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实的抗战史研究和事实评论

为受过国家教育的中国人写作的内容。属于在大陆不能发表,遭到封印的学术研究。内容都是有最可靠史料根据的事实。一般人并不易懂。
正文

是否29军坚守在喜峰口长城线?

(2020-03-03 17:52:52) 下一个
【在宋哲元大刀队英勇抗日的故事背后,掩盖着一个至今仍不为人所知的历史事实。即是否29军一直在坚守在喜峰口长城线。实际上,宋哲元部队在喜峰口两道关门抗战时间仅一昼夜。3月10日喜峰口及附近长城线全部失守,宋哲元部队退到关内第二线(老婆山一线)。此历史事实,在当时部队的暧昧报告,战史研究者的疏忽考证,和媒体的清一色抗日宣传报道下被尘封至今。以下是笔者运用国内战史原始料,和日军档案记录对此问题的综合考证。】
3.4. 3月10日第二关门攻击
3.4.1中国方面史料记录
3月10日,日军的第二关门攻击,是争夺喜峰口战斗的高潮,战斗最为激烈。
《抗日战史》《滦东及长城作战》中有如下第二关门战斗的记述:
三月十日六时,敌三千余在炮火掩护下,分向喜峰口两侧阵地猛攻,守军奋勇抵抗,往返争夺至烈。同时敌以大部兵力藉炮火掩护向喜峰口西北高地及小喜峰口阵地猛攻,赵旅长以西北两阵地关系重大,乃率第一一零旅第二二零团之第一营增加,冲锋十余次,击毙敌甚众,敌势遂挫,我亦阵亡营长王宝良、连长王廷立、排长郭银铸等八员,伤旅长赵登禹以下官兵四百余人[1]♦。
蓟县宋哲元致南京萧振瀛蒸电:(蒸=10日)
我喜峰口一带战事,由昨至今仍甚激烈。查敌人目的,对于喜峰口,意在必取,以日兵两旅团为基本,并附伪军,计共约三万人之谱,由董家口铁门关喜峰口向我全线猛攻。我冯师复将全部加入喜峰口一带阵地,张自忠师亦全部增援,…。两日以来,受敌猛烈炮火,我官兵伤亡甚众,计受伤旅长赵登禹一员,营长石振纲一员,除督饬所部拼死抵抗外特闻。民国二十二年三月十日[2]*。
宋哲元致蒋委员长 真巳电 (11日10时)
…今早六时敌向我猛攻一小时[3]。被我击退。现仍在对峙中。…现我军已准备迂回以期歼灭该敌。
另外《长城各口之战》内容和以上基本同样,都没有提到喜峰口第二关门的陷落。不同处为结果“敌气稍馁逐渐退去”,战果为“死敌七百余”24页。以上是记录3月10日,喜峰口第二关门作战的几种基本资料。特征是内容暧昧,报告了激战状况和损失,而对关门失守的战斗结果避之不提。从“敌气稍馁逐渐退去”, “敌势遂挫”的文面理解,长城和第二关门并没有陷落。
第二关门到底是在坚守中还是已失陷?不仅军内消息,民间媒体也同样都未触及过喜峰口失陷的事实。此暧昧的战果报告,甚至连总揽战局的蒋介石委员长都被蒙在鼓里,回电何应钦云“古北口喜峰口如未失守應對各報聲明,以免倭寇宣传”( 典藏號:002-010200-00079-047)云云。可是结果是此“未失守”正式声明,并不见任何报刊。
实际上,战斗记录中,对外未采录的10日20时前线战况报告,曾晦涩地记录了喜峰口失守之事。云
“今晨敌约千名,分向我喜峰口及铁门关阵地进攻。彼时(次)肉搏数十次,我右翼阵线稍向后移于老婆山。我赵旅长督战受轻伤。王营长宝良阵亡。伤亡官兵约五百余名,敌则倍之。刻仍对峙中。赵旅第二一七团(王团)第二一八团(仝团)…刻均在喜峰口”[4]
比较一下内容(肉搏数十次,赵登禹负伤,与敌在喜峰口对峙中等)可知,此10日晚的电文是之后所有记录的根据。但最重要的一点被之后所有战史记录忽视,省略,即“我右翼阵线稍向后移于老婆山”一句。老婆山是关内地名,与长城线日军对峙的宋哲元军第二道防线。亦是日军没有关东军司令部命令不可擅自侵入的,中华民国河北省地段。此一句足可以证明包括关口在内的长城线10日晨已失守。
以上可以看到,关于喜峰口的失守,原始的电报档案中曾有过记录,但文字表现晦涩,一般人很难理解。又加上“刻仍对峙中” “刻均在喜峰口”等装潢表现,结果此喜峰口失守的重大结果,被所有战史记录忽视,一直至今天。当然沉醉在赵登禹大刀队报捷的假新闻中的国民全体,更不会知道这个事实。媒体全体和所有国民都认为宋哲元军至始至终,一直在长城线上坚守,抗击日军。
据笔者调查,唯一提到“服部队占喜峰口”之事实的中文报刊,是日系的伪满洲国《大同报》。总之,在对宋哲元部英勇看展的宣传攻势下,喜峰口失守,是一个军和媒体故意遮掩的话题。
 
Figure 3此照应是3月10日,从第一关门附近出击时的状况 『旭川第七師団』115頁

3.4.2.混成第十四旅团战斗详报记录

喜峰口到底是否失守?结果只能从日军记录中才能判明。担任攻击喜峰口关门的松野尾大队(Ⅰ/27i),3月9日已基本控制了第一关门,有关第二天3月10日的战况,旅团战斗详报记录如下:
步兵第二十七联队第一大队与新增加的山炮兵分队拂晓对敌第二线阵地展开攻击。(昨日)从第一関门退却之敌依仗关门后方断崖高地有利地形顽强抵抗,利用手榴弹巧妙迎战,使我前进受阻。为此,工兵中队排除道路障碍使山炮中队前进到第一线,在敌弹雨封锁下于本道两侧河滩布阵射击,援助我步兵突击。1100先夺取本道东侧高地,正午稍过又夺取西侧高地,部队趁势进入喜峰口市街地对同地实施扫荡。此日作战中0900曾要求飞机对敌阵地轰炸,以协助战斗。
此日战斗中松野尾部队于正午1200 控制了第二关门和两侧高地,之后乘胜追击扫荡了喜峰口镇。完全占领了喜峰口要塞。战斗战果记录为友军战死11名,负伤30名 ,敌遗弃尸体不下100具 [5]♦。
下图是战斗之后,日军从喜峰口镇方向拍摄的第二关门附近实况。可看到第二关门并没有第一关门那样的大型城壁建筑,利用的主要是两侧的天险。图中的建筑日军称关口无名庙,或关帝庙。可居高临下封锁河床道路。照片两侧记有文字为:
“3月10日敌以此庙为据点,强韧坚持抵抗,庙内及眼前山腹一带横尸累累,遗弃兵器无数。中央小河流水,被死马之血染红。占领后敌实施了数次逆袭,企图夺回关门”[6]
3.4.3.下面是服部兵次郎『戦跡を顧みて』的记录(要旨)
第二关门两侧皆为300米以上的高地,若不占领顶峰,不可能制第二关门之敌于死地。两侧高地至少有一至二中队敌兵把守。第二关门的关帝庙中有掩盖机枪阵地,后方还有数门迫击炮。…第一关门被敌用土袋等障碍物填死。工兵中队连夜将其排除,打开了通路。通往第二关门的狭路上也充满人工障碍物,被炮兵排除。0500前。增援步兵一中队(欠一小队)到达,先遣队终于有了三个中队兵力,名副其实地接近了一大队编制,但对付当面众敌,人数还远远不够。
攻击部署非常简单,以步兵一中队(欠一小队)为右第一线攻击第二关门西侧高地,步兵一中队(欠一小队)为左第一线攻击东侧高地及关门。剩下的两小队,一为预备队,一为炮兵掩护。机枪中队主力在左,一部配置于右。炮兵在北方三家子附近进行援护射击。步兵山炮一门前进到第一关门西侧田地,步兵炮一门设在第一关门城壁之后。
最初的进攻,由于步炮不能紧密协同,突击队不能如意前进,特别是本道关帝庙的敌机枪,以准确的射击对我步兵前进形成极大威胁。
在第一关门城壁上的高森炮兵少佐,看到此状,命令山炮前进到关门内设阵地,可是关门内是敌火力十字交叉封锁范围,将山炮推向此地实属冒险中的冒险。山炮中队是从冷口昼夜兼行刚刚赶到的部队,没有犹豫接受了任务,马未卸驾一直冲到离敌机枪约300米外河滩,此布阵终于将敌机枪粉碎[7]。在这壮烈的行为激励下,步兵于1130,突入关帝庙敌阵。同时两侧高地也经格斗被我所占领。此日战斗完全属于正面强袭。交战之敌约3-4000名,侦查机确认,1230向西南方退却。携带多数迫击炮。是39师部队。战斗中敌遗弃尸体150具,我死7名,负伤20名,军马战死4匹[8]

3.4.4.工兵中队的记录(要旨)

3月10战斗中,工兵队为步兵,炮兵的前进排除障碍,修補道路,也起到了重要作用。3月9日号称占领了第一关门的松野尾大队,实际上只控制了关门东方的长城线,并没有进入关门城池扫荡。所以城池内还有少数潜伏之敌,且城门通路被完全封死。为此,担任为前进部队开路的工兵第三小队,0300携带器材向第一关门口隐蔽匍匐前进。0500到达第一关门外。在步兵掩护下开始排除土袋等障碍。察觉到动静的城内守军立刻前来袭击阻止,被掩护部队击退(敌死亡4名),工兵队将第一门洞的障碍物排除后。向中央门洞前进(第一关门为三重城壁构造,共有三道门)。此时守敌放弃第一关门,退向南方第二关门方向。午前8时,第一关门城池一带被我军完全占领。第三中队步兵从关门城池出发,沿长城线开始攻击关口西方高地之敌。
在占领第一关门同时,先遣队主力于未明0600开始,对第二关门东侧的第二线长城展开攻击。第二关门在第一关门南方近一公里处,两侧长城沿险峻山脊修建,可居高临下夹击第二 关口。
此时占领第二关门一带高地要害之敌部队,借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对攻击部队进行了有效瞄准射击。另外第一关门西侧高地之敌对第一,第二关门的俯瞰射击与其配合,形成十字交叉火力网。由于此火力网和敌山炮,迫击炮等重火器的封锁,攻击第二线长城东侧高地的松野尾部第一中队步兵死伤不断增加。地形不利和友军炮兵支援射击的无效,使第一次攻击顿挫。
为了打开战斗局面,有必要将炮兵挺近到敌防御工事正面射击。工兵中队按第三小队长建议,开始在敌火力封锁下排除敌设置在第一关门南部河滩的(滦河支流)木材,车辆,土袋等障碍物,0930排除成功。排除作业中,0900,桃井,丸山两工兵伍长受炮创战死。
障碍物被清除后,两门步兵山炮前进到第一关门南部河滩地,在至近距离协助步兵对第二关门展开紧密步炮协同攻击,1130步兵终于将第二关门两侧高地长城线占领,第二关门陷落。
工兵队战报称“本日战斗中敌依据天险地形和坚磊工事抵抗,其阵地固若金汤,抵抗亦相当英勇”。能及时排除道路障碍,使炮兵前进到第一线实施紧密步炮协同作战是10日战斗的成功要素。
第二关门陷落后,敌守军万福麟部开始全面撤退。据侦察机报告,1230交战之敌约5000名,向西南退却,尾部在张家店子附近。拥有多数迫击炮(69页)。
3月10日1400,攻坚战结束后,工兵队接到位置于第二关门东侧高地的先遣队长如下命令:
与我交战之敌为万福麟指挥的二十九,三〇旅。先遣队一部分继续占领喜峰口北部关门附近,主力撤回三家子集结。守备部署为第一中队的一小队守第二关门东侧高地,第三中队一小队守西侧高地,机枪队位置于(第二)关门望楼对喜峰口(镇)方向警戒。乘马讨伐队进入营房对潘家口方向警戒。炮兵停留在现地做好对喜峰口镇射击准备。工兵队为第一,第三中队警戒阵地修补后方交通路[9]
以上松野尾先遣队长的命令是长城守卫的防御部署。工兵中队至日暮前,为坚守高地的第三中队进行了后方道路补修,1930返回关外恒城子大队本部。
此段工兵的记录,对战斗过程描写的最详细。问题是敌情把握不准确,按旅团通报,一直认为是万福麟东北军在抵抗作战。
3.4.5.步兵炮山炮小队的战斗记录(要旨)
3月10日 0600,先遣队向第二关门方向开始攻击前进。步兵曲射炮小队由庄司曹长代理指挥,从昨日占领的长城线阵地猛烈射击喜峰口镇内之敌和第二关门东方高地敌阵地。效果甚大。午前10时,协助左第一线第一中队攻击,射击第二关门东方高地之敌,步炮协同作战紧密,使步兵行动顺利。
山炮小队长受命指挥本队和步兵第二十六联队山炮〈凌晨到达〉,…0830前进到第一关门西北侧占领阵地,协助右翼第三中队攻击喜峰口第一关门西侧高地敌阵地。…之后又协助第一中队方面攻击,在敌弹雨下向第二关门东南侧河滩变换阵地,对第二长城线东方高地之敌从正面猛射,使敌始终不能抬头有效协助了第一中队攻击。午前10时25分,敌重迫击炮弹飞来炸裂,步兵第二十六联队山炮兵分队长山内军曹和同分队第三炮手大泉一等兵战死。激战持续数小时,午后1时30分,占领第二关门及东侧及西南两侧高地。
从战斗详报和作战地图中可确认,此日参加战斗的步兵炮山炮小队〈大队所属炮兵〉,共有山炮两门,增加的一门为步兵第二十六联队所属,曲射步兵炮两门。步兵炮队兵力25名,山炮队兵力18名,共战死两名,负伤两名。耗费步兵炮弹178发,山炮弹147发。
此处提及到的在弹雨下向第二关门东南侧河滩变换阵地之举,即前出服部旅团长等提到的山炮队冒险推进。死亡者山内军曹和大泉一等兵,都是二十六联队山炮分队所属。两门山炮的指挥者,是第二十七联队步兵炮小队长安倍清中尉[10]
此外,此战报没有提到,旅团所属的野炮兵第二大队的九门炮(6门野炮,3门山炮),此日也在长城第一关门外阵地远距离射击,协助了整个战斗。10日午前第一回进攻的挫折,是因为设在第二关门两侧高地和第二关门正面关帝庙的敌机枪,迫击炮的交叉火力封锁。由于地形和视野关系,炮兵不能完全压制敌封锁射击。打开此局面的,即是步兵的两门山炮在敌交叉火力封锁下大胆前进到第一关门东南侧河滩地布阵的举动。两门山炮,从正面近距离破坏了关帝庙敌机枪的掩盖阵地,为攻克喜峰口战斗立下大功。此冒险挺进中,排除障碍时工兵两名,射击时炮兵两名死亡。占领了全部长城线和第二关门后,步兵部队趁势进击扫荡了喜峰口镇,之后返回长城线进入守备,炮兵等其余部队则奉命返回第一关门北侧(关外)露营。
以上是日军各种档案资料记录的3月10日喜峰口第二关门攻击战。对内容可以作交叉检证。激战的结果,松野尾部队于1200 ,控制了第一,第二关门两侧的高地,完全占领了喜峰口,并扫荡了关内的喜峰口镇。参加战斗的是松野尾先遣队的步兵,炮兵,工兵等混成部队约800余名,有关死伤,旅团战斗详报,服部记录等多少有些出入。根据热河作战全部结束后的最终的统计表,可确认此日战斗中,日军战死10名,负伤27名[11],其中4名死亡者,是炮兵冒险挺近战术的损失。守军(二十九军)遗弃尸体不下100具。
至此喜峰口长城一线全部沦陷,日军开始转入长城守备态势。关于国军的失利和撤退,虽各种记录,报道避忌论及,但如上所述,曾有过记录。实际上从军的内部的作战地图也可确认此件。下面是29军方面制作的3月12日前的作战地图,从中可明显看出,3月11日以后,占据长城一线的是日军部队,国军的阵地(同瑾莹团,王治邦旅)在长城线南方一线展开,与长城线敌对峙中。[12]
 
[1]《抗日战史13/滦东及長城作战》台湾:国防部史政编译局,1966年,25页。
[2]「蓟县宋哲元致南京萧振瀛蒸电(国史馆特藏) 」《第二次中日战争各重要战役史料彙编/长城战役》台湾:国史馆,1980年,250页。
[3] 此战斗按日军记录是11日凌晨,宋哲元军对已失守第二关门的逆袭。日军无伤亡,记录“敌留下20余具尸体后败退”。“准备迂回”指的是11日夜的赵登禹大刀队对关外日军驻地的夜袭计划。
[4] 《宋故上将哲元将军遗集》(上册),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 233页。
[5]「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満洲-満洲事変-112,1475-1478页,防衛省防衛研究所,(Ref.C14030205600)
[6]「熱河作戦写真」「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 (附録)」満洲-満洲事変-113,1964页。(Ref.C14030214200)
[7]服部记录此处有错。前进到关门内的山炮,不是山炮中队(野炮兵第二大队)的火炮,按本文后出炮小队战斗详报记载,是步兵第二十六联队的山炮分队和二十七联队的山炮分队的两门。死亡者两名都是步兵第二十六联队山炮分队所属。
[8]服部兵次郎『戦跡を顧みて』第二册、兵書出版社,1934年、224-226页。
[9]「喜峯口附近戦闘詳報第3号」「工兵第十四大隊第二中隊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満洲-満洲事変-295,64-72页。(Ref.C14030403800)
[10]「歩兵第27聯隊 第1歩兵砲小隊陣中日誌」2/2満洲-満洲事変-206,1763-1768页,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 Ref. C14030324300)
[11] 「熱河作戦間戦死傷者一覧表」「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附録)」満洲-満洲事変-113、1848页,(JACAR:Ref. C14030212800)。
[12] 《长城血战记》北平东方学社1933年,卷头扉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