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自语

人都需要一倾诉对象,但很多时候有些话是不需要听众的。自言自语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境界……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读《温莎的森林》

(2010-03-31 19:44:09) 下一个

 

因为时间的缘故,我在原创跟读的长篇不多,《温莎的森林》是我从头跟到底的为数不多的长篇之一。开始时为作者吴越的优美文笔吸引着,逐渐被文中的故事和主人公的命运牵绊,日复一日,竟然成了一种习惯和牵挂,一日不见竟如三秋了。待到故事嘎然而止时,我已经欲罢不能,脑海里不停折腾着多种主人公未来的可能性,咳,看戏的掉泪,替古人担忧了不是。

《温莎的森林》在这几个方面吸引着我。

一是吴越优雅的文笔。我喜欢文笔舒畅优雅的文章,自然而然在看似不经意间把读者带进一种忘我的境地。不要太华丽,没有做作的过度修饰,吴越的文字朴实,自然流畅,轻松诙谐,时不时有些个出乎意料的闪光点,这样的文章读着舒服,窝心。吴越生活的积累也很厚实,小说中人物对话尤其精彩,充满了生活且每个人物的语言都能恰如其分地展示了人物的个性和特点。林医生的中年人的无奈,国美的白领女强人的泼辣,木鱼的木纳和大智若愚,小阿姨的历尽苍桑都通过他们的对话完整的展示出来。

二是小说的故事性强。《温莎的森林》是个充满巧合和悲剧情愫的小说,把悲惨的命运都加于两个软弱的小主人公身上,然后再让他们相识相爱而明知这种爱注定是没有结果的。这是一个险峻无比的故事结构,这样的故事写不好很容易‘琼瑶’。吴越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这个看似不太可能存在的故事写出了一种真实的 感觉,雨霏和果冻好像就是我们身边的熟人,对他们的故事我们并没有任何的陌生感,能让读者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揪心落泪,那就是身临其境了。

三是小说的一种淡雅格调。作者吴越生活中一定是个十足小资的人,这些可以从小说充分反射出来。以温莎的森林这款香水作为整个作品的格调,咋一开篇就使小说充满了一种薰衣草般淡淡的馨香。文中章节标题用恰克飞鸟的歌名来做,无疑又增加了这种小资的风味。当然,还有那无处不在的衣着品味和装饰情调,以及几米的漫画李斯特钢琴等等,这些都给作品涂抹上一种小资格调和吴越印记。这种印记贯穿小说始终,不留痕迹但又无处不在,真的就像温莎的森林那款香水的味道,淡雅温馨又回味绵长。

四是小说的创作技巧娴熟。作者让两个主人公果冻和雨霏分别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条理清晰,说服力强。大量的心理描写增加了读者对人物的了解并能引起共鸣。为了衬托果冻和雨霏那种清纯到超凡脱俗的爱情,作者同时描述了老林和小阿姨之间那种不为社会认同的感情,和木鱼与国美之间那种以物欲做药引子的充满现实也不乏浪漫的感情。当然还有名医与河马老婆,小赵与落跑新娘的故事以及等等等等,这些俗世中随处可见的真实故事如同一爿落叶缤纷的池塘,映衬着果冻和雨霏那朵出污泥而不染的爱情莲花。现实的无奈才知理想的可贵。能以生死相许的爱情总是会让人赞叹和崇敬的。

当然,《温莎的森林》还有很多令人称道的地方,如它的贴近生活,如两个主人公的鲜活人物塑造,如这种用淡淡的口吻讲述悲情的生活态度等等,不一一赘述。

这无疑是一部好看的小说,期待《温莎的森林》早日出版。如果说到不足,我感觉有几点应该着眼。一是作者对医生的工作和生活还有待进一步了解。从国美 24 岁来看,老林夫妇应该接近五十岁(考虑国内晚婚和医学院学制五年),这个年龄老林至少应该是副主任医生了,国内主治医师基本没有任何独立处理病人的权力。所以我建议让老林和夫人都提一级,这样更合理些。二是恰克飞鸟的歌做章节题目有些新奇,但大部分章节都有些游离,不知能否让其结合的更合理或紧密些。三是开头把故事置于台北,而后边故事都发生在内地有些矛盾,或者吴越心底已经把两岸统一了,呵呵。四是故事的结尾,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捐献肾脏不应造成捐助者丧命。因此,果冻还有活着见到雨霏的时间或者可能。这段时间或者还有许多故事发生呢,当然,这还是我太不想这样让果冻离去吧,多好的孩子,真实令人心痛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