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钓鱼

臭豆腐钓 鱼=海 畔有 逐臭之鱼
(杂说有趣,来来来,姑且听之!)(食色性也,人之好也!谈谈无妨!)
个人资料
lovecat08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忽然想到】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又遭抗议者“泼墨”

(2024-01-28 06:42:04) 下一个
名画遭鞅,常事,所以博物馆得研究更多的保护法来护画。希望中国的清明上河图,不要被疯子破坏。。。。。。
 

  据法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月28日,两名女性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向《蒙娜丽莎》泼洒灌装汤料,以表达对法国农业政策的不满。

  为防止破坏行为,《蒙娜丽莎》画作目前被保护在钢化玻璃罩内展出,该行为并未对画作本身造成损坏。(总台记者 马瑾瑾)

  此前报道:

  被扔蛋糕、砸杯子、泼硫酸、喷红漆……《蒙娜丽莎》招谁惹谁了?(澎湃新闻)

  法国卢浮宫镇馆之宝《蒙娜丽莎》又双叒叕遇袭了。

  巴黎当地时间5月29日,在《蒙娜丽莎》前,发生了令所有参观者目瞪口呆的一幕:

  一名乔装成老奶奶的男子突然从轮椅上站起来,并冲向这幅名画。他先是试图砸破保护《蒙娜丽莎》的玻璃,失败之后,便开始在玻璃上胡乱涂抹奶油。

  所幸,因为有防弹玻璃的保护,画作在这事件中没有遭到破坏。

  目击者称,当该男子被安保人员带走时,他还大喊大叫:“想想地球吧,艺术家们都想想地球,所有的艺术家都要为地球考虑,这就是我这样做的原因!”

  随后,警卫人员将其逐出展馆,并重新擦拭了画作。

 

  这不是《蒙娜丽莎》第一次遇袭了,这幅世界级的名画曾遭遇过多次袭击。

  1956年,《蒙娜丽莎》被人泼洒硫酸,导致画作底边严重被损。

  同年12月30日,一名玻利维亚男子用石头砸向《蒙娜丽莎》,打破了当时的防护玻璃,导致画中人蒙娜丽莎左肘附近的颜料掉落。

  而据《世界报》的报道,被问到为什么这么做时,这位肇事者云淡风轻地说:我当时口袋里正好有一块石头,突然就想扔一下……

  1974年,《蒙娜丽莎》受邀在日本展出,当时一位女士因为不满博物馆的残疾人政策,朝上面泼了红颜料,幸好被防护罩挡住了。

  2009年8月,一名俄罗斯女性因为无法获得法国公民身份,又将火撒在了蒙娜丽莎身上,她朝画作扔了一个空茶杯,砸在了防护罩上。

  这些人袭击《蒙娜丽莎》的原因,大抵是因为这幅画太出名。

  作为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这幅画被冠以众多“世界级”的称号:全球最珍贵的艺术珍宝之一,世界上被观看次数最多、报道次数最多的名画之一。

  袭击这样一幅画,自然能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为什么《蒙娜丽莎》这么有名?达·芬奇有那么多作品,凭什么《蒙娜丽莎》封了冠?

  其实,这也源自一桩罪案。

  1911年8月21日,《蒙娜丽丝》在卢浮宫被偷走了!

  当时的《蒙娜丽莎》还没有现在这么出名,一个叫佩鲁贾的意大利人把它直接塞到衣服里,就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卢浮宫。

  佩鲁贾曾在卢浮宫工作,熟悉馆内设置,他在闭馆前潜入了卢浮宫的储藏室中,趁着第二天闭馆的时机将画作藏在衣服里带了出去。

  就这样,《蒙娜丽莎》在看门人的眼皮底下从卢浮宫消失,没有人知道这画是怎么被偷走的,去了哪里,一时间报纸铺天盖地都是在报道这件盗窃案,卢浮宫也挂出了高额寻赏金。

  于是,《蒙娜丽莎》火了,甚至有不少人专门去卢浮宫看没了蒙娜丽莎的空位置。

  两年后,佩鲁贾觉得风头过去了,打算将《蒙娜丽莎》卖给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这才被警方逮捕。

  但是佩鲁贾在意大利却成了一个英雄般的人物。

  因为达芬奇原来是意大利人,由于种种原因,《蒙娜丽莎》归了法国卢浮宫所有。

  佩鲁贾认为这种优秀的作品得还给意大利,民间普遍认同他的观点,最后意大利方面只是象征性地判了他七个月。

  当然,意大利还是把《蒙娜丽莎》还给了法国卢浮宫,可是因为这一起轰动性的被盗事件,《蒙娜丽莎》成为了世界级的知名画作。

1913年《蒙娜丽莎》失而复得后先在佛罗伦萨展出,然后归还卢浮宫1913年《蒙娜丽莎》失而复得后先在佛罗伦萨展出,然后归还卢浮宫

  《蒙娜丽莎》火了以后,很多艺术家也来“蹭它的热度”。

  1919年,法国艺术家马歇尔·杜尚创作了一幅《L.H.O.O.Q。》(又名《有胡子的蒙娜丽莎》)开启了对《蒙娜丽莎》“恶搞”的时代。

马歇尔·杜尚(法国) 《L.H.O.O.Q.》21×13cm 现成品 1964年马歇尔·杜尚(法国) 《L.H.O.O.Q。》21×13cm 现成品 1964年

  20世纪60年代,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创作了重复的《蒙娜丽莎》。

安迪·沃霍尔(美国) 《蒙娜丽莎》(一组4幅)108.5×72cm 网格布上重复压印 1979年安迪·沃霍尔(美国) 《蒙娜丽莎》(一组4幅)108.5×72cm 网格布上重复压印 1979年

  哥伦比亚画家博特罗创作了肥胖版的蒙娜丽莎,巨大的面庞和小得几乎看不见的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博特罗《蒙娜丽莎》布面油画187x166cm 1978年博特罗《蒙娜丽莎》布面油画187x166cm 1978年

  以及各种各样的蒙娜丽莎。。。

  从此《蒙娜丽莎》越来越火,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幅绘画。

  如今的《蒙娜丽莎》就仿佛一个文明的象征,它的境遇,或许也是一种启示:即便是经历了历史淘洗、成为当代人知识底色的美好事物,同样需要小心翼翼地呵护。

  文明如此顽强地从蛮荒之中成长起来,成为千千万万人的心之所向,但它依然脆弱。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价值,应该让人毫无保留地认同,但现实是冷峻的,这并不会自然而然的发生:从来不乏想要破坏这些共识、毁坏文明之物的人。

  所以,一道防弹玻璃的阻隔,虽然不是文明之物最完美的呈现,但却是必须的。文明,我们再引以为傲、再觉得毋庸置疑,同样需要竭尽全力地保护。

(来自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