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1.41 感恩科大 报效祖国

(2023-06-15 17:25:40) 下一个

感恩科大 报效祖国

──记中国科大6532 班

6532 集体撰写

 

1965 年8 月,我们24 位同学满怀科学梦与报国心,从全国各地来到位于北京玉泉路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成6532 班。我们6532 班在中国科大求学五年中历经文革四年。1970 年7 月,我们怀着遗憾与失落,告别中国科大,离开6532 班,从安徽马钢一铁厂,奔赴基层、边疆、厂矿、农村(“四个面向”)。迄今四十多年过去了。

在2010 年7 月毕业四十周年之际,全班首次欢聚一堂,畅谈离校不忘“我是中国科大学生”的初心而所做的业绩。当年我们的辅导员、后任科大化学院院长的俞书勤老师,专程出席6532 聚会深情祝词:“6532 的同学,科学报国责任心强,为科大争光使命感强,虽然毕业后从事各行各业,但都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你们都是好样的!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2015 年7 月,我们6532 班中国科大入学50 周年庆典座谈会上,当年化物教研室主任、后任科大副校长的辛厚文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653(1)、(2)两班是钱志道副校长抓的科研实验班,基础好,课业重,寄予厚望。可惜遇上文革……文革后的科大少年班,就是延续你们两班的办学模式。”在座的马兴孝、刘凡镇老先生、化物系现任领导及在座的同学都感到莫大欣慰与自豪。

我们6532 班,俗称“老五届”(即考上大学未学完大学课程就毕业分配从业的文革前的一批大学生),是遭遇文革摧残最重的“前17 年末代大学生”,虽未能实现“科学梦”,但科大五年磨砺了我们拳拳“报国心”!在24 位同窗学友中:有建树颇丰的著名高校博导与学者教授,有为中央领导医疗保健的专家,有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有负责外事工作的官员,有行政部门的公务员,有获得科研获成果奖的行家里手,有基础教育师德模范的特高级教师,有行业领先的实验师与企业家,有享受国家省部级津贴的优秀才俊,更多的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仅就绝境逢生而言,我们与母校同命运,6532 班就是中国科大的一个缩影。试看:中国科大创校第11 年就“南迁”,6532 入校刚一年就“文革”停课;迄今母校和本班都自强不息有所业绩。可谓:浴火涅槃重生,逆境愈挫愈奋;不忘报国初心,务实为民精英。

(一) 精彩充实的中国科大

入校伊始,1965 年9 月—1966 年5 月,学校带领我们参观了石景山钢铁公司、国外工业展览会和人民大会堂;组织我们参加了国庆节摆广场图案及民众游行(64 级学长是扛无座力炮的民兵方阵),还到钓鱼台国宾馆门前欢迎来访的国际贵宾,大家都近距离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刘达书记常做报告,讲学习目的与科大教改,谈人生目标与科大前景。我们和祖国共呼吸,同命运,“科技强国,我的责任”——“又红又专、理实交融”的校训,刻骨铭心。

我们6532 班属近代化学系化物专业,“化物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在我国只有科大开设,是钱学森、郭永怀学部委员创办的。”辛厚文主任给我们上第一堂化物专业教育课,俞书勤辅导员带领我们参观化物实验室,亲自演示了纹影仪(国内仅有两台),介绍了高速摄影机、爆炸室等科研设备,还有钱学森的研究生马兴孝等一批化物精英带领我们。这一切使6532 班全体同学的“科学梦”更真切、更现实。“化学物理的旗帜不能倒!”我们热爱化物专业,愿为继承化物、推进科技发展拼搏奋斗。

我们6532 班入学前两年主修课程有英语、数学、物理、政治和体育,到大三才开设化学课程。英语分快慢班,在中学有英语基础的同学与兄弟班组成了快班,由李佩老师亲自授课,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在中学学俄语的同学分在慢班,但实际教学追赶快,进度更快,超前进入了第二外语(学校要求“精通两外”)。科大对数学非常重视,用的教材分甲乙丙三档,数学与物理专业都用甲型,我们653(1)、(2)是“用化学方法研究物理性质”也采用科大自编的甲型教材,由中年数学家邓教授讲授,以至于辛厚文、俞书勤等老师多次肯定咱们化物专业的特长之一“数学功底打得厚实”。我们653(1)(2)和02 系、04 系等物理专业学生一起在202 阶梯教室上物理大课,著名一级教授钱临照老先生亲自讲授《普通物理学》,教材是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哈里德(Halliday、Resnick)编著的,并选用六本课外教材(包括麻省理工的、伯克利的)作参考书,所以校图书馆的物理资料都被借完也全然不够。至今,同学们清晰记得钱教授讲课的音容笑貌,他以亲自表演来示范电子传导“晃晃悠悠、晃晃悠悠”相互碰撞而把能量迅速传递过去,让大家脑窦洞开,记忆犹新。知名教授亲讲基础课,介绍前沿学术思维、理念和科技方法,这就是中国科大的学术雄厚之底气。

学校军训必须学会三大基本功(队列、射击和拼刺刀)。我们反复操练“预备用枪”,“快猛狠”的动作使许多男生虎口裂血。尤其是实弹射击,6532 班全部及格,个别成绩优良,其中班长李俊清获准用重机枪点射五发,令人惊羡。科大是新中国的抗大,军纪校风,“三老四严炼为战”是我们的荣耀。同学们每天都在吸纳新知识的兴奋热烈紧张气氛中忙碌着,每天的路径就是绕着“教室—图书馆—自习室—食堂—操场—宿舍”做圆周运动,其它地方无暇光顾,就连打饭排队、开会等候这样零碎时间,同学们都见缝插针地拿出自带小本背单词记公式……自习室的灯光彻夜不熄,同寝室六人很难凑齐,“开夜车”的同学还没回来,“开早车”的同学就去教室了。勤奋钻研,乐此不疲,日以继夜,习以为常,真是“不要命的上科大”呀!这种“拼命钻研”的科大精神,浸透我们灵魂。凭着这股“精气神”才有6532 班学生后来在各行各业创造出的业绩。

1966 年2 月寒春,学校派我们到京郊冷泉村参加京密引水工程大会战,科大师生与当地农民一起顶着春寒挖渠、垒坝、防震(邢台地震余波)、减灾保平安。为民造福、与民同甘苦,是我们科大人的义务。

6532 班是团结友爱、强凝聚力的优秀班集体。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表现积极,1965 年秋的环校园越野男女混合赛跑中名列前三,班上多位选手还参加石景山区万米赛和首都高校迎春赛跑。6532 班学生多才多艺,陈德元自己组装收音机是新生中的高手;王锡涛边登山边织毛衣引得路旁妇女惊愕不已;曹德明的笛声悠扬;曹桂友、张敏的二胡水平不凡;汪志胜导演的二人组合演唱《桥》主题歌“老朋友再见”震撼人心;王锡涛扮姑娘随阿爸的“逛新城”唱出科大新生进京的感情;蒋凤仙小组自编自演自己上大学之事,至今仍在6532 班津津乐道……。洪志良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博士后,成长为复旦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从入学起,6532 班就融入科大这个大家庭并经受社会活动的锻炼。大一期间,班长李俊清成为全年级第一位新生预备党员;王三山同学第一学期就加入共青团,团员占比约88%;1969 年秋本班到北师大操练参加国庆二十周年大学生万人方队,地化专业辅导员李曙光老师(后来成为院士)带着我们跳“大海航行靠舵手”舞蹈并演唱,还在全校国庆汇演中得了大奖呢!

(二)颠沛流离的科大

1966 年6 月,北大“第一张大字报”引起轰动,科大派出全部大轿车送师生去北大“取经”,回校后抓走资派的大字报铺天盖地,“炮轰”、“火烧”校系党组织,刘达书记首先被打倒。华罗庚老师自带马扎拄着手杖看大字报,还贴了“……发我深省催我奋进……(54 字文)”回应学生责难。科学院派工作组进驻中科大,把学生划成“左、中、右”,后来工作组撤走了,其领导也被揪出来。接着北工大传来“血统论”,革命干部子弟成了红卫兵、工农子弟成了红五类,其他出身的变成了“黑五类”。1966 年8 月,大串联开始了,同学们自愿组合成“宣传队”、“战斗队”到全国各地宣传党中央文件和毛泽东思想。在“无人监管、自己随便”动乱时期,有可能放任自流乃至胡作非为,但6532 班没有一个抄家、打人、违法乱纪、做坏事的。这就是我们作为“中国科大学生”——“君子慎独”的人格定力,自律自尊自强自爱。

1967 年“复课闹革命”,没有学生敢看专业书,没有老师敢上文化课,大家就请实验老师教吹制玻璃仪器的技术活儿,杨颂惠等人还跟老师傅到北京化工厂实习。针对当时的状况,张水生等同学登门拜访系主任郭永怀院士,请教怎么办?郭主任劝导学生们学好英语、抓好数学,但事实上,仅有少数同学眼光长远,曹桂友同学在寝室里一边拉着跑调的胡琴,一边推演数学难题,蒋凤仙、陈德元被派去搞分子筛富集氧气科研攻关,大部分同学属于“3211”(三餐二觉一书一球)。

整个校园氛围也是逍遥、消极、消沉,女生搞“十字绣”织毛衣;男生到处买元件装半导体收音机。大家调侃“我们在搞两条路‘线’(毛线与电线)的斗争。”

文革时期,学校分两派,6532 班也有对立的两派,但是“和平共处”在同一寝室,从来没有争吵打闹过。这就是中国科大学生以大局为重,“良心”战胜“派性”的具体体现。

1969 年春,军管科大的铁道兵部队率领全校师生(包括被监控的刘达书记和“学术权威”们),浩浩荡荡开进北京南良乡梁各庄,参加移山填壑、开掘隧道和铺设铁路,后查
知所铺设的铁路是北京到太原的京原线,属于中央机关往西北疏散干线,也是正在建设的东方红炼油厂的重要战略通道。在三个月的会战中,我们睡帐篷吃露餐,操风镐打炮眼,抡大锤砸巨石,用钢钎撬顽石,推矿车填山谷……,也见识了108 吨炸药削平山头的壮观场景。工休日,同学们跋涉20 公里去周口店参观龙骨山的山顶洞,见识“北京猿人”,这种渴求真知,索根溯源的科学素养没有泯灭。科大师生施工安全,优质高效,部队指战员深感佩服,称赞“科大学生干啥都是好样的!”

中国科大最重大的事件就是搬迁。1969 年12 月那个难忘的天寒地冻的冬季,中国科大举校南迁。先头部队一到安庆就把当地党校和四中全占满。学生们用稻草打地铺睡地板,早上起来湿毛巾都冻成冰块了。先报到的同学们分散到4812兵工厂等处,给后续队伍腾地方,但仍然容纳不下,才有“28个半人进省请愿”,李德生认为“池小养不了大鱼”,批准科大搬迁到合肥,合肥师范学院腾出校址。中国科大安排05系开展校舍的基础建设,安排02 系或04 系去淮南挖煤,安排03 系去马鞍山炼钢。为此,我们6532 班和643 班以及随迁的专业老师们,进驻马钢一铁厂的车间仓库,6532 班24 位同学们分别被分配到炉前、烧结、浇注、修罐、化验等岗位,每月每人6 元补贴,和工人师傅同吃同劳动同搞科技革新,真正打成一片。我们6532 班虽遭受文革摧残没能念完专业课程,但我们在特殊年代的中国社会学习了无字之书:冷泉挖渠——学农、良乡铺路——学军、马钢炼铁——学工……我们科大学生在社会大熔炉里“理实交融”,炼就“又红又专”,还有什么苦不能吃,还有什么问题难倒我们?!

从1970 年3 月—7 月,安徽工宣队接替首都工宣队全面管理中国科大,再加上某些自称“正统无产阶级”的工人师傅趁“一打三反”迫害科大师生,置南迁动荡之中的中国科大于最黑暗的低谷时期。一时黑云压城搞得师生惶惶不可终日,6532 班汪志胜、张秀娟等同学被抄行李、信件和日记本;团支书谢吉麟被马钢工宣队怀疑为“516 分子”,接受隔离审查、轮番批斗、内查外调、延迟分配,直到1970 年8 月底,经过俞书勤、王荣杰、马兴孝老师的共同努力救助,工宣队才让谢戴着“516 嫌疑分子”这莫须有的罪名分配到穷乡僻壤的塞外农村,1979 年5 月阜新县公安局下达红头文件予以平反,1986 年6 月科大党委派审干负责人专程到阜新市教育学院明确表示:“以后凡涉及谢吉麟在文革中表现的事找我们科大党委。”母校科大以她博大胸怀护育着莘莘学子。谢吉麟没有辜负母校恩爱,无愧于“我是科大学生”,47 年来始终耕耘在基础教育第一线,让更多更好的中学生考上大学完成自己未竟的“科学梦”,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授予“武昌名师”,享受政府津贴。

回首毕业47 年,在风云骤变大环境中,6532 班学生凭着科大五年的历练,在适应与生存、就业与改行、转型与提升、继承与开创中充分展现强劲的社会活动能力。

科大南迁历经四十多年中科大人的呕心沥血励精图治,不仅在安徽站稳脚跟恢复元气,而且追求卓越越办越好。科大学子都是特殊材料锻制的不锈钢!无论是战天斗地,还是政治风浪,“我是科大学生”激励吾侪前行。中国科大自立于国内名校前列,正创办“双一流”世界名校,我们已毕业的老科大人为母校一切感到无比的骄傲和由衷的自豪!

(三)奋力创新的科大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吾侪争奉献。毕业47 年的6532 班同学没有忘记母校科大的培育之恩,没有碌碌无为而虚度年华,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尽赤子之心开拓创造力求完美。

当年以江津状元考入中国科大的戴开元,毕业后分配到合江县长航社(集体所有制)当船工,他奋发图强坚持自学考入中科院研究中国造船史,获中科院和美国特拉华大学两硕士学位,退休前是纽约《世界日报》的编译,为世界认识中国做出贡献。

当今中国科大的量子科学闻达寰宇,而在量子化学领域的“拓荒牛”之一李俊清,是6532 班的班长,也是第一名共产党员。他1978 年考上中科大的第一批硕士生,并由母校公派到美国深造,回国后在辛厚文副校长举荐下,李俊清独立出版专著《量子化学中的X〆方法及应用》,又和其他著名学者合作出版《X〆方法》量子化学专著,曾到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等高等学府讲学,在国内量子化学界小有名气,于1986 年被评为副教授,之后第二次出国,完成30 多篇学术论文,再回国后与刘凡镇老师等合著《物质结构导论》(中科大出版社出版),作为科大近代化学系专业基础课教材。李俊清为母校计算量子化学的研发和拓展甘当铺路石子。

来自浙江镇海渔村的洪志良,公派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ETHZ),获博士学位,导师盛赞洪“你是上帝的宠儿”,同期洪在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宣誓入党,真是“理实交融又红又专”!洪志良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被谢希德校长引进到复旦大学工作(新华社做过报道),曾任国家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津贴。他在电源管理电路研究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家培养出100 多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42 人。他是模拟集成电路及射频集成电路领域的专家,兼任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杂志编委,2005 年和2011 年任专用集成电路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洪志良的卓越贡献,为母校中国科大争光添彩,是我们6532 班的骄傲。

像洪志良同学一样,在大学教育与科研方面,著述颇丰和创新研发出业绩的6532 班学生,还有李雅轩(天津职业大学教授)、曹德明(沈阳工业大学教授)、蒋凤仙(复旦大学副教授)、李俊清(中国科大副教授)、汪志胜(大连教育学院副教授);在中学教书育人,做基础教育工作的高级教师有四位,分别是程江水、荣巨山、张秀娟和谢吉麟;从事科学研究或科研业务管理的高级研究员有四位,分别是鲁雁飞、王三山、王俭、杨颂惠;在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有三位,分别是张敏、曹桂友和陈德元;在大型国企或自创公司任董事长的有三位,分别是姚正藩、陈树生、王锡涛;还有李世林、阎徐生、张水生等三位高级工程师。

张水生自中国科大毕业后,一直从事化工研发和生产,历经5 个单位,1973 年初,湖南湘潭维尼纶厂引进日本技术,技术关键是聚乙烯醇车间,张水生自荐指挥开车成功,被升任该车间技术组长兼生产调度长,他还凭着中国科大培养的数学功底,经过缜密计算,对两合成方案革新成功,并且他的多项创新产生的效益均在百万元以上,受到嘉奖。张水生调到市化工研究院后,两年主持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全部通过化工部鉴定,荣获湖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虽然咱中科大65 级的“科学报国”理想被“文革”摧残,70 届被“四个面向”卷到社会底层,但是6532 班24 名同学在校五年及毕业47 年的经历给予最好的回答:我们是在特殊年代受到独特教育,成为特别能创新的一代中科大学生。我们始终铭记“我是中国科大学生”,激励自己为民服务,为母校争光。

(四)割舍难离的科大

2008 年9 月,中国科大五十周年校庆,俞书勤老师邀请6532 班同学代表参加母校庆典活动,并筹划6532 班团聚。在俞老师的关怀和支持下,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把24 位分散在中外各地同学都找到了。2010 年7 月26 日,恰本班毕业整四十年之时,实现第一次全班聚会(出席率85%),真是“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王锡涛摄录了师生团聚会,鲁雁飞汇集了“群英会”照片,全班集体编辑了《6532 纪念册》。大家感慨:我们6532 班24 人都健在,没有一个被“双规”或者贪腐变质的,都在自己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成绩优异突出。俞书勤老师说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没有科大就没有我的今天,科大永远在我心中。”、“人是会长成的,只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总是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一些。”这就是凝聚我们师生的科大精神!

2012 年4 月,6532 班回到北京玉泉路原校址举办第二次团聚会(出席率80%),畅谈“我与中国科大”,参观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和国家实验室,游览妙峰山和潭柘寺,集资慰问重病抢救的陈树生(643009)同学,看了原来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大礼堂、食堂、宿舍及校门。睹物思情感叹万千,校址远离都市偏安一隅,便于潜心钻研低调务实(如牛津、剑桥、西南联大等)创出“第一”业绩,涌现大批科技领军人物,堪比当年的西南联大!

2015 年7 月,值六五级入校五十周年庆典,6532 与6531两兄弟班欢聚一堂,请来辛厚文、马兴孝、刘凡镇老先生们和化物系系主任,座谈三小时,照相留影。大家依依难舍,两班代表分别向母校捐款,瞻仰了郭沫若老校长、钱学森、华罗庚、钱临照、郭永怀、杨承宗等老师的青铜塑像,一起攀登了皖中名山天柱山。

2017 年5 月,正值“端午”与“六一”两节相连,李世林、陈德元、程江水盛邀6532 全班到厦门团聚,在美国长期生活的四位学友不远万里特意赶来,步入七旬的小老弟李雅轩放下琐事前来聚会,大家一起观赏鼓浪屿、游览武夷山……同学52 年,半世纪友谊。

而今6532 班学友们经常小型聚会、微信群聊、畅谈保健养生之道,交流对“国家大事”与科技信息的评议感悟,回顾科大生活的逸闻趣事,追思母校恩师的音容教诲,特别缅怀6532 辅导员俞书勤老师,怀念病故学友陈树生。

2018 年9 月20 日,中国科大即将迎来建校六十周年华诞,这是母校第一个花甲庆典。我们6532 班作为微小的一个“细胞”,在母校恩育下成长与翱翔。谨以此篇呈报,祝愿母校越办越强,永攀科学高峰,为世界科技发展做出卓越贡献;6532 班同学们科学报国、鞠躬尽瘁的科大精神永存!

 

中国科大6532 班集体组稿;张水生、汪志胜、陈德元、王俭等供稿;张敏、李雅轩、杨颂惠、戴开元等审稿;谢吉麟(653039)执笔

 

《科大瞬间》文学城编辑部

许赞华 803 | 陶李 8112

刘扬 815 | 黄剑辉 815

滕春晖 8111 | 陈锦雄812 | 余明强 9115

陈风雷 786 | 沈涛 822 | Jay Sun 836 

吴钧 856 | 王 9015

投稿邮箱:kedashunjian@163.com公众微信号:USTCMoment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