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实的抗战史研究和事实评论

为受过国家教育的中国人写作的内容。属于在大陆不能发表,遭到封印的学术研究。内容都是有最可靠史料根据的事实。一般人并不易懂。
正文

3.5.米山大队的董家口,铁门关奇袭

(2020-03-07 18:00:09) 下一个
喜峰口东方是铁门关,董家口。在此地作战的日军是米山大队。防守的国军是万福麟部和冯治安师。热河作战董家口战斗中,3月9日万福麟东北军大败。10日以后冯治安师却称一直坚守在铁门关。事实如何,见以下对各种原始档案的对比考证。
 
米山部队(步兵第二十八联队第二大队)是服部旅团的三大队步兵之一,按3月13日战斗时统计,有约步兵一个半中队,机枪一个中队等共334名[i]。米山大队3月7日2000接到《混旅作命第134号》,放弃冷口,8日向董家口方向转进。部队主力 9午后1630到达孤家子(董家口东北5公里)。此时,尖兵第六中队80余名,已接近董家口。仅侦查发现董家口守敌还未进入战斗准备,遂断然发起突袭,于1800一举夺取了关口。翌日,又用兵一部西进,在喜峰口陷落的10日午后1700,占领了喜峰口东南约10公里处的铁门关(董家口西7公里)[ii]。至此,第29军奉命坚守的董家口至喜峰口间近20公里的长城线各重要关口全部失守。
 
有关3月9日董家口的战斗,《旅团司令部阵中日志》记载:
9日,米山先遣队到达孤山子,派出一中队(欠一小队)占领了董家口。董家口附近有拥有迫击炮及多数机枪的守敌约千名。中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断行奇袭,激战两小时后夺取关口。大队主力随后到达,占领了董家口南方高地,完全控制了附近一带要地[iii]
旅团《混旅作命第141号》命令中也云:“米山先遣队本日(9日)午后1630到达孤家子,在董家口与兵力不详之敌交战中。大队主力将前进支援”。
总之,现有史料,对董家口战斗过程记录的较简单。经笔者调查,中国方面的档案资料中,也丝毫不见有董家口抗战的记载。米山部队的战斗详报之后散逸,所以关于董家口之战的细节,现在只能在服部兵次郎的战史记录『戦跡を顧みて』第二册中寻见,可称是唯一的记录。以下是具体内容:
 
 
3月9日 1350,位置于孤山子的尖兵中队(欠一小队,附机枪一小队)接到迅速占领董家口的大队命令,派出森本少尉指挥步枪,轻机各一分队先行向董家口急进。1620,来到王八盖时得知董家口已被敌一团队占领。尖兵长在A高地观察结果,确认了关门有守兵约百名,B高地见敌哨兵两名,遂决定奇袭。为预防万一,派出甲婓小队攀险路迂回敌后。…尖兵接近到敌前150M处时遭到B高地敌监视哨的突然射击,中队长判断此时敌主力并未做好准备,不失时机断然决定突击。令森本小队长指挥4分队步兵轻装进击,在敌援兵到达之前,一举夺取了董家口西侧长城线D高地。在董家口守备之敌约2-300名,战斗开始后试图在关门两侧长城线阵地展开,由于西侧D高地失守,被压制在关门附近和关门前抵抗。向关口跃进的森本小队,受敌火力封锁一时陷入苦战,后在正面我机枪掩护射击,和从东面迂回到达的甲婓小队的夹击下,守敌终于放弃阵地向后方溃散。中队长和两分队预备队前进到D高地阵地时,见山下肖杖子附近炊事中的敌主力4-500名,正仓惶集结企图向董家口方向反击,受到甲婓小队等我方的突然射击,丢下众多武器和百余具尸体退向南方山中。敌全体数约千名,遭到我80余名尖兵中队的奇袭而溃散。我仅战死一名,负伤两名。敌遗弃重机枪4挺,轻机枪10挺,步枪约百支,几乎都是没有使用过的崭新武器。
服部还追加评论道:
“我尖兵最初发现敌兵时,见其连随身武器都没携带,判断敌无准备,不失时机独断敌奇袭了董家口,可称随机应变。…对于千五六百敌众,我方仅80余名。若出其不意,利用有利时机断然攻击,也能取得这种奇迹般效果。…不愧为是一个奇袭的绝好范例” [iv]
3月9日,在董家口被米山大队击退的约1000名,是何部队所属?时间(3月9日)正好处于第29军与万福麟军换防之际。从有“约千名”重兵把守和 “缴获的几乎都是没有使用过的崭新武器”之记录看,可判断为是被称作“武器精良”的东北军张学良部下。据《宋上将》记载的北平军分会阵中日志,三月八日战斗前, “我袁部义勇军骑兵约二百余名,刻在董家口外活动。(226-227页)”。
会不会是此义勇军部队?或已换防后的第29军部队?按前史料记录,担任董家口至喜峰口,潘家口一线的防守的是第29军37师109旅,于“九日上午一时”接到命令换防命令,“星夜”向喜峰口前进,与东北军万福麟部在喜峰口换防时间为9日正午时分。此时派往董家口方向的第29军部队还未到达。该史料记载,3月9日21时,“我王(长海)团长接到第四军团(万福麟)由董家口之通报称:敌人骑兵三四百名已占领董家口。我部业向城南撤退,请即注意”(232页)。
从此文章可断定,9日午后在董家口于米山先遣队战斗后败退的,是万福麟手下的某部。
关于翌3月10日铁门关战,从中国方面资料可以判明守军是3月9日后刚到达设防的赵登禹第109旅217团第二营之两连。后为了増强該方面防務,冯治安师长“复令第一一一旅第二二二团之一营接替第二一七团第二营铁门关阵地”[v]♦。二一七团第一营王崑山部是10日凌晨出铁门关夜袭白台子的部队,所以“第二二二团之一营”的接替应是前来为其补缺。
3月9日夜2100,在董家口的米山大队长接到旅团第140号作战命令:“令米山先遣队明拂晓前占领老家店及董家口附近关门、主力集结于大屯附近做好随时出老家店经老家湾向喜峰口方向出击敌侧背准备。出击时须严守命令,不得擅离开关门”[vi]
3月10日0500,米山大队报告:“有600名敌盘踞在木城子及董家口东南方,〔小职〕准备向老家店方面派出一部队扫荡”。 关于此日扫荡结果,可见米山大队2000的复报:“我部此日在董家口留守一中队及重机枪,主力出击。在击退铁门关约百名守敌后,于午后五时占领铁门关[vii]
此铁门关战,服部旅团的战斗详报称“老家店附近战斗”,主要战场地点在铁门关东侧约1.5公里处长城线。接战后不久便一举占领铁门关,战斗中没有一名死伤记录。按混成第十四旅团作战一览表记载(不甚精确),此日战斗记录敌兵力约500名,遗尸30具[viii]。由于不是激战,服部的战史记录中对铁门关(老家店)的夺取只字未提。而宋哲元部战史资料中对此有如下多种描述。
先是第29军张维藩致南京周煜坤蒸申(10日16时)电中称:
敌以大部由董家口向我铁门关阵地猛攻,已形成包围。我官兵泰然未动。后由冯师派兵一团赶赴增援,谅无疏虞(典藏號: 116-010108-0238-008)。
发电时间是日军占领铁门关前(攻击中,17时占领),可判断冯治安已派一团(226团)增援铁门关。“谅无疏虞”,在此仅为推测。
以下的史料,是第29军冯治安师的报告(根据来源不明)
我防守铁门关之第二二二团(曾团)张子钧营,因上午九时有步炮兵约千余名向其进犯,激战数小时,该营以兵力薄弱,深恐铁门关有失,故即报告请援。当由该师饬令佟旅第二二六团(李九思团)进驻张家店,范家沟一带策应之。并派一部增加铁门关向敌反攻。敌势不支,遂纷纷退去(宋上将哲元 236页)。
关于以上佟麟阁旅226团的增援和反击,国军战史《长城及滦东作战》踏袭的是以上冯治安报告,称:
派第二二六团第一营附机枪迫砲各一排增援铁门关,各部到达指定地区部署甫毕,敌即以猛烈炮火向该阵地轰击,并以战车三辆掩护其步兵猛攻,激战至暮,我以步兵两连由铁门关左翼向敌侧击,敌始不支,于二十三时退去[ix]
即两个资料记录的结果都是守铁门关之敌,于深夜退去。问题在冯治安的报告内容很晦涩。按前述冯治安命令内容,第二二六团指定到达位置是关内第二线的“张家店,范家沟一带”。此段文章主语亦是第226团,所以内容应是226团在范家峪部署完后的防御战。所以日军若真退却,也是10日夜23时退回铁门关长城线。可是若仅从文面理解的话,铁门关并没有失陷。在佟旅226团的反击下,攻击铁门关日军于十日23时退却。即结果铁门关还在冯治安师第二二二,或第二一六团手里。不仅如此,11日夜大刀队的喜峰口夜袭的东路队,也被描述从“铁门关”出发。即铁门关至少到3月12日前,一直在第29军冯治安师控制之下。
由于原始记录表现暧昧,之后按此还原战斗过程的战史记录,也莫衷一是,相互矛盾。北平军分会《长城各口之战斗》中记录,10日战斗中,奉命向张家店,范家沟一带增援的226团
11日午前五时五十分各部即完全到达指定地点,部署方毕敌即以猛烈炮火向我铁门关阵地射击…激战至日暮后我军由铁门关左翼以步兵两连向敌之侧背袭击敌不支至夜十一时始退去(《长城各口之战斗》25页)。
即增援的226团于铁门关的战斗,不是十日,而是翌11日。此史料若没错,可以和以下日军第28联队第六中队的铁门关战斗记录在时间上部分吻合。因为日军也记录了发生在11日的战斗。
按日军记录,三月10日午后5时铁门关陷落后,混成第十四旅团控制了董家口经铁门关至喜峰口的长城一线。《混旅作命第143号》中有“米山先遣队占领老家店(铁门关外)至董家口附近长城主要关门,向冷口方面警戒。”内容。11日也有米山部队与范家峪方向(老婆山,范家峪此时是国军第二道防线)来犯敌军(226团)的战斗记录。下面是米山大队第六中队《三月十一日铁门关附近战斗详报》内容:
第六中队于三月十日午后四时四十分占领铁门关关门,以三分队守备关门,主力集结于老家店(铁门关外约1公里处)过夜。此时(3月10日)已撤退到范家峪方面之敌,皆无踪影。不料11日午后2时,又出现在铁门关南侧高地附近…。
 
为扫荡此来访之敌,米山大队第六中队(加机关枪,步兵炮共156名)。在占领关门东南高地的中西小队掩护下,午后二时从老家店出发。与29军226团约300名敌,在铁门关以西(关内)高地对战。战斗中一部曾追击到岫岩峪西侧高地(中西小队)和,和老家湾东南高地(佐藤小队)。战斗中16时接到大队命令,遂停止追击,退回铁门关长城线。战斗结果称“敌遗尸30具”退却,友军无死伤[x]。翌日又从长城线出发,与喜峰口方面松野尾大队呼应,向老婆山,范家峪一带第第二阵地展开新攻击。
结合日军史料考证结果,可认为冯治安第226团的铁门关攻击战斗,并不是发生在10日午后,而是11日午后,意图是夺回铁门关,但被日军守军击退。日军乘胜追击,前进到第29军队第二防线范家峪附近。战斗结果称“敌不支至夜十一时始退去”的描写,应是日军追击队,从范家峪附近场,奉命退回铁门关。
从以上记录可以判断,铁门关10日午后陷落之后,一直被控制在日军米山大队手中。从以上米山部队的11日作战要图中,也可判断两军所在位置。战斗并不在铁门关长城线,而都是在关内各地进行。
若日军记录不错,那11日夜大刀队(东路)出铁门关袭击白台子的国军记录又如何解释?实际上,日军虽控制着道路附近的老家店,铁门关,老家湾,但由于兵力稀少,老家湾以西至喜峰口东部高地一带的山地长城线,并无部队防守,此种仅守关口,道路两侧的警备方式,之后也没有变化。11日夜赵登禹旅大队夜袭喜峰口战斗中,从所谓“铁门关”出击的东方迂回部队(218团王昆山第一营)既是从铁门关,喜峰口间的长城线缺口出发的。此地点国军战斗记录中称“铁门关以西石梯子长城缺口”[xi]。据笔者核对,离喜峰口约3公里,铁门关约4公里的山间(参考下图中石梯子的地理位置)。
 
[i] 米山先遣队本身记录为334名,另外还有76名担任护送大行李,合计为410名(「胡家店付近に於ける米山部隊戦闘詳報」,「大行李掩護小隊戦闘詳報」満洲-満洲事変-215,1299页,1403页。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C14030338000))。
[ii] 同前「混成第14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 1441,1465,1472页。
[iii] 「混成第十四旅団 司令部陣中日誌」昭和8年3月1日~8年3月31日,満洲-満洲事変-315,1079-1080页,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Ref.C14030439600)
[iv]服部兵次郎『戦跡を顧みて』第二册,兵书出版社,1934年,207-208,212页。
[v]《抗日战史13/滦东及長城作战》台湾:国防部史政编译局,1966年,25页。
[vi] 「混旅作命第140号」「混成第14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満洲-満洲事変-112,1464頁。(JACAR:C14030205300)
[vii] 「混成第十四旅団 司令部陣中日誌」,満洲-満洲事変-315,1096页,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Ref.C14030439700)
[viii]「熱河各部隊交戦状態一覧表」「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附録)」満洲-満洲事変-113、1840页,(JACAR:Ref.C14030212800)
[ix]《抗日战史13/滦东及長城作战》台湾:国防部史政编译局,1966年,26页。
[x]「歩兵第28連隊第7中隊第1小隊戦闘詳報」満洲-満洲事変-234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C14030350700)
[xi] 《宋故上将哲元将军遗集》(上册),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232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