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无法说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级心灵瑜伽,体验真正的生命洪流,发现自己是什么。
个人资料
正文

《目击者是终极的吗?》

(2022-01-13 13:47:24) 下一个
 
【问】:今天看你写的光的问答篇,说到目击者,这个目击者是不是也是THAT的效应,这个目击者的练习是和能量流的练习随便选一个做吗
【答】:对,目击者(WITNESS)也是效应,也是幻觉,或说就是出现“我”或“人”幻觉的前奏。但你没有办法消灭目击者效应的,明白目击也是效应就够了。注意到一切观察都好像有一个“目击者”在那里,但又无法确定在哪里。感叹这个奇迹。
【问】:这个效应是一直在的。也可以说是觉知(awareness)吧,一个意思
【答】:无分离的自己却可以作出“目击者”和“被目击的对象”分离的假象,这就是奇迹,品味这个奇迹。对,也可以说是觉知(AWARENESS)效应。说法不同,意思是一样的。
【问】:既然这个目击者即使在我消散后还在,如何知道它不是终极存在呢?
【答】:你问的问题我不明白。什么叫做“我消失之后”?
【问】:退一步说 即使作为目击者存在,已经是解脱,因为没有人的束缚了。就是人死了后目击者还在,一直在的。
【答】:有“死”这回事吗?
【问】:就像入睡后人的感觉没有了目击者还在
【答】:我说过,你是无法体验“死”的。“死亡”只是思想理智上假设出来的概念。
【问】:是。就是深睡无梦时没有了我的感觉。但目击者还在。
【答】:如果要体验死亡,必须在有意识效应运作的情况下才能完成体验,假如真的有所谓的“死亡”,那么在死亡发生之前的几秒钟意识效应就没有了,没有了意识效应怎么完成对死亡的体验呢?这是不是一个奇怪的悖论?所以我说就算有死亡这回事,也没有可能体验到的。既然不可能体验到“死亡”,那么这个“死亡”就是思想逻辑任意定义出来的概念。你能确定现在是活着还是死?
如果在无梦沉睡有“目击”,就是一种意识显现效应,就是说“无梦沉睡”是一个被体验到的经验,不是终极。
假设说“死亡”之后还有目击,那不就像现在这个样子吗?你能确定现在不是“死后”?你能确定现在的“目击”不是死后的目击?所以,不要去划分“活着”或“死后”状态,只要有意识显现效应在,就会有目击幻觉在,就无法确定到底是“活着”还是“死亡”。不要把“目击效应“当成什么终极。这个目击就是NISAR说的“I AM”,但你是超越“I AM”的。换句话说,意识或觉知就是目击,也许在目击的时候思想上还没有明显地升起”我“或“我这个人”的念头,但“目击”这个中心幻觉效应已经在了。
【问】:层层幻影?
【答】:意识效应升起就等于目击开始了,但还没有立刻有“我”或“我是一个人”这样的念头升起。但不等于说意识效应(或目击效应)是某种终极永恒的存在。不是这回事,意识或目击都是暂时的显现效应。THAT完全超越意识或觉知或目击。这就是NISARGADATTA说的PRIOR TO CONSCIOUSNESS。但是,如果按照某些方便的大师说法,定位于“目击”或“觉知”就很不错了,甚至说:你自己就是觉知。这种说法是方便的说法,但不究竟。问题在于,如果定义你自己就是终极的目击者,这种定位有可能让你产生了和经验内容完全脱离的冷漠脱离感觉,落入了另类的两元分离幻觉。
【问】:如何知道还不是终极呢,毕竟目击者一直在啊。如果目击是效应,也是一直存在的,这个prior to是不可知的?
【答】:我无法告诉你“怎么知道”。如果这可以表达就好了。
NO, 目击和效应是一回事,目击效应不是一直在的。当有意识效应的时候,就会有“目击”这个中心感觉,它们是同步的意识显现效应。目击者就是意识显现效应产生的“中心”幻觉,不是一直在的。
【问】:是不是可以就做能量流的练习,不管这么多,做梦幻观就好了
【答】:让我们好好谈谈“目击”,好像你把目击理解为某种终极绝对存在。不是这回事。如果你昏迷过,就明白了意识效应不是一直在的,也就是说目击效应不是一直在的,但不会影响THAT。换一个说法,意识是无法觉知到“没意识”的。我记得前几天特别写过关于意识的文章。或说,目击是无法目击到“没有目击”的。或说,能够体验到“没有目击”的先决条件就是“有目击”,这是不是一个奇怪的悖论?或说,能够体验到“死亡”的先决条件就是“不死亡”,哈哈,一个一个奇怪的悖论出来了。既然体验到死亡的那位不能死亡,那么到底谁真的死亡了?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问】:对
【答】:THAT(即自己)超越“目击”和“不目击”。按照释迦牟尼在楞伽经中的说法,‘它’是超越“存在”和“不存在”的。意思是一样的。当没有了“目击”,就没有了意识效应了,这就是无法描述或无法说,因为“描述”和“说”必须发生在有意识的情况下。但THAT根本不在乎,毫无影响。
【问】:你的意思是昏迷的时候目击者就没有了,但THAT还在。
【答】:记得一年前写过一篇文章:意识好像就是THAT吐出来的一口痰。你说的对,没有办法描述“昏迷”是怎么回事,没有“目击”就没法描述。
【问】:我看过那篇。
【答】:只有当从昏迷中醒来,才可以说,啊,好像我昏迷过去了。能这样说就是因为目击效应又回来了。
【问】:让我体会体会
【答】:在入睡的时候,意识效应从清晰逐渐变成朦胧,这是可以目击的,可以目击就是因为意识效应还在,意识自己目击意识自己的质地变化。至于无梦沉睡中有没有意识效应?有没有目击?我不确定,应该是没有的,因为无法描述无梦沉睡。但一会儿会有梦境升起,意识显现效应又开始了,也就是说目击效应同步开始了,所以目击效应和意识效应是一回事。但被目击到的一切都是和目击效应一样的是空性的效应。
【问】:无梦深睡有目击者啊,因为起床知道睡得很好
【答】:不是。目击不发生在无梦沉睡中,“起床知道睡的很好”恰恰就是当下即刻的意识显现效应中的目击效应,然后思想理智解释出“睡的很好”这个故事。无梦沉睡到底是什么,无法说,因为那时没有目击。这个奇怪的情况就是时间幻觉一样,让我们看看“过去”幻觉吧,那位说记得过去的目击者只发生在当下的意识显现效应,也就是说所谓的“过去”恰恰就是当下此刻显现出来的思想理智判断,“过去”不真发生在过去,“过去”这个思想理智解释出来的概念只发生在当下。所以,时间是幻觉。同样道理,说“睡的很好”只能在当下即刻的意识效应中说,如果没有了意识效应,就无法说了。
【问】:好像是哦
【答】:这就是为什么THAT是无法说了。
【问】:这么说目击者不是一直的。时而在时而不在。
【答】:THAT是永恒,但不是时间意义上的永恒。假如说THAT是无限存在,其中极少是有“目击”效应的。这就是为什么我把意识比喻成“一口痰”或“得了一场感冒“,是非常不重要的THAT的效应,就好像做梦对于你来说完全不重要一样道理。
【问】:我一直以为目击者是在“人”的“一生”一直在的。原来不是。
【答】:目击就是意识效应,是效应而已,效应是可有可无的,不是可靠的实在的属性。你看,明白了这个程度才是真超越了,哈哈。
【问】:真是无法说了
【答】:当思想理智停止运作了,还有”人“吗?我不是说死后,我说的就是当下此刻,如果当下此刻思想理智停止运作了,还有“目击”或“我”吗?换句话说,目击就是广义的思想理智运作效应,是同步效应。
【问】:有目击啊,没有我
【答】:“有目击”就是思想理智解释出来的。一旦意识显现效应升起,思想理智已经在隐性地解释了。如果当下此刻完全没有思想理智运作,当下此刻就没有“你”和“人”,也没有“时间空间”和“世界”,因为这些“情况”都是思想理智解释出来的。
【问】:这个看不是在吗?
【答】:对,“看”其实已经是思想理智解释了。已经是不自觉的定义出概念来了。思想理智的解释功能大多是隐性的,不需要文字的,“看”这个解释已经不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就升起了。
【问】:嗯嗯,就跟梦境一样
【答】:对,就跟梦升起一回事。
【问】;这个看是梦里的看,好微妙!
【答】:第一丝丝光升起,就已经有目击和看了,这就是意识效应了,思想理智就这样不自觉的飞快的确定出“看”和“目击”概念了。也可以说思想理智开始运作了,“啊,好像目击到有事情发生了”。
【问】:只要有看就已经是梦幻了
【答】:对,就像梦里的“看”或“目击”一样,醒来后才知道,梦里的“看”或“目击”不真的是有一个目击者在看,而是说不出来的微妙,看似体验过目击了,其实梦中的目击等于完全没有真发生,是空性的意识显现效应。
【问】:这个颠覆了我过去的认知
【答】:我要再看看马哈希和马哈拉吉,看看是不是过去误解了
【答】:对,确实颠覆的好像下巴给惊下来了那样。
【问】:我一直觉得这个觉知(awareness)是贯穿醒,梦,深睡无梦的
【答】:注意,马哈希不一定说清楚了。因为马哈希的书不是马哈希自己写的。
【问】:旁人记录的。
【答】:这个话题非常不容易说。我也没有说清楚。
【问】:今天明白了
【答】:如果记录的那位没有明白,他写下来的记录就不太可能说清楚。
【问】:之前烧脑到不想明白了,太震撼了
【答】:NO, 不是觉知(AWARENESS)贯穿一切,而是THAT自己贯穿一切。不能把THAT定性为觉知或意识或目击,这样的定性就等于把无限缩小到有限的概念了。
【问】:对,Amazing
【答】:THAT自己贯穿觉知或不觉知,THAT是不需要觉知的。它是好好的,它要“看”什么?就算它要看了,什么都看不到,因为除了THAT自己没有其它。它看到的只能是它自己。
【问】:对啊 ,我要沉淀沉淀。吓死宝宝了。
【答】:以前我看过马哈希的书,不记得书中说清楚的。但NISARGADATTA说的比较清楚。
【问】:Nisar的我看了很多次
【答】:哈哈,与其说“吓死”,这应该是安慰才对。明白了你自己(THAT)甚至超越意识或觉知或目击,你才明白你自己多厉害啊,无限的厉害万能。你自己可以随意地显现出任何意识或目击效应,却不受意识或目击效应中的“内容”的影响或限制。
你自己(即THAT)何止贯穿“觉知”和“没有觉知”,你自己(即THAT)贯穿“存在”和“不存在”。所以不要在思想概念上去确定THAT是存在的或不存在的,因为THAT不是存在也不是不存在,而是无限的超越本身。多厉害啊!不要担心你自己(即THAT)会出生或会死亡,没有这回事。你自己(即THAT)是无法体验到“死亡”或“出生”的,这对概念都是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幻觉概念,自己吓唬自己。就算真有死亡,首先必须能够目击死亡,那么,能够目击死亡的那位无法死亡,那么到底有没有死亡?哈哈,有趣了!
【问】;但我们总是选择性看见
【答】:明白到了这个程度,就是超越了“生”和“死”了。
【问】:我要重新看看无生无死,都是梦幻泡影啊!
【答】:NISARGADATTA也有表达问题,说了太多概念,一会儿说“I AM”,一会儿说“PARABRAHMAN”,太多概念了。看书不容易明白他的意思。
【问】:今天你说的这个点我一下明白了
【答】:对,一切“被看到”的都是梦幻泡影,包括那位“看”的也是梦幻泡影。目击和被目击都是梦幻泡影,这就彻底了。
【问】:确实连“睡得很好”也是当下的显现效应,不是真的,也是梦幻泡影。
【答】:其实今天我就是换了一种说法在说《心经》。你好像就是那个听心经的舍利子,一说就滑过去了,明白了。
【问】:哈哈还有什么事,啥事没有了!
【答】:没事,好好休息吧。
【问】:世界就像顿时像被黑洞吞噬了一样,无足轻重了。连说世界都过分,都在我内,好神奇!我才发现知道自己是什么有多重要,然后出来很多的爱,因为知道一切都是我。没有对立面了。我发现这个问题解答了,就没有问题了。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而困惑的。你只要还没明白,这个问题就会一直回来,直到真的明白了,才happy ever after。
【答】:《明白了自己》才是真爱。你明白了真爱了。
==== 读者反馈问答 =======
【问】:mooji也说,第二只鸟也被看到,但看到第二只鸟的不是鸟(不能说是第三只)。现在看来,“看到”第二只的是THAT。但THAT不看,所以看到一词加上引号,代表一种“观察”效应。
【答】:我不喜欢用“第二只鸟”来比喻。这种逻辑符合了思想理智逻辑上的幻觉。其实,“第二个观察者观察到了第一个观察者”这样的逻辑就是我说的在“我”上面好像还有一个“大我”看着他,然后在“大我”上面还有一个“大大我”在看着“大我”,然后还有一个“大大大我”看着所有下面的“大大我,大我,我”,这样的逻辑就是思想理智喜欢玩的幻觉死循环,思想理智忽悠思想自己自己,很难自拔,为什么很难自拔?因为思想理智逻辑看似是非常合理的,哲学家科学家都喜欢逻辑合理。但是,思想理智的逻辑本身恰恰就是幻觉效应,只在梦幻里面看似是合理的。THAT是没有逻辑的,不懂“理“的。《目击着》效应对于初级瑜伽者是有一定帮助的,至少可以让他对客观世界中的事物不那么纠结了,但如果长期抓住《目击者》效应不放,当它为真理,那就偏执了,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产生了隔离感觉,有可能变成了一个无法工作无法正常生活的呆子,进入这种完全离开社会的偏执其实就等于落入了更强大的两元对立幻觉中去了,还以为“开悟“了呢。其实,到了一定的敏感度,你自己就会发现连“目击“都仅仅是空性的效应,你会发现“目击“和“被目击“是同步的显现效应,不是什么值得抓住不放的真理。THAT可以自由地显现出“目击“和“被目击“效应,但THAT远远超越这些显现效应。当然,如果用“第二只鸟“作为比喻是可以的,只有明白这仅仅是一种暂时的比喻而已,不是真相。
【问】:看到这里就想到有几天了一直在“纠结”无梦深睡是不是显现效应,和“定”一样之类的,就像有时候会问自己这个无法形容的背景宁静感是什么一样?然后一堆概念就跑出来了,为什么当真的时候TA好似真能被遮住,这个背景的宁静有没有深度?之类的问题。看到先生这段话也是坚定了我的自我自答:这都无法确定,无梦深睡是什么是不是个效应无法确定,这宁静是什么也无法确定,一切所谓的知道(开悟了,明白了,好无限啊)只是看似知道,其实根本什么都不知道,无限无法知道,无限无法确定,一个不成比例的空性的小概念如何知道THAT?一旦出现想要确定这个无法言语的喜悦或宁静是什么的想法就Fuck it,一片宁静,一切都好了。这些想要知道是什么的想法很多时候都是不讲理的,就是执意要确定无法确定的,THAT还能这样玩,真是奇迹。
【答】:说的非常到位!如果你能说“宁静”,这是一种意思显现效应,是效应在自我确定出某个概念或特殊性。如果你能说“吵闹”,其实和“宁静”一样都是效应在自我确定某种特效属性。THAT完全不是这些确定出来的状态。但THAT可以同时显现出无限多样的状态来,思想理智就不断的从一个状态的确定跳到另一个状态的确定,这样故事概念就看似形成了。记得我说过THAT可以同时同步显现出无限多的维度效应,其中一种维度可以被解释为“静“。难道我们就可以把THAT定义为某一个显现效应维度吗?其实,如果你敏感度高的话,在所谓宁静的时候,你可以感觉到血液在血管里面汹涌澎湃的声音,所谓的宁静一点不宁静。如果你敏感度提高了,就会发现所谓“吵闹“的时候,好像一点都不吵闹,因为你明白这个“吵闹“的概念是思想理智确定出来的某一个维度而已,在吵闹维度的同时有无限多的其它维度并存,在吵闹之中可以品味出宁静。真正的《定》不是选择宁静排斥吵闹,而是发现当下此刻是无限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情况,也无需确定,因为一切都是自己的能量,都是大相同的,这就是定了。
【问】:先生说无梦深睡和死亡那刻无觉知,当然这是普罗凡夫的情况,可奥修描述他的觉醒,在无梦深睡中有清醒的觉知,身体的低谷和意识的高峰交汇,具体语言不记得了,大意如此吧。死亡时无觉知,凡夫就落入轮回,不自觉地开始了另一场梦,感觉觉者与凡夫的不同就是死亡时能守住,不落入另一场梦。当然这只是我的阅读理解,先生请解惑
【答】:哈哈,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也许他《梦见》了在无梦沉睡中出现清新的觉知,如果有那么多好玩的内容,和梦中有什么差别?和当下此刻有什么差别?有人说他在梦中梦见了大彻大悟了,但梦故事出来了以后发现什么都没有发生。意识效应会跟你玩无数奇奇怪怪的故事情节,不要把一切意识效应显现出来的故事情节当真了。我一直说,不要在意识显现效应(即经验)中寻找特殊经验体验,否则就会兜进去难以自拔的,意识显现效应会玩无限多样的花样,你要明白一切花样都是空性的效应,并非是你要追求的目标。
完全可以自由的享受各种看似美好的特殊经验效应,但不要抓住不放当成了所谓的“开悟”或“解放”了。如果有这类状态需要获得或维持,就不真正明白自己的无限了。真正的明白是不需要维持或获得任何经验状态的,是没有STATE需要管理维持的。一切STATE就像梦一样都是OK的,但不会依附在任何STATE上不放,也不排斥任何有趣的经验显现状态(STATE)。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人到了天堂的门口,进入了门厅,门厅里面特别美丽特别愉快,美丽的音乐美丽的花朵美女美食都在了,他就待下来舍不得离开了,他说对他来说足够满意了。其实,他没有真正进门,只不过在门厅里面晃悠,门内才是无限,但门厅的特殊状态已经把他吸引住不放了。
【问】:我以为奥修描述的目击在任何情况都在是觉醒的标志呢。否则我怎么知道我是醒觉的?象先生一样知道自己是醒觉的
【答】:如果你还有问“我怎么知道我是觉醒的?”这个问题,就等于有一个“我”需要获得“醒悟”状态,那就没有明白。我就是THAT,不需要这些“醒悟“状态,不问这个问题。
【问】:写下这个问题时,我就猜到先生会这样说。那THAT在先生身上怎么揭示出自己?就这么明白了呢,关键点在哪?能量没有Shift吗?
【答】:关键的明白就是《无我》,如果有一个“我”可以获得“无我”,那就还对那个“我”当真了。《心经》中说的《无智亦无得》不是夸张的说法。你问的这些问题都不是关键点。关键点我在文章中已经说了。关于某个身体上发生什么情况不是关键点,就像梦里的某个梦身体在明白这是一场梦的时候是否会变成什么情况?这个问题是荒谬的,因为你明白梦里的身体只不过是一个投影效应,你管它是什么样子?重要吗?当我说“能量”这个比喻说法,我可没有单单指身体里的能量,不是,而是指无限自己的能量,身体内身体外面的一切景象都是能量啊,一切觉知到的都是能量震荡,不局限在某个东西上面的能量。
【问】:象先生就有证量,我就没证量,小时候好像有过一瞥,总能那样看到就是有证量吧
【答】: 最初可能有一种明确的体验,有些人称为“一瞥”。但以后不一定是某种“瞥”或“看”,而是说不出来的明白了。如果你追求某种经验上的体验上的明确的“一瞥”,可能误解了,可能是思想上形成的追求欲望。《明白》是它自己来的,不是你能够追求到的某种特殊的经验体验。
【问】: 划重点,明白是它自己来的。追求不来。那一定是THAT让我在玩追求的游戏,那继续玩吧????,等THAT不想玩了再说吧,反正我什么也干不了,也与我无关????
【答】:一直以来,幻觉上的“我这个人“有无数的追求欲望,包括追求”开悟“那样的一了百了。有时候我把对精神上面的追求说成是比物质上面的追求更难看破对个体欲望,对精神上面的追求其实比对物质财富上面的追求更狡猾更强烈,如果无法看破,有可能会折腾了几百辈子貌似的“人生”,直到某刻,比针落地还轻微,突然明白过来了,原来根本没有那个“我”需要追求什么,当下此刻早已经是圆满本身了。同时你明白了原来根本没有几千万亿的“轮回”,只有自己的能量在貌似地显现出故事来了,这些故事根本不是问题,追求没有了,因为不把那个需要获得什么的“我”中心幻觉当成是真的了。
【问】:可那也是THAT在玩吧?反正我就是个幻象,我的头脑的欲望追求也是梦中人的欲望追求,看似有,实则无,也不是问题吧?先生说看破,主体是谁?梦中的我还是THAT?梦中的我看破有用吗?THAT又从不糊涂,不用看破。又糊涂了????
【答】: 你看,所有上面的问题都是思想理智按照它的逻辑在问。比如说“看破”的主体是谁?如果真看破了就不会问这种问题的。其实“看破”这个说法也仅仅是一种方便的说法,比看破更好的说法是《超越》,就是超越了思想理智上确定出来的逻辑概念。当思想理智听到了《超越》这个说法,就会继续问下去,是哪个主体(谁)超越了?其实,超越就是超越了任何“主体”和“客体”概念幻觉。当你明白了,这些语言逻辑就是笑话了,不但没有“主体”也没有“客体”,只有无法说的安逸了。
【问】:只能等THAT明白自己了,太调皮了????,交械了????
【答】:反正你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做,一直关心这个话题,可以用思想去理解,逐渐品味那个要“获得”的个体欲望本身就是可疑的幻觉。真正要明白的那位不是“你“而是THAT,“放弃“都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位说“交械“的也不是真的在,THAT会自己明白过来的。
【问】:可怜我,THAT在我这场梦中明白过来????
【答】:没有那个“我”可以可怜,因为没有个体的“我”,“我”是幻觉。从来就是你自己(THAT)。
【问】:今天公众号发布这篇文章之后有人留言:THAT(自性)的意志(意识),无发无动。先生要不要回复一下
【答】:无发无动也是对的,就像可以说它是空也可以说它是色一样。自发自动是看似的效应,不真的可以确定为某样东西动起来了。虽然我们不否认“运动”或“动作”这个效应,但我们无法确定真的有属于某样东西的“动”。究竟的说,连“动”和“静”这对概念本身都不成立,到底是什么?除了指向THAT外,无法确定!总结:既看似是动的,也无法确定为动,无法确定为动不等于否定了动这个效应。你自己品味了。但是,如果某人坚持一个固定的概念:THAT就是无发无动的,这就等于坚持空而否定色了,依附在一个抽象固定的概念上迷惑了。反之亦然,也不能坚持一个固定的THAT就是自发自动这个抽象的概念立场,因为THAT永远以无限偏离自己的幻象显现出来却从来没有丝毫偏离自己。“偏离“或“动“都是《看似》的。
【问】:今天到寺庙里,看到佛都不拜了,以前也知道它就是我,但还是想把小我臣服出去。今天就很自然的,身体没有像跪下。
【答】:佛和你是平等的,当然不需要去拜他。更好的说法,佛就是自己。再进一步:无“佛”,只有自己。
【问】:一直想问先生 那那些希望成就一番事业的 或者有一些人在做推进保护山川河流环境的事 那要如何理解这些事的意义呢 (是自己哄自己玩吗
【答】:昨晚梦中也梦见一群人干事业,当你发现这是一场梦,你没有意见了,让他们去干吧,干或不干都是空性的。都是娱乐。甚至,你完全可以允许梦中的梦我角色参与“一番事业”,梦我和梦事业都是同样的空性,干或不干都一样,没有价值增减,可以干,也可以不干。但是,如果思想上来说:因为这是空性的就一定不可以干,这是当真了。对思想上的评判不要当真,如果经验场景让“干”显得比较方便,就干吧,如果经验场景不方便“干”,就不必干。两种情况都是梦境,没有差别的。随缘就是这个意思,明白一切都是空性的,但具体操作按照经验逻辑方便不方便即时即刻自动应付。无论是做或不做,都不纠结。对于明白的那位,无时无刻不是终极绝对的自己(THAT),无论做或不做都没有错误,念头上来说“干“!身体就干了。念头上来说“不干“,身体就不干了。两者都是即时即刻自发自动,都是THAT的能量脉冲,一点纠结都没有。完全随能量脉冲自动驾驶。事后你会品味到,好像一切即时即刻自发自动都是最准确的,不是错误。
【问】:能不能展开说一说如下内容:《目击者》效应对于初级瑜伽者是有一定帮助的,至少可以让他对客观世界中的事物不那么纠结了,但如果长期抓住《目击者》效应不放,当它为真理,那就偏执了,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产生了隔离感觉,有可能变成了一个无法工作无法正常生活的呆子,进入这种完全离开社会的偏执其实就等于落入了更强大的两元对立幻觉中去了,还以为“开悟“了呢。其实,到了一定的敏感度,你自己就会发现连“目击“都仅仅是空性的效应,你会发现“目击“和“被目击“是同步的显现效应,不是什么值得抓住不放的真理。THAT可以自由地显现出“目击“和“被目击“效应,但THAT远远超越这些显现效应。看得出是来自你自己的过程。
我现在对现实生活很疏离,但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你是如何回归“正常”生活的?
【答】:如果在思想理智上站在目击这个位置上,把这个位置当成了某个高尚的境界,就强化了“被目击”是必须疏离或排斥的对立境界了。这就是隐性的不容易察觉的两元对立。其实,“目击”和“被目击”都是意识显现效应,不是实性的。比如,梦中的目击就是梦意识效应,梦中的目击不是从梦外目击进去的,而是梦意识效应本身,梦的升起同步升起了梦目击和梦的被目击,当这段梦境切换成其它形式,那么刚才的梦目击和梦被目击就找不到了。《明白》超越“目击”和“被目击”。明白就是明白自己是完全超越这些效应的,所以,没有一个个体的“主观”可以回到“正常生活”,而是明白不但主观是空性的效应,“正常生活”也是空性的效应。而自己同步显现出这两者了。如果思想理智抓住“目击”不放,把“目击”当成了某种“开悟”境界,那么就等于进入了另类两元对立,就等于把效应当成了法宝,把空性的当成是实性的。
当你明白了我的这个说法,就没有什么可以疏离的了,一切都是自己的效应,效应是无害的,空性的,却不必疏离或排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