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无法说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级心灵瑜伽,体验真正的生命洪流,发现自己是什么。
个人资料
正文

《读者问答 – 要害怕幽灵吗?以及THAT不是一样东西,它比神还神》

(2022-01-13 14:15:15) 下一个
 
【问】:先生你好! 最近看您文章很多,好多体悟不深内容拉回到梦里确实能有所体悟。比如梦里有空间但其实做梦的躺床上没动,梦里所以一切都是做梦者。还有两点不明白,梦里觉得有时间,但躺床上做梦的这个人也是有时间啊 还有一点您说的一旦我没了,这个世界也没了,这个我指的是 这个个体我呢?还是THAT? 哈哈,THAT好像永远不会没了。
【答】:会出现然后找不到的指的是个体主观的“我”幻觉。THAT没有“没了”的概念,也没有“出现”的概念。“你“和”你的世界“都是显现效应,有时候看似出现了,有时候就找不到了,但这些都是空性的效应,THAT不会在乎任何显现效应的。真正的自己不是显现效应中的主观“我”和“我的世界”,真正的自己就是从来不会来,也不会去的THAT。
当在梦中体验,那么体验的是哪位?当然是梦中的角色主观“你“体验了。一切“体验”都是主观“你”的,THAT是没有“体验”概念的,因为THAT不是一样东西,没有什么体验什么这种逻辑。
当在梦中,体验的当然是梦中的主观“梦你”了。这时是不会有梦外的一切的。梦里的一切就是当下此刻了,和现在的当下此刻是同一个当下此刻。不会有梦里的当下此刻还有梦外的当下此刻。这是不不可能的。所以,究竟的说,梦里的时候不会有梦外。当你现在声称已经醒来了,在梦外了,这个逻辑也是不成立的,其实现在就是和梦里是完全一样的,凭什么说现在是梦外,刚才做梦的时候是梦内?我们只能说一切都是同一个经验显现效应,是幻觉思想理智贴标签说这段经验是梦内,下面这段经验是梦外,这些都是思想理智在胡说八道。当下此刻就无法确定到底在“梦里”还是“梦外”,其实,连定义这是“梦”已经太概念化了。
【问】:嗯嗯,谢谢先生解答。 之前因为觉得回到梦里做参考,就能有所体悟,经常做梦里梦外的参考,所以容易造成有梦里 梦外的假象。其实都是THAT 的效应显现,这样就不会再陷入 感觉有个我 还有个醒位的 我的 误区。都是我 我就是!
【问】:有个朋友这几个月来总是有幽灵来找她,她非常的痛苦和害怕,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呢
【答】:如果有“幽灵”必然是自己的总能量显现效应,如果有一个“你”害怕或相信“幽灵”会对“你”怎样怎样,这种当真会加强这种总能量的显现效应对幻觉中的“你”的影响。换句话说,所信的情况就貌似地显现出来了,这不是真的显现出实际的东西或情况,而是对应于空性的效应(主观我)貌似地显现出空性的效应(客观幽灵),这是意识的内循环。没关系,不必对“幽灵”当真,就像不必对白日梦当真一样。如果在感觉上有幽灵纠缠着“你”,这是品味的机会,看这所谓的“幽灵”会对“你”怎样。如果你相信它会伤害你,正是这一点相信做实了幻觉上的受伤害。品味这个效应就会发现这个效应是空性的。
其实,个体中心的“你“或”我“的感觉已经是幽灵了。这个中心主观的“我”感觉也就像幽灵一样看似好像有其实抓不到,不就是幽灵吗?之所以称其为“幽灵”就是看似有其实抓不到。如果你看清了这个中心主观“我”本身就是不实在的,那么害怕什么幽灵?它能拿谁怎样?哈哈!
【问】:她今天给我打了快两小时电话,就是想幽灵不要再来。我也对她说不要当真,越恐惧就越不能超越。
【答】:放眼望去,看似好像有一个物质世界,看似好像有无数的“人”,其实,这些都是看似好像在,其实无法抓住的“幽灵”吗?经验本身都不是实在的,难道还害怕某个经验中显现出来的幻觉印象吗?如果有什么恶鬼幽灵来找我了,我哈哈大笑不当他一回事!所以就没有幽灵会对我感兴趣了。“害怕”吸引“幽灵”因为害怕做实了被怕的情况,害怕赋予了被怕的“东西”以某种幻觉力量,那么主观“我”就成为了所怕对象的奴隶了。其实,没有任何客观事物是真有力量的。真正的力量就是无限的自己,但如果看错了把自己看成了个体的人我,就等于赋予了同样是幻觉的“客观世界”力量了,让“客观世界”控制了。
【问】:因为你没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没鬼找你。
【答】:没办法,不是每个人都准备好听明白的。只要你自己明白了就够了。
【问】:感觉她都快撑不住了。她说每天被各种骚扰,觉都没法睡
【答】:不是“我”有没有这种想法,而是根本没有“我”对任何“我的想法”当真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当你明白了你自己是什么,一切都跪倒在你的脚下。这个说法比较戏剧化,其实没有“一切”也没有“跪倒”,只有无法定义的自己。哈哈,也许可以让她来看看我的脸书一个月,也许会有效?我不解决某人的具体生活问题,我指向无法言说的自己,当某位品味到了无法言说的自己,也许“问题”就看破了。
【问】:我们都是跟同一个上师学的,学的时间都不长,现在她没办法看空
【答】:是他的事情,和你有什么关系?
【问】:今天她打电话来,我就想起来问问您。
【答】:是某种强烈的个体幻觉当真引起的,幽灵是幻觉能量,和幻觉上的个体“我”能量一样,越当真了就越会感觉有幽灵存在,一种幻觉吸引幻觉效应的负反馈。就给他看这段对话,没有其它办法了。如果我说我可以驱魔,“驱魔”这个概念就已经做实了幻觉了。我不会驱魔,我指出根本没有“魔”因为魔是幻觉。
我也不方便对非常当真的那位说:“不要当真”。对成熟度不高的说这句话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只有对成熟度比较高的才有效。就像我对一位躺在病床上快咽气的那位说:“不要怕死,因为没有真正的死亡”。对于一辈子都为个体“我”的利益奋斗和担心的那位说这种话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内在已经开始质疑了“死亡”这个概念的那位才适合对他说“没有真正的死亡,不要怕这个”。
【问】:我转给她看看。我和她聊了好久都是梦幻泡影,她走不出来
【答】:成熟度,也就是我说的敏感度要慢慢地磨才能自发的提高,或慢慢的品味琢磨。就对她说,没关系,吓死好了,看看会发生什么
【问】:哈哈哈哈
【答】:就让幽灵把你吓死好了,看看能怎样!害怕幽灵还不就是怕个体“我”受到利益上的伤害了?其实就是为了保护个体“我”幻觉的利益罢了。
【问】:对,您说的太对了。我看您以前博在文学城上的文章上面说,如何超越人生的幻觉。是不是就像黑客帝国里的尼奥到后来看所有的人都只是一串0和1的代码流啊。
【答】:那是好莱坞电影,不是这样戏剧化的。不是这样的。明白了以后和你现在看到的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五官五觉效应不变。但《明白》了,这些都不真的是五官和五觉,而是无法言说的自己。在显现效应上没有不同,却同时完全不同了。既没有不同也完全不同,看似 好像是一个逻辑矛盾,这不是思想逻辑上可以理解的。
【问】:我不找你问问题,那么我就不存在,你不跟我聊天,那么你就不存在。当我在脸书上看见你的文字,那么你只是因为我的经验而存在。向你问问题的我也只是你的投射吗?或者说和我聊天的你也只是我的投射吗?
【答】:对,对于你来说就是这样的。我也可以这样说的,对我来说也是这样的。
对于我来说,我无法确定有一个“你”在。我只能说好像有自己的能量显现效应看似的在。所以,没有“我”也没有“我跟你说话”,这些都是看似的。
【问】:成熟了的才会听到。感觉就像一艘船,上得来的(有缘的)就上来了。没上来的也不会怎样。不增不减。
【答】:对。这好像是一条充满漏洞的船,必将沉没到无限之中(找不到个体“我”的幻觉了)。上了这条船就没有下船的可能。
【问】:刚遇到先生的时候,我喜欢听更厉害的话,希望(看到)更猛烈一些的,现在没有了,一切都好 。是的,这艘船真是太棒了。有的人知道了是不敢上的。有的人知道了又是如此喜欢。
关于你以前写的这段:地藏菩萨说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句话完全被世俗无知的“人”误解了。地藏菩萨说的“地狱”就是比喻思想编织出来的幻觉“世界”,如果这样的“当真”不空,还要纠结幻觉世界(地狱)里的“情况”,还认为这样的幻觉“世界”是真实的实性的,怎么成佛?当然无法成佛了。 地藏菩萨是实话实说,一点弯子都不绕的大实话,他自己对自己发誓不再把幻觉“世界”当成真的了。这可不是你思想上认为的那种“大公无私”去挽救众生的“美德”。真佛是不可能看到“众生”的,真佛是不可能看到“界”或“地狱”的,真佛只“看到”唯一的存在:自己(SELF),真佛只明白一切都是自己,这个自己就是无需努力就已经到位的大圆满,没有何“人”或“情况”或“世界”需要它来解救。 但这种大实话一旦进入了迷惑者的耳朵里就误解成真的有一个“地狱”里面有一大群“众生”需要菩萨来解救了。
有朋友批评说: 实相是即超越又现实 即现实又超越的 现实和超越并不对立 在众生 地狱就是实有的 阿罗汉一半身体刀割火烧 一半身体鲜花沐浴 可是无有分别的 如果做不到可别说自己已经梦醒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我个人理解是发大菩提心 无我的菩提心 明亮先生的解释未尝不对 但有所偏执 不全面 如果仅仅是空义 那地藏菩萨就是不是菩萨佛了 仅仅是阿罗汉 佛法是即超越又现实 即现实又超越的 超越和现实并不对立 世俗层面 就是有无量无边苦难众生需要救度 。
尽管类似问题,明亮先生的文章里已经回答很多了,但没办法,还是要重复的问和答。
我觉得这位朋友并没有真正读懂先生想传达的本意。像他这样想的朋友还有一些,成佛、度众生这是佛教的一个固有思维。先生已经解答过多次。但不知先生是否愿对这位朋友所说的 再针对性的回复一下?
【答】:他创造出一个“超越”和一个“现实”,好像有两样东西一样。无法真正确定“超越“也无法真正确定有”现实“可以被”超越“。这些定义本身就是空性的。真正的超越是连“超越”这个概念都超越了。等于无法说了,说什么都没意义了。就**是**了,还需要多说什么?
如果抓住一根称为“超越”的概念稻草好像法宝一样不放,就是落入了幻觉故事中去了。其实,“无法确定”这个概念本身也是无法确定的。不用抓住“无法确定”当成法宝,把“无法确定”当成了某种确定了的教条,连这个法宝的“法”都立不了。
同样的,懂得了“超越”的那位可还没有超越“超越”。 还是在概念的循环逻辑中兜圈子。我们常常方便的说“现实”,其实,什么叫做“现实”?各有各的说法,没有一样说法是成立的。这就是为什么释迦牟尼把“存在”和“不存在”这对概念都否定了,释迦牟尼是非常究竟的。如果说有什么存在,就是确定了有“东西”存在。如果说有什么不存在,就是确定了有“东西”不存在。所以“存在不存在“这对概念和”东西“概念一样是无意义的幻觉概念。如果先入为主的陷入了佛教思维模式,就比较难交流了。我觉得很难跟陷入佛教思维模式的人谈这个话题。
【问】:先生这些回复说的是很深入的。另觉得他的问题(偏差)主要是在把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理解为发大菩提心。
【答】:对,误解了。
【问】:他还说,如果没有阿罗汉的那些刀割火烧的功夫功力,不能说自己是梦醒了。
【答】:“阿罗汉“等等都是这些神话定义出来的,哪有这些。都是把非个人的敏感度概念化成为“某种神”或“某种境界”了。我否定了佛,菩萨,罗汉,哪有这些,只有无法说的自己。敏感度或成熟度会无限深入的,但不要想象成某种获得的境界。
【问】:是的,我很珍惜先生所说的这些。我想就他的层面上,也难以理解到这么深入的地方。或者只能在逻辑思维的层面去理解。因为他还停留在有众生可度,需要在感受层面无分别才是解脱程度。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龙树菩萨躲大象就是还没有成就,也就还不是菩萨。
【答】:不必担心他或他们,对于你来说,“他”或“他们”都是总能量的显现印象效应,会有THAT处理的,不需要“你”担心,哈哈。 “他们“都是你自己的能量效应,只有你自己在,你自己明白了就全明白了。
【问】:所以我觉得他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初级,本来没有想转给先生。
【答】:说说当然是可以的,没有不可以的,很多人就卡在这种看似初级的问题上。空性的问题可以空性的谈谈,不妨。
【问】:先生的回复会帮助到更多有一样想法的人。有这样想法的人还是不少,特别是佛教徒里面。先生说的他们会有THAT处理,这句非常好。
【答】:幻觉是非常非常狡猾的,有些人自以为明白了,还很担心“别人”明白不明白。其实就像白日梦中的“别人”一样仅仅是空性的效应。当发现这是一场空性的梦幻泡影的,不会对梦幻泡影里面的“我”和“别人”是否明白或不明白感兴趣的。
如果整天说的都像我上面说的究竟的,大部分人没兴趣读了,有时候可以说说初级的,其实也不要划分初级高级,这些也是概念划分。哈哈。
【问】:是的,先生能把究竟的说的那样明白,说初级的就更容易了。原来先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哈哈
【答】:比如说,《无法确定》这个概念一旦被确定了,又等于落入了抽象概念之中,所以我会说,连“无法确定”都无法确定,但这种话对于那些还在“地狱”有没有的问题中盘旋的,就不适合对他说这些究竟的话了。对那些已经在概念上确定了有天堂有地狱的那位不适合说:一起都无法确定成立。
【问】:是的,无法确定也无法确定,超越也超越。为无为也有强调要到这更彻底更究竟之处。反而是地狱有没有这样简单的问题 更难让(帮助)他放下。
【答】:也许这就是佛教里面说的“精进“,可惜大部分认为是某人在努力上要精进,不是努力上的精进,而是敏感度自发自动地深化,敏感度的深化是能量层面的自发自动,和个体的努力无关。我一般不回答”地狱有“或”地狱没有“,而是说”地狱“这个概念本身不成立。如果我按照问问题的那位的思想逻辑回答,就等于做实了幻觉逻辑。
【问】:他认为有那就是有, 思想理智会创造出现实。进入一个死循环。
【答】:思想理智是无法听懂的。对,他说有就有吧,对于“他“这个主观来说确实有这个客观印象的,不否认看似的印象。《明白》不发生在“他”上,而是总能量上突然明白了。
【问】:是的,那也没有关系。先生只管答复,有缘者自懂,不懂就不懂了。
【答】:对,自说自话,不教人,没有“人”可以教。
【问】:想起一个问题, 有时在定境中只有客体存在, 比如集中注意力在某个观想的事物上。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只要有客体就会有主体。但在这个定境的场景中,貌似只有客体没有主体呢。是这个场景中的客体不能称为客体?这里没有主客二元 是这样理解吗?只有“相”这个经验存在?刚才请问先生的 我说的有些不准确。先生文中说的好像是只要有客体就会有我(不是前面的主体一词)。但在定境中的感受是有相但没有我。
【答】:如果你认为那是“客体”,这样的定性必然是“主体”定义出来的。不可能独有客体而抽离主体。当有“客”的感觉必然对应于“主”的感觉。大多数人认为《目击者》的位置是非常高级的感悟,不错,是比个体“我”的位置高级,但目击效应还是意识效应,仅仅是空性的效应,自己无限超越任何自己显现出来的效应。所以,幻觉效应是非常隐蔽的,只要出现了“看”效应,其实就已经是隐蔽的两元对立了,其实就等于选了目击为主了,被目击为客了,连思想念头都不需要有就已经主客分离了。
不要担心,这种连思想念头都不需要的主客分离效应都不重要,客体不是问题,主体不是问题,只要明白这些都是自己的效应就可以了,不需要抽离什么,不需要消除什么,不当真就可以了。
【问】:哦,这么说指的是过后的定义。在定境中没有客体这样的想法和认为。
【答】:如果没有,那就没有“主体”和“客体”了,当然过后有可能貌似出来一个“主体”去这样去分析的。就算在分析的时刻,还是没有主体和客体的,只不过那个分析的“老婆子”(主观)这样定性而已。
“定境“?这也是思想定性。凭什么说当下不是”定境“了?
【问】:嗯, 那明白了。另请问先生 在做I AM冥想时可以说是只有主体没有客体么?
【答】:THAT(即自己)永远是定的。如果有“主体”定义冒出来,必然相对于“客体“。否则就不会有“主体”这个定义冒出来了。
【问】:嗯 大定如是
【答】:对,看似的动不是真动,看似的变不是真变,其实就是定了。如果在静坐的时候升起念头有“我”在静坐,就无中生有出现了“我”了。或日后分析的时候就出现“我”了。其实,从来就没有某个个体“我”在,就算感觉有“我”的时候还是没有我的。
【问】:是的,六祖说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
【答】:并非感觉上有“我”就真有我了。是啊,六祖说就是这样简单的。
【问】:嗯 我之感 I AM只是一种感觉,确切说是错觉。“我”之感 好像是尼萨这样说
【答】:可以说是“错觉”,但是,微妙在这里了,如果说是错觉,必然说者好像是在的,说这种情况是“错”的,但如果不把说者当真了,那么也就不定性为“错”或“对”了,无所谓了。NISARGATADATTA说的“I AM”这样的感觉就是指向意识效应。并非真有“I AM”这个宝贝可以抓住不放。
【问】:和先生对话真是提高敏感度呀 (错觉或XX的背后是什么 )
【答】:所以在尼萨最究竟的那本书中说要发现“先于意识”,英文就是:PRIOR TO CONSCIOUSNESS。就是说在意识之前你已经是了。
注意,错觉没有背后。
【问】:嗯, 尼萨也指出 I AM这个练习会导致I AM 消失
【答】:不要认为错觉背后是真相。这样的逻辑本身就是幻觉。我很久以前看尼萨的书,忘了他说的具体的话了。
【问】:是的,刚才我表达的过于简略,意思就是这个 不要认为错觉属于某个人 没有背后的靠山
【答】:尼萨的很多说法比较概念话,容易兜入不必要的概念循环。但不否认NISARGADATTA是近代极少数真正大彻大悟的那位。
【问】:嗯, 意识之先
【答】:错觉是自己的神圣效应,不是错误。所以,没有背后。THAT显现出来的效应就是THAT,并非效应在前,THAT在后。
【问】:假如某人故意玩看错,就不会去找背后,而是一边玩一边开心。
【答】:所以,表象没有背后。表象和本质这对概念不真成立。
【问】:这正是先生前两天刚发过的 超越了对“迷”的讨厌,超越了对“悟”的向往。无论迷或不迷都没有差别,都是同一个神圣的自己
【答】说的好。
【问】:也是读了先生的文章后 才破掉了本质的迷思。错觉(迷)也是神圣的,没有什么事了哈。知其为错觉,错觉也可以做为享受了。感谢先生
【答】:把错觉定义为错误的,其实就是制造出痛苦来了。明白就等于超越了错误和正确这种思维划分。
【问】:嗯, 在先生这里一切都打破了, 这才是 真正的 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不少修行者追求那种体验,那也仅仅是体验而己)。我用那7个字做个比喻来 比喻先生说的全包容 :无分别 超越超越……,比体验上的虚空粉碎有意义多了
【答】:是的,这不是一种“体验”。但又包容体验。
【问】:我的朋友说明亮先生的教法太究竟了,很难流传于世,是难以普及于世,但是会流传下去。因为这是一个巅峰了,而巅峰只要有人看到(懂得)就总会仰望。
我另外问了两个问题。有请先生回答一下: 明亮先生在之前的文章说,THAT是不能知道它自己的,那THAT能明白它自己吗? 明白和知道是不是差不多? 我觉得第1个问题更有意义
【答】:关于“流传于世”或“流传千古”这类说法也是梦中的梦话。只是自己,没有“世“也没有”千古“,真明白了就不会有这些概念上的负担。当明白了这个主观“我”找不到的一刹那这个“世“和”千古“也找不到了,就不担心这些问题了。其实当下此刻就没有上述“世“或”千古“,它们是幻觉能量”我“维持着的幻觉客观。
关于那个问题:“THAT是不能知道它自己的,那THAT能明白它自己吗?“, 问者误以为THAT就像主观“我”一样是某个东西或个体,才有“知道”这个说法。以前我确实这样说过,说THAT无法知道它自己,不是因为THAT像“人我”一样是一样可以有知道功能的东西。THAT不是东西,没有知道功能。可以用总能量来比喻THAT,总能量可以显现出貌似有个体独立的“人我”这样的“东西”来,然后这个东西看似有“知道”什么情况的功能。其实不真正有“人我”这个东西也不真有“知道”这个功能。这些东西和附属于东西的功能都是一连串的空性的显现幻觉效应,让效应中的同样是幻觉的主观以为真的有这些东西和功能。所以,那个问题逻辑:“THAT能不能知道。。。?”是完全不成立的。我以前方便地在语言上这样说,听者确实会误解为THAT是某个“大我”这样的东西,误以为也有幻觉上的“知道”功能。希望我说明白了,但我也不肯定能否说明白。《明白》不是《知道》,不是从个体“人”或“我”基础上的“知道”。但《明白》包含理性上的知道,理性(人我)上的知道又不是《明白》。《明白》不发生在经验中,而是超越经验的在能量上的放松。
但这不是语言上可以表达的。我的建议是,不要担心《明白》是什么,而是发现一切思想理智叙述的概念,逻辑,理,定义,故事,情况,都不是真成立的。就像你发现当下此刻就是一场梦,不会再相信梦经验里面的事事物物有属于它们的合理性。当然了,梦里的主角“你”依然可以享受梦里的故事情节,但在能量上已经放松了,《明白》了没有什么是可以知道的,也《明白》了没有梦里的梦外,经验就是一种幻觉效应,但不要认为有效应之外的存在,也就是没有什么“梦外”,不幻想脱离经验而进入想象中的“梦外”或“经验之外”可以让某个“你”去体验。NO,当下的体验就是一切了,这个一切是空性的,不会有其它的一切。《明白》了这个就够了。无所离,无所住,无所为,无所知,安逸地貌似地“做一个人”,享受空性的幻觉,没有错误。
知道幻觉是空性的,不等于无法享受幻觉了。THAT貌似地显现出幻境不是为了折磨自己的,而是无聊了享受自己的空的“色”的。不要给一个玩笑贴上“错误”的标签。把一个玩笑定义为错误就是把玩笑当成是真实的了。
【问】:先生对于流传于世或流传千古是梦话的指出非常好,虽然这是一个普通的话题,也看出我还是不够时时警觉,虽然有看到这也是梦话的敏感度,看出这也是梦话并不难,但是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就不知不觉又“滑回去”了。感谢先生的时时提醒,让我关注到敏感度不仅有高度(深度),也有一种连续度。
不知不觉把“别人”讲的梦故来当真了哈,也是因为这个故事很让我感兴趣。(先生的“教法”的特别性)
想听听您讲的法身、报身、化身三身。佛教里有三身,想听听在明亮先生的语境中三身分别是怎样的? 如果THAT可以对应法身,那身体是化身么?什么又是报身,是总能量?这句是猜测哈,先生直接讲您所以为的也可。
【答】:法身,报身,化身,这些都是比喻,是某位大师为了描述无法描述的TA而编织出来的比喻故事。没有任何“身”。我不用“身”来比喻,我用《敏感度》来比喻。如果敏感度低就会认为肉体的身体就是实在的,如果敏感度提高了,就会觉得有某个缥缈的身体可以不需要肉身而存在,如果敏感度继续提高,就发现根本没有可以确定的身体了,而是能量流了。如果敏感度继续提高,那么能量流就不是能量流了,好像是光的一闪而过那样,都是空性的效应了。如果敏感度继续提高,就不拘泥于任何概念定义了,明白一切都是无法说的自己。所以,上述的三个身体就是比喻敏感度的不同。如果对于敏感度比较低的那位,听到这三个身体的比喻,很可能真相信了通过个人的努力修行可以发展到各类“身”上去。
【问】:前两年和一个开悟到朋友去一个饭店吃饭,她说竹杯很好看,就顺走了。我很惊讶,她说,都是自己,有什么不可以,不就拿几个杯子吗?
【答】:身体的做或不做都是总能量驱使的,但思想上来纠结了,我该不该?我会不会犯错?犯错了以后咋办?这些都是“故意”或“刻意”。看看,有那么多“我”的利益判断。
【问】:刚刚看到这一段,其实这个纠结的思想,也不属于我,也是它的,看到这点就可以了是吧。所有思想述说的情况都不在乎,因为并没有一个我可以纠结,可以犯错。我无限超越这些念头
【答】:是这样的,说的都不错。“拿杯子“这个动作本身不是问题,但如果思想上来分析了,就会分析出正确或错误逻辑来了。假如有 一个主观”我“去拿杯子,就是问题了,不是真的有问题,而是对于主观”我“来说必然有一种动机在,这种动机非常狡猾。如果拿杯子是为了满足个体主观“我”的利益,最好不要拿。否则,就不知道了,身体做出来的动作不需要通过主观“我”的同意。
比如说,拉玛虚的一位弟子,听了拉玛虚说的“一切都是它的作为”,就性侵了某人,后来被指控的时候说是拉玛虚说的,他才这样干的。这就不是真的明白了。拉玛虚说的不错,但如果肤浅地去理解拉玛虚说的话,就不是拉玛虚的问题。不少人成熟度不高,却听到说无论做什么都不是“我”做的而是‘它’做的,好像找到了挡箭牌那样,这是误解。假如对方不同意而违背对方的意愿行事就不适合。这样做的话,就不要用‘它’来当挡箭牌。这些话是微妙的,完全看听者的成熟度了。《心经》不是写给所有人的,而是说给舍利子听的,因为舍利子够成熟了可以听这些话。幸好没有人真读懂《心经》不会造成社会动乱。不够成熟的“人”如果误解了《心经》会很不方便的。
【问】:确实是这样,很微妙。但有意思的是,哪里会有一个个体“我”可以去说,反正都是自己拿了无所谓呢,个体我也是念头,所以,其实只是它的意志啊。
【答】:不否认*看似*有个体我会说。看似念头是出自个体的,其实不是。把每句话加上“看似”就都对了。
【问】:就是不会说,这个念头自私,是个体我想的,其实是它的意志,没有这样的区别,因为只有它
【答】:当然了,但THAT不是一个东西,所以说‘它会玩‘不过是一个说法,无法知道怎么回事。
【问】:是的
【答】:就像你昨晚梦里的故事,可以说是你要玩吗?无法这样说,但看似梦里有一个“你“在玩。“玩”也是看似的玩,没有一个“谁”在玩。
【问】:是的
【答】:貌似出”玩“的样子来,但不真的可以确定为这个情况。无法知道的。明白一切都是空性的,其实就是玩笑了,当然有“玩”的含义。
【问】:不拥有念头就对了。念头只是显现效应
【答】:也不是“不拥有”,而是看清没有主角可以拥有。如果主角在,这个主角发誓说“我不拥有念头了“,这样的说法没有意义,因为这个“发誓”本身就是念头。连判断念头好坏也是念头,空性的
【问】:确实是,很微妙的点。无限撇清关系。
【答】:谁撇清?“撇清关系”只不过某个主观在这样说而已。
【问】:没有谁,无我。无限深入了,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一切总结都无意义了。
【答】:无语就是这个意思
【问】:无法说了,当下就是貌似发生而无发生。最近越发明白这点。
【答】:让我们深化一下,“无发生”这3个字还是暗示了有“发生”这个概念,更深入的就是不说“发生”了,而是说无法确定怎么回事。也许发生?也许不发生?也许看似发生而没有发生?无法确定了。
【问】:是的。那就没话说了 ,说出来都是概念
【答】:常常的,如果我们说多了“看似发生但无发生”,如果把这个说法当成教条,就是兜在“发生不发生”这对概念陷阱中了。
【问】:说显现效应,也是概念。对,这就是语言的局限。无法确定
【答】:这是无限,有“发生”的味道,但又无法定义“发生”,到底咋回事,说不出来。说出来了就变成了有限的情况了。所以,不否认发生,也不肯定发生,也不否定不发生,也不肯定不发生,因为当下此刻太无限了,根本不是语言可以概括的
【问】: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中无色。大概就是这样,否定所有概念
【答】:思想理智非常狡猾,它会积极否定的。然后把“否定一切概念”树立起来当成标杆。
【问】:哈哈也是哦,不否定不肯定。
【答】:小心,思想理智什么游戏没有玩过?这就是佛祖为什么常常用“非非”逻辑了。
【问】:这思想理智还不是它。
【答】:连“否定一切概念”这句话都无法确定成立。
【问】:是的很重要
【答】:思想理智就是THAT,就是THAT的显现效应,当然也是THAT了
【问】:差点又掉坑
【答】:你越来越会品味到无法说的。思想理智会抓住一切机会立标杆树大旗的。千万年都是这样的。人类可没有少追求过真理,哪天追求到了“真理”了?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不会有。真理不是靠追求到的,真理就是自己,不需要追求。
【问】:其实刚才拿杯子事件,究竟的说,确实也是它的意志,因为只有它
【答】:这就是为什么宗教的第一位都是明白的,但越到后面旗帜越大。
对,“拿杯子”当然是总能量驱使的。但有一个“我”出来解释理由了,然后你就信了这个理由,这就是幻觉了,一个自发自动的动作不需要理由,但对于幻觉上的“我”来说就会解释出“动机”和“结果”这类因果关系。
【问】:原来是这样
【答】:一个解释,一个听解释,这一来一去,没有故事的动作就变成有故事有动机了。
【问】:因为并没有别人,我明白了就都明白了,编故事了
【答】:所以,到底是身体为什么会去拿杯子,谁知道?无理由。但总是有一个“我”会去问为什么,就这样理由就被创造出来了。
当“你“去问那位朋友,那位朋友就出现了一个”我“编理由告诉你了。
当没有“我”的要回答“我”的问题,就同步升起了一个“我”来回答了。问题回答完了,“我”就不在了。
【问】:所以动作本身没问题,是思想述说故事
【答】:主观”你“和客观”她“就同步貌似出现了。
【问】:哈哈原来如此
【答】:这不是真理,只不过是一种说法而已。
【问】:就像梦里,你问原因,总是会有答案,梦里的答案
【答】:对,就像梦里。
【问】:其实只是如此显现,没有对错
【答】:所以,敏感度越高,就越了解问题没有什么好问的,因为答案已经在问题中了,一来一去自己忽悠自己。没有对错,因为没有“东西”在。
【问】:是的
【答】:如果我给你一个答案,如果这个答案把你的问题摧毁了,你是不要听这个答案的。主观“你”要听的“答案”都是幻觉答案。
【问】:我在梦里问过问题,答案很无厘头,我就知道,都是瞎编的。说那个朋友吧,根本就无法确定这是“朋友”,怎能确定“朋友说的答案”?这就像梦里一样,根本无法确定咋回事。
【答】:那么,看似有“朋友偷东西”了这个故事了,就当梦幻处理吧。
【问】:是的。无限超越这些显现效应
【答】:注意一下梦里的故事逻辑在梦你体验的时候看似非常合理,只有当这段体验结束之后就发现荒谬绝伦了。当下此刻也是一样的。
【问】:也不妨碍按梦逻辑做事,就像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接这句话一样 ,自动自发
【答】:在经验中当然按照经验逻辑的,方便吗。因为就算不按照也没有意义,按照和不按照都是空性的。
对,我说一句,你反应一句,看似逻辑合理,其实,根本没有合理性,这一来一去就是奇迹。
【问】,想起耶稣这句话:Be in this world but out of the world(既在世界中也不在世界中)
【答】:更好的说法:THIS IS NOT A WORLD(这不是世界),就不必进入或出去了。
【问】:是的,刚好想起这句
还有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天然的有情感 渴望被爱呢 还有欲望 毫无理由的 就想要被别人去爱
【答】:我不知道,能量震荡吗,完全空性的自己可以显现出一切(无限的)游戏出来,我不知道为什么,无聊吧?就自己玩自己了?没有任何错误。
“显现“出来的都是幻觉,连“显现”都是空的。其实啥都没有显现,就像做梦一样,根本无法确定有梦做过,仅仅感觉好像有而已。无法确定。
【问】:明亮,没有一个所谓的宇宙实相可见对吧,或者说,如果有什么可见的话,看花看人所见一切就已经是见了,不是见到宇宙虚空才是见。哈哈,我有答案了,没什么可见,又看似见了,取名为见
【答】:对,你的答案是对的。其实,分分秒秒你都看着实相,但思想理智却不认为这是实相,而是认为这是“世界”或“人生”,把实相定义为幻相了。你说的这句话非常对:看花看人所见一切就已经是见了,不是见到宇宙虚空才是见。你自己只能看到你自己,就是说,THAT只能看到THAT,不可能看到其它。但思想幻觉说看到了“宇宙“看到了”空间“看到了”人“和”我“和其它人。别对思想理智告诉你的故事当真就可以了。并非现在看到了宇宙,未来某刻会看不见宇宙而看见所谓的”实相“。实相就是当下,不会发生在未来。
你提到:“文殊菩萨也没在五台山,文殊菩萨就在你们家厕所里“。这个比喻当然是对的。但不如直接说:你要找的实相(它)就在茅房里,粪坑里。不用找了,你已经是实相了(它)了。如果你可以找到什么,必定就是幻觉印象。
能够做的事情不是追求一个实相,希望在未来某刻发现或找到“实相“。恰恰相反,是时时刻刻察觉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无数多样的幻觉概念和幻觉逻辑都是不成立的。当你可以察觉到一切概念定义都是幻觉,那么实相不需要找就品味到了。可惜,大部分“修行的人“完全颠倒了,他们遵循思想理智上编织出来的幻觉概念逻辑去找虚无缥缈的所谓“实相“这个心理目标,怎么可能找到呢?思想上编织出来的目标”实相“根本就是幻觉,永远都抓不到的。直到某刻累死了才突然发现根本无需找,自己已经是实相(或说THAT)了。
【问】:嘻嘻,明亮,今天我特别开心轻松,因为体会到了不在乎思想说些什么,情况好坏都不要紧,直接品味好坏之外的,没有了那个做者,随便做梦 。先生,一切都只是能量流动,那所谓的灵媒附体,也只是自欺而己吧?!自己骗自己?念头是能量流动,念头创出了概念,到不去当真概念,到所谓的开悟,所有的所有是随机的吗
【答】:灵媒附体对于相信这个的主观来说就是真的。就像相信梦里的故事是真的那个梦你,对他来说就是真的。
念头不创造出任何情况或东西,念头只不过把不是这样情况的解释成这样情况。念头就是意识的解释机制。概念都是空的,不能说概念是创造出来的。没有属于“人我”的开悟。不能说“随机”,在能量层面突然明白了根本没有“人”没有“我”,这是自发自动的,从“人我”的角度当然是不可能知道的。就像梦境切换的时候不是梦里的“你”可以预测的或知道的。但不是混乱的随机。自发自动不是“混乱随机”。
【问】:如果不相信什么灵媒附体,那么就烟消云散,等于没概念的中性发生而己?
【答】:《明白》不是一个“事件”也不是“发生”,随机这个词只适用于有事件发生。所以“随机”这个词不适用于描述《明白》。灵媒附体的那位认定就是有灵魂有身体可以附体
别说灵魂附体了,就看看现在的你吧,是不是早已经“灵魂附体”了?这个不存在的灵魂就是那个主观“我”,这个不存在的主观“我”认定它附体在身体里面。这是不是已经灵魂附体了?这个主观“我”是不是就相信了?这是不是就是那个“我”的真相了?那个“你”早已经毫不质疑地相信了。
【问】:确实是,也不知这个“我”是怎么产生的
【答】:这是关键:这个“我”从来就没有产生,这是*幻觉*。能说幻觉是产生的实际东西吗?不能!也就是说从来就是圆满的‘它’,什么都没有产生,但在幻觉上看似“产生”了某个独立的“我”,这是幻觉,不是真的有这个“我”在或产生了。
【问】:念头是如何冒出来的?
【答】:不知道,自发自动的能量震荡。不要浪费时间去研究“为什么”,而是看清这些都是空性的幻觉。
【问】:全是念头在组合
【答】:为什么会“心跳”?有答案吗?念头这个定义也是幻觉定义。为什么晚上会出现梦境?无解的!只有幻觉主观“我”会对这种问题感兴趣。看清这些都是空性的幻觉就行了。换句话比喻,梦里的梦我会有很多问题,但答案都是梦答案,这一问一答都是幻觉,空性的。
【问】:确实,专注在实相上就好,不然又被念头绕进去了
【答】:没有一个具体的“实相“让你专注。真正的专注实相就是看清一切都是幻相,包括一切思想理智叙述的逻辑,故事,概念,情况。
【问】:谢谢提醒
【答】:实相不是一样可以专注或抓住的“东西”或“境界”。只有看清幻觉,实相自然就在了。实相不是可以看到的或抓住的,因为它就是自己,太近了。
但对于幻觉主观“我”来说,想象出有一个具体的东西“实相“,希望某天抓住它。这也是幻觉。
【问】:都是念头的把戏
【答】:是的,主观“我”其实就是思想念头中的幻觉。不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为什么会出现那个?因为根本没有出现过什么,而是思想念头当真的认为有“东西”出现了,也就是当真认为空中有色了。其实空中是无色的。
【问】:时时念起不随真还做不到,常常就被带跑了
【答】:没关系,迟些看到就可以了。敏感度不是一天提升的。“被带走“不是真的某个”我“被带走了。有一个窍门,把”被带走“当成是一个空的玩笑。迟些发现了就哈哈大笑,说:”无法带走的自己尽然可以貌似感觉到被带走,好有趣啊!“。这样的自嘲非常有效,很快就不当真了。
被思想带走也是空的,不要为这个担心。担心“被带走”的恰恰就是幻觉上的“我”。
【问】:不隨念起舞,基本就問不出什麼來了
【答】:NO,可以随念起舞,只要不当真有一个“我”随念起舞了,总能量总是看似起舞的。如果整天下最后通牒说:不准你随念起舞。这样就非常累了,没有效果了。而是无限原谅自己。思想念头不是错误,但如果当真认为思想念头是属于那个不存在的“我”的,就会产生看似的不必要的痛苦。我是有念头的,有时候也会带走的,但我明白从来没有一个“我”真的会被带走,这种感觉上的带走都是空的,不会为此纠结。
【问】:这练习还真是每分每秒的事
【答】:不要想象的是“练习”,这不是用功的练习,不是考大学做功课那样的用功努力,而是越来越享受自己的大圆满。只有幻觉上的“人我”认为这是累的功课。比如上面你下的最后通碟就是某种误解。
【问】:嗯,啥事也没了,发生什么都好
【答】:对,这就是放松,高级瑜伽比你思想想象的要简单。无论发生什么都OK,因为都是圆满本身(它)。
【问】:对"别人"不会共情了,连"自己"这个身体怎么样也无所谓了,不再以为是"这具身体"了,身体做什么怎么样都与"我"无关了,不是"我"在做事了,连"别人""自己""我"都不必说了
【答】:注意,这段话从逻辑上看没问题。虽然逻辑不错,但不太对劲,不是我表达的意思。特别是“不对别人共情”,是谁说的?这是微妙的,很多人会从“共情”变成“不共情”,从一个极端偏向另一个极端。
关于“共情”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不成立的。我不是吹毛求疵的跟你玩文字游戏,而是指出只要有“共”这个概念,就已经是思想上编织出来的幻觉逻辑了,“共”就是暗示了有很多个体在,才能“共”什么的。好像有很多个体,每个个体都有属于这个个体的“情”,这样才能共同分享。看出来了吗,这样的逻辑已经是梦幻逻辑了。所以,“共”不成立,也没有属于个体个人的独立的“情”,这两个字都不成立,那么“共情”就像“人我”一样都是幻觉概念了。如果你明白到了这个,那么无论你选边站在“共情”这个立场上还是选边站在“不共情”这个立场上都没有意义。现实完全不是思想理智告诉你的那些回事。所以,当你说,就是从共情转变成为“不共情”,当然不是这种回事了。《明白》了就超越了各种各样的概念选边站。无论概念立场是什么或怎样,其实都无关紧要,因为那些都是幻觉逻辑。如果你还没有明白我在说什么,我就举一个简单的比喻:左眼和右眼有没有“分享”或“共享”逻辑?没有,因为左眼和右眼是同一个自己。左眼不会出现“我要和右眼共情”这种逻辑来,因此也不会有选立场的麻烦。视觉效果上的“其它人”和“你”的关系就像左眼和右眼一样,根本不是分开的独立个体,就不谈“共”这个概念了,也不认为有任何属于个体独立的“情”了,超越了这对逻辑概念了。
不但“共”和“不共“是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幻觉逻辑,“明白”和“不明白”也是幻觉逻辑。没有任何固定的状态可以确定。但是由于语言逻辑的局限性,在语言上我只能用一个词汇来表达,其实《明白》不是思想上理解的“明白”相对于“不明白”的一种立场或状态,而是发现根本没有可以确定的立场或状态。换句话说,无论“共情”还是“不共情”,无论“明白”还是“不明白”,都是同一个自己(即‘它’),都是大圆满。就算是酩酊大醉迷糊在幻觉中,还是大圆满,不是一种必须解决的问题。完全可以在酩酊大醉的迷糊之中,清晰的品味这个能量流动,发现其就是大圆满大完美,我已经说到语言无法表达的地步了。但是从“人”或思想逻辑的角度分析,好像有一种“清晰”的状态优于“迷糊”状态,其实不是这样的非黑即白的逻辑,没有任何状态优于另一种状态,因为一切状态都是同一个自己(即‘它’),没有价值上的高低不同。 看似的样子不真的就是思想理智认定的情况。前面说的就是总结了《大相同》原则,明白了大相同原则,就会发现一切A优于B的逻辑都是幻觉,这样就看清了一切幻觉的基础就是分辨什么比什么好,什么比什么不好,对一切定义价值的高低就是要察觉或品味的思想理智幻觉,看到了,就超越了。
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总能量,“我”是总能量,“别人”也是总能量,是同一个不可分割的总能量。无法真正确定“我”的边界线,也无法确定从哪里开始算是“别人”了。这是无法确定任何边界的总能量流,只不过思想理智把能量流显现出来的轮廓定义为这部分是“我”,那部分是“别人”,然后这个“我”可以和那部分的“别人”共什么东西了。“共”和“分享”这类思想理智概念完全是幻觉概念。这些概念是建立在个体分离的逻辑基础上的。如果我建议你:如果你明白了以后就分享给你的亲人或朋友,拯救他们。那么这样的说法就是在骗你了。哪里有可以分开的“你”和“你的朋友”?《明白》就是明白根本没有任何分离。有人因为“某亲人”离开了痛苦万分,但真有离开的可能吗?没有,能量是离开不了能量的,只不过轮廓和显现效应切换了而已,好像换了一个电视频道而已。没有一切会离开你,因为你就是一切。
【问】:“不当真”其实会点绕,让人觉得还有一个“当真”。 我自己的翻译就是 不当真=假
【答】:语言逻辑上去理解当然不可避免是“绕”的。但是绕来绕去是可以的,只要不抓住一个立场不放就可以了。可以当真,也可以不当真,也可以对当真不当真,也可以对不当真当真了。也可以一半当真一半不当真,也可以当真的同时不当真。都是品味,然后就会超越了,尝到某种无法言说的味道了。
【问】:我每天都会读先生的文章,fb的还有微信公号。 在生活中也在品味。 道理都懂 只是有时候还是认可了“我” 认同了思维逻辑。我最近的感触就是所谓游戏内的“业力”“业障”其实都是自己的认知信念所导致。 这些思想遮住了觉知。实际是空。
思想明白 但还是当真了。
【答】:是这样,“业力业障“都是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幻觉概念。THAT可不懂这些东西。一切思想理智上认定的逻辑都是空性的。如果在思想上相信自己就是一个“人我“,那么“业障业力“就看似有意义了。信什么就同步做实了所信的逻辑了。不可能发现了没有“人我“而仍然认为“业障业力“是真的。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不可能发现了时空是幻觉还相信有一个世界在的。所以,当你相信了自己就是个“人“有一个“我“装在人里面,那么就等同于相信了整个世界是真的。不可能声称“世界是幻觉“而仍然认定自己是“人我“的。
【问】:我当下的想(That)显現一个画面就是一面空镜子,鏡子 永远不空,对著鏡中影像看的当真了,就产生世界,又在鏡中把一个人我当真了去体验鏡中的一切,真相是永遠不空的鏡子,鏡中的一切(世界、万事万物、人我)都是That的显現效应,真正的我自己That是包含鏡子及鏡中的一切是無形無相的,也无法定义的。也就是說这人我是無法看到真空的鏡子(無法說無法確定)。That这整体能量流(譬喻光,如耶苏说我们是自性之光,佛陀说我们是无量光,透过镜子反射回到人我这设备(器)感受到有个我看到世界,That是跟這人我毫無距離的显現內景圖一樣的世界,都是That自己在跟自己玩遊戲,真正無法說的是,這个自己是連That都不知道自己在玩遊戲,這樣是明白了一些嗎?
【答】:说的很好,从比喻上说基本是这样的。有几点补充:自己(THAT)好像是一面镜子,镜子本身是THAT不空,但照出来的印象都是空的,或说,看上去印象不空,其实就像镜子里的印象其实是空的。镜子看镜子自己,感觉到好像有一个世界和主角“我“在里面。注意,没有任何东西产生出来的,只不过看上去好像有,并非真有一个“我“和“我的世界“产生出来了。真正的自己(THAT)不包含任何东西,因为自己不是东西,但却*看似*地好像有各种各样的印象浮现出来,注意,不是真的有东西出来了,而是貌似有印象浮现出来了,然后,不是东西的自己就认为自己是某样东西(个人我)住在某个情况(世界)中,这些都是幻觉,完全空的幻觉。如果站在貌似出现的主角“我”的位置,当然无法看到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不是可以“看到”的东西,因为真正的自己****不是东西****!!!只有东西才能被看到,只有东西才能去看,但不是东西就无法看,也无法被看。但不要绝望,自己不需要看自己,自己已经****是****自己了。你上面说的不错,THAT和自己是同一的,没有距离的。如果没有距离就不可能完成“看“或完成“知道“了。所以,思想理智上的“看“和“知道“概念只适合于幻觉空间,现实没有时间和空间,自然就没有“看,被看,知道,被知道“这回事了。虽然我常常比喻说THAT在自己娱乐自己,这不过是一种说法,不是真相,就像比喻THAT就是一面镜子一样仅仅是形象比喻,不是真理。幻觉上的主观“我“看到的想到的知道的一切都是虚幻的镜子中的印象,没有一样逻辑概念是成立的。所以,明白不发生在主观“我“上,明白不发生在经验内容中。明白是非个人的能量层面上的放松,也许可以这样说,当明白一切都是无法知道,一切都不必要知道,自己已经是大圆满了,能量上放松了,连“无法放松“都放过了,连“开悟“都不需要了,连“解脱“都不需要了,连痛苦都不是痛苦了,连难过都不是难过了,那么就***是*** 了。我不是说肉体上体验不到难过或痛苦了,NO,经验内容不会改变,而是在能量上已经对一切感受感觉不当真了,同时一切都不同了,也就是说一切经验内容都不变的同时,完全不同了。那么就明白了。
“镜子”这个比喻是一个好比喻。但比喻不是真相,比喻不过是一个比较好用的指向标,指向那无限的无法说的奇迹。THAT好像是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想加上多少0就加多少,THAT是无限的奇迹。但任何比喻,无论是大海和海浪的比喻,还是电影屏幕的比喻,还是晚上的梦比喻,还是镜子的比喻,都是无限的看法中的渺小的一种看法,好像1对于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那样的渺小。真相无限大于无限多于无限不同于任何思想可以想象的或语言可以描述的情况。其实,很不好意思,我无法告诉你THAT是什么样子,所有我说的话其实都仅仅是局限的渺小的形象比喻,我无法通过语言告诉你你自己到底是什么,只有你自己可以明白你自己,这个《明白》不是理智上的知道,不是一种“信息“,而是?哈哈,无法说,因为如果我说成某个样子肯定是不对的。你自己会明白你自己的,不需要我告诉你。
让我换一个说法:“想象”希望想象出《无法想象》,怎么可能?有限的幻觉希望知道《无限的无法确定》,怎么可能?但是,只要那个幻觉上的主观“我”在,就会不停的想象,不停的希望知道,但却永远不会有属于幻觉上的主观“我”可以掌握的真理。“答案”是由“问题”维持的,“答案”是幻觉,“问题”也是幻觉,幻觉问题给维持了幻觉答案,这就是主观“我”的自嗨。假如说有一个真正的答案,那么这个答案将摧毁“问答循环”,当问答循环找不到了,也就等于找不到了那位好奇的主观“我”幻觉。我知道,你听到上面这段句子会有一种绝望的感觉,不必!其实我在告诉你一个极大的好消息,就是耶稣说的“福音”,这个好消息就是:你早已经是终极无限本身了,除了你自己无其它,有什么可以“知道”的?既然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圆满或完美,还有什么问题需要问?还有什么答案需要获得?问问题的那位是错以为自己是渺小的“人我”的幻觉思想理智(MIND),要获得答案的那位就是误以为自己是渺小的“个人我“而感觉到缺憾的幻觉理智(MIND)。《明白》就是明白自己早已经是绝对无条件的大完美,没有任何缺憾缺乏,无条件的自在满足。
但是,如果站在幻觉的“个人我“的位置,会把无条件的绝对的好消息听成了绝望的坏消息。这就是为什么无法交流的原因。
【总结】:THAT不是东西,不是事情,不是情况,不是境界。TA是无限的神奇,比思想相信的到的神奇还有神奇。思想想象的到的“神奇”还是逻辑合理的神奇,TA的神奇是无限的,“不讲理”或“没有逻辑“的神奇。NO,你什么都不需要做,你就是TA,TA的就是你的,无分离。所以,如果你把TA想象成为一个“神”,这太渺小了,TA比神还无限的神,这就是你自己!
========附近问答==============
【问】:這些天我也在品味先生說的「不當真」,品味如幻視角。頭腦思想嘀嘀咕咕 我看著 不當真, 有情緒來了 看見是某個信念卡住了,但那不是我 不當真。 彷彿是有個觀察者。 但這個觀察者,不也是思想理智上自編自導自演出來的嗎?
我認為大部分的問題歸根究底還是把這個「人我」當真了。 把這個人這個世界看的真實得不得了。 相信了頭腦說的一切。
最近我一直在品味,在觀察,想法升起的時候不當真,不管我的事。 這樣頭腦自然少了很多聲音。但這不關我的事背後的「我」 是否又是思維邏輯的圈套?
這樣品味到最後 好像就不通了
【答】:我懂你的意思,就是在观察的时候发现一切都和自己无关,但好像还有一个目击者的自己在,是否这个目击者的自己还是思想在玩花样?不要担心这类问题。我说过“目击者”不是最终的明白。但“目击者”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或工具,先把自我定位于和经验中的事物无关的“目击者”位置上,会少去了很多思想上的参与和分析,好像无论发生什么都和自己无关。这个态度习惯了,会有微妙的能量上的敏感度提升。但到了某个能量层面,你会自发自动地看空了“目击”的位置的,连“目击”这个位置都是空性的。这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敏感度提升。不要急慢慢来,先习惯了冷眼目击,然后后面的瑜伽不是那个“你”做了,而是总能量做了,这样会越来越无努力轻松的。那位朋友说“你想太多了”,是不错,担心太多了。让我总结一下,一开始好像是“你”在观察,但随着观察品味的深入,这个“你“的位置越来越无法确定了,然后就是总能量(THAT)在做瑜伽了,这个主观的“你“,无论是“你这个人“还是无法说“我“的目击者会越来越无法确定了,然后到了某刻这就不是什么“瑜伽“了,而是沉浮在自己的美味大海中享受那样,不需要分析什么,不需要搞清什么回事,反正就是完美舒适的享受。
【问】:我要是有“开悟”的朋友在饭店顺手拿杯子,我就和他说“都是自己啊,放在饭店也是自己,干嘛一定要带身边呢?” 所以说,到底是当真了还是没当真,有时很难分辨得清。只知道用头脑逻辑思考必定是走到死胡同的。
【答】:对,不要分析。一旦落入分析因果动机的循环中就好像落入了无底洞。无限神奇是分析不出所以然的。思想分析出来的都是幻觉解释或结论。为什么会有“我”?为什么看见了“身体”?为什么,可以有一亿万个为什么,都是无解的,因为THAT的意志连THAT都不知道。最好的例子就是你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梦幻,毫无理由。如果根本没法知道梦幻的理由,那么梦境里面的内容也就是无解了。至于说有人批评这个开悟的人怎么还会顺手牵羊偷东西,哈哈,我无法确定这是“人“也无法确定有属于这个人的“开悟“,也无法赋予这个轮廓印象的动作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那位提出问题的朋友声称他的朋友是开悟的然后做了这个动作,然后问题中暗示了有某种价值取向,也就是问为什么开悟了还会做某种价值取向的动作。其实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我的回复主要强调身体的动作和赋予价值的思想理智没有关系。我建议可以注意一下,动作在思想判断之前就完成了,快的不得了,然后几微秒后思想理智上了声称这个动作是思想在先控制的。虽然在感觉上好像思想和动作几乎同时发生,其实,动作和思想判断无关。
我两年前在文学城博客写了一篇龙树大师和大象威胁他的故事。当时龙树大师见到大象冲过来身体吓的拼命逃。事后国王问他,既然你声称是开悟的,为什么见了大象冲过来也会害怕。龙树说那是梦幻泡影里面的空性故事情节,是空的,和开悟不开悟无关。国王无言以对了。龙树大师的回答说到点子上了,一切经验中显现的故事内容都是空性的,看似是故事其实没有故事,看似充满价值其实没有价值取向,但同样是经验内容的思想理智却强加上价值观和因果关系来。思想理智赋予一切动作以“动机”。其实一切都是自发自动,没有任何“动机”。换句话说,总能量自发自动地震荡脉冲,毫无个体的价值和因果,完全的自发自动,就像心跳跳动或血液循环或海浪拍打一样没有故事,是纯粹自然的运作。只不过同样是能量运作中貌似的出现了个体主观的感觉,好像是一位目击者,一直在赋予没有价值取向的能量脉冲以某种不真成立的价值观,批评这是正确的,那是不正确的。《明白》不是某人的开悟,而是在能量效应上看似的松开了,不再紧绷在个体“我”和“我的客观“这个定位了。《明白》不是某人的明白,而是非个人的能量上的松弛。这就是为什么先把某人定性为“开悟”然后赋予这个人以某种价值是毫无意义的逻辑。
【问】:什么意思?他偷东西等于你自己偷东西?他杀人放火等于你自己杀人放火?你把这种人称为开悟?开悟了就这样?真正可怖!
【答】:我说的重点不是评判任何动机和逻辑,而是指出身体的动作是自发自动的,并非由思想理智控制的。开悟不开悟是思想理智上的评判,对于身体来说是没有“开悟”这回事的。一切动作变化行为都是总能量驱动的,并非真的好像是某人的思想控制的。这个话题比较敏感。高级瑜伽就是训练敏感度,不是修什么不好的东西,而是敏感的察觉幻觉而不当真。思想理智(英文MIND)总是不间断的评判这个行为或动作是好的,不好的,一半好一半不好的,等等价值评判。这就是个体主观“我“的幻觉效应,思想理智就是围绕着个体主观“我“的。思想理智批评出来的故事是幻觉,这幻觉等同于个体主观“我“的幻觉,如果没有思想理智的评判,也就是说无“我“了,那么经验内容该怎样显现还是怎样显现,也许某个身体依然会顺手,也许不会,都是总能量的震荡频率,没有任何思想理智在赋予价值高低好坏,没有“人我“的参与,身体该怎样就怎样,看似身体出现了,活跃一段“时间“,就找不到了。明白了这个就是和总能量同步了,而不是陷入到某个人的故事中去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