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无法说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级心灵瑜伽,体验真正的生命洪流,发现自己是什么。
个人资料
正文

《不排斥任何感受或理解,不依附于任何感受或理解,明白是全包容的》

(2022-01-13 14:27:29) 下一个
 
这几天通过和几位网友交流,好像问出来的问题都差不多,他们的基本问题逻辑就是:“我这样品味行不行,或我这样理解行不行”。这样的问题难以简单回答:是的,就是这样,或不是,不完全是这样。
为什么我不愿简单回答:是,或,不是?
因为这是无限的全包容。如果我说你这样的理解是对的,但不等于我的意思是你这样的理解是唯一的理解形式。比如,你有一个理解:“我和一朵花是一体的”。你问我这样的理解对不对?我无法简单回答是对的,我也无法简单否认这是不对的。我要指出的是这样的理解是一种肤浅的理解,不是全盘否定这样的解释,而是指出这样的解释抽象片面,现实无限地大于,多于,不同于“我和一朵花是一体”这样的肤浅逻辑。但我不否认这样的看法在局限的范畴上理解是可以的。比如,对于一位成熟度不高的人,能够让他理解到“我和一朵花是一体的”就已经要费很大口舌之劳了。跟这样的成熟度的听者无法说更透彻的看法,更透彻的看法是什么呢?比如,对我来看,这里没有“我”,这里也没有“一朵花”,这里是无法描述的能量流,能量流震荡出“我”的感觉和“一朵花”的形象轮廓色彩,但不真的有“我”装在身体里面也不真的有“一朵花”这个东西装在被称为一朵花的形象轮廓里面。既然没有这两样东西真的存在,那么在不存在的东西之间就无法划等号了。既然没有任何东西在,“一体”这个基于“东西存在”的思想概念也不成立了。
THAT不是任何东西,所以不能归纳TA为“一体“也不能说TA为“万事万物“,也不能落入把万事万物统一到一体这个逻辑上。很多敏感度不高的人会很长时间认为就是这个道理。这个看法是暂时的片面看法。
虽然“我和一朵花是一体的”这个看法在某个敏感度(或成熟度)上是对的,但有无限多的其他看法超越“我和一朵花是一体”这个单一的看法。
《明白》不等于抓住某一个单一的看法,把这个看法当成了真理。《明白》就是明白现实可以包容无限多的看法,你可以把这看成是“一朵花”,也可以把这看成是“一团基本粒子云”,也可以把这看成是“梦幻印象”,也可以把这看成是“量子波震荡出来的形象”,也可以把这看成是“色彩觉知图像”,也可以把这看成是“光”,或“觉知”,或“意识“,也可以把这看成“不知道是什么”……,看法太多太多了,每种看法都有其暂时的合理性。《明白》不是追求一种终极的看法,然后抓住这个终极的看法不放,就是你思想上追求的所谓“真理”。不是这样的,《明白》就是明白这是无限本身,无限的意思就是无限包容一切看法,却知道没有一种看法是真正终极成立的。换句话说,没有可能找到所谓的终极稳定的“真理”。如果这可以被一种终极稳定的真理来概括的话,无限就不是无限了,变成了幻觉中想象出来的有限的什么“真理”了。
我不否认你感觉到“这是一朵花”。虽然这个看法是肤浅抽象的,但这个看法在效应上是合理的,所以不否认其合理性。就像我也无法否认昨晚在梦中梦见了“一朵花”。梦中被体验到的一朵花的效应是不否认的,但真有一朵花吗?无法确定。THAT无限地大于,多于,不同于“一朵花”这样的看法,但THAT包容这样的看法,不排斥这样的看法。
THAT包容一切看法,这就是游戏好玩的地方了。看似的一朵花,其实也是最最高的XYZ超级维度,其实也是总能量流,其实也是宇宙的边缘,其实也是宇宙的中心。现在科学上最有畏惧感的就是黑洞了,说什么进去了黑洞就被压到连基本粒子都瓦解了,完蛋了,说什么进去黑洞了就等于进入另一个宇宙了,如果那位进入的“人”可以幸存下来过得去的话,看法很多。其实,一朵花就等于是“黑洞”了,因为这是同一个THAT的能量同步显现。某个层面可以看成是“一朵花”,另一个层面可以看成是“黑洞”或“时空扭曲”,另一个层面可以看成是“(N+M-3)(^) N维度”,但无论看法多么不同,都是同一个TA!TA不排斥任何看法的。
再举一个例子,盲人摸象,当他摸到象的大腿的时候就说,这就是粗燥圆柱子,当他摸到象牙的时候就说,这是光滑的东西,当他摸到象鼻子的时候就说,这就是柔软的肉管子。盲人在几分钟之内就建立了三个不同的看法,大象可以被其中任何一种看法定义吗?不能!但是,大象却包容这三种不同的看法。如果我们把THAT想象成为盲人摸象的比喻,就明白了THAT包含无限多的看法,但THAT却不真的是任何一种看法可以定义的。“人”或“我”就是THAT包含的某一种局限抽象片面的看法,在某个敏感度来说,TA确实有“人”的样子和“我”的感觉,但这就像不可以把大象粗暴地定义为“象牙”一样,THAT无限地大于,多于,不同于“人,我,世界,时空,宇宙,人生”这些看法。
不少人听到我说静坐中进入的虚空境界不是《明白》就问我:“我还需要不需要静坐呢”?当你明白了我上面解释的无限包容,答案就很简单了,静坐当然是可以的,静坐中进入某种特殊的经验体验当然是不错的,但不要对这种特殊的经验体验当成了终极绝对的“真理”了。NO,这种看似神圣的“三昧”(SAMADHI)体验仅仅是无限多样的看法或体验中的一种看法,无法说这个体验就是THAT了。虽然THAT包含“三昧”(SAMADHI),但THAT无限的大于,多于,不同于任何可以表达出来的看法或想法或体验。甚至可以说,THAT无限地大于,多于,不同于任何你无法想象的情况。
没有静坐的可以去体验静坐,静坐很久就不要对静坐当真。体验不同的经验体验有很大的好处,就是明白了THAT可以有无限多样的显现形式,但没有一种显现形式可以概括为唯一的真相。
有人问我说,我知道了感受,思想,情绪,觉知,识别都是空性的,是不是我就应该排斥感受,思想,情绪,觉知,识别?是不是那些感受出来的“悟”就没有意思了?不用去感受了?是不是思想理智理解出来的“悟”就没有意思了?排斥实现理智上的理解了?
这些问题其实就是思想理智的排斥功能在运作。思想理智希望能够确定找到某种绝对正确的品味方法,思想理智害怕犯错走弯路浪费时间,这些思想逻辑就是隐蔽的排斥不好的向往好的。现实比那些问题的逻辑要无限的微妙。我说,不要排斥感受,感受没有错误,感受也是一种“悟”虽然感受是空性的,但不要排斥。比如说,你有可能会突然莫名其妙的感动了,流泪了,这就是感受,是无限多样的看法之一。不能说这样的感受就是大彻大悟了,但大彻大悟了就会包容这样的感受,我会感动的,有时候我也会哭的,但不是因为难过而感动,也不是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而哭,仅仅是明白一切是自己,而自己无限超越一切,仅仅明白这个就自然而然的感动了哭了。享受这些感受,不要排斥。
也不要排斥通过思想去理解,当然了,一开始肯定是通过思想理解的,听的是思想,理解的也是思想,这不错。虽然我说《明白》不是单一的思想理解,但《明白》不排斥思想理智的理解,因为《明白》就是明白THAT包容了一切。
再举个例子吧,“人”和“我”是思想理智抽象出来的幻觉概念,但《明白》却不排斥有“人”和“我”的感觉,就像在梦中突然明白这是梦幻,不会排斥依然是梦里的主人公,只是不把梦和梦里的主人公当成是重要的事情了。也就是说不当真了。
佛教里面的说法“不依附也不排斥”,这句话是非常好的说法。不要依附于任何一个单一的看法不放,也不需要排斥任何一种看法。
看人是人,然后看人不是人,然后看人还是人。到了第三句“看人还是人”就和第一句的“看人是人”不同了。因为“看人还是人”并非真的把人当成人,而是不排斥THAT在某个敏感度中有“人”的样子。就像上帝可以梦见是“人”,玩“人”的游戏,却从来不真的是人。
我的建议是,先用思想理智去理解,但不要教条主义,要保持怀疑性,不要建立顽固的理解系统,然后跟不同意的人的辩论。只要你对一切思想理解也看轻,逐渐地敏感度会自发自动的提高的,你就会明白原来思想理智上理解出来的逻辑还是肤浅了,就会舒舒服服的超越了原来的理解。如果出现一个心理警察说:“你不能通过思想理智去理解!这是浪费时间,没用的!”,这样就刻意造作了,反而效果不好。总之,没必要自己批评自己,这位急迫要避免走弯路的“你”恰恰就是主观“我”的欲望。其实,就算“走弯路”了,就算跟错了老师了,这也是必然的,不是个体主观“你”的意志。究竟的说,一切都是TA,绝对没有错误。
对自己温柔一点因为这是自己的游戏,不是苦难。
==== 问答 ====
【问】:我想問問一個問題
如我相信什麼則Self則會根據我的信而變化出逼真的效應來,可另一方面這個我如何如何是沒有控制權的,一切都是Self決定。這個看似的矛盾能否用話語解釋?
【答】:好问题。其实,从上面你说的逻辑看,你已经不自觉地把“我”和SELF(即THAT)分开了,不自觉地分成SELF有SELF的意志,“我“有我的意志。请注意,从来就没有打引号的那个“我“,这个“我“是不存在的,只有无法定义的无限的SELF。但有一个错觉,错觉认为看似有一个“我“在相信什么情况,对于根本没有的“我“错觉看来,一切都立刻就是错相信的幻觉“情况“了。为什么你觉得有矛盾?因为你不自觉的已经落入了“我“和SELF分离的对立错觉中,以为这个“我“是实在的了。
其实,你的意志就是SELF的意志,没有两个意志。因为没有那个分离开来的个体“你“,所以我就方便地说:没有属于个体分离的“你“的意志,因为没有个体分离的“你“在,只不过类似做梦那样看似好像有一个“你“在。这个道理几乎无法通过语言说清,所以,大部分人以为听明白了,其实还是没有听明白。如果有困惑,最好的方法就是回想一下昨晚做的梦,梦里的梦我看似有属于他的独立意志,梦我看似在梦里做了很多选择,其中有很多选择看似是错误的,梦我也固执地相信他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一当梦境经验切换了,就立刻发现那个“梦我“是空的,梦我所相信的一切都是空的,梦我的意志不就是你自己(总经验能量效应)自发自动显现出来的吗?
【问】:是的,有一次找秤,在思想上知道有一个秤,可是完全不知道在哪个地方。就等于那个秤不在,没有。 在没找到之前,根本无法确定在哪里是否有一个秤真的存在。 在找到的一瞬间,思想就开始确定“有一个秤,存在在某地”
【答】:只要思想上开始解释分辨,就有一个幻觉“秤“的思想形象貌似出现在意识中了,这个”秤“的思想意识形象是空性的。当找到了“秤”,也不真的有“秤”出现了,所看到的那个被称为“秤”的东西其实不是东西也不是“秤”,而是无限本身,还是思想理智上解释出来的意识印象。但思想上就确定为“找到了秤这样东西”了。其实,一切印象,无论是思想上的印象,还是视觉效果上的印象,都是即时即刻显现出来的崭新显现效应,但对于思想理智来说就好像有历史感觉了,好像有一个“秤”藏着哪里还没有找到,然后这个“秤”被找到了,出现了看似的因果历史逻辑。
【戴颖问】:我想请教先生一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就是不在个我层面看,也不在THAT层面看.单在觉知.看,的层面看.(应该也可以称为主观目击者吧)以这个为前提.以小花和戴颖为例子. 1:小花有一个主观目击者,所以戴颖是光投射,戴颖并没有觉知或者目击者的看.小花的世界里的所有的人都是光投射,只是一种体验.只对于小花的体验,(我知道没有小花)也就是说THAT梦出了万物,万物既是它,但是以小花为视角展开的游戏2第二:在觉知层面小花有一个主观目击者,戴颖也有一个主观目击者.小刚小李,众生都有一个主观目击者.这个主观目击者就是TAHT 做梦忘了自己把自己梦见是万物,体验万物.万物既是that 也有觉知.也能在梦中看.先生以前说过没法验证,但是....先生大部分的文章好像在说第一种情况........我.....想知道,,,,,
【答】:你提出的问题有很多概念是不成立的。什么叫做“不在个我层面”?什么叫做“也不在THAT层面”?这样的思路已经明确地分辨出有一个层面是“个我“还有另一个层面是“THAT“。而且你确定了不在这两个层面?这些确定都是无法完成的,因为这些层面的确定都是思想理智的辩证法,都是忽悠。怪不得会困扰了,是困扰在根本不存在的逻辑概念中了。你说你站在单单是觉知层面上,其实,恰恰是觉知效应同步升起了“个体我“效应。没有觉知怎能感觉到“个体我“?恰恰是THAT才会有“觉知效应“或“觉知层面“,怎么可以把觉知和个我和THAT分开呢?在你的逻辑中好像有,觉知,个我,还有THAT三个不同的层面。其实没有这三个层面。这个三个层面是思想理智无中生有的分辨出来的抽象概念。对于思想理智来说仅仅是看似有这三层,其实无法真正确定有这三层,或任何层面。
你提到,“小花有一个目击者”,你把“小花”个体化了,好像他象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可以有观察功能了,好像小花有属于小花的世界了,不是这样的。“小花”仅仅是能量显现印象轮廓,就像电影屏幕上用光投射出来的光印象,如果一个动画片中把小花描述成个体,她就会说人话了,但这些都是动画片做出来的幻觉,影片中只有光投影或光能量,不真有任何个体独立的小花。没有“小花”也没有属于小花的任何功能,看似有目击效应,但目击效应不真的属于任何个体独立的个体,目击效应仅仅就像光投影效应一样是一种能量显现效应。是空性的。“小花“没有属于小花的目击,没有属于”小花“的世界,因为根本没有”小花“这回事。
同理,戴颖也没有属于戴颖的“目击者”,也没有属于戴颖的世界,因为根本没有“戴颖”这回事。只不过在THAT中出现了能量上的目击效应,然后同样是THAT的能量效应的思想理智就自动地解释这个目击效应属于某个名字叫做“戴颖“或“小花“或“小李“或“老王“。NO,没有“戴颖“没有“小花“没有“小李“没有“老王“,只有看似的目击效应,这个目击效应就是THAT的无限能量的某种显现形式。目击效应其实是非个体的,但却被思想理智(同样也是THAT的能量效应)解释为属于某个体,这样的解释就是错觉或幻觉。可以暂时说能量显现效应不是幻觉,但能量显现效应(思想理智)解释出来的结论概念是幻觉。
没有属于“众生”的“目击者”,因为根本没有“众生”在哪里。但思想理智错觉出好像有我“戴颖”,好像有无数其他的人为“众生”,好像“我”有目击的功能可以看到其他人。这些都是思想理智的解释。不但没有“众生”也没有“万物”,就像你没有梦你和梦万物一回事。可以暂时方便的说有“你,众生,万物“的感觉,但不真有这些东西。从上面看你的逻辑是“梦见”就等于“出现”了。其实不是,梦见什么不等于出现了什么,因为“梦见”是幻觉。晚上做梦不等于真的出现了梦中的我和梦中的众生世界,而是看似的,空的,等于什么都没有出现。很多人把经验体验到的情况自动的认为是真出现了,其实不是,经验效应是完全空性的。我们甚至无法确定到底有没有“经验”这回事,和我们无法确定到底有没有“梦”这回事一样,但暂时可以方便的说“有经验”。如果不这样暂时方便一下,无法说话了。
【戴颖问】:明亮先生说有什么问题就问,不要不好意思..我想问,,,但是我觉得我得问题本身貌似有点不对,但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先生在各种文章里说了好几次"我"和THAT能量图像'别人"也是.既然"看"是视觉效应图像,'痛"是触觉效应.这种感觉是不是就像一幅图画,我不应从图画里面的一个人物看,而是要整张图画看一样.对么.但是同是能量效应,为什么视觉效应和其他效应都从'我"这个视角呢,我也是效应 应该和别人得效应一样啊,也是个图像才对啊,先生说因为根本就没有"我"啊都是THAT.那为什么THAT好像'卡'在'我'这个视角里啊.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就是为什么在"我"这个点上.
【答】:说的对,不从图像里面的“人我“看,而是好像退后一万步看整个图象,这是一个好品味方法。你问:“为什么视觉效应和其他效应都从'我"这个视角呢“, 没有啊,我可没有这个感觉,视觉效应,感觉效应,触及效应,听觉效应,思想觉效应,都看似在的,但没有从‘我’的视觉的。那是思想理智上认为有一个“我”在中心,然后这些效应围绕着这个中心转,没有啊。这就是要品味的地方了。看看思想理智说的对不对。如果你注意,敏感度提高了,就会发现觉知好像是在的,但没有任何“我,你,她“拥有觉知效应,这个觉知效应怎么来的?谁知道?没有任何”谁“在了,谁关心答案?这就是奇迹了,无合理性了,也就是三祖说的“玄”了。
也许这就是拉玛纳(RAMANA)建议问“我是谁“这个问题,就是品味为什么根本没有谁,却偏偏出来一个“我“自称自己为“谁“。在问这个问题中,就会在能量中自发自动的发现根本没有个体“我“,一切视角其实是没有中心的,没有“谁“拥有的,这是无限的总能量显现出来的效应而已。在上面第一个问题中,你把非个体的无限的总能量效应分辨成“个人“层面,还有“THAT“层面,还有“觉知“层面,NO,没有任何层面,总能量是没有层面的。有趣的是,一旦思想理智来分析,就分析出幻觉层面来了。
====关于《信心铭》的一切探讨====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由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 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2]
证道境界,无以言说;一念顿悟,三心不得。
“极小同大“ -- “一朵花”其实就是“黑洞”。。。
“莫存顺逆“ -- 不要把”顺“看成顺,不要把”逆“看成逆,现实无限的大于,多于,不同于思想理智判断出来的”情况“。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 不真明白,整天保持没有念头的那种“静”是徒劳的。玄旨这个词就是指玄妙莫测的道理,不符合思想理智的逻辑合理性的。用我的话说就是无限诡异的神奇。我没有说有个体的神,我说这就是无限的神奇。老子说这是“非常道”。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 大圆满如同空性的,不缺乏什么也不多余什么。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 我不太熟悉这种说法,但感觉我明白他的意思,欲要停止什么,其实就等于动作了,如果纠结在“动“或”止“两边,就等于不明白一切都是同一个TA(一种)。不明白无论动止都是大相同的TA,那么无论你是动还是静都没有意义。“动静”仅仅是空性的效应,“动静”这对概念区别其实是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THAT不懂这个。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 记得我前几天写的《介绍新的窍门 -- 一切都是崭新的显现》一文,一切都没有历史,记忆出来的都是幻觉。一切都是即时即刻崭新的空性的显现效应。光怪陆离,享受即可,不要抓住什么东西不放。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 这个”眼“可不是你思想上理解的生理眼睛器官。这个”眼“就是无限自己的能量敏感度,可以察觉一切经验显现都是空性的,能量敏感度提高了等于好像有一只眼睛不睡了,做梦的时候也可以同步察觉梦境是空性的,不等于没有梦了,而是对于梦故事不当真了。他说的“诸梦自除“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让很多人努力消除做梦,怎么可能?这样做完全误解了。他们不知道“努力消灭做梦”恰恰就是梦。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 看似有,等于没有。没有总是以“有”的样子来忽悠自己。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 一切看似是分开的东西,其实都是同一个能量(你自己)的显现效应,大相同的。你自己(TA)无不包容。这就是本篇文章强调的重点。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 ”运动“或”停止“概念都是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谎言概念。现实不是运动也不是停止,现实根本没有这样的概念。因为TA不是一样东西,只有东西才有运动或停止的逻辑,因为根本TA不是东西,所以东西都是貌似的,那么运动或停止也是貌似的,没有真正的运动或停止。所以,三祖指出:无动,无止。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 记得我强调的,敏感度的深化是没有止境的,因为你自己就是无限,你自己享受你自己是没有止境的,如果有止境就变成了幻觉上的有限了。“不存规则”就是没有定数的意思,也等同于我指出的没有稳定的“真理”这回事。否则,不就是把无限看错成有限的了。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很多人欲望获取终极境界所谓的“一乘”而排斥各种自以为低下的“六尘”,且不知看似的底下和看似的终极高尚都是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幻觉,现实完全就是自己(THAT),没有低下境界也没有高尚境界,根本没有“境界“或“层次“这类概念。你视觉中看到的肮脏破烂,你视觉中看到的高尚纯洁,都完全不是这回事,你能“看到“的只有神圣的自己,这就是“正觉“了。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 该怎样就怎样,这就是“如是“的意思,没有什么需要改变的。没有错误,一切OK,担心什么?这句话就是要你放心不要担心不要忧虑,一切都圆满了。但很多法师理解成为“不要妄想了“。当然这样的理解也不算错,却把简单单单的“一切OK不要担心“理解为“停止妄想“,把放松当成功课做了,那么就变味了,明明是一种放松享受,变成了思想上要努力完成的功课。读这些句子非常微妙,原作者没有那么多的复杂含义,一旦经过思想理智的理解,复杂含义就想出来了。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 这里他说信心是关键的,品味的怎样,敏感度高不高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就是明白:一切都是自己,而自己却不依赖于一切。除了自己,还是自己,无它。所谓的“一切”都是空性的自己的效应。我写了那么字就是在说“不二”。明白了前面这两句话就是信心了。就算你常常卷入经验故事中,有时候生气爆发,有时候后悔,只要提醒自己,自己就是一切,除了了自己无它,那么这些经验故事一点重要性都没有了。这就是信心。有了信心,一切都容易了。反之,什么是没有信心呢?就是以为自己是一个装在身体里面的“人我”会收到伤害,那种受害者错觉就等于没有了信心了。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 言语说出来的都是不是TA,如果把言语说出来的情况当成了教条,那么真正的“道“就断了,误解了。“非去来今“,这四个字指出来根本没有来也没有去,也没有过去,现在,将来。时间或历史都是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谎言。语言只能在时间中看似成立,如果这(TA)不是时间,怎能通过语言说TA呢?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 -- 法无异法就是说,法没有相对的非法。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对立与法的法。究竟的说,现实没有“相对”这回事,也没有“绝对”这回事,因为现实不可定论。任何关于“相对”或“绝对”的确定都是思想理智基于“东西存在”的逻辑基础上定义出来的幻觉概念。妄自爱着的意思就是,幻觉概念是思想理智上分辨喜欢或不喜欢而引起的,我认为“爱着”就是爱某个情况,不爱另外的情况“,那么,无中生有的编织出巨大的概念空间来了。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 智者就是明白的那位,他明白一切都是无为,也就是没有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作为,而是总能量的自发自动,就像梦境自发自动升起了,不需要理由,没有因果。我要补充一下,究竟的说,连“智者”这个概念都不真成立,如果有一个“者”就已经是落入了幻觉概念了。“无为”不会是属于任何“者”的。愚人指的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我”了,他们认为身体的行为出自于“我”。而其他人的行为出自于“他们”。不明白的人都认为,“我”的行为和环境的行为是分开的。明白了以后就明白了一切所谓的行为都是同步同一行为,都是TA的意志。读了这句话很多人形成了这样的误解:我是愚人,我要成为智者。这样的理解是幻觉,你不是愚人也没有可能变成智者,你根本不是“人”,你就是TA。句子所说的是能量敏感度的提高。
==== 隐蔽的当真 ====
【问】:先生说不要把思想念头当真,但如果不把思想念头当真,怎能有当下造福于人类的各种先进科技,发明创造都是始于思想念头本身呀?
【答】:肤浅一点说,造福 人类 先进 科技 发明 创造 念头 都是TA 同步的同一行为,并不属于某个个体人的念头和行为啊!
深入一点说,“造福人类“都是梦里面思想理智的抽象解释,这哪里是人类?这哪里是世界?这哪里是造福,都是把幻觉当真了以后的抽象片面解释,这是无限本身,看似好像是人类却无限地大于多于不同于这个抽象解释。如果某人说:”我现在开始不把思想理智叙述的逻辑当真了,但为什么还有XYZ回事?“。 哈哈,一当“为什么”升起了,而且还要等待答案,不就是对思想理智念头当真了吗?所以,声称“不对思想念头当真”的那位恰恰就是思想念头。这就说明了思想念头是无比狡猾的,它可以声称“开悟”了,它可以声称“不当真”了,其实声称的“不当真”还是当真了。逻辑合理性就是最基本的当真。只要想出来的内容或说出来的话看似符合逻辑合理,其实都是隐蔽的当真了。这就是为什么不要去理会思想想什么或语言说什么,当它们是“去他马“的。当真可要比思想念头理解出来的当真还要隐蔽狡猾啊。
单单看“造福”这个逻辑吧,很多事情看起来造福了,其实埋下毁灭的因子。比如说核科技吧,比如说生物化学科技吧,发展这类科技的目的是要造福某个国家团体,但却变成了日后灾害的因子。所以,究竟的说,没有什么造福或不造福之说。
一定要明白,你自己是完全不可能受到影响的圆满。这一切都是你自己,而不是“人类,世界,生活,宇宙“,所以根本没有什么”造福“这回事!你自己是无可改变的福本身,而不需要造福。福不是可以造出来的,也不是可以丢失的,而是你自己本身。这点一定要明白。否则老是以为自己是一个东西或个体,也以为环境是一个东西或个体,需要造福,需要改善,这样去看的话,修多久都等于在梦幻修梦,原地打转。
英文有一个字特别好:IMMUTABLE。不知道中文怎么说?大概是“不可变“。你自己是Immutable的,没可能改变的。Immutable就是大圆满的另类说法。所以,发展,改善,提高,造福,这类逻辑完全都不真成立。但是,在经验体验中总是看似好像有东西在发展,改善,提高,A造福B,B损害A。这些都是看似的效应,不真有这些回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