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后雨前的博客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个人资料
正文

维京时代留下的千年吟唱

(2022-02-02 09:59:43) 下一个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公元375-550年间称为"黄金时代"或"迁移时期" (folkvandringstiden),550-793年间称为"文德尔时期" (vendeltiden),793-1050年间称为"白银时代"或"维京时代" (vikingatiden),分别对应于半岛铁器时代的早、中、晚期。维京时代是欧洲古典时代和中世纪之间的过渡时期,是斯堪的纳维亚的生活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年代。维京人靠创立海盗霸业威震全欧洲,他们的殖民地包括英格兰的丹麦区、基辅罗斯、法国的诺曼底等,以及昔德兰群岛、法罗群岛、冰岛和格陵兰岛,还曾不定期地在北美洲纽芬兰居住过。

直到维京时代末期,北欧才出现独立的国家和国王,但那时的王国只是Mälaren大湖周边地区,不是现代意义的瑞典。图为瑞典19世纪著名画家Carl Larsson的作品《隆冬印迹》,表现维京时代异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隆冬季节在Uppsala神庙举行的献祭盛宴。这个节日其实是圣诞节的前身,最早是古代北日耳曼民族在冬季庆祝的"耶鲁节",在瑞典称为Jul,接受基督教化后才与圣诞节合并,圣诞晚餐也从这一献祭盛宴演变而来。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Uppsala神庙是北欧神话里阿萨神族 (Asar) 的中央神殿。

北欧神话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 (不包括芬兰) 特有的神话体系,其口头传播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2世纪,形成时间晚于希腊、罗马等著名的神话体系。北欧神话是基督教传入之前的原始多神宗教的组成部分,但从来没有形成一个连贯的宗教体系,更多是由传统和价值观念构成。维京时代是北欧神话的全盛期,将冰与火视为宇宙的最初原质,是严酷自然环境的投射。在北欧神话里,宇宙是一棵巨大的"世界之树" (Yggdrasill),男人和女人的始祖分别是梣树和榆树。环绕大树的是北欧神话中的著名反派 —— 中土巨蛇"耶梦加得" (Jörmugandr),这是一条咬着自己尾巴的蛇,表达了一种"无限"与"循环"的理念。

大树支撑的世界分为三层九个国度:上部是阿萨神族居住的Asgård,这里最华丽的宫殿是主神Oden的英灵殿Valhalla;中间是包括维京人在内的人类居住的中土世界 (Midgård),树皮是山峦和深谷,露珠是大海和湖泊,苔藓则形成里程碑式的森林;下方是死亡王国 (Nifelhem),那里是永恒的冬天;世界的边缘是众神之敌巨人族居住的Utgård,大树上还有精灵和侏儒的家园。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托尔金 (J. R. R. Tolkien) 创作的《魔戒》(Lord of the rings) 等奇幻系列小说,就取材于北欧神话传说,书中的中土世界是神秘的山毛榉林。

世界上大部分神话都描写创世的荣光,但北欧神话却着力于描述毁灭。包括神在内的所有事物都都是不完美的,也不是永恒的,世界将毁灭于"诸神黄昏" (Ragnarök) 的熊熊火焰之中。众神早已预知一切,却坦然面对结局,并且相信当万物消亡之时,新的生命将再次形成。残存的神祗与人类会再次建立起新的世界,世上的一切都是循环往复的。持续不懈的战斗精神,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豪迈形象,是以勇敢为无上美德、以战死为无上光荣的维京人心目中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北欧神话的神明和英雄们都是悲剧人物,谱写出壮阔的史诗。

阿萨神族是北欧神话的主要神族,共有12位神祗。众神之父Oden在英文中称为Odin、汉译为"奥丁",具有自我冲突的复杂性格,是宇宙的人格化。图为两块八世纪的岩画雕刻,对于左图的一种解释如下:上半部是Oden骑在八条腿的坐骑——神骏天马Sleipnir上,来到天堂Valhalla,一个女武神吹响了欢迎的号角,下半部是一艘维京海盗大船。木星卫星木卫四上一个太阳系中最大的多环结构撞击坑被命名为"Valhalla撞击坑",斯京内城最长的一条街也以Valhalla冠名。

19世纪上半叶瑞典雕塑家Bengt Erland Fogelberg的作品:阿萨神族的主神Oden (中) 及他的两个儿子 —— Balder (左) 和Tor (右)。Oden是"战争和胜利之神",所以战争也被称作"Oden的愤怒",不可见形的长矛是Oden所向无敌的利器,研究者认为冬季Jul节与Oden及他的野外狩猎有关。Baldur是春天与喜悦之神,象征丰饶、兴旺、和平,是光辉和美丽的化身,Balder之死即为诸神黄昏的开端。雷神Tor的职责是保护诸神国度的安全以及在人间巡视农作,相传每当雷雨交加时就是Tor乘坐马车出来巡视,他手中的大锤是雷霆的象征。Tor的宿敌是中土巨蛇耶梦加得,二者曾交手三次。在第三次搏斗中,耶梦加得死于Tor的大锤下,而Tor也中毒身亡。

Oden和Tor是最著名的崇拜对象,英文和瑞典文单词"星期三" (英:Wednesday、瑞:Onsdag) 和"星期四" (英:Thursday、瑞:Torsdag) 就来自Oden和Tor,斯京北城有以Oden命名的广场 (Odenplan) 和街道 (Odengatan) 以及以Tor命名的街道 (Torsgatan)。在题图金碧辉煌的Uppsala神庙墙上悬挂着三幅神像,中间是Tor,两旁是Oden和华纳神族 (Vaner) 的丰饶与生育之神Frej。这座神庙毁于1087年的大火,但遗址在何处至今尚无定论。图为老Uppsala的三个称为"皇家陵墓" (Kungshögarna) 的大土丘,从前人们认为分别埋葬着Oden、 Tor和Frej,也有人说神庙遗址就是现在的老Uppsala教堂。

左图是维京时代的Frej镀金像,右图的洞穴巨魔 (troll) 是北欧神话中,特别是挪威民间神话传说中,一种智力低下的食人妖及具有特殊能力的奇异生物。洞穴巨魔体型矮小、相貌丑陋,住在山底、洞穴里,喜欢搜藏财宝,是北欧流行信念中的一种超自然存在。人们认为基督教的十字标记、教堂的钟声,以及Tor和他的雷锤会吓到洞穴巨魔,洞穴巨魔也害怕钢铁利器, 遇到阳光会石化。在北欧诸国基督教化之后,北欧神话被认为是异端邪说,仅仅遗存了一些残篇和传说。在冰岛,还有公元1000年抛弃众多神像的地方,如今仍被称为"众神的瀑布"。

国家历史博物馆 (Statens historiska museum) 是瑞典最主要的国立博物馆之一,展出自石器时代至16世纪的瑞典文化历史文物,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1994年开张的金屋 (Guldrummet)。瑞典拥有欧洲最富有的史前金银器收藏,17世纪瑞典通过一项法律,所有百年以上无主的金银铜器均归国有。在历史博物馆共藏有52公斤黄金、200公斤白银、约3000件金银器,大部分存放在金屋内。

前三图是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黄金时代的三个金项圈,分别为三、五、七环,均由罗马金币制成,应该是酋长等男性佩戴的,做工十分精致。金项圈是瑞典乃至北欧最大的史前金器,欧洲古代最杰出的发现之一,在瑞典和丹麦一共发现了六个。右下图是1904年出土的同时代黄金饰物共7.1公斤,包括两个金条和26个未加工的黄金螺旋环,是在北欧国家发现的最大的黄金宝藏,被称为瑞典"魔戒"。这里还藏有维京时代的银吊坠、中世纪的宝石装饰和其他珍品。这个金屋既无安检又无保安,只能说瑞典人民的心真大。

如尼符文 (Runor) 是公元2-11世纪古老的北欧日耳曼语族广泛使用的字母,基督教传入后被拉丁字母取代并失传。传说Oden用长矛在身上刺了九个洞,并倒挂在世界之树上,无水无食、风吹日晒九天九夜之后,在树下创造了如尼文字,因此Oden也被称为智慧和知识之神。刻着如尼符文的石头被称为如尼石刻 (Runsten),周边均有耶梦加得大蛇环绕,大部分是公元11世纪在瑞典第三大湖Mälaren周边设立,有些石刻记录了维京人的故事。据统计全世界共发现了3369块如尼石刻,其中瑞典有2881块,全部编号,但至今尚未完全破译。

左上图是保存在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如尼石刻。右上图是那时墓地常见的石球,可能表示墓主是女性,是现任国王的祖父、业余考古学家Gustaf VI Adolf老国王在他的一处行宫花园里发现的。下图是维京时代的Labyrint石阵迷宫,常用作男孩解救一个女孩的古老游戏,大概是早期人类生育崇拜的遗存。在沿海还有祀祷好天气、保佑出海船只的意思,在瑞典全境共有300多个比较有名的维京石阵迷宫。石阵迷宫应该起源于古希腊之前的米诺斯文明中的"克里特迷宫",labyrint 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后来传遍欧洲。

公元九世纪维京人曾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雇佣兵前往雅典和君士坦丁堡等地,他们大多来自瑞典和芬兰,因其勇敢和忠诚而受到赞誉。由于基督教进入北欧,因此尚不能确定拜占庭对于整个瑞典文化发展的意义,有学者称:正是通过北欧维京人,拜占庭文化对斯拉夫民族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后来俄罗斯帝国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国家历史博物馆门厅内有一座古希腊坐獅的石膏复制品,大理石原件公元初年前屹立在雅典的港口Piraeus,1000年之后一位维京人在石狮的肩膀和前肢上刻上了如尼符文,可能是拜占庭皇帝的卫兵。

1687年威尼斯人战胜了长期统治希腊的土耳其人,次年这头石狮作为战利品运到了威尼斯,成为该地最引以为傲的古迹之一。当代研究者认为符文是在不同场合雕刻的,因为风格不同,并且只对"trikir"一词达成共识。该词与"男孩"一词具有相同的词干,可解释为"年轻人"或"战士"。维京海盗在希腊石狮上的如尼涂鸦大概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到此一游"留言,看来凡事先行者就成了文物,后来人只能算破坏。

在维京时代早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只有几个城市或类似城市的社区。位于斯京以西30公里Mälaren湖中Björkö岛上的Birka,公元八世纪中期建立,是半岛最古老的市镇之一,维京人重要的贸易中心及瑞典最早的基督教会所在地,1993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岛上有丰富的考古遗迹,发现了3000多个墓葬。但该地区没有任何现存文字记录,只是在其他文献中间接提到。这里是本人见过的最原生态的世界文化遗产,除了世遗标牌外,在遗址区见不到任何路标。同船的本地人打扮成海盗模样,颇有带入感。

公元750-975年间,Birka是瑞典最古老和完整的市镇,已形成了发达的商贸系统,处理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与欧陆东部和中部的商贸交易,对北欧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Birka的手工业作坊十分发达,社会结构以家族为单位,阶级等级鲜明。左上图是古代欧洲浆帆船的模型,每侧船舷上有一排浆架,划行时浆扣绞接其上,还有一个单桅船帆助力。这种船是从埃及、希腊等地中海古国流传而来,维京时代在贸易和战争中起了很大作用,直到大航海时代被风帆船取代。在Birka展示区的帆船和房屋等都是现在重建的。

富裕家庭的妇女具有维京时代的妇女具有几乎与男子平等的独立地位,女性在战场上也担任重要职务,儿童从小受到独立性的训练。Birka最主要的战争墓地中保存着一个被各种武器包围的战士遗骸,墓主一直被认为是男性海盗,但近年对于其骨架的DNA分析证明,这其实是一位担任军事首领的女海盗。考古发现还显示,这位维京女海盗属于公元十世纪时统治Birka的上层阶级,当年她与其父各驾一艘战船,率领众海盗从Birka出发,穿过波罗的海,经芬兰杀到基辅罗斯,与当地海盗发生战斗。最后这位维京女绿林凯旋而归,终老Birka,看来北欧妇女的彪悍强大已有上千年的遗传基因。

公元九世纪时,被称为"北方使徒"的汉堡-不来梅大主教Ansgar来到Birka传教,于831年成立了瑞典第一个基督教会。但由于本地原始宗教的反抗,教会于852年解散,瑞典的基督教化是在 Ansgar身后200多年由英格兰来的传教士完成的。上方二图是1834年为 Ansgar建立的纪念石碑,顶部是一个凯尔特十字架,即十字中央交叉处连接着一个圆环。据说凯尔特十字架是爱尔兰异教徒归化的象征,及太阳、空气、水和地球四种元素的组合,圆圈表示"信仰的太阳"。Birka南面小岛的Hovgården是世遗的一部分,意为"王室庄园",维京时代国王居住的地方,下方二图是岛上保留的18世纪农庄和牧场风貌。

左上图是1270年代国王Magnus Ladulås在Hovgården建造的砖砌宫殿遗址,14世纪拆除。右上图是三个连续的国王丘之一,人们认为这里埋葬着九世纪上半叶第一批接受了基督教化的三位国王。当年 Ansgar也是在这里得到国王首肯,前往 Birka传教,尽管未能成功。左下图是编号U11的如尼石刻 Hovgården sten,右下图是始建于1100年代的岛上教堂。

国家历史博物馆的"维京人的世界" (Vikingarnas värld) 是世界上最大的维京人主题展览,面积近一千平方米,包括2500 件原始物品。展馆中心是世界之树Yggdrasill,树的根部在展馆周围蜿蜒曲折延伸,带领参观者穿越十个主题。 从社会结构、人们的不同角色、远方的旅行和文化交流 —— 手工艺、贸易、航运和抢劫、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关系,直到基督教信仰的出现。左图是一艘维京海盗船上的镀金青铜风向标,中图是带有十字扣的项圈,右图是一枚胸针。

左图是1954年在斯京西郊Helgö的一次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青铜佛像,是北欧维京时代独一无二的文物。这尊佛像可追溯到公元六至八世纪,大概来自巴基斯坦和印度边界地区,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被带到黑海以及俄罗斯,最后被维京人带到瑞典。佛像身形瘦削、双腿交叉,坐在双莲花形的宝座上,面部细节鲜明。当维京人从欧洲大陆成功掠夺返回后,感觉那里的土地上充满了财富,而且人们崇拜的"白基督",一定比自己的古代神灵更强大。从此开始接受基督教化,逐步被欧洲文化圈接纳,走入中世纪。右图是维京时代晚期的一块如尼时刻复制件,上面已经出现了基督教十字架的图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