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实的抗战史研究和事实评论

为受过国家教育的中国人写作的内容。属于在大陆不能发表,遭到封印的学术研究。内容都是有最可靠史料根据的事实。一般人并不易懂。
正文

日军的喜峰口反击战

(2020-03-15 05:07:30) 下一个

 

5.1. 被谎言蒙在鼓里的蒋中正
喜峰口战斗开始后,宋哲元连日向南京军委,蒋中正发出一系列电报,虚报歼敌战果, 掩盖喜峰口,董家口,铁门关早已失守的事实。如以下13日 8时(元辰)严宽致南京军委会电…喜峰口宋哲元部已于文(12日)夜将敌包围,正在缴械中。…(国史馆,数位典藏号 002-090200-00012-388”)13日 20时(元戌)肖振瀛至之蒋委员长电“我军与酣战四日后抽队绕攻敌援至复绕之混战极烈,夺车坦克五辆大炮六门焚敌辎重车无算并包围敌军一旅团现正四面围攻中。(国史馆,数位典藏号 002-090200-00007-179)”等传递的都是这种大捷信息。
特别是以下14日22时(寒戌)电文
一,喜峰口正面高地之敌已纷向后溃退,该敌被我完全占领。二,西北侧高地尚有少数之敌正解决中。三,董家口铁门关一带之敌骑正由我董(佟)旅分头解决,四,据报敌之大批辎重及伤兵向后运送不绝。
更有以下附图解释
标志着宋哲元军不仅全面坚守长城线,王旅,刘旅(?)更出击关外,将日军压迫到喜峰口北方,潘家口西方高地一带(王治邦旅一直没有出关作战记录,刘旅?也是根本不存在的部队,且电报不能发地图,此草图推测是南京军委会按报告内容复原)。
其捏造出的大量歼敌,缴获敌战利品的数据,和收复关外失地的报告等,竟使南京军委会也产生了如下错觉。即一,宋哲元军一直固守于长城一线。二,11日夜的两翼绕攻,南北夹击的夜袭作战大告成功,将服部旅团敌主力包围,并歼灭中。三,已把喜峰口,铁门关外日军全部驱除,使其退向北方山地。
最后以致疑心多虑的蒋中正,也开始相信了宋的谎言。12日蒋介石电宋哲元,“扼守喜峰口应于口外拟定数个重要据点,与敌坚持,无过突出,以期节省兵力[1]”。13日18时(元酉)电中指示北平军分会何应钦“古北口喜峰口若本日尚未失守,应对各报正式声明以免倭寇反宣传”[2]同日22时,又指示宋哲元“古北口既不能守则喜峰口自不宜过于突出,望兄坚守口门相机处置”[3]
15日又对宋哲元颁发以下嘉奖。云
蓟县宋总指挥明轩兄勋鉴,文酉,元酉及寒巳、午等电均悉。重创强寇具见指挥有方,将士用命至用,嘉慰前线各情,仍盼随时续报为要。
可见蒋中正完全相信了宋哲元的谎言,真以为宋军不仅坚守在长城一线,更出击口外(关外),深入敌阵。所以劝诫其不要过于突出深入敌阵。却不识不仅宋哲元军出击占领关外敌阵,压迫日军后退不是事实,且整个作战中,喜峰口,铁门关,董家口三个重要“口门”也没有一个被控制在宋军手中。宋哲元向南京军委会传递谎言的,即嘉奖文中也提到的文酉至寒午(12日18时至14日12时)宋哲元发出的一系类战果虚报。
实际上,占领着长城个主要关口和长城线的,并不是宋哲元第29军而是日军。12日以后从长城线出击敌阵的也不是宋哲元军进出塞外,围歼日军,而是日军服部旅团对关内第二十九军第二线阵地的主动攻击。
 
5.2. 服部旅团主动出击的决断
3月12日凌晨第29军大刀队夜袭,虽没有使日军蒙受很大损失,但完全处于被动的应战教训,使服部旅团长改变了姑息守备长城线的战术,接受了高级参谋矢崎堪十对关内第29军阵地越境出击作战的建议。是日,1100,前往第一线视察完后矢崎参谋提出的作战部署建议内容如下:
1.昨夜来袭之敌是与我正面作战的219旅和新来援第137师的各一部。第137师的出现,对判断敌企图十分重要。
2.有必要迅速占领滦河左岸附近望楼
3.应指示米山大队向喜峰口靠拢
5.旅团今后应采用沿长城线移动作战的警备方法,防止敌集结兵力攻击一处
5.为减轻喜峰口方面的压力,应将守备重点转向潘家口。为此应占领滦河右岸高地。
6.防御方针应改为随时出击,固守长城线不是有利之策…
7.现第一线部队士气不振。原因在认为已完成占领长城线的最终任务
8.此战证明敌有入侵企图,所以我部队有理由向南方(关内)扩大战斗[4]
为了减少优势之敌对喜峰口守备形成的威胁,压力,放弃固守方针主动越境出击,是矢崎参谋建议的主旨。午后3时。喜峰口高地望楼哨兵报告,有1000名敌仍在北进中。同5时,侦察机通报另有3000名敌也右后方向北(喜峰口)挺近。
“消极固守战场长城线为下策,将来的防御方针应采取攻势才为上策”…从夜袭敌规模判断,敌兵力大有增加。“敌若有攻击意图,我扩大战线向南方出击也顺理成章” [5]
矢崎参谋的出击建议,显然抵触关东军司令部“严禁擅自越过长城线”的命令。但熟虑此日凌晨遭到夜袭的教训,和29军重兵临阵的形势变化,服部旅团长最终还是接受,采纳了矢崎参谋建议,下决心主动向长城南出击。时间定为13日拂晓,并令10日占领铁门关(喜峰口东南约10公里)的米山部队(步兵第二十八联队第二大队)13日也出兵协助攻击喜峰口南面之敌侧背。
5.3 旅团左翼队的战斗记录
3月12日2200,服部旅团长于桲罗台司令部下达混旅作命第148号,作出13日反击作战部署。
“敌炮兵阵地在喜峰口西侧高地”。“米山部队正向敌侧后前进,现已经到达六轴窝”。旅团预计明拂晓开始攻击当面之敌。右翼为中岛大尉指挥的乘马讨伐队,任务是警戒潘家口之敌,掩护旅团右侧背。左翼为松野尾部队主力,拂晓从关口阵地出发攻击当面之敌。并于本夜间夜袭占领西侧高地敌炮兵阵地。米山部队明拂晓同时进入行动,从东方攻击敌侧背。各部队的前进停止线为滦河河东一线[6]。(要旨)
「混成第14旅团司令部陣中日誌」记载战斗经过概要如下:
未明,各部队按计划展开攻击。敌遭到昨日打击后…撤退到潘家口,孤儿岭,414高地,胡家店一线约3公里的防御阵地坚守,在炮兵,轻重机枪,迫击炮火力掩护下顽强抵抗。我第一线部队极力展开攻击,飞机亦在上空协助轰炸,终日猛烈激战,打退敌数次逆袭,并夺取胡家店东侧一敌阵地。可是敌阵地多为坚固的掩盖工事,加之我炮兵弹药缺乏,攻击停滞不前。旅团长判断至此已达到挫败敌进攻企图之目的,于午后4时命令各部队利用夜幕掩护,撤回原出发阵地。[7]
从喜峰口西方3公里处538高地至孤儿岭-414高地-胡家店东西一钱为29军的前线守备阵地,设有多数伪装巧妙的掩盖工事,攻击十分困难,两军在此地形成对峙僵局。据观察报告,敌有山炮三门,迫击炮十数门,约1000兵力在此一线防守。旅团司令部阵中日志称战斗结果,“夺取胡家店东侧一敌阵地”。但从其他的几个战斗详报综合判断,此所指的夺取成功,仅仅是米山部队日暮时分所攻占的敌阵地一角。
国军战史《滦东及长城作战》云:
三月十三日九时,敌机十余架,在我阵地上空及后方狂炸十三时许,敌兵千余,藉炮火掩护,向第二一九团第三营阵地猛攻,激战移时,该营因正面过大,兵力单薄,渐感不支,王旅长乃率手枪队增援,激战数小时,仍未将敌击退,嗣第二二零团第三营营长李廷芳率奋勇队数十名勇猛冲击,敌遭到重创即行引退,我阵亡连长侯德兴等四员,伤亡士兵百余名[8]
《宋故上将哲元将军遗集/喜峰口之大鏖战》云:
…(敌以多数炮火)掩护其步兵向喜峰口以右戴团李团之阵地猛攻。…午后四时,敌以蒙满日连合军约千名,由左翼向我李团猛攻。嗣经我李团猛烈迎击,始将敌击溃。午后六时入休战状态。我方伤亡百余名,敌则较我尤甚 245页。
日军战报中并没有敌遗尸记录。但之后的旅团「熱河各部隊交戦状態一覧表」中却标志为300(包括左翼米山大队战果)。此数字并没有根据(目视敌遗尸数)。所以应尊重上述“伤亡士兵百余名”的国军战损记录。
按原计划,旅团前进的停止线是南方河东镇,桃园的滦河一线。实际上经过整整一天的战斗,除了占领喜峰口西侧高地,驱除了敌炮兵阵地的战果外,并没有明显建树。原本是违令出击,若强行攻击损兵折将也不好向师团上级交代。所以服部适可而止,下令撤退。
一面,在双方势力均衡的对峙情况下撤退,从战术面讲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行为。不谨慎暴露意图,会立即遭到敌方逆袭。所以服部命令部队在夜间隐蔽行动,叮嘱撤退前“各部队特别注意要隐蔽我撤退企图,注意敌方动静,严加警戒”[9]
5.4工兵,炮兵的战斗详报[10]
工兵中队的战斗详报比较详细地记录了3月13日,服部旅团的战斗部署和作战进程。
中队13日0130,在第一关门附近接到大队本部如下命令(要旨)
1. 喜峰口西侧高地有敌炮兵阵地
2. 米山部队昨午后破老家湾之敌后傍晚到达六轴窝,预计今拂晓攻击敌侧背
3. 旅团于拂晓开始攻击前面之敌。右翼在原地掩护旅团右侧背,左翼队拂晓向滦河一线攻击前进
4. 野炮兵第四中队配置于第一关门,由松野尾大队支配
5. 第三中队为右第一线,0500前做好攻击准备,有可能,拂晓前夺取敌炮兵阵地。
6. 第一中队为左第一线,拂晓开始攻击正面之敌。
7. 机枪中队于喜峰口东北高地附近协助第一线攻击。山炮分队进入关口北端附近阵地,协助第一线部队战斗。特别注意协助第三中队夺取敌炮兵阵地战斗。其他炮兵队于三家子附近阵地协助攻击。
8. 其余部队为预备队,与大队本部在喜峰口东北侧高地待机(86-89页)。
战斗过程记录
0430,松野尾部队从第一关门出发,0500第一线部队展开完了。0600左翼队开始攻击前进。敌在孤儿岭一带高地据坚固工事顽强抵抗。…敌具有多数炮兵(山炮,迫击炮)和自动火器,…在敌枪炮弹封锁下,我攻击部队前进困难。由于缺乏弹药,炮火掩护不周,使第一线步兵被阻档于敌阵地前600米处,对峙至日落。中队长为协助预定中的夜袭,准备了大量手榴弹,炸药。…1900传来大队本部的左翼队撤退命令(89-92页)。
第一线部队日暮后(午后7时前后)按命令开始撤退,…工兵中队于1920以后出发,返回喜峰口北端。幸亏“敌完全没有察觉到我行动企图,并没尾追。2000部队安全撤回到出击前位置”( 95页)。
在经验教训总结中,工兵中队战斗详报指出:
1.对“支那军”作战,不能坚守,否则会被认为示弱,遭到逆袭。2.攻击不能全线出击,应一点突破。由于敌部队协调性差,只要突破一处,敌阵会全面崩溃。3.“支那军”夜袭,并不以占领敌阵地为最终目的。趁夜暗能连续作战,但一到天明就失去统制,支离破灭(98页)。
步兵炮小队记录的作战过程和工兵类同。从地图可确认设在喜峰口周围有两门炮。其中一门于1140,顺本道前进到孤儿岭前第一线占领阵地,准备攻击前面之敌。“敌阵地中山炮,迫击炮,轻重机枪等协同对我猛烈射击,我炮兵却因为弹药缺乏,不能压制敌方,实为遗憾”。从战斗详报的统计数字,也可确认日军此日弹药贫瘠。小队的两门炮,一整天只发射了9发炮弹(步兵炮4发,山炮5发)。从地图还可以确认,日军的攻击线,被阻挡于29军的防线前山脚之下[11]
5.5 右翼米山大队的战斗详报
米山大队此日作为从铁门关方向出击敌侧背的协同部队参加战斗,并留下了详细的战斗记录。下面通过《胡家店付近に於ける米山部隊戦闘詳報 熱河第16号》,考证日米山部队方面战况。
12日,米山部队按旅团命令午后4时30分由老家店出发,对老家湾(铁门关西方2.5公里)附近600余敌阵地展开反复攻击。于夜12时将敌击退后进入老家湾。败敌向西方及南方退却。是夜2400,米山大队长于铁门关部署了13日的战斗。大队的作战目标是“占领范家峪东南侧高地附近搜索前面之敌情地形”。部署为:
1.第六中队佐藤小队配属机枪一小队经597高地山顶向胡家店东侧高地进出。
2.第六中队(欠一小队,附属第七中队一小队)0600出发,占领范家峪东南侧附近高地搜索敌情地形。机枪中队,步兵炮小队,大队本部随第六中队后方向范家峪东南侧高地前进。
从地图看,攻击开始地点的范家峪(大队本部所在地)位于喜峰口镇东偏南约4.5公里。两支部队攻击的最终目标都指向胡家店。胡家店位于范家峪南约8公里处,在孤儿岭,414高地,597高地一线敌阵地后方范家峪至受益店,撒河桥的道路上。
米山部队,名为一大队步兵,留下董家口,铁门关的守备外,出击部队全体仅一个中队另一个小队(4小队),配属机枪中队,步兵炮小队和山炮分队。人员合计334名(包括关口守备部队),41匹马。其中步兵157名。重武器有重机枪6挺,步兵炮两门,山炮一门。
此日敌情通报为
胡家店附近敌阵地工事相当坚固,利用石山岩洞修筑,多处为掩盖工事并以交通壕相连。标高414高地东西棱线至南方滦河之间有连续阵地,特别是受益店附近至西方标高449至557高地一带阵地工事相当坚固。イ、ロ高地为岩山,无法攀登,且前方有宽阔谷地,可居高临下监视守备,地形十分不利。
战斗经过记录:
右路第六中队午前6时从老家湾出发,通过山险,0830到达范家峪东南棱线。发现胡家店东南侧棱线一带有依据掩盖工事阵地坚守之敌至少5-6百名。胡家店北方隘路附近道路也被障碍堵塞,并设有侧防工事,有百余敌坚守。道路西侧松林高地有一连串散兵壕,可见敌兵点在。…
由于敌阵地坚固和交叉防御火力炽盛,大队部署的午前攻击受阻。午后,米山大队长决定集中兵力一点突破,1400改变部署再次突击。令第六中队极力夺取ロ、ハ两个高地。重火器等也集中掩护部队突击。按命令部署,第六中队伊藤小队对ハ高地,森本小队对ロ高地强行突击。森本小队方面的突击被ロ高地前深沟阻挡,攻击受阻。伊藤小队经艰难突击格斗,1800终于占领ハ高地一角。入夜后大队长决定死守新阵地,做好防御夜袭准备。明日拂晓向滦河方向扩张战果[12]
对于东线米山大队攻击,《滦东及长城作战》云:
(13日)十六时,敌忽以日满蒙合编之两千余人由右翼向我第二二六团铁门关阵地猛攻,往返肉搏数次,战况紧迫,经以第二二二团第三营向敌侧击混战至十八时,将敌击退,毙伤敌甚众,我亦阵亡连长刘庆安等六员,伤十五员,士兵伤亡二百余名”[13]
《宋故上将哲元将军遗集/喜峰口之大鏖战》云:(不同处)
…敌我接近互为肉搏不下十余次,一时战况紧急,佟旅长遂令曾团第三营向敌侧击,…直至午后六时,敌始纷纷退去。是役毙敌约五百余名。(14日又云)…敌自经我昨日痛击后,大有疲惫之样。闻其装甲汽车三十余辆,大车二百余辆,满载伤兵向宽城子输送中。246页。
从时间,地点看无疑,描写的是与米山大队的最后出击。所谓铁门关阵地,并不是铁门关,而是铁门关方向的,胡家店附近国军第二线防御阵地。在米山大队突击成功之时,喜峰口方向旅团长已下达了撤退命令。可是由于通信障碍,直至深夜(翌日) 0030,米山大队长才接到旅团1800的撤退命令(第149号命令)。指示米山部队“午后1000撤出现阵地退回老家店及董家口附近守备关门”(1278页)。
14日 0100米山大队长下令隐蔽撤退。“第一线各队极力隐蔽撤退动静,于午前三时全线一起撤出,通过范家峪东方谷地在六轴窝西端集结”(1283页),部队按计划撤出战场,0600 返回到铁门关西端。战斗详报报告,此日作战对手为“第38师113旅222团,226团”。(佟旅李九思团)
米山部队的战果记录为“仅ハ阵地前,就有敌遗弃尸体百余,全体应超过此数”。 “缴获枪支22。己方损失为战死一,战伤一名。消耗各种枪弹21563发,炮弹154发,手榴弹46发[14]
以上是米山大队3月13日从铁门关方向出击敌侧背,协助喜峰口方面旅团主力正面反击的作战记录。混成第十四旅团此日由两方向,共出动兵力约1100名,动用了十数门火炮(但由于炮弹缺乏,射弹数仅少),规模超过了喜峰口历次作战,结果全军被阻挡在喜峰口南侧山地一线,第29军的防御阵地前。远远没能到达进击滦河一线的预定目标。
战斗结束后3月14日,混成第十四旅团向上级第八师团长报告了13日反击作战的战斗过程,并辩解道,“我部并无任何出击关内的作战意图,此行动完全是出于自卫需要”[15]
此日战斗,根据服部旅团的《战死伤表一览》,全体部队共战死4(内两名战伤死),战伤13名(附录1848表),其中松野尾部队方面死2伤7名,米山部队死1伤1名,野炮兵大队死1伤4名,第二十六联队步兵炮小队伤1名。缴获武器为山炮两门(各部队交战状态一览表 1842)[16]
按服部兵次郎旅团长的记录,关于撤退的可否,服部旅团长与矢崎参谋之间意见发生冲突,服部的撤退决断来自1.判断已挫败敌攻击关门之企图,2.部队的体力消耗和炮弹不足,3.不管进击到何处,早晚要返回关口,所以应适可而止。而矢崎参谋的意见为1.撤退会被敌政治宣传利用,产生不良影响,2.东线米山部队方面已突破敌阵地一角,若继续攻击定能取得成果。服部事后的评价云:
从结果来看,两方意见都有道理。此出击以后,喜峰口的守备又继续了一个半月,从未见敌再有过夺回关门之企图。一面,矢崎参谋的预见也被证实。撤退后不久支那方面即开始大举宣传…北平报刊称“大刀队2000余名的敢死夜袭大获成功,服部旅团全灭,旅团长被俘”云云。甚至连联合通信社(日政府系)都来电询问,喜峰口的战斗现震惊于世界,到底真相是胜是败?”[17]
《灤東及長城作戰》中还有一个虚幻的三月十四日的乘胜反击战记录:
三月十四日敵前指揮官趙登禹給予王、佟兩旅命令如次: “当面之敌被我击退后,士气已馁,我应乘势出击,务一举而歼灭之” 。第一一零旅王旅长及第一一三旅佟旅长基于上令,即饬第一线各部于拂晓起分由原阵地出击,搏斗至十四时,当将喜峰口东北长城之一半佔领,敌据长城之一隅顽抗,并以飞机助战,出击部队因受敌炽火力之射击,伤亡重大,乃放弃已佔领之长城一段,退回原阵地,毙敌数百余,我伤亡官兵二百余[18]
原初史料北平军分会《长城各口之战斗》记载,
王旅方面“以大刀手榴弹挥杀肉搏…将喜峰口东北长城之半部占领…因我伤亡过甚将已占长城之一段放弃退回原阵地。是役死敌四百余名获轻机关枪五架”,佟旅方面“我以炸弹大刀同时掷砍至午后三时当将喜峰口东北长城之半部占领。敌即退守东北长城之一隅与我顽强抗抵,互为进退约五六次…终以敌之飞机及其大部之兵力来援,我遂撤回原阵地”[19]
此14日“將喜峰口東北長城之一半佔領,敵据长城之一隅顽抗”的激战,在日军的各种记录中都不存在,应是为配合在媒体走红的大刀歼敌报导的虚报。由于两旅的出击最终结果都是“撤回原阵地”,没有实际进退,所以也不需担心战场实地检证。但通过此虚报---夺回的东北长城线复失守---之内容,反而暴露了国军各战斗记录中极力掩盖的长城线各关门早已陷于敌手的马脚。
5.6. 宋哲元军的全面撤退和喜峰口的小康状态
日军3月13日的反击作战虽以失败告终,但宋哲元的这次防御战的胜利,战略面也没有导致第二十九军的败局转变。此战后,喜峰口长城线的战事迅速终息,日军退守长城线,第二十九军的反击,骚扰行动也显著减少。服部旅团长称此后长城守备进入安定的“小康”阶段。其理由,按服部的解释为“新增援部队的到达和武器弹药的补充”。
夜袭作战的3月12日,在喜峰口附近作战的日军总数约千人。加上东方董家口的米山大队,全体也不过千三四百人。3月14日以后,在建昌南方喇嘛洞作战的步兵第二十五联队第二大队约400名,追赶旅团主力到达喜峰口。15日,第八师团特别派遣的增援部队(第五联队第二大队为中心的混成部队,约步兵两中队,野炮兵一中队),在嵯峨亮吉少佐的率领下也乘车到达喜峰口第一线。不久奇缺的炮弹大量被运到前线。第一线困惫的守备步兵也得以换防休整,弹药得到补充,阵地工事也得到整备[20]
见到日军部队的的增强和警备体制的不断完善,宋哲元军终于放弃了夺回喜峰口长城线的企图,于3月16日后开始转进,撤退。此时西方罗文峪战事的兴起,也是宋哲元军从喜峰口撤退的原因之一[21]
《灤東及長城作戰》云
三月十七日十四时,敌数千余藉飞机二十余架、山野炮二十余门之掩护,向喜峰口阵地猛攻鏖战三小时,我阵地被毁殆尽,相持至暮,卒以死伤过重,后援不继,于当晚奉令向新阵地转移。
此时罗文峪方面情况紧迫,冯治安、张自忠两师长以喜峰口正面过大,兵力不足,处处单薄,决心缩短阵线,当于十七日十五时下达命令,其要旨如左∶一、军以缩短阵线,集结兵力,佔领要点,相机出击之目的,即缩短阵线佔领阮家峪经孩儿岭、桃山,潘家口、东西长城峪至龙井关之新阵地[22]。…
至此,《灤東及長城作戰》在描绘了3月17日的“鏖战三小時,我陣地被毀殆盡”的虚幻(不存在)的战后(撤退之借口,理由),终于首次承认了29军的撤退和转进。其被称为“新阵地” 的阮家峪經孩儿岭、桃山,潘家口、東西長城峪至龍井關一线,实际上就是3月13日日军出击作战时,29军退守的喜峰口南方的第二防御阵线。值得注目的是,17日所谓的从“喜峰口”撤退,转进并不是退到此线坚守,而是从此线再度撤退,收缩向滦河一线。
3月17日,混成第十四旅团的战斗详报记录了友军各部的换防(增援部队到达)外,并没有任何出击和作战的记录。但记录了潘家口,孤儿岭,滦河两岸,胡家店附近敌军频繁移动的情报,3月18日午后三时,《混旅作命第154号》确定了敌军的撤退。称“孤儿岭附近之敌向撒河桥退却” “潘家口附近之敌仅剩若干”[23]“胡家店方面不见敌影,当面之敌的退却无可置疑”[24]
借敌退却之机,服部旅团开始主动出击。3月18日1740,奉命出击的第五联队嵯峨大队(新增援到达)无血占领了曾给日军造成巨大威胁的潘家口东侧长城线高地,盘踞在潘家口的第二十九军残部此日也全面撤退。由于没有受到抵抗,所以也没有出现伤亡。至此,喜峰口一带的长城线全部落入日军之手,混成第十四旅团的喜峰口作战也告一段落,转入全线警备[25]。带有讽刺性的事实是,此重要的最后阵地(潘家口)的陷落,并不是日军经战斗获得的战果,而是被第二十九军主动放弃。
宋哲元从喜峰口一带完全撤退后,3月20日“凯旋”北平,在29军驻北平办事处召开记者招待会,亲自叙述描绘了该部坚守喜峰口,罗文峪,并用大刀勇战日军钢枪,坦克,杀敌三千的虚伪战果。此时此刻,宋哲元宛如抗战英雄,29军大刀队奋勇杀敌的事迹,也早已借助媒体之力传播到国内,海外各地。
撤退后,第二十九军在滦河东岸仅留下滦阳城附近的一个桥头堡阵地(受益店),将大部分兵力撤回滦河西岸。曾经顽强坚守的几个抗战坚垒,如潘家口东侧高地,孤儿岭炮兵阵地,胡家店的掩盖工事防线等也被轻易放弃。宋哲元十分明白,如不主动向长城线出击,在此坚守并无太多的实际意义。因为日军的目的仅仅是守卫长城线,不会轻易向南进犯。
喜峰口的战事平息后,服部旅团开始缩减,整理长城线守备兵力,将兵力的一部转用到宽城至平泉的热河内地一带的守备,治安中。3月25日,旅团本部也从关口附近的鹦鹉河撤出,后退到喜峰口北方约85公里的平泉。3月14日至4月10日滦东作战开始之前,喜峰口长城线一带呈现出平安无事的小康状态。从旅团作成的《各部队交战状态一览表》(前述A表中省略的部分)中也可得知,期间内两军在董家口至潘家口一线,只发生过数次小型摩擦,该当期间中的损失,也仅记录过一名负伤者[26]。服部旅团的喜峰口长城线的占领,警备,对第二十九军的宣传口来说,也逐渐成为一个被默认的即成事实。
喜峰口战役小结
热河作战结束后,(对服部旅团来说,以占领长城线为目的的热河作战到3月15日前已告结束),服部旅团长在总结报告中写道:
本热河作战中,旅团处于敌阵地中最坚固的中央链锁之前,守敌为支那正规军,其装备之精良足以与我军媲美,数量也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且顽强善战,多次主动实行逆袭,…为此,本战期间我方共付出战死80名,战伤173名之沉重代偿…[27]
这里出示的死亡数字,并不是喜峰口战役的数字,而是服部旅团在热河作战期间,即2月26日从绥中出发至3月18日潘家口陷落间旅团全体的死伤统计。其中包括步兵第二十五联队第二大队(鲶江支队)3月4日至6日,在建昌南方喇嘛洞作战的损失结果。如前所述,喇嘛洞之战是热河作战中混成第十四旅团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战斗,死伤数超出喜峰口大刀队的夜袭。对手却是现在被视为望风而逃,一触即溃的东北军。(万福麟五十三军第一一六师,缪澄流)。缪澄流部打了这样成功的战斗,却并没有像宋哲元第29军那样谎报战功,自我宣传。不仅战场,时间,作战过程与日军记录一致,所报告的战果,缴获,损失等,也和日军的记录十分接近。
若比较一下12日凌晨第二十九军一〇九旅的大刀队夜袭,和13日服部旅团的越境反击两次作战,可看出大刀队夜袭是一个错误的指挥部署。两翼绕攻,南北夹击,全歼日军的计划过于庞大,自信,内容过于潦草。出击敌阵得不到防御工事和足够的重武器掩护,在日军严阵以待的阵地前一意强攻结果,造成夜袭部队主力死伤过半的惨重损失。大刀,这种近代以前的原始武器,在日军的钢枪,大炮前,几乎没派上一点用场。
相反13日的胡家店,孤儿岭一线的阵地防御战,凭仗坚固的掩盖工事和炮火掩护,第二十九军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前进,挫败了其进击到滦河一线的企图。可以说,此战才是喜峰口战役中国军方面获得的唯一胜利。遗憾的是胜利之经验没有人去记忆总结,而惨遭失败的夜袭战,却经过宣传的加工,被美化为抗战传奇,推崇为“抗战精神”,“民族记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观,至今仍在欺骗着几乎所有的国人。
 
[1] 《宋故上将哲元将军遗集》(上册)247页。此电报在之见于宋哲元的记录,在国史馆档案中不能确认存在。
[2] 台湾国史馆 典藏號:002-080200-00412-103
[3] 台湾国史馆 典藏號:002-090200-00007-267
[4] 「混成第十四旅団 司令部陣中日誌」満洲-満洲事変-315,1122-1125页,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 C14030439900)
[5]「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満洲-満洲事変-112,1501-1502页,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C14030206000)
[6] 前出「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1496页,(JACAR:C14030206000)
[7]前出「混成第十四旅団 司令部陣中日誌」1138,1139页,(JACAR:C14030440000)
[8]《抗日战史13/灤東及長城作戰》28页。关于此日战斗《宋故上将哲元将军遗集》(上册)246页,《长城各口之战斗》30页中也有同内容记载,推测初出于宋哲元第29军。
[9] 前出「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1507页,(JACAR:C14030206000)
[10]「喜峯口附近戦闘詳報第3号」「工兵第十四大隊第二中隊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満洲-満洲事変-295,86-98页。(JACAR:C14030403700)
[11]「歩兵第27聯隊 第1歩兵砲小隊陣中日誌」2/2満洲-満洲事変-205,1284-1285页,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 C14030321900)
[12]「胡家店付近に於ける米山部隊戦闘詳報」1257-1272页。満洲-満洲事変-215)(JACAR:C 14030338000)
[13]《抗日战史13/灤東及長城作戰》28页。。
[14] 前出「胡家店付近に於ける米山部隊戦闘詳報」1287-1301页(JACAR:C 14030338000)
[15]前出「混成第十四旅団 司令部陣中日誌」1160页,(JACAR: C14030440200)
[16] 「熱河作戦間戦死傷者一覧表」「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附録)」満洲-満洲事変-113、1842,1848页,(JACAR: C14030212500,C14030212800)。两表中记载的数字有差,死伤数以战死伤表为准。
[17]服部兵次郎『戦跡を顧みて』第二册,兵书出版社,1934年,289-290页。
[18]《抗日战史13/灤東及長城作戰》28页。
[19] (31页)此内容从出处,应都来自第二十九军方面的记录。《宋故上将哲元将军遗集》《喜峰口大鏖战》一节(上册)247-249页
[20]服部兵次郎『戦跡を顧みて』第二册,兵书出版社,1934年,292页。
[21] 按史料彙编《长城战役》(台湾:国史馆,1980年,245-246页)解说,第三十七师二一九、二二〇团,三十八师二二八团被用于罗文峪战。
[22]前出《抗日战史13/滦东及长城作战》28-29页。
[23]前出「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1546页。
[24] 前出「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1555页。
[25]「第八師団熱河作戦戦闘詳報第10号」満洲-満洲事変-84_2,2024-2025页。(JACAR: C14030129600)
[26] 「熱河各部隊交戦状態一覧表」「混成第十四旅団 熱河作戦戦闘詳報(附録)」満洲-満洲事変-113、1840页,(JACAR:C14030212800)
[27] 前出「第八師団熱河作戦戦闘詳報第10号」2025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