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末崛起-第五卷 定西北-第100-110章

(2020-10-21 00:35:21) 下一个

第100章 庚子之变-建国

自慈禧和光绪死了之后,中国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庆亲王奕劻名为大清最高的官员,还是皇室,于是宣布监国。但是刘国昌8月20日向他要军费的事情然他明白了,空然一个监国的名头,没有实力,那也是任人欺凌的份。并且,他也知道,清朝已经完了。于是奕劻联系了各部侍郎、八大总督等实力派人员,交流之后在9月10日宣布大清禅位。同日,七大总督宣布成立中华共和国。共和国暂时采取七大总督联合执政的方式,各省巡抚都为参议院成员。

刘锦棠于是以商议建国为名,延请各路总督进京。各总督犹豫观望。后来李鸿章进京之后,各总督才陆续派心腹幕僚进京。建国方案一直到12月上旬才确定下来,决定建国日期确定为1900年9月10日。李鸿章就职总统在1901年1月1日。

八大总督辖区基本不变,只是修改了陕甘总督和直隶总督的辖区;另外计划设立东北总督,暂缺待议。河南划归陕甘总督管理,山西省、山东省划归直隶总督管理,东北、乌里雅苏台由国家直辖。内蒙古六盟二旗中,卓索图盟昭乌达盟划归直隶管理,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等三盟受直隶总督辖制;伊克昭盟划归陕西管理,阿拉善厄鲁特旗和额济纳土尔扈特旗划归甘肃管理。后来东北收复之后,卓索图盟、昭乌达盟划归直隶管理,哲里木盟划归辽宁管理。

中华共和国简称中国,施行联合执政制度。成立执政委员会,八大总督为执政委员会委员,总统为委员长。设参议院,额定60人,各国家部委主官和巡抚为议员,不足的由各省布政使中选出;仍不足的,由部委副主官、按察使和学政中选出。计划设众议院,每省20人,议员不得担任公职。计划各省设省议院,每府提名10人,直隶州提名5人。各级议员不得为各部门主官。众议院议员由省议院议员中选出。省级和国家级议员由相应级别政府提供薪金,为前一年当地平均收入的2倍,公务工作引起的费用由相应级别政府进行审核和报销。

执政委员会五年选举一次,由参议院选出。每人6张票选举执政委员会成员,填写人名重复的,不重复计票。得票75%以上的,直接当选。不足8人的,按得票数从高到低选择。低于60的,不得当选。三次选举仍不足5人的,由众议院选举差额。

国家总统由当选的执政委员会成员内部推选。总统从政务委员会成员中提名政务院总理,报参议院审核,得票80以上者通过。

国家设国防部、政务院、都察院、大理寺,直接对执政委员会负责。

原兵部提升为国防部,直接对执政委员会负责,第一任国防部长由刘锦棠担任。国防部只管军事,不得涉及地方民治。国家划分为九大军区:西部军区、四川军区、西南军区、南部军区、湖广军区、两江军区、东部军区、中部军区和东北军区。分别对应各总督辖区。其中四川军区管辖西藏军事;中部军区管辖直隶、山东、河南、内蒙东部和外蒙军事;东北军区管辖东北三省军事,暂时由直隶总督李鸿章代理。

政务院下设部门大有调整。户部、吏部、刑部基本不变。刑部的断案功能划归大理寺。工部拆分为工业部和建设部,工业部下辖农业司、商业司、矿产司、钢铁司、水利司等主要部门,建设部下设公路司、铁路司、规划司等主要部门。礼部改称教育部,主管教育、科学与文化事业,下设度量司、教育司、科学司、文化司。总理衙门改为外交部,仍负责对外交涉。新设国家计划委员会,负责国民经济统计与规划,此次条约签订后的采购协调也由它负责。可见,政务院下设七个部:户部、吏部、刑部、工业部、建设部、教育部、外交部。另有政务院办公厅、计划委员会直属于政务院。

各省机构设置参考国家机构进行,设置常务委员会,巡抚为委员长,布政使为,按察使、学政、提督为委员。对应国家机构设置对应部门,受政务委员会集体领导,督察院、大理寺在各省设派出机构,只对上级负责,巡抚只有监督权。

第一届执政委员会成员为八大总督,李鸿章为第一任总统。云贵总督崧蕃任第一任总理。直隶总督由李鸿章心腹周馥接任,云贵军事由四川总督谭继洵兼管,改称西南军区。后来1902年底两江总督刘坤一去世,湖广总督张之洞调任两江总督,湖广军事由两广总督魏光焘兼管,改称南部军区。1903年底,闽浙总督许应骙病逝,闽浙军事由两江总督张之洞兼管,改称东部军区。1906年设立东北军区。

周馥,1837年生,1862年李鸿章组建淮军时即进入其幕府。自此跟随李鸿章办理洋务三十多年。在中法战争期间曾与刘国祉有过交集。刘国祉对其印象甚好,在筹办天津武备学堂之时,曾经向周馥请教。1888年,周馥升任直隶按察使。甲午战争之时,周馥兼“总理后路粮台”,前期屡战屡败事务繁杂而无功,后期在刘国祉接任统帅之后,连战连胜,周馥也因此对刘国祉印象甚好。刘国祉也对其后期保障的有力很是感激。《马关条约》之后自请开缺,回籍养病。1898年李鸿章复起之。八月,简放为四川布政使。

第一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为刘国昌。乔致庸、胡雪岩、盛宣怀为委员。众人分工负责矿业、加工制造业、工业成品的采购。

第101章 种子

国家新立,事务繁杂。各总督仍驻守各自地方,忙的主要是中央政府各部门的拆分、各部主管的任命等等。刘国昌忙完手头的事情,已经是立夏了(5月初)。同济大学传来消息,很多老师和学生人心浮动,想回老家。刘国昌于是从京城赶回了兰州。

连续十几天,和大部分老师交谈之后,他召开了全体老师大会。

他说:“我和在做大部分老师交流过了。许多老师想回家乡开办学校。大家认为现在是共和国了,维新终于开始正式推行了。在这里,我先对大家回乡办教育的想法表个态:支持!强烈支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什么是教育?教书育人!没有育人的思想,我们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就失去了方向。”

“在和大家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大家都是热情很高,很多都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我很担心。我和几位同志思考、讨论了很久。现在把我们的想法和大家说一下。

“我和大家筹办同济大学,初衷不就是为了让有志于追求国家强盛的学生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的地方吗?!我和大家筹办同济大学不就是为了以知识改变民族,以教育强国强种吗?!只是,我希望大家不要太过乐观。是的,现在共和了,维新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大的氛围下的小的阻碍我们也不要忽视。大局决定了一件事情是不是可以做,细节决定了一件事能不能够做成。

“大家要明白,现在各位家乡的父母官仍然是三年前的父母官,现在各位家乡的乡绅仍然是三年前的乡绅。

 “所以,对于各位想回家办学的同僚,我提出四个问题:1,银子从哪里来?2,老师从哪里来?3,教材用什么?4,办什么样的学校!5,用什么样的制度。

“第一个问题,银子从哪里来。很多人想,回去找当地乡绅募捐一下,找当地知县、知府募捐一下。但是,维新了,都在想发展工业强国。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可能没办法找到一个稳定的投资来源。所以,我为大家准备好了每个人100两银子,作为开办学校的初始费用。有不足的,募捐也好,向我来要也没问题。我只请大家在办学开始之前尽量全面地规划一下,开始之后不要半途而废。

“第二个问题,老师从哪里来。我们要办得是新式的教育,不是四书五经科举八股。依靠乡间的私塾先生或者普通的举子是不行的。大家要明白,陕甘我们开办各类学校是用了15年的时间强制推行才有了现在的效果。你们家乡的基础和这边不一样。私塾先生和旧式的秀才举人教育出来的仍然是八股文章,新瓶装旧酒,又有什么意义?徒然浪费了一代人的时间。这里,我并不是说诗词歌赋金石考古不好。这些很好。只是我们现在强国最需要的是经受过西式教育的人才。诗词歌赋、金石考古,甚至是八股文章都是有很深学问的,但是,有少部分人研究就够了。大部分人还是要西式教育。所以,我建议各位至少三位以上的同僚一起办学,或者能够请到曾经留学欧美的学生也行。就像我们同济大学,有中文的老师,也有西学的老师。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

“第三个问题,教材用什么?陕甘已经推行新式教育十几年,我们的教材也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检验。我们培育出来的学生在陕甘三省建立了中国最强大的农业、工业和商业。我们培育出来的学生在西部防御住了俄国,在西南防御住了英国,在京城打败了八国联军。实践证明,这套教材是行之有效的。我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从蒙学到大学的一整套的教材,诸位需要的到教研处去领取。每人限领10套。

“第四个问题,开什么样的学校。我曾经请人做过调查,西北三省之外的人民,若以书写简单信件为标准,文盲有90%。若以顺畅地读公文,会读四书五经为标准,则文盲率有97%。若以千以内的四则运算为标准,文盲率近乎100%。而西北三省这三个数字是多少?!70%、70%、70%!什么概念?这就是说近十五年来的教育,我们使得所有受过教育的人民都已经不再是文盲,都已经可以满足现代工业、商业、农业的基础需要。大家都知道工业强国,怎么强国?都要有这些人作为基础!所以,我建议大家做基础教育。这是惠及万民的事情,也是强国之本。

 “另外,我也建议大家在有条件的地方办职业教育。十个会说的不如一个会做的。无论多么好的想法,都要做出来才能够有实际效果,才能够强国。

“至于大学,如果有条件大家也可以办。西北三省集十几年基础教育之力,在五年前办了同济大学,第一期学生有多少?100人,比老师还少。现在多少人?四个年级总计1000人,老师有150人。当各省有足够的基础办大学的时候,各位来和我说,每省我准备好了1万两银子。第一期。在各省还没有大学之前,各位如果发现有好多苗子,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介绍到同济大学来,我扫榻以待。十年之后,当各省有了实力自办大学,这些人就是种子,就是基础。那才是我们这群人扬眉吐气的时刻,才是我们以教育强国的真正开始。

“第五个问题,制度。在我和大家谈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可是各位想想,列强和我们比,他们强在哪里?工业、武器!这是什么造出来的,人!他们的人比我们聪明吗?没有!我们到欧美留学的人都能是那边学生的佼佼者。他们强在制度!有一个能够自我监督自我进化的制度!西北三省开办蒙学、小学、中学、大学的制度和经验我也已经请人汇总成册。请大家参考。”

讲话过后,老师们各自打算。到了学期末,老师散去了1/3,留下的大多是之前西北三省送出的留学生。

刘国昌在担任国家计委主任多半年之后,近5年的采购计划已经制定完毕。于是,他回到了兰州。计委的日常工作他交给另外唐绍仪。唐绍仪是他新发现的人才。1874年第三批留美幼+童,曾为驻朝鲜总领事,今年刚刚父丧起复。是詹天佑推荐的。詹天佑现任工业部铁路司司长。

第102章 缅甸

1824年起,英国殖民主义者多次发动侵缅战争,侵占缅甸大片领土。1824年3月,英国殖民者以曼尼坡和阿萨密事件为借口,向缅甸发动了第一次英缅战争,并取得了胜利,1826年2月迫使缅王孟既签订了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杨端坡条约以及随后打开缅甸门户的商约,占领了若开和德林达依地区将其置于英属印度总督的直接管理下。1852年4月发动了第二次英缅战争,大约半年多的时间就侵入下缅甸,占领了勃固和莫塔马,将莫塔马地区并入德林达依,而勃固由英印总督派一名专员来直接管理。这样,加上第一次英缅战争后占领的若开,此时共有三名专员管理缅甸被英国占领的区域。1862年,英国修改了这种“分治”的政策,在已占领的缅甸领土上实行了统一,将若开、勃固、德林达依等地合并起来,统一行政管理,称为“英属缅甸省”

1880年的中俄战争、1884年的中法战争,让英国开始重视中国的态度。虽然清政府腐败无能,但是它的封疆大吏却是有很大自主能力的。这切实减缓了英国对缅甸的侵略。但是英国的侵略欲望在受到打击之前是不会消失的,只是被压抑了起来。

1890年,英国第三次发兵攻灭缅甸,占领了曼德勒,宣布将其全部领土并入大英帝国所下属的印度,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份。清廷长期视缅甸为其朝贡国,于是命令当时的驻英公使郭嵩焘向英国抗议。多次抗议、协商之后,在刘国昌的参谋下,郭嵩焘提出以彬文那为界,向西延伸到若开山脉,向东延伸到本弄山(怒江西面那条山脉),彬文那以北属中国,以南属英国。而英国一直主张以曼德勒为界,北部属中国;沿大金沙江向南到勃固,以东以北属中国。

直到1891年7月刘国福回国募兵,英国看到刘锦棠、郭嵩焘、云南巡抚魏光焘等人态度坚决,才大体同意魏光焘的提议。但是英国提出,缓冲期3年。3年期间中国可以在边界线内驻军,但不得阻挠英国采取措施将缅人迁移到南部的行为。最终,1893年6月,以此为最终版本签订了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之时,英国缅甸部队也向北进军,但此时的云南巡抚是丁振铎,也是个刚硬的主,直接派重兵直接给打了回去。

1900年9月10日,中华共和国成立。11月20日,中国与列强签订合约。英国对缅甸的野心又蛰伏了起来。

第103章 南洋与阿拉斯加

1900年9月10日,中华共和国成立。

由于有东南互保,南部各省并没有受到影响。南洋舰队仍然照常来往于婆罗洲、菲律宾和广东、福建之间。此时婆罗洲的主政者名为李玉昌,已有六十来岁,原本是兰芳共和国的一个参谋。兰芳共和国被灭之后吉隆坡,经商致富。1890年,刘国昌在婆罗洲留下张明龙等人取得了婆罗洲的军事统治权,和荷兰人分庭抗礼。他回到了婆罗洲,在梁路义的政府下工作。到了1898年,梁路义传位给他。

八国联军开始侵略中国之时,他很关注。到了1900年9月10日,中华共和国成立。此时,列强在通州军队的灭亡已经是定数,只是不知道战争是否会扩大。到了11月20日签订合约之后,大局已定。于是梁路义在1911年12月10日,亲自到北京,求见刘国昌,要求归附中国。之所以求见刘国昌,是因为之前十来年没有表明归附中国就是刘国昌等人的主意。

刘国昌于是同意。

1895年8月,吕宋在柯黎刹的政治领导下,在王世珍、段祺瑞的军事领导下打败了西班牙,签署条约获得独立。

得知中华共和国成立之后,柯黎刹立刻派心腹来表示要归附。刘国昌对他说:“不急,现在大局未定。先看看。”

得知此事,柯黎刹更坚定了归附的心。有刘国昌如此为吕宋华人着想,自当厚报。到11月20日合约签订之时,柯黎刹已经亲身到了北京谒见刘国昌。

他再次表达了要归附中国的意愿。这次,刘国昌同意了。

阿拉斯加也是如此,在12月1日派人到了北京谒见刘国昌。

刘锦棠和李鸿章等人商议之后,决定同意各地的请求。婆罗洲(包括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归广东省管辖,设婆罗洲府,苏门答腊州归婆罗洲府管辖。吕宋归福建省管辖,设吕宋府。阿拉斯加将原阿拉斯加政府机构改称阿拉斯加将军府,统管军民各项事宜。婆罗洲和吕宋派西北官员进行执政,兵役、对外贸易等一切依西北。阿拉斯加军事由西北派军官管理。第一任阿拉斯加提督为王世珍。

各国在三地政策无任何变化。

第104章 日俄战争-练兵

中华共和国的成立并没有一夜之间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各种新工厂、新学校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地成立了。从同济大学、西安武备学院、兰州武备学院、新疆武备学院出去的学子都成了香饽饽,被聘为教务长、老师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新式学校基本都是采用西北三省的教材。而稍后同济大学四十多名教授、老师的归乡则是完全将西北的教育体制传播到了整个中国。

庚子之战虽然只是落了个不胜不败,但一没割地二没赔款三没开放通商口岸,这已经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绝无仅有的事情,除了西北和俄国军队打仗之外。。刘锦棠等人也因此在报纸和民间大受赞扬。连带着,许多开明之士争相到西北游历。

刘国昌趁机编了一些小册子,介绍西北的执政方式、农业组织结果、工业成果和组织方式等等,从各种侧面向人们灌输西北的理念。

而同济大学和西北三所武备学院,也成为了中国热血青年的目标。为此,几所武备学院特地在西安的同济大学统一开办了预备学校,对一些缺少基础的人才进行短期培训和三个月的军训。刘国福担任总教官。

中华共和国成立后,刘国祉被任命为河南巡抚。山西巡抚由原湖南布政使锡良担任。山东巡抚袁世凯。于是河南、山西、山东开始推行义务兵役制。直隶也开始推行。淮河以南各省则是由于宗族势力比较强大,加之地方主官也并不热衷于这个耗资巨大的攻城,故进展不大。

刘国昌任命王世珍负责义务兵的训练工作。各省编练方式和操典、文化课都是以西北三省为模板进行的。西北也派出了大量的基层士官和团长、营长主持陕西、河南、山东和直隶的军训工作。

各省人口,直隶1600万,山东2000万,山西600万,河南1800万。若全部推行,则每年有兵员60万人。到1903年9月征兵开始的时候,四省的重要城镇周边都已推行,占到了总人口的1/3,共计20万人。1904年9月为2/3,增加到了40万人。1905年9月则是全面推行,每年有60万人入伍。四川的进度和直隶等省一样,人口3900万,1903年9月兵员1/3,共计13万,1904年26万,1905年39万。其余各省直到1905年9月的时候因为中俄战争和中日战争的原因推行也不过平均30%。

第105章 日俄战争

源起

1900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各国陆续撤并,各国俘虏也交还各国。俄国此时已经有6万军队进入东北,重兵驻守之前强租的旅顺和大连,并在东北铁路沿线部署了军队。东清铁路是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俄国攫取中国东北的权益而修建的,已经修建到了山海关。这也是1900年9月份的时候刘国福陆续派了几个师防守山海关的原因。

日本在庚子之变中从朝鲜调三四万军队计划进入辽宁,但是在俄国反对下没有大规模跨过鸭绿江。

李鸿章多次派人催促俄国撤军,但也只是将两国军队限制在旅顺和沈阳以北的一些大的车站,未能促使俄国撤军。并且俄国还陆续增兵到了13万人。

1896年的三国干涉还辽,让日本深切感受到了俄国对自己独占中国计划的威胁。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和俄国的增兵,俄国在朝鲜也开始扩大势力。日本越来越担心俄国强占东北,甚至挤压它在朝鲜的权益。甲午战后,日本通过一项陆海军军备计划和铁路建设计划,所需款项总额达5.16亿日元,这项计划到1900~1901年时基本完成。这标志着已经作好对俄战争的准备。日本武士集团和大资本家的联盟确信,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建成之前尽快发动夺取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争,对日本最为有利。

在对俄开战之前,日本提起试探了李鸿章、刘锦棠、袁世凯等人对日俄战争的态度。李鸿章没有表态,刘锦棠、袁世凯则是表示支持日本,但是对日本提出的参加对俄作战则是不置可否。在对俄作战期间,日本一直在努力说服中国参加对俄作战,以减轻自己压力,尤其是进展不顺之时。

突袭旅顺。

1903年2月8日,日本突袭旅顺。之后日本持续增兵。8月7日之前,日军已经集中了军队6万人,火炮400门(其中攻城炮198门),机枪72挺。同时,日方以舰队(52艘战舰)封锁了港口。8月7日开始总攻,一直到24日,也不过占领了一些前沿工事,已经伤亡有2万人。士兵们士气低落,甚至有自残拒绝上前线的。俄军也伤亡3500人。至此,日军放弃了迅速攻占旅顺的打算,改取长围久困之计。

日本突袭旅顺失败,改为长期围困之后,英国拉上美国再次游说刘锦棠和李鸿章。李鸿章身为总统,仍然是没有表态,只是暗中表示可以支援日军后勤。刘锦棠则是明确表态,和日本达成了共同进攻俄国的协议,并约定秘而不宣。

辽阳会战

日军强攻旅顺的同时,正在准备辽阳会战。原拟攻克旅顺,抽出第3军用于辽阳方向。但是旅顺突袭不顺,第3军抽不出来,而推迟辽阳会战又于整个战局不利,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援军将从俄罗斯腹地源源赶到。为此,必须抓紧时机,以现有兵力第1、第2、第4军)一举歼灭集结于辽阳地区的俄军主力。虽然日军兵力火力都占劣势(以13.5万人、474门炮对16万人、592门炮),但前一阶段作战已摸了俄军的底,增强了以少胜多的信心。1903年8月24日日军发动辽阳会战。

开始的时候,日军正面进攻受阻。日本在调整战术后,再次进攻,仍然受阻。后来到了10月3日,在一次侧翼突击中击溃了前线俄军。俄军指挥官对战场形势判断失误,决定放弃辽阳,退守奉天。

辽阳会战后,日俄两军大体上在奉天与辽阳之间的沙河地区对峙。

占领旅顺

10月中旬,东北地区俄军约达23万人,758门炮,32挺机枪。防线长达90公里。同期,沙河地区日军约14万人,488门炮。前一阶段作战,日军消耗很大,为补充兵员,在国内进行了总动员,但仍不能根本改变兵力对比。

日方鉴于自己兵力不足,而俄罗斯增援部队源源开到远东,战争旷日持久对己不利。唯一出路是把困在旅顺的第3军解脱出来。同时,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正在东调途中,一旦与远东舰队会合,实力将超过日本舰队。因此,日本统帅部利用辽阳会战后俄军按兵不动之机,将全部后备力量投入对旅顺的攻击,力争尽快夺取旅顺。

10月19日,日军发动第2次强攻。1904年10月30日,发起了第3次强攻,但仍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日军主帅大山岩命令乃木希典交出指挥权。暂时由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指挥,儿玉对炮兵的运用远远强于乃木,经过调整部署后,一天就攻克了203高地。高地的陷落,基本上决定了旅顺战局的命运。日军在高地上建立观察哨,校正炮兵射击,以海岸防卫用的280毫米大口径榴弹炮轰击俄国舰队。

1904年2月15日,被俄罗斯人称为旅顺俄军防御“灵魂”的康得拉钦科将军毙命。3月15日俄方正式签订投降文书。此时俄军尚有官兵3.24万名,火炮610门,炮弹20.3万发。整个旅顺战役过程中,俄军损失4.4万余人,日军损失约6万人。

奉天会战

旅顺陷落和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主力被歼,使日本获得完全的制海权(至少在俄罗斯欧洲舰队到达之前)。日方竭力利用这一有利的形势,围歼东北俄军于奉天地区,胜利结束战争。因此,日军统帅部迅速将第3军转移至奉天,同时新编第5军(鸭绿江军)也向奉天开进。

到1904年5月上旬,奉天地区日军在长达100余公里的战线上集结了5个军,28万人,1182门炮,220挺机枪。俄军总兵力达36万人,炮1366门,机枪60挺。

5月20日,日军发动奉天会战。6月15日,俄军战败,但主力已逃脱包围,随后在四平建立阵地,直到战争结束。

对马海战

日俄战争初期,沙皇政府决定从波罗的海舰队(后来加上黑海舰队)抽调舰船,编组“太平洋第2分舰队”,开往远东增援。这支混合舰队拥有各型主要战舰38艘,辅助舰船约20艘,下编两个大队(后来又增加1个大队),由罗日杰斯特温斯基海军中将统一指挥。这支仓促拼凑的舰队,某些舰只尚未完全建成就出海,边航行边安装。官兵战术技术水平低,有的甚至缺乏起码的训练,通信联络靠德造无线电台,德国技术员一走,电台即形同废物。官兵矛盾很深,士气低落,特别是黑海舰队水兵受过列宁等共产主义思想影响,具有反抗精神。

太平洋第2分舰队原定1903年7月中出发,后因准备工作跟不上,推迟到10月中旬出发。航行路线预定从波罗的海经非洲南端好望角直到海参崴,较小的舰只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故经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入印度洋,两支部队在马达加斯加沿海会合。全程3万公里,中途一个基地也没有。按照国际法规定,交战国军舰不得在中立国港口停泊,这一规定给舰队造成了巨大困难。

舰队出发时,由于日军的一系列胜利,在俄军中流行着比较大的恐日病。在这种气氛下,官兵精神紧张。舰队航行初期,曾误击英国渔船,英国政府借此威压部分中立国不得向俄罗斯舰队提供方便。俄罗斯舰队在中途补给比较困难。

1903年12月底,罗日杰斯特温斯基到达马达加斯加沿海,直到与福克萨姆会合后,才于1904年3月中旬继续向远东航行。这时船底已长满了海藻,航速大幅下降。多日航行让士气很低落,于是舰队司令官罗日杰斯特温斯基计划在到达战区之前找地方修整。

1904年4月8日罗日杰斯特温斯基到达新加坡。海军部命令他前往越南的金兰湾,在该处等候涅博加托夫率领的太平洋第3分舰队会合,然后北上,打败日本舰队,并到达海参崴。罗日杰斯特温斯基舰队进入金兰湾,引起日本政府强烈抗议。法国海军当局以各种办法拖延,5月20日太平洋第2、第3分舰队在金兰湾汇合,3天后法国在日本压力下礼送俄舰出境。此时俄军虽未修整完毕,但是也已经恢复了大半精神。联合舰队由罗日杰斯特温斯基任司令,福克萨姆任副司令。

6月17日,舰队进入对马海峡,爆发了著名的对马海战。双方各有装甲主力舰12艘,但日舰航速快(18~20节;俄舰15.5~18节),火力也占优势(日舰每分钟可发射炮弹360发、总重量21949千克;俄舰每分钟发射134发、总重量8190千克)。除此以外,日俄巡洋舰数量为16:8,鱼雷艇数量为69:9,日方均占优势。

海战之中,俄军虽然士气比较高昂,但是指挥混乱,士兵身体恢复也并不完全。最终俄军战败。

这次海战,俄罗斯太平洋第2、第3分舰队4艘装甲主力舰、1艘巡洋舰,2艘鱼雷艇逃往海参崴,其余全军覆没(包括击沉、被俘和被中立国扣留),舰艇损失总计达16万吨。人员阵亡3000人,被俘2917人(不包括受伤和在外国港口被扣留者)。日方损失主力舰3艘、巡洋舰2艘、鱼雷艇10艘,人员阵亡仅517人,伤1587人。

经此一役,俄军太平洋舰队只余1/3兵力,海军士兵对日本极为恐惧,再也不敢出港。日本海军损失20%战力,拥有了制海权。

第106章 中俄战争-局势

刘国昌一直在关注国际局势。

英国:历来把俄罗斯看作同它争夺中国的对手。它企图假手日本阻止俄国南下同它争夺中国长江流域。因此,英日互相勾结,于1902年1月30日在伦敦签订英日同盟,矛头针对俄罗斯。美国:自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来,几度想插足中国东北,都被俄国拒之门外。为了打破俄罗斯对我东北的垄断地位,美国政府站在日本和英国一边。英美两国对于日本给予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为日本的扩军备战输血打气。

法国:仍然忠于俄法同盟。1902年3月12日,俄法两国在圣彼得堡发表宣旨,声称两国对于将来远东或中国发生变化时,为保护两国之利益,保留其自由行动的余地。这是把法俄军事同盟推广到远东,矛头直指英日同盟。但是,法国并不希望俄罗斯把主要军事力量投入远东,以免削弱俄法同盟在欧洲对付德国的实力,因此对俄罗斯远东政策的支持有一定程度的保留。

德国:继续执行其推动俄罗斯东进的政策。它希望由于俄罗斯占领东北而和日本甚至英国的矛盾激化,迫使俄罗斯调开西部边境的俄军,间接削弱俄法同盟对德国的压力。因此,德国对俄罗斯1901~1904年间的远东政策,基本上表示支持。战争爆发以后,德国继续推行这种政策。当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东调时,德国表示愿为它加煤。后来甚至酝酿俄德“结盟”。

这样,到1902年春,上述各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问题上形成两大集团:一个是英日同盟,以美国为后盾;另一个是法俄同盟。德国在欧洲反对法国,在远东则支持俄罗斯。至此,日俄战争的国际条件已经形成。

日俄战争开始之前。英国也曾拉拢李鸿章签订英、日、中三国同盟,但是李鸿章以俄国威胁甚大为理由拒绝了。英国也从刘锦棠当政西北开始多次怂恿他进攻俄国,或者在边境部署重兵,刘锦棠也拒绝了。刘锦棠在西北的兵力部署以防守反击为主。通过此事,英国也看出李鸿章为人软弱,且见钱眼开,是最好的控制中国的代理人。刘锦棠虽说实力强大,可以抗衡俄国,对英国也有威胁,但是为人内敛,属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只要不惹毛他,那就是人畜无害的。并且刘锦棠对于和列强打交道并不排斥,在自己治下的西北三省英国、德国、俄国也赚了很多钱,英国还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所以英国还是支持李鸿章和刘锦棠的。

在英国的牵线搭桥之下,1903年8月20日,日本在攻击旅顺不利的情况下和李鸿章达成共同对抗俄国的协议,约定秘而不宣。9月底,日本故意泄露了蜜月。李鸿章断然否认,同时与刘锦棠一起派人和俄国公使解释,这是出于英国的压力而做出的权宜之计。西北从签订协议之后从未动过一兵一卒。俄国开始还比较强硬,但是10.3辽阳战役失败,为了不刺激中国落井下石同时出兵,多次指责之后不再紧抓此事,并且还想和李鸿章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李鸿章以不介入日俄战争为由拒绝。俄国人继而联系刘锦棠,刘锦棠保证西北兵力不会调动,同时要求俄国在各城驻军要保持战前水平,不得有任何进攻西北的意图。多次谈判接触后,双方达成秘密协议,约定维持日俄战争之前1年的各地驻军水平。

同时,李鸿章以日本人不守信约私自公布密约内容为由和英国、日本打嘴仗,多次拒绝日本出兵要求,但是后勤供应没有中断。1904年4月底,日军计划发动奉天会战,再次联合英国要求李鸿章出兵,多次协商之后,4月20日中日签订秘密协议共同出兵对付俄国。但是在出兵时间上,双方仍然分歧很大,日本想让中国军队打头阵消耗俄军力量,李鸿章和刘锦棠则是想在后面捡便宜。双方多次交涉。

第107章 中俄战争-参战1

1904年5月中旬,得知俄国海军即将在金兰湾汇合,日本加快了和中国的谈判。李鸿章和刘锦棠等人商量之后,觉得参战时机已经成熟。日本说明,出兵东北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朝鲜的安全,保证在日俄战争结束后撤出东北。英国、美国也为其背书。于是,李鸿章答应同日出兵。

西北军区以刘国祉为主帅;刘国福为前敌主帅,负责北部集群;段祺瑞为中部集群主帅,王世珍为南部集群主帅,受节制于刘国福;刘国昌负责后勤工作。北部军区以直隶总督周馥为主帅,袁世凯为前敌主帅。

5月20日,俄国太平洋舰队在金兰湾汇合。日本决定21日发动奉天会战。同日早晨,刘国祉调动巴甫洛达尔的1个师,出兵鄂木斯克。中午,刘国祉调动巴尔瑙尔2个团出兵新西伯利亚。

从巴甫洛达尔到鄂木斯克水路600km,每小时30km。日头比较短,每日可以行船8h。三天后的中午到达鄂木斯克,趁俄军午饭时间发动突袭,1h后占领鄂木斯克。

从巴尔瑙尔到新西伯利亚水路430公里,需要两天。第三天下午到达新西伯利亚。傍晚时分占领新西伯利亚。

5月23日,刘国祉调动各地的军队往前线。新疆现有军队26个师。喀什噶尔府、阿克苏府均只保留半个师的新兵,迪化府、伊犁府和浩罕府各保留1个师的新兵。其余的22个师,布哈拉州以王世珍为统帅,聚集10个师,以布哈拉和查尔朱为基地进军咸海南部绿洲。咸海州以段祺瑞为统帅,聚集6个师克孜勒奥尔达为后方,以阿拉尔斯克为基地向西、向北进攻。其余6个师为北部集群,在新西伯利亚驻军1个师,其余5个师进占鄂木斯克。

北部集群均为老兵,中部集群2个师为新兵,南部集群则是7个师为新兵。北部集群为主攻方向,中部和南部为牵制。

为保证战役的突然性,刘国福在突击鄂木斯克的时候都是有用的巴甫洛达尔原本的驻军。占领鄂木斯克之后才即刻从卡拉干达州和塔城府等地开始调兵。同时刘国祉也开始从陕西、甘肃等地调兵到新疆。毕竟俄国是个大国,动员能力至少有四百万军队之多。虽然大部分军队要部署在西部前线防备德国,小部分布置在南部高加索和奥斯曼帝国对峙,但是能够动员后用到东部的也至少有100万人。在东北和日本的战争已经布置了40万人,那么在咸海一线可以布置的军队至少有60万,如果多,可能达到百万。并且这边离俄国本土很近,物资和人员的补给很快。所以西北军区的前线军队也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确保不会被俄国打败或者反击。

占领鄂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之后,此次的战略目标达到。刘国福没有修整,留下一个陆军团固守,第二天5月24日另外四个陆军团和两个水师团到达之后,就派出先到的一个陆军团沿西伯利亚铁路向西进攻。俄国铁路每天只能开2-3列军列,运载1000-1500名士兵,于是每列军列运送1个营的士兵和装备,将战斗力最强的营作为第一个军列。刘国福以每两天一个团的速度运兵向西进攻。同时鄂木斯克从5月26日开始,每天有4个陆军团的士兵到达。5月25日1个水师师到达鄂木斯克,修整1天后继续向下游进发,5月27日,又有1个水师师到达鄂木斯克,第二天开始向下游进发,清扫沿岸俄军据点。

为了打俄国一个措手不及,刘国福将军列伪装成受伤的俄国士兵,5.24早晨7点出发,下午五点钟左右到达彼得罗巴甫尔后就开始进攻,守军都还没收到鄂木斯克被攻陷的消息,半个多小时,就已经被击溃。火车站被占领。第二天早晨,留下一个连固守火车站等待下一列军列的到来支援,然后继续出发。下午到达托博尔河西岸的库尔干,强攻。2个小时后,付出一个连的代价攻占了库尔干。由于只剩下200多人的战力,于是固守库尔干待援。从5.26开始,每天下午都有一个营的军队到达。此时俄军也已经反映过来,开始从车里雅宾斯克调兵进攻库尔干。

根据战前规划,北部战区的最低战略规划是鄂木斯克,已经达成。预计俄军反映过来的最快时间是西北军从巴甫洛达尔出发当日俄军即命令军列不再向东行驶,直接停下,固守鄂木斯克,最迟时间是占领鄂木斯克后第二天从车里雅宾斯克出兵。从俄军反映来看,他们并没有及时发现中国军队的偷袭。所以刘国福决定趁此机会尽可能多地向西进攻,以获取战略回旋空间。

从占领彼得罗巴甫尔和库尔干的情况,刘国福推测,库尔干俄军已经精神上有所准备,但是仍然没有料到西北军进军方式和速度。所以5.26到达库尔干之后,5.27早晨那一个营即出发继续向西进攻。此时,俄军已经开始从车里雅宾斯克调兵。5.27傍晚,到达车里雅宾斯克,进攻火车站,付出1个营的代价之后占领。但是从俄军的有素反应和后续的调兵围困情况来看,已经不可能攻占车里雅宾斯克,于是吴佩孚决定回撤。

吴佩孚摆出进攻的态势,同时安排人员夺取已经加煤完毕的列车,第二天凌晨天还没亮,就用夺来的大炮轰击俄军阵地。俄军一片慌乱。吴佩孚趁机直接开车向东撤回。一路之上只停车加了一次煤,下午的时候回到了库尔干。5月29日下午,库尔干已经有1个团,并且每天还有1-2个营的补充。6.10之后,库尔干以东的俄军各个据点已经被基本扫清,每天增援部队增加到了1个团。

虽说吴佩孚决定固守,但不是消极的防守。他每天派出一个营进占30-50km外的下一个车站。占领之后派出下一个营,这样每天能够向西进占2个车站。到5.31日的时候他在占领第四个车站舒米哈的时候,和俄军交火了。交火之后打退了俄军。于是接下来他从第四个车站开始,不再向西。

6月1日,在得到1个营的增援之后,他继续向西进攻下一个车站,俄军已有准备,就等他打过来。没想到,吴佩孚并没有进攻,而是在离车站还有两三公里的地方在大炮射程之外下来了十几个人,他们在铁轨下埋了炸药,将铁轨炸毁了,然后往回退。退5km就炸一次。不仅如此,还退5km就收几根铁轨到车上。俄军也发现吴佩孚的狠毒了,这是直接拆了铁路,让俄国人走着进攻。但是没办法,人家已经炸了,修也没那么快。

同时,吴佩孚将舒米哈和以东的车站的物资都搜刮到库尔干,连砖瓦都不放过。士兵都在取笑,不是来打仗了,二是来拆迁。

物资搜刮完毕之后,就是一段段地将铁路和枕木装车运回库尔干。这些东西很沉。每公里的铁轨重量就有64吨,正好一个军列。还有枕木,一根就有95公斤,1km铁路有近2000根190吨,需要三个军列才能运走。也就是说,1km的铁路,要有4个军列才能运走1km,差不多要1天的时间。而俄军徒步进军速度大约15km/天。从舒米哈到库尔干135公里,俄军徒步行军需要9天,骑兵只需要2天。

有一个参谋想了个办法,运铁轨和枕木么,用不着车厢,把改成平板车皮就好了。于是一个军列的载重变成了250吨,正好可以运走1km的铁轨和枕木。每天可以拆走4km的铁路。40km需要10天。

于是吴佩孚层层阻击,在每个车站阻击10天之后就回撤到下一个车站。俄军机动能力最强的是哈萨克骑兵军。吴佩孚按照刘国昌的办法,用可拆卸的铁丝网阻挡靠近的骑兵,用外敷铁皮的车当做掩体,用兰1机枪防御骑兵。这种办法既能保证机动性,也正好克制没有重武器的哈萨克骑兵。

在连续两三天进攻不利死伤惨重之后。俄军只是派遣骑兵侦查,进攻换成了常规的步兵。吴佩孚也将主力部队运到了前线,一边阻击一边后退。一个月之后(7月1日),退到了库尔干。前线阻击部队每天都有一个营的补充,越往后虽然敌人越多,但是防守起来也越容易。6.3开始阻击的时候只有1个团,6.7有2个团,6.12的时候已经有一个师了。

6月10日的时候,从鄂木斯克到库尔干的俄军据点和哨所被扫清,每天增援库尔干的军队增加到了1个团。后顾无忧,于是留下2个团防守,其余军队每天派往前线1个团,当天到达第三个车站莫什基诺布置防守。随着俄军的增兵,阻击压力越来越大,于是逐步后退。7月10日,退守到库尔干。此时沿河岸、湖岸和高地、堡垒建造的战壕和堡垒已经建造完成。库尔干的军队也已经增加到了5个师将近7万人。而此时的俄军也已经增加到了15万人。

指挥一两个团还算游刃有余,甚至一个师也勉强还成。但是5个师就没办法了,无论是各种事项,还是部队之间的协调,吴佩孚自觉还是差得太多。幸好,第二天6月20日的时候,刘国福到了库尔干,亲自指挥布置防守等事宜,吴佩孚只负责前线节节阻击就好。退回到库尔干之后,刘国福将吴佩孚任命为随身副官,办理各项事宜。

5月23日占领鄂木斯克之后,刘国福将之作为进攻的大本营。24日派遣1个团向西沿铁路线进攻,25日派遣昨天到的两个水师团沿额尔齐斯河向下游进攻。从鄂木斯克到托博尔斯克水路有1190km,需要3天。张孝准卡准时间,第四天(5.27)的傍晚到达,然后突袭托博尔斯克成功。5.29(第三天)增援的2个团到达,补给之后,5.30的清晨出发,由张孝准率领继续向下游进攻。5.31傍晚到达曼特-曼西斯克,连续作战一晚上,6.1凌晨攻占了曼特-曼西斯克。然后张孝准派兵占领了额尔齐斯河注入鄂毕河的河口北岸的高地,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从曼特-曼西斯克和鄂木斯克向它运送了很多大炮和弹药。

6月20日,额尔齐斯河沿岸各据点已经基本清扫完毕。在托博尔斯克驻军一个师,在曼特-曼西斯克驻军一个师。

虽然从军事上刘国福还有进攻的力量,但是西北军后勤却是已经到达了极限。这也是刘国福和刘国昌选择库尔干、和鄂毕河-额尔齐斯河作为进攻终点的原因之一。

西北军原本的水军是在斋桑卓尔训练的,只训练了三个师。此次战役在两地驻军2个师,战斗中减员2个团,兵力已经捉襟见肘。

第108章 中俄战争-后勤

俄国的铁路状况比较差。日俄战争的时候,每个月才能运送2万兵力到远东。每天开2-3个专列,平均每天可以运送670的兵员和物资。北线部队前前后后也只缴获了俄10个专列。由于俄国人不配合,占领鄂木斯克之后,每天只能向库尔干开1个专列,可以运送1个营500左右的士兵和对应物资。

水泥只能存放三四个月,最多不超过6个月。战争开始之后,刘国昌就开始囤积水泥。1898年的时候,新疆年产水泥34万吨,其中刘国昌在布尔津独资一家10万吨的水泥厂,其他水泥厂也都以刘家的名义占股20%。1903年,陕甘三省年产水泥已经上升到了60万吨,其中刘国昌独资的就占了25万吨(布尔津扩产到15万吨,伊犁新建10万吨)。刘国昌从战争爆发的1903年2月开始囤积水泥,快过期的时候就做成空心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保存。自己生产的水泥不再出售。到1904年5月底的时候,已经囤积了6万吨水泥和126万吨的预制板。5月份开始刘国昌以市价的7折全部收购全新疆的水泥,每个月可以获得0.5万吨的水泥。

占领鄂木斯克之后,刘国昌征用了所有的轮船,基本相当于20艘500吨的轮船。每天可以运送4个团的兵力到鄂木斯克。当鄂木斯克5.30已经总计运到3个师18个团之后。每日运的兵力减少为2个团,同时开始运送铁路工人和火车专列。每天运送2个专列、2000的工人和700吨的水泥到鄂木斯克。每天也只有2000工人从陆路到达塞米伊。西伯利亚铁路是用的俄国的轨距,中国的火车没办法在上面开动。2000人每天可以改造铁路12km。运送的700吨水泥只能修建23米的城墙,所以被用来和人员一起运送到库尔干,并于6.2被运送到库尔干,正好被用来建造堡垒和地堡。

库尔干城经测量只有西侧5.2km需要做陆地防守。城北有条宽有10-40m的河流,完全可以用作天然屏障;西侧南侧则是托博尔河,是大后方。库尔干城西侧需要防守的陆地分为1.5km、1.0km、1.5km和1.2km的四段。

建一座城池周长5km,城墙为10米高的双层1m厚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打3米深,8米宽,需要混凝土77万吨(水泥约占20%,即15万吨,水泥、砂、石子比例约为1:1.5:3),钢筋2.3万吨。

刘国福调整了建城方案,计划在库尔干城左右两侧各1500米的地方各设置一个堡垒。机枪有效控制范围800-1000米,可以完全覆盖,步枪也可以。堡垒高度1米,向地下挖1米,总计高2米。地下部分墙后1米,地上部分正面墙厚2米,机枪位和侧面墙厚1米,背面厚度0.2米或木板/棉帘,顶厚0.5米。外部轮廓长度,各侧均为10米,在后方和面对己方的侧面各留4米的进出通道。正面和内外侧面各设3个机枪孔,宽度1.2-1.5米。每隔2米设1个1m×1m支撑柱。总计每个堡垒需建筑材料127m3,总重约500吨,需水泥100吨,钢筋1.5吨。每个专列载重300吨,如果都从外面运过来,则需要2个专列。

6.20的时候,已经向鄂木斯克运送了总计10个师,达到了战前要求。工人已经运到4.2万人,并将从鄂木斯克到库尔干的530km铁路都改造成了中国的轨距。专列已经运到42组。于是,又专门运送了2天专列,使得专列数量增加到了54组。从6.23开始,专门运送建筑材料,每天向鄂木斯克运送2000吨的水泥和1000吨的的钢筋水泥预制板,每天向托博尔斯克和曼特-曼西斯克分别运输1000吨的水泥和400工人。到了7月6日的时候,刘国昌囤积的水泥已经全部都运到了前线,于是改为运送钢筋水泥预制板,每日5000吨,分配如旧。

5.31到6.20共向库尔干运送水泥1.47万吨。6.23到7.10,共向库尔干运送水泥2.16万吨。总计库尔干有水泥3.63万吨及配套的钢筋。吴佩孚用这些材料为720门炮(630门野炮和90门榴弹炮)都建造了掩体,还为全部405挺机枪建造了45个堡垒。

7月10日开始,俄军开始进攻库尔干。但是在大炮和堡垒、掩体等的综合防守下,俄军基本没什么进展,还经常被吴佩孚派军队打进自己的本队。

库尔干的防守消耗着俄军的有生力量和士气。刘国福则是趁着这个时间修通从卡拉干达到彼得罗巴甫尔的680公里铁路。俄国早先已经建成从彼得罗巴甫尔到阿科尔的铁路,只是由于刘锦棠的反对,再加上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给了俄国政府很大财政压力,才未继续向阿克莫拉修建。而中国的铁路早已修建到了卡拉干达。刘国福只需要修通从卡拉干达到阿科尔的300公里铁路就好。由于有吴佩孚拆的135公里的铁轨和枕木,所以7月15日的时候,就已经从北向南延伸到了阿克莫拉,5月25日,得到增援后,驻守卡拉干达的1个团开始向阿克莫拉进攻,6月5日到达阿克莫拉。苦战三日后占领了阿克莫拉,但是也已经暂时无力进攻。已经到达卡拉干达的1万筑路工人从5月30日开始修建通往阿克莫拉的铁路。

枕木和铁轨每公里254吨,正好一列火车。每天2列火车运到,工人则是预先铺好地基。8月30日,铁路终于铺通。中间的俄制铁道宽度也改成了中国的轨距。

第109章 中俄战争-牵制

南线战场由王世珍统领。刘国昌给王世珍的交代也是一样,固守领土,以攻为守,牵制沙俄尽可能多的军队,同时最终不占领或者少占领希瓦绿洲,以让俄国继续保持对英国的压力,以避免与英国冲突的可能。

王世珍在布哈拉州集结了15个师,声势浩大。从撒马尔罕到布哈拉到查尔朱,光是集结就用了1个月。5月23日,驻守查尔朱的2个团派出一个团的骑兵沿阿姆河突袭阿姆河下游的希瓦绿洲。到边境小镇克孜勒拉巴特的时候已经是5月24日晚上,第三天修整一天之后,继续突袭。26日傍晚到达德鲁日巴并不惜伤亡攻占了下来。第二天,增援的1个团到达,协助防守并清扫到小镇以西10km。

克孜勒拉巴特原有驻军1个营。第一个团经过时,征发了镇上所有的青壮年男子,留下一个连驻守。另外的四百士兵和500的青壮年开始运送提前囤积好的2个团的辎重。并于8天后的6月1日到达德鲁日巴。此时希瓦汗国已经在俄军的命令下聚集了3000的军队攻击了中国军队两次,都失败了。

俄军已经在5.23得知中国对俄国开战,但是没想到这么快。整个希瓦绿洲只有本地驻扎的西瓦汗国的3万军队和1万的俄国驻军。

俄国在国内的军队正在源源不断地以每天1000人速度增援希瓦。5月30日第一批的1000沙俄军队已经到达了沙俄在希瓦的驻军中心达沙古兹,正在等待后续军队的到来。

此时俄军已经反应过来,于是临时加强了防守和探查,同时计划将调往北部战区的10万人调到希瓦绿洲。

6月15日,第一个主力师到达德鲁日巴。俄军仍然在集结。在俄军的督促下,已经有希瓦汗国已经派遣了一万人在攻击中国军队的防线。双方打的并不是很激烈。

从5.23日,刘国昌开始调集2万峰的骆驼负责南路的后勤。同时,他调集铁路材料和1万铁路工人,从5.25日开始,平均每天铺设1km。到12月1日中俄签订停战条约的时候,已经快修建到了克孜勒拉巴特。

双方条约规定:

1.中国与布哈拉以德鲁日巴西侧10公里处为界,东侧为中国领土,西侧为布哈拉领土。

2.中国在德鲁日巴驻军不超过1个营。俄国在布哈拉驻军不得越过希瓦城一线。

3.德鲁日巴开辟通商口岸。

中线战场由段祺瑞统领。刘国昌给段祺瑞的交代是占领阿拉尔斯克,以攻为守,牵制尽可能的敌军,同时不能切断俄国经过咸海和黑海之间的陆路通道。

段祺瑞在咸海州集结了10个师。他5.23当天就用驻军的1个团占领了边境小城阿拉尔斯克的西半城。当天晚上从卡梅斯霍巴斯增援来的1个团的骑兵就到了。第二天,他派出1当地驻军的1个团向北沿铁路进攻。接下来的时间里,每天到达阿拉尔斯克的有1个团。段祺瑞在阿拉尔斯克保留了一个团防守,其他军队在阿拉尔斯克修整1天后就继续沿铁路线向北进攻。如果是骑兵就向西进攻。6月17日的受,段祺瑞已经派出1个师沿铁路线进攻,2个骑兵师向西向北进攻。

段祺瑞负责的中部战线是沙俄哈萨克骑兵的驻守范围,所以进展很不顺利。于是段祺瑞开始从阿拉尔斯克向西缓慢修建堡垒。就像俄国占领哈萨克草原那样。向北,则是依靠铁路线进行大力驻军。

刘国福在北部战场聚集了10个师,其中5个在库尔干,1个在托博尔斯克,1个在汉克曼西斯克,3个坐镇鄂木斯克。对面俄军有20万人。

段祺瑞在中部战场聚集了10个师,3个在克孜勒奥尔达,6个师驻扎阿拉尔斯克到沙尔卡尔一线,1个师沿伊尔吉兹河以伊尔吉兹为基地向上游缓慢而坚定地进攻。牵制俄俄军30万人,尤其是机动性最强的哈萨克骑兵。

王世珍在南部战场集结了15个师。有10个投入和希瓦绿洲的战役,最远推到了希瓦城的东侧。另外5个在查尔朱和德鲁日巴一线保卫后勤。总共牵制了俄军50万人。

至此,西北军以35个师的兵力牵制了俄军100万人。

第110章 中俄战争-停战协议

俄军在日俄战争1905年5月前征召了100万人,在东北的战场投入了60万人,伤亡和被俘27万人,还有33万人在防守各地。5月底中国参战,切断了俄国输送兵力的西伯利亚铁路。但是俄国国内的动员并没有停止,到10月份的时候,俄国已经又征发了60万人,总计征发了了160万人。其中东北战场60万,西北战场100万,另外还有20万人正在动员之中。

战争前夕俄罗斯总人口达1.2亿人,1904年陆军常备军总兵力约105万人,后备役军人达375万人,总计480万人。由于俄军的主要战线防备方向是西线德国,所以如今的动员已经是极限。

西北三省总计人口3600万,其中新疆占一半1800多万。军队有28个师近37万人。因战争爆发,延迟退役14个师18万,1904年9月又新征入伍18个师。总计新疆最多时有军队56个师74万人。前线有35个师,境内负责治安的则有7个师。

刘国昌考虑到军队太多会影响国内经济。在当年9月份和俄国开始谈判之后,陆续用从陕西、甘肃调来的7个师和从河南调来的7个师替换了前一年就应当退役的14个师。做出这种决定也是因为此时前线战事也已经日趋平静。到12月1日和俄国谈判结束之时,新疆有42个本地驻军的师,其中有14个是延迟退役的三年兵。另外还有14个师时从陕西、甘肃、河南支援的2年兵。

谈判结束之后,双方开始陆续以国界线撤兵。新疆首先是陆续将14个师的3年兵复原。到1895年4月份的时候,新疆兵力已经又减少到了28个师,另有14个师为陕甘河南的2年兵。到1895年8月份,陕甘河南的支援部队也撤回了本省。

俄国国内此时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也乐得撤出边界军队到国内镇压革命。它的撤军欲望更加强烈。

到1895年8月的时候,新疆的阿克苏、喀什噶尔、迪化三府各驻军1个师,塔城府、咸海州各驻军2个师,布哈拉州、浩罕府、伊犁府各驻军4个师,新设鄂木斯克州驻军8个师。鄂木斯克州为北部战线,咸海州为中部战线,布哈拉州为南部战线。至此已经基本恢复到战前的驻军分布。中部的哈萨克草原地域广阔难以顶点驻兵。刘锦棠将之交给了哈萨克牧民,并在托博尔河上游

中俄战争-签订合约

8月份,随着战场形势俄胶着,俄军进攻有心无力,中国军队进攻则是有力却在等待后援。陕西、甘肃、河南的军队陆续上路。俄国国内风起云涌,从去年12月份,工人罢工,流血冲突不断;高加索、波兰也是动荡不已。为不过分削弱俄国,于是英法联合调解。

在英法保证下,双方以现有边界暂时停战。双方有限度撤出前线部队。期间几次爆发短时间战斗。

1895年12月1日,中俄双方签订合约。

1.双方北部以托博尔河-鄂毕河为界,右岸归中国,左岸归俄罗斯;中部以托博尔河最南端到沙尔卡尔以西10公里的连线、从沙尔卡尔以西10公里向咸海西岸的连线为边界;南部以德鲁日巴西侧10公里处经线为界,东侧为中国领土,西侧为布哈拉领土。

2.托博尔河西岸库尔干以南、以西、以北的20km为中国领土。

2.中国在德鲁日巴驻军不超过1个营。俄国在布哈拉驻军不得越过希瓦城一线。

3.库尔干、沙尔卡尔由中方择地设立通商市场,政策如通商口岸。德鲁日巴开辟为通商口岸。

4.俄国士兵可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返回中国,中国不得阻拦,俄国负责士兵运费每人70两银子。俄军过境不得下车,不得有危险行为,否则中方有权采取任何行动。中方有义务以市价提供过境所需各项物资,有疑问的双方商定。

条约中没有规定各地政权交接的事宜。

后来的划界过程中,其他地方都很顺利,但是托博尔河最南端的确定却是出了问题。俄方坚持谈判所指的托博尔河最南端是指的是扎伊尔马西南方向17公里处的河流转弯处。中方认为,经过测量的最南端是指转弯处再向西70公里的地方。涉及的面积有1.2万平方公里。最后,在刘国昌的建议下,主权归中国,但是中国不得在此区域内派驻任何军队。

划定一段边界,刘国昌就规划一处移民点。玩去你划定边界之后。刘国昌等人规划在托博尔河沿岸950公里的地域设置一系列的移民点,并重点移民几个地点,如汉特-曼西斯克、托博尔斯克、库尔干、彼得罗巴甫尔、外托博尔斯克(与沙俄科斯塔奈隔河对峙)、科克舍套、休钦斯克、阿克莫拉、卡拉干达、阿尔卡雷克、热孜卡兹甘、沙尔卡尔、阿拉尔斯克、查尔朱、德鲁日巴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