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上善若水

笑口常开,知足常乐,难得糊涂,随心所欲,海阔天空
正文

沟通-让我成为孩子们的朋友与闺蜜 聆听心灵深处的声音

(2023-01-15 13:00:00) 下一个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知足乐笑口开 回复 悄悄话 沟通-让我成为孩子们的朋友与闺蜜

聆听心灵深处的声音



1. 冰点-发现不沟通交流及艰难的沟通交流阶段:

大概7年前,我儿子14岁时第一次跟我顶嘴,一年后他开始跟我说如果我不改变他就不愿意跟我交流。我女儿一直比较逆来顺受,她是在4-5年前左右开始不愿意跟我交流。我也是在孩子们不愿意跟我沟通后才知道这些现象一出现就证明孩子们开始不喜欢我们跟他们谈话的内容或方式方法。比如只要我一说他们就马上反驳我的观点或说他们知道了不用我一直说,还是跟我提出了不同观点,有时是根本不答理我直接进他们自己的房间或就直接出去。一开始我与先生都认为孩子们不认同父母的观点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世界观不同,觉得孩子们的想法太幼稚还没有成熟。我们需要将自己拥有宝贵及丰富的经验教训尽量多教给他们,让他们少走弯路少受挫折。等等。但是这样的想法反而让我们忽略了这其实是孩子们给我们的不愿意交流与沟通的信号。是在向我们传递他们的观点及想法的信号。而当时的我却对这些重要的信息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置若罔闻 -孩子们其实已经明明白白告知了他们的期待,但是我还是错过了最佳的沟通时机。后来我们就冷静下来理一理跟孩子们发生观点冲突的具体事情,从这些事情里寻找沟通的突破口。而不是像原来一样想更加努力去解释我们认为的正确观点,及想方设法让他们接受我想要给他们的观点。记得当时儿子告诉我,希望我跟他说话时不要经常用命令及居高临下的口气,而是多用商量及平等对待的协商方式,女儿希望我只是倾听她的想法及世界观,而不是她一说什么我马上就说我自己觉得的正确观点,一直想要拨乱反正地去改变她的想法。

2. 投石问路-寻找沟通的突破口:

后来我发现让我们冲突的观点就是很好的突破口,我将各自的观点列出来比较一下。然后找机会跟孩子们用他们的观点去交流从而能更加了解他们的想法。用这方式开启交流的大门就会轻而易举。从中让我明白一点是其实很多观点的正确性都是有时间空间及地域性的。我们之所以跟孩子有不同的观点,因为我们与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及时空阶段,我们不可能天天穿越到他们现在接触的外界世界中与孩子们是同学或同事的身份,跟他们一起上学上班去身临其境的感受他们在外面时间段里经历的所有点点滴滴的事情。我们所能知道的他们的情况及想法其实都是从他们跟我们聊天交流或抱怨中得知的。如果我们不好好利用他们给我们的信息去了解他们所处的外面世界环境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具体情况。那我们就很难去跟他们达到沟通的交汇融合点。也不能更好去了解及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3. 突破-进入初步沟通阶段:

我发现

A.在这环节里找机会进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契机。比如在一个比较愉快轻松的氛围里,一起吃饭,走路锻炼郊游或做别的事等等。我与女儿散步会谈论看到的花草动物或人,从花草谈到喜欢的颜色搭配等等,从小兔小鹿觅食谈到我们人类的饮食起居等等,从看到的人谈到运动,兴趣爱好等等。这个过程可能非常快也可能很慢,因为我经常也经过多次碰壁之后才找到一次机会。而且察言观色很重要,孩子们有点不耐烦就要赶快停止,比如有时候他们很累或心情不好还是想做别的事情。这需要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寻找机会。

B.跟孩子们一起做他们喜欢的事情是最有效的沟通方法,能从中能讨论很多的共鸣点。比如我儿子喜欢让我们跟他一起打游戏及跟我们一起看电影,跟我先生打球。这样我们就有机会讨论打游戏及电影里的很多细节,比如游戏如何能打得更好,喜欢电影里的哪个情节,人物及特技等等。切磋球技也是有很多话题。从而也能引伸到别的领域。我女儿喜欢走路做运动及帮助别人及探讨人生看纪录片等。我经常跟她一起讨论这些方面的事情。不同孩子不一样,可能需要花不少时间去找这些切入点,投其所好经常会事半功倍。

C.一开始尽量少说他们不喜欢听的话题及内容,多说他们喜欢听的话题及内容一来很容易开启聊天模式,二来也能消除他们的反感情绪。特别是那些我们觉得是对他们关心及担心的话但是孩子不喜欢听就尽量不要说。比如我儿子从外州结束暑假上班才回家,经常不吃早餐所以一早起来我就跟我儿子提醒吃什么做什么,我儿子其实已经跟我说过了他自己会安排,结果我过两天忍不住又说了。后来他说:“我本来想自己安排做但是每次你越说我就越不想做,因为我不高兴听你唠叨。” 孩子们不高兴听的话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及抵触情绪,从而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D.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明白我们自己也是人不可能一下子改变很多,我们也需要时间来改变调整自己。我建议是不要一下子给自己太多压力及目标去改变,比如立个1-3个月的计划慢慢来调整与改变一个目标,不能急于求成。要相信一点一点改变有滴水穿石的效果。很多时候慢就是快。而且一开始没有成效千万不要灰心。这点非常重要。我自己的经历是一开始非常难因为一看到听到孩子们的观点就会忍不住想说我自己的观点,所以我们也需要找到能帮助我们自己的方式方法,我是先从不表达自己的观点开始训练自己。家人们的帮忙也很有效,我跟我先生及孩子们商量,让他们要经常提醒我,他们如果一觉得/发现我又开始唠叨说教了就马上提醒我。一般他们一提醒我就能赶快打住话题。另外我尽量去记着我说同样的事情时孩子们的反感反应来提醒我自己,尽量控制自己不要像以前那样脱口而出。当然有时候还是会忍不住脱口而出。就这样慢慢地磨练自己渐渐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当然这期间也要允许自己说一些自己的观点来发发牢骚,一开始我发现有一段时间有点迷失自己,一下子否定自己太多了所以不知道对的方向在那里了。我现有的认知与世界观还在潜意识地左右着我的思维。后来我就通过经常分析调整自己的想法。尽量不要让自己一下子调整得太过太急。在经过一系列孩子们的观点与我的观点碰撞与磨合后慢慢发现一套适合我与孩子们的交流之道,这是个迂回曲折循序渐进的过程千万急不得。

E.要记住的一点是现阶段在是需要多了解孩子们的想法不是要去改变他们的想法。 另外要理解我们试了很多方式方法可能都没有找到点子上,经常要多花时间去注意与分析孩子的言行举止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就会发现很多答案都在其中。沟通交流也是来源于生活。而这些信息一直存在于我们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

4. 参与/蜕变-如何维持以后的沟通及调整孩子们的一些想法。

当我了解了孩子们的想法并用他们的想法跟孩子们有进一步的沟通后,就可以慢慢地进入下一步环节:

A.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做主及参与一些生活中的事情,比如从买到做去安排自己及家人的一日三餐-吃什么,怎么准备及如何烧饭烧菜,一开始先让他们帮忙准备一顿或两顿周末的午餐晚餐等。我儿子不喜欢做饭,所以直到上大学后才学做几道他自己喜欢吃的菜,女儿则喜帮忙做饭做点心。让他们安排洗碗打扫卫生-我让孩子们从小就洗自己的碗打扫自己房间及厕所。让他们帮忙安排家里每日的分享及感恩(不一定要每天)- 我们家经常一起分享及感恩一些让自己愉快及感动的事情,平常我也会在微信里跟孩子们分享一些让我深有感触的文章及视频或是一些他们喜欢的内容,有时会拿一些对他们有针对性的文章当做分享与感恩的内容,有很多事如果是通过第三者的口气表达出来,对进一步交流有很大帮助,经常可以让人茅塞顿开。让他们帮忙安排家庭的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一起做游戏及运动或出去玩及旅游等等,在这方面建议一开始尽量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包括做什么游戏运动及去哪里玩旅游等,然后慢慢地让孩子们偶尔也满足爸爸妈妈的需求,到后面就可以跟孩子们轮流,比如这次先满足孩子们的需求而下次是满足家长的需求,时间可以是每周末或每月一次左右。很重要一点就是不管孩子做得是好或搞砸了,不管做大事小事一定要乘机表扬及鼓励孩子们-我以前一直不喜欢表扬别人觉得很虚伪,后来知道女儿有抑郁症的情况后我经常努力提醒自己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孩子们-一开始我也经常忘记,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后来一直不断跟自己地说“表扬表扬肯定肯定”,慢慢练就成习惯了,而习惯成自然。在表扬肯定之后,可以找机会帮孩子们根据具体问题去具体分析一些细节,从而让孩子们能更深地了解自己的想法或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有那些不足。这样他们就比较容易通过实践来改变自己-但是尽量不要太频繁,才能达到潜移默化顺其自然的影响,否则他们一下子就会反感。比如一开始可以一个月或几个月才创造一个让他们能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的机会。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B.请教及寻求孩子们帮忙我们去解决一些问题,从而让他们在帮忙中改变自己-我会将我们与孩子的矛盾去请教孩子们帮忙解决,让他们告诉我对这矛盾他们会怎么做/怎么想,然后通过他们的回答去问一些可以让他们去思考的问题,问问题的同时也将我们的观点传递给他们,这样孩子们就很容易发现他们观点中的美中不足。从而比较容易去做改变。这需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遇到自相矛盾的结果。这也需要我们跟孩子换位而做(不是换位思考),我们从强者变成弱者,从父母变成孩子的角色,而让孩子们从弱者变成强者,从孩子变父母的角色。孩子们也可以通过帮忙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让自己更有成就感。

C. 拿我们的错误与不足跟孩子们互动,我经常会问孩子们他们希望我怎么做,让孩子们帮忙我们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之处。这时候孩子们会很高兴,因为他们终于能教育爸爸妈妈了。这样一来孩子们会更了解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做这样想,也更能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并从中得到锻炼。

D.除了家庭的集体活动外尽量也创造一些妈妈与女儿,爸爸与儿子,爸爸与女儿,妈妈与儿子的单独活动。这个很有帮助,因为会突破原来的一些习惯模式。开展另外一个与原来完全不一样的相处交流空间,经常会得到意外惊喜的功效。这些活动可以在家里,附近或郊游旅游等等,可以是家长或是孩子们喜欢的项目。

E.我家有不少冲突/矛盾是在一些临时突发事情中出现的。比如原来计划好的一起陪孩子去玩或做的活动会因为突然发生别的更重要的事情而不能如约去做。一开始我们只是跟孩子们说需要改变计划的原因是因为那个事情比较重要,经常没有跟孩子们解释为什么是比较重要,后来我们尽量每次都跟孩子们解释改变计划具体原因,让孩子知道答应他们的事情也很重要。但是现在有特殊情况发生需要他们配合,需要有轻重缓急的选择。让孩子们提出一个能弥补这次不能履约的建议。也可以趁机跟孩子解释凡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很重要,言而有信固然重要但是不要因为一定要言而有信而让自己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或是因为无法实现自己的承诺而痛苦得无法自拔。凡事都可以变通的。而变才能达到百事通及量力而为。

F.一开始知道我女儿有抑郁症后我非常着急,恨不得天天听讲座看文章认真学习希望尽快能将抑郁症的知识知道得一清二楚,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大概忙碌二个月左右,有一天我想我这么如饥似渴地了解这些知识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那我该如何将这些知识化为自己力量,在生活中去帮助我与女儿呢?所以我开始调整在这方面的学习时间,多安排在实践上的时间。我将原来对女儿很多不理解的现象跟学到的抑郁症知识混合总结,先列出我自己需要做改变的一些事情,然后我跟女儿说我在了解抑郁症的一些具体情况,我需要她帮忙调整我自己,在一些事情上也需要她经常提醒我。这样做法对我与女儿帮助非常大。所以如果别人的丰富经验不能为你所用,让你受益匪浅,那么这些经验对我们来说都只是纸上谈兵,用所学的知识再结合自己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去总结出一系列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才能让我们学以致用,而不是按部就班。

G.我一直是个非常开朗活泼的人,几乎每天都能哈哈大笑的,经常听了看了抑郁症的讲座及文章后,我发现经常会有几天时间自己情绪很低落,这让我觉得保持心态健康快乐非常重要,我不能受女儿的事情影响太大。我需要找到一个平衡自己心态的办法。大家都知道收支平衡法,所以如果我们经常接受一些负面的情绪影响,那就需要找一些正能量的东西来消除这负面影响。让我们的心态情绪保持在一个平衡点。也可以通过做一些个人兴趣爱好的事情或与朋友吐槽倾诉等方式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出去,因人而异去找一些适合自己发泄的方式方法。比如我喜欢听歌唱歌做瑜伽,种花养鱼,看最强大脑,脱口秀,笑傲江湖等等能让自己快乐的节目,看历险破案及有关大自然的片子,我自己也经常脑洞大开地根据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对话编一些笑话让自己与先生哈哈大笑。喜欢出去逛商店看一些新东西,觉得看了新奇的东西让我更能脑洞大开。有机会也经常去旅游等等。

H. 其实我们家到现在还是会经常出现一些小矛盾小冲突,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马上或当天对这些事情进行沟通处理,说出各自满意及不满的心声,及时消除一些误会,并提出各自希望达到沟通的方式方法。有时候矛盾一出来是避免不了的,但等双方都冷静之后尽量多跟对方说对不起,“对不起”三个字在一些时候不仅能顶得上千言万语,而且能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让他们与我们像朋友一样平起平坐。几年前我先生认为他是长辈凭什么要对孩子们说对不起,而现在他则是张口闭口都在说对不起。经常拥抱也可以促进与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般每天晚上睡觉前道晚安时都会互相拥抱,说对不起的时候也尽量去拥抱对方。从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能让双方都满意的中庸之道是让家庭沟通细水长流源源不断的源泉。

孩子们小的时候,我们家长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长大后,经常会是促使我们蜕变的第一任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我们的家人们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之一。经常需要经过一些事之后才明白搞好家庭关系也是需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在这期间我们也是从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中慢慢走出一条适合孩子们与我们自己的沟通之道。我们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让孩子耳闻目染地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感恩孩子们缔造了我的改变,同时也成就他们自己的改变。也感恩儿子将我当朋友,女儿将我当闺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