忍辱仙人的能忍是有密意的,他是活在两重相依的世界里,他看这世界发生的一切,都是舞台上的演出,他的心识已经能觉知到境相如幻,在一重缘起看割身肉这事简直无法忍受,如果把这事放在幻境中,忍辱仙人看割肉就像清扫身上的灰尘一样,自然不会起嗔心。

。如果是两重缘起的话,就会定义我们的遭遇仅为梦幻,梦幻中发生的所有问题,本身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些问题的基是虚妄分别,是不实的。在佛眼看世间是不存在生死的,也不存在凡夫与圣贤的差距。我们认知的生灭是在颠倒梦想状态下的存在,没有必要去辨别其是真还是假。只要把梦中的你唤醒,就可以远离恐怖颠倒梦想,

量子力学,平行宇宙有点好奇?

     那些是站在我们的认知里谈的,在六识层面谈的,科学是在我们的认知里讲的,在变现境里的科学认知都是幻,一句科幻就都包括了。现在科学建立的量子物理学,得出物质只是人类大脑,认知的一种幻象,包括我们感知的时空,同样是一种幻象。可以从侧面来论证佛法的真实,

  那么我们的认知到底虚幻在哪里呢?或者说我们的认知究竟错在哪里呢?人类认知外境必须通过根识,佛说我们的认知来自八识阿赖耶,我们通过前六识,来探讨生命的实相,我们是以个体生命跟外境互动。佛法唯识讲到,这个外境实际是由心识变现出来的,这种说法与我们修学的密法不同。密法只是把我们的认知施设为心性,外境施设为法性,法性包括心性。普遍认为境在先,认知在后。先有地球的出现,然后才有人类,人类的认知叫心性,宇宙的存在叫法性,心性法性都是空性,我们认知的空性也叫平等性。

我们现在通过大唯识二重变现的修学,实际就是菩萨乘的唯识,还不是佛乘的唯识。佛乘的觉知直接讲到一心,法相都是一心的显现,但是一心的显现到我们的认知这,已经隔着几重变现境了,这就造成我们认知的颠倒。

大乘佛教的教义有别于其他的宗教,很少讲到宗教的权威,对生命的显现有不可思议的解读,多用幻像来告诉你要用智慧,才能出离无明,远离颠倒妄想的识变,最终走向菩提正道。

佛菩萨的成就,是藉佛法观修得到的。不是依逻辑推理,就能解脱出离幻象。

大中观讲心性和法性,佛法的观修境要与你的生活境等持,而且要求行人睁着眼睛入定,要骗过你的六识,必须得超越六识调动七识意才能做到。如果你闭着眼睛观修,睁开眼睛就会见到识境,这二个不同的境相很难交织在一起,这样的观修境还是作意在你的六识层面,只有启动七识意,行人才能融入到观修境中。就像是我们现在经历的识境,就是第七识意的变现境。佛法观修就是要我们作意出六识的七识,等于你是睁着眼,在面前作意出幻境,而且与面前的识境等持,这样才能进入意的变现境里,必须等持识境与观修境,行人才能悟入认知的外境都是心的行相,我们不知道平时的所缘境是虚幻的,因为我们的认知与境同步,行人融入观修境后,就会忘记这是观修境,你此时的认知已经跟观修境同步,那时你就分不清观修境与识境的差别。刚开始是作意,慢慢就能做到等持。

我们讲的佛法观修都是施设,目的是为了让行人的觉知,能透过一重缘起的幻象。

我们都活在生老病死的幻象中。

幻境中的一切,超越了因果的认知。一定要超越因果

两重观修是是超越缘起的,因为识变与自缘不在一重的时间里,一重缘起中的时空,是上一层的识变。大唯识建立的修法,以离幻为要。修法不在一重的胜义世俗的对待里建立。

如《楞严经》里二十五位修圆通的菩萨,落到境里都是借假修真,依幻修幻依幻离幻,他们之所以能透脱出来了,都是借助一心佛觉的开导,这样讲不是说我们马上就能透出来,站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这一世的梦幻人生醒了,你的六识梦境平台没醒,还是不成。

我们学佛首先要矗立一个唯识正见,就是所有的法相都是一心的投影,接受大唯识两重变现理,把能缘的你和所缘的外境都变成所缘,把现实世界下放到梦境中去参学。落到梦境里边化身的你,梦境外报身的你,都是法身一心的投影,大乘佛法是由上向下施设观修次第的。我们现在可以转过来施设现在的我们是幻,外境也是幻,我们认知的一切都是上层识觉的投影。

修法一定要挂在一心上,才能实现两重看世界,就能照见这世界就是识变的幻像。

佛法修学真要入门的话,必须要知幻离幻,我们其实是活在一个识变的境界里,这和我们学佛有很大关系。

佛法修学要想进入状态,克期取证是很好的方便。专修与散念的效果差距很大,适当的远离社会生活,专修佛法效果截然不同。

佛法修学的心理有一个渐进的成熟阶段,不可能一下就达到净土的水准。虽然轮涅的显现,在一心佛觉上看都是幻境,都是如来藏功德。具备这些体会需要定期的佛法观修,如果你有空闲时间,进行半个月或一周的闭关专修,就可以建立净相的相续,这对于初学的觉受冲击力是比较大的,初学没有觉知幻境的观修基础,就没有办法建立坚定的信念,即使住山也不能安住在观修境里,佛法观修见地不明,反而会把境界做实,出家不等于出离颠倒梦想。即使登地的菩萨也要面对很多境界的考验。在缘起境界里,声闻乘依根识很难出离。只有发菩提心修学大乘,入唯识见才能悟入两重变现,等持在坛城观修与生活境里的觉受,悟入一切显现皆是心识的变现。

只有修学佛法,才能静下心来体悟人间的幻境

在大唯识二重变现上看,只有染净的相和名,而没有染净的实质。因为染净都是变现境里的境相,在变现境里的一切对待,都是虚妄分别,都是没有实质的幻相。但在一心佛觉来看,都是如来藏功德的显现。

佛在《胜曼夫人狮子吼经》讲到,有情将来都要到大自在天去做天主,真实去体验变识的幻现。想佛不用怀疑,

佛法观修的次第也是在幻境里面的施设

我们现在连梦幻都分不清楚,科学证明人类的大脑分不清楚实境与幻境,等于我们现在的觉受都是浮云。

虽说是现境还自缘,我们认知的识境与智境,还隔着一层。天人认知的是幻境,可以直接自缘心识的变幻,佛在《金刚经》中讲到梦幻泡影,是指不同的层面。我们在梦里的认知与醒位不能同时,而幻是可以同时的。

佛说的无生与现代人感知的幻生,有本质的不同。佛法的背景是一心,现代人的背景是个体阿赖耶,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不足,才能生起回归本源的愿望。有强烈的出离心,才能出离无明的魔幻,而趋向整体生命的真实。有这种出离心,你才有机会修学大乘。

六道轮回虽说是虚幻的,对于落入轮回的你我,幻境的显现还是真实不虚。如果我们能够真实的生起觉照,那么一次就好,我们认知的世界,就会由平面变成立体的,是多维度的法界缘起,感谢生命!

修学佛法有了大唯识做金刚桥,我们就可以超越心意意识的幻境,直接趋入生命的实相!

天道七识平台的天人,可以直接生活在自缘的幻境中。

藏传佛教是睁着眼观修坛城,睁着眼看就可以把梦境变成幻境。这就是人跟天人的差距。

佛在《金刚经》里讲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听后只认知到梦幻是假,就不再深究了,这就是我们学佛的现状,这样看佛经你永远看不懂佛教的密意,什么是梦幻泡影,先要说清什么是梦?什么是幻?梦与幻有什么不同?梦境是两重相依,幻只是一重。我们都照过镜子,出现在镜子里的你就是幻,这是一重。而梦境不是,做梦的你和梦中的你是两重。泡是指暂时聚合的水泡,很快就会消失,稍瞬即逝。影就是光照形成的影子,我们讲的如影随形,这些代表着不同的境相,佛法借用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来启发我们内在的觉知。佛法是在用比喻的方法,来唤醒我们对显现存在背景的觉察。

佛看缘起中的一切,都是发生在梦幻中,在醒位看梦位里的存在都不真实。

通过修学《入楞伽经》等大乘经典,修学佛法入唯识见,才能接受现在的我们是在梦里,能接受在梦里的我们,就应该接受真实的觉醒的我们。真能如此所有佛法观修的标准就不应依假我来建立,应该依真我才能建立佛法离幻的教授。

用梦境来比喻,空如来藏是好梦,说为藏识的如来藏是不好的梦,而不空如来藏就是一个梦。在醒位看梦实际没有必要细分,梦境是清净的还是杂染的,就跟佛说的病眼见空花一样,不要分别空花的来去,如果你分别他们的来跟去,空花就变成了实有,病眼见空中花本来就是虚妄分别,空中花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空花当体即空,但是空并不代表幻相非有,因为幻相是依病眼而说,当体即空不是空花,而是空花的实有。因为空花显现的相是没有实质的,进一步讲空花的本性就是空的,这样讲就开启了佛法中观的教授,实际空花的显现是心识的变现,这样讲就触及到大中观的自解脱。大中观认为自解脱已经超越缘起,大圆满的教法,也同样不能在缘起层面认知,要把缘起法后面的境带出来,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自解脱,因此两重相依的大唯识中观,也就应运而出。

2017

学佛要明白一心佛觉,就是一个大幻化网,这样讲等同于佛法大瑜伽的内容

如果要没有一心的定位,那你谈幻境讲观修都没有意义,因为你看不到显现是幻,你讲的幻只是一个名言,严格地讲你不知道幻还好一点。我们最近学习的《莲师三部曲》,莲师修学三藏向上师吉祥狮子,汇报外境是幻。吉祥狮子说你这觉知没有用,然后莲师继续修学密咒,亲身体会到了幻,能自在的从幻境中出入,而吉祥狮子却说这也同样没用,因此莲师最后才放下身心,这你们都还记得吗?这些见地都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学佛为什么进步不大?佛法由你来学,怎么能产生真实的觉照,现在的你根本就看不到外境是幻啊。

 我们看外境是幻,是看太阳光影的移动,看时间飞逝,这不是佛法讲的幻,你看昨天过去了,年龄又增加了,这种幻没有多少智慧。佛的智慧是看当下的显现如梦如幻。梦境里边的你不知道外境是幻,就跟你现在的认知是一样的,学佛明白这点非常关键。如果你能直接见到实相,你就已经成就不用再学了。实际你我当下见不到境相是幻,

密乘修学有观修境的施设,密乘观修要睁着眼,等持识境与喻境。这样你才能知道外境是心的行相,识境与喻境都是幻境,行人的觉照才能与境错开,禅密修学是一个道理。

对于识变自缘的天道来讲,生死只是幻化网中的游戏。

天人的游戏是幻化网,幻化网上的摩尼宝珠光光相摄,其乐受要高出人道不知多少倍。

因为落在缘起中的你,觉知跟幻境是同步的。

佛在《心经》中讲到诸法空性无相,谈到无生无灭,无垢无离垢,这就超越了我们在缘起中认知的善恶。没有垢也就没有不净,般若法中不存在离垢,存在的只是不净的幻象。

 佛把六识境比喻成梦境,把七识天道比喻成幻境。

佛在《金刚经》里讲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梦和幻不同。梦是隔了一重境,幻可以直接认知。你不能直接认知梦境。因为落入梦境的你,认知跟梦境是同步的。

不同识体平台的功用不一样,否则就没有六道轮回的生灭幻化了。不同的幻化平台,在一心佛觉看来是同时存在。

最早我们翻译佛经时,依中观把般若翻译成了空性,空相对于有,严格地讲这个空性的翻译是有问题的。比较确切的应该翻译成幻性,幻性就超越有无的定义了。

严格说梦幻即超越了空也超越了有,而且梦是两重,幻是一重,如果你能接受佛法,接受一心佛觉的教授,看显现就不能叫梦幻了。因为佛

法讲到了三个真实,真实之利,真实之际,真实之慧。

佛在《入楞伽经》里,说世间显现如梦幻,佛在三千年以前就这样讲了,大乘佛法是人类共享的,是高级生命都应具备的觉知。我们修学佛法的过程,也是发现生命实现的过程,佛法的审美是高级生命应该具备的认知。

天人与菩萨认知到显现是幻象,可以直接面对问题,分析发现问题的实质并不真实,这是二转法轮教法的特色。但无论梦境与幻境,所有

的视角都没有离开识境,都是在我法二执的范围。

梦境是你在事后才能觉知的,幻境是你当下就能认知的,在佛法观修境的施设,跟天人的平台是一样的。行人进入密法观修,实际上就开始了一个造境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机理,就是法相唯识的变现理。

佛经中经常举阳焰的例子,夏天我们开车时,路上有时会现出成片的水影,远远看去就像水一样。阳焰的特点很奇怪,就是它不是水,却能显现出水的相。佛看

我们认知的世界,虽然能显现出世间的相,却没有世相的实质。我们只有站在变现境中,才能接受佛的这种说法。

佛在经中还举过转火轮的例子,夜晚转动一个火把,在远处看就是一个火轮。我们眼睛看东西,有一个速差,超过一定的速度,看连续的光点就是一个火轮,幻象如阳焰如举火轮,

凡夫的认知与梦境同步,只有佛觉跟梦幻不同步,所以佛说我们的认知是虚妄分别,是梦幻泡影,学佛只有跟梦幻错开,才能见到生命的实相。

佛法不能仅从我们这边来讲,还要从佛觉那边来看,将来我们要讲一心佛觉,具有上上接引下下的功能。站在境觉看境像自然是幻化,佛法修学不能以幻化为基。唯识今学说幻相不能作为所缘,但是落入幻境里的有情,觉知与幻境同步,都以幻相为所缘。依法相唯识两重变现,变现境一定是幻境,幻境中的有情一定以幻为所缘,

为什么不能认知显现是幻?因为落在幻境里的我们,觉知与幻同步,当下要觉知幻境,必须得错开根识。

小乘观修四谛十六行相,都是在幻中修幻,禅宗祖师讲学佛是做梦中佛事,建立水月道场。《圆觉经》讲,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但是我们很多人没有听明白,觉幻是要错开幻境的,否则你觉的幻只是别境的幻。你觉知到梦境时,意识已经不在梦里了。所以佛说的觉幻即离,跟你认知的离幻是两回事。你要觉幻必须接受七识、八识的存在,佛说六识平台是幻境,因为佛是站在七识背景而说。对六识平台的你,实际不存在觉醒,因为真实的你从来就没睡,你只是醒在变现境里了。学佛要想觉幻即离,就必须依佛觉,开导出意根中摄藏的心意意识。否则这觉幻即离的觉,你永远不可能达到。

法界中存在着维度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世界就有不同的梦幻空间。接受根识认知的是幻境,幻境没有必要改变,学佛的目的是离幻。

藏传佛教讲的中有解脱,同样是识的变现境。我们认知的现实,就是幻生中有,学佛认知到中有的非实,就能生起真实的觉醒,即一切显现都是藏识境界。

中观依相依理多用镜喻,跟我们用梦喻说变现理不同,幻境是可以直接认知的,你照镜子,镜子里的影像虽然是幻,但你可以和他在镜子里互动。梦境则不是这样,梦中人与做梦者隔着一重境,彼此不在一个层面无法认知。

简单地说天道信仰的建立,跟我们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我们这里的生是实有,而天道的生是幻有,人道和天道的认知有着根本的区别。

根识的认知没有办法觉知到当下是幻。

法相唯识讲落在变现境中的你,无论多么聪明都会有具生无明。无明不是讲年老痴呆,我们当时给大家讲过,包括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都是无明,因为落入变现境的根境识,觉知与幻境同步,只能在幻象中讨论识智执。

大乘佛法讲世界是大幻化法,大宝法王说过,我不好意思告诉你,世界就是一场梦

我们在缘起看到的显现,依两重识变看法相都是唯识变现,密乘说为明空双运。我们定义的法相种种名言的施设,从唯实变现讲都是假名,都是识变境界。包括我们在缘起中定义的法性、真如、自性、空性、佛性、种种名言,这些都是识变现下的定义。是果阿赖耶识的变现,我们认知的影像都是识变的幻影。我们对幻影的命名,本身就是虚妄分别,

“佛以智悲视世间,彼实犹如虚空花,不可说其生或灭,故不能说有或无”,佛出世间,如入虚空花里,如入一场梦境里,如入楞伽城,如入幻想境,可说为入不可入。这样讲大家能转过来吗?楞伽城相当于虚空花,相当于一梦境,相当于幻想物。

“一切有情,自性如幻如影,非由缘生”

《入楞伽经》刚开始的那几句偈颂,“佛以智悲看世间,彼实犹如虚空花;佛以智悲看世间,彼实犹如一梦境;佛以智悲看世间,彼实犹如幻想物”。

只有一心佛觉是无间遍在的,菩萨修行只要挂上佛觉,就不受识变幻相的影响。

心佛觉幻化无量华藏世界

依七识意看六识的显现完全是幻境,密乘说为明空双运。

梦境幻境与三摩地的禅定境界,都是识变现境

佛说“如是心生,如是境生” ,显现都是一心如来藏的幻化游戏,密乘说为大幻化网。

 

 

 

 

57.非作意于梦境

依《楞伽经》:一心佛觉“非事于有与无”。天道执第一因能相为实有,而一心佛觉则是唯心自现,如同梦境不能被设计,不是通过某个基作意出来,是为非作意于梦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